方正化身為司禮監太監,一向勤勉,深為崇禎信賴,此番作為頒旨正使來到登萊,同行的還有兵部職方司郎中肖顯忠陪同。??
身為崇禎身邊的紅人到登萊頒旨,陳應元和張國元都是迎出登州十裏迎候,如今他們可是在野了。
雙方見麵後,陳應元固然是小心翼翼的逢迎,就是張國元也是低姿態的見禮。
雖說當年兩人在萬歲身邊時候地位一致,各有職守,但是如今方正化是在天子身邊,而張國元可是在野了,這個差別可是大了,也就是說方正化可以在天子身邊遞上話,而張國元則是鞭長莫及,因此一個朝一個野差別大了,在朝就是能向萬歲爺遞話啊,當然更受寵信。
陳應元和張國元將一行人接入巡撫官邸設宴接風洗塵,同時派出人馬前往石島告之趙烈這位主角前來接旨。
然而從石島傳來的消息是趙烈趙大人啟程前往東江旅順巡視防務去了,恐怕要半月才能回來。
這讓陳應元極為的尷尬,方正化和張國元極為的憤怒,不說別的,陳應元可是登萊巡撫,可是趙烈的頂頭上司,可是趙烈出行離開登萊治所竟然沒有向陳應元報請。
這裏麵的內容可是太多了,一個是陳應元失去了對局麵的掌控,再有就是趙烈的跋扈可見一斑。
陳應元也就是尷尬一下而已,他如今樂不得能落個去職還鄉,多少有個體麵,但是這個燙手山芋誰也不願意接手,何談其他,陳應元還就得在登萊巡撫這個職位上熬著。
“什麽巡視旅順、東江,恐怕是到濟州去了吧。”
張國元不禁大罵一番。
如今趙烈據有濟州和更北的蝦夷地已經在京師傳瘋了,也不知道從哪裏傳來的,反正是有鼻子有眼的。? ? 要看??書?
當然也極為合情合理,否則趙家從哪裏出來的大筆銀子以及大股的戰船,怎麽有實力東征倭人,這傳聞最起碼指出了出處,原來趙家在海外有自己的領地。
當然這都是風聞,誰也沒有真憑實據,但是這個已經不需要真憑實據了,趙家的神秘崛起已經有了解釋了。
如今這個風聞已經傳到了山東和登萊,在民間也是傳播的到處都是。
但是趙家還是沉默以對,仿佛全無聽聞一般。
方正化也是麵沉似水,深感此行很可能空手而歸,這個趙烈已經對朝廷全無敬畏,如此讓趙烈出兵平叛就是不可能的事。
方正化等人無奈的在登州等著候著,一個頒旨天使在登萊一等就是二十天,終於等來了趙烈返回石島的消息,據說是大隊人馬一起返回的石島,還有不少人折損,這讓方正化、陳應元、張國元都是極為疑惑,難道趙烈在旅順吃了大虧不成。
石島的碼頭上,趙海明夫婦、亞曆山德拉、趙猛、唐顯文等人早已等候多時了。
此番大軍回航,他們之所以提早來碼頭迎候,是因為趙烈通知他們,此番趙烈不會是最後下船的,而是第二天就要下船了。
因此趙家人等第二日一早就來此迎候,隻留下了趙猛的夫人、李霖和趙娥在家中看護四個皮猴子。
狄青號的龐大身軀靠上了石島碼頭,趙烈的護衛當先下船,擺開了護衛的陣型,將舷梯下百餘步的地方全部警戒起來。
趙烈在趙達和餘大寶的隨扈下步下舷梯。
趙秦氏和亞曆山德拉微笑著迎上前去,能看到兒子和丈夫歸來對她們來說於願足矣。
趙秦氏好好端詳了一下兒子,又問了趙鋒的情況,知道趙鋒也是安然無恙,這回放下了全部的心思,也將趙烈交給了亞曆山德拉。壹看書 ?
亞曆山德拉上前同趙烈緊緊相擁,她深知此行的艱險,畢竟她早年也是在大海裏航行了經年才抵達澳門,大海的喜怒無常真是不可測度,看到夫君安然歸來,她的心終於安穩下來。
趙海明則是發覺了什麽,他看到趙烈的笑容有些牽強。
“烈兒,怎麽,此番可是折損極眾不成。”他探問了一聲。
趙烈苦笑的點點頭。
此番小琉球海戰,傷亡數千人,戰船折損數十艘,可謂破虜軍水師成軍以來最大的戰損。
“傷亡數千軍兵,都是破虜軍水師的好手。”趙烈看了看後麵的兩艘蓋倫商船,這兩艘戰船裝運的都是這些陣亡水手的衣冠,至於屍身嗎隻能是歸於大海,這是水師軍兵的宿命,隻能是魂歸故裏。
趙海明、趙猛、趙秦氏、亞曆山德拉一時無語,他們不是無知小民,可說對破虜軍水師戰力有個大略的了解,依照破虜軍如此的戰力竟然損失了這麽多人,簡直是不可想象。
此時大股的破虜軍戰兵湧入碼頭,他們手裏都是捧著一個木匣或是一個布袋。
趙海明、趙猛都是知道木匣都是盛放陣亡破虜軍水師衣冠的,隻是木匣不足了才先用口袋裝運。
可想而知,這是多少人的性命丟在了南方那個溫暖的海洋裏。
趙烈也在趙達和餘大寶的隨扈下來到了碼頭上,所有的軍兵都是齊整的向趙烈敬禮。
趙烈還禮並且走到了最頭裏站在軍陣旁。
劉福貴和護衛急忙敬禮,他們所在的靖海衛戰兵如今就是駐防石島。
靖海衛備軍加上從其他備軍抽調的三千餘精壯備軍混編,成為了如今的靖海衛戰兵,共計六千餘人。
如今指揮使就是劉福貴,而鄒懷恩如今是劉福貴的下屬千總。
駐守石島的戰兵當然是迎候陣亡者的最佳人選,所以劉福貴接到命令,除了值守的兩個千隊外,其他的軍兵都抵達了這裏。
除了兩千軍兵圍攏軍營和碼頭外,剩下的三千餘軍兵都來到碼頭迎候陣亡的弟兄們。
“劉福貴,告訴你的麾下,所有為國捐軀的弟兄們返家了,本將望他們都要敬重這些兄弟們,不要喧嘩不要私語,如果有人膽敢犯禁即刻軍法從事。”
趙烈肅容命令道。
其實這些迎候破虜軍陣亡將士的禮儀宣撫官早已說教不知道多少次了。
但是此次陣亡的軍兵實在是太多,來接運的戰兵也是人數眾多,趙烈可是不希望在此莊嚴肅穆的場合有哪個缺根弦的渾人出醜,讓這個莊嚴的儀式變味。
“劉福貴遵命,麾下軍兵必會將為國捐軀的軍兵們迎回大營。”
劉福貴恭敬的敬禮。
然後將數名護衛打發出去通秉各個千總和百總,傳遞出大帥的將令。
當第一艘蓋倫商船靠上碼頭上時,三個千總隊排成了整整齊齊的三個大陣,這三千餘軍兵恭恭敬敬的肅立。
軍陣的最前方是趙烈和於富貴等人。
當蓋倫商船停穩,舷梯豎起,趙烈手裏捧著一個木匣第一個走上了商船,在甲板上已經鋪滿了陣亡將士的衣冠。
趙烈將一個名喚藍三的船長的衣冠放入木匣然後在趙達和餘大寶的隨扈下走下船頭,於富貴等人隨同其後。
趙烈回到碼頭上原來的位置將木匣放置在地上,然後叉手侍立在後麵等候著。
於富貴等人也是手捧木匣回到趙烈的身後肅立。
其他所有的軍兵都是依次上船,從商船上捧下陣亡軍兵的衣冠回到碼頭還是依次列陣。
整個碼頭和戰船上除了軍兵們走動的聲音就沒有其他的聲音了。
所有船上和船下的軍兵們都是正容肅立,整個碼頭和海港根本不象是有數萬軍兵的樣子。
當兩艘蓋倫戰船上的所有陣亡將士的衣冠都被迎候下來後,三個戰兵大陣又恢複了齊整。
“兄弟們,本將帶著你們回家了。”趙烈虎目含淚高喊一聲,當先手捧木匣向著大營走去。
趙烈身上的沉重沒人能了解,因為破虜軍這次重大的傷亡還是在他的軍令下出現的,也隻有他明白他帶給這個世界多大的改變,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是,他是救助了數十萬的難民,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而這些遼民和山東難民對他和趙家感恩戴德,甚至幾乎家家供奉他的畫像,因為他們不再顛簸流離不再被迫賣兒賣女,過上了富足體麵的日子。
但是趙烈心中清楚他也是利用這些難民整訓出了大明第一強軍,這支強軍隨著他的軍令四處征戰,可說破虜軍的這十年就是血染戰袍的十年,幾乎沒有太多的閑暇的時光,這支強軍的赫赫威名是用軍兵們的鮮血和敵人的頭顱鑄就的。
從本質上這些軍兵百姓不欠他什麽,雙方其實是各取所需。
但是這句話他隻能埋在心裏,因為前麵還有大戰等著他和破虜軍,那是場隻許勝不許敗的決戰,他需要這支強軍為他為華夏迸發出最無畏的精神和最強悍的戰力。
趙烈當先出發,所有的軍兵隨著趙烈的腳步整齊的向著軍營進發。
所有的軍兵都是湧起對趙烈的崇敬,在大明有這樣的大帥嗎。
為軍兵發下足額糧餉和獎勵,幫助軍兵成家立業,為傷亡的軍兵給予大筆的撫恤,看望受傷的軍兵,為陣亡的弟兄們抬棺。
大明的地界裏有一個算一個,有這樣的將主嗎,有這樣的主公嗎。
所有的軍兵都是跟從趙烈默默肅穆的行進著,心裏卻是有團火,他們知道即使他們將來有為國捐軀的一天,身後的榮光自有趙大人看護,那還怕個球。(未完待續。)
身為崇禎身邊的紅人到登萊頒旨,陳應元和張國元都是迎出登州十裏迎候,如今他們可是在野了。
雙方見麵後,陳應元固然是小心翼翼的逢迎,就是張國元也是低姿態的見禮。
雖說當年兩人在萬歲身邊時候地位一致,各有職守,但是如今方正化是在天子身邊,而張國元可是在野了,這個差別可是大了,也就是說方正化可以在天子身邊遞上話,而張國元則是鞭長莫及,因此一個朝一個野差別大了,在朝就是能向萬歲爺遞話啊,當然更受寵信。
陳應元和張國元將一行人接入巡撫官邸設宴接風洗塵,同時派出人馬前往石島告之趙烈這位主角前來接旨。
然而從石島傳來的消息是趙烈趙大人啟程前往東江旅順巡視防務去了,恐怕要半月才能回來。
這讓陳應元極為的尷尬,方正化和張國元極為的憤怒,不說別的,陳應元可是登萊巡撫,可是趙烈的頂頭上司,可是趙烈出行離開登萊治所竟然沒有向陳應元報請。
這裏麵的內容可是太多了,一個是陳應元失去了對局麵的掌控,再有就是趙烈的跋扈可見一斑。
陳應元也就是尷尬一下而已,他如今樂不得能落個去職還鄉,多少有個體麵,但是這個燙手山芋誰也不願意接手,何談其他,陳應元還就得在登萊巡撫這個職位上熬著。
“什麽巡視旅順、東江,恐怕是到濟州去了吧。”
張國元不禁大罵一番。
如今趙烈據有濟州和更北的蝦夷地已經在京師傳瘋了,也不知道從哪裏傳來的,反正是有鼻子有眼的。? ? 要看??書?
當然也極為合情合理,否則趙家從哪裏出來的大筆銀子以及大股的戰船,怎麽有實力東征倭人,這傳聞最起碼指出了出處,原來趙家在海外有自己的領地。
當然這都是風聞,誰也沒有真憑實據,但是這個已經不需要真憑實據了,趙家的神秘崛起已經有了解釋了。
如今這個風聞已經傳到了山東和登萊,在民間也是傳播的到處都是。
但是趙家還是沉默以對,仿佛全無聽聞一般。
方正化也是麵沉似水,深感此行很可能空手而歸,這個趙烈已經對朝廷全無敬畏,如此讓趙烈出兵平叛就是不可能的事。
方正化等人無奈的在登州等著候著,一個頒旨天使在登萊一等就是二十天,終於等來了趙烈返回石島的消息,據說是大隊人馬一起返回的石島,還有不少人折損,這讓方正化、陳應元、張國元都是極為疑惑,難道趙烈在旅順吃了大虧不成。
石島的碼頭上,趙海明夫婦、亞曆山德拉、趙猛、唐顯文等人早已等候多時了。
此番大軍回航,他們之所以提早來碼頭迎候,是因為趙烈通知他們,此番趙烈不會是最後下船的,而是第二天就要下船了。
因此趙家人等第二日一早就來此迎候,隻留下了趙猛的夫人、李霖和趙娥在家中看護四個皮猴子。
狄青號的龐大身軀靠上了石島碼頭,趙烈的護衛當先下船,擺開了護衛的陣型,將舷梯下百餘步的地方全部警戒起來。
趙烈在趙達和餘大寶的隨扈下步下舷梯。
趙秦氏和亞曆山德拉微笑著迎上前去,能看到兒子和丈夫歸來對她們來說於願足矣。
趙秦氏好好端詳了一下兒子,又問了趙鋒的情況,知道趙鋒也是安然無恙,這回放下了全部的心思,也將趙烈交給了亞曆山德拉。壹看書 ?
亞曆山德拉上前同趙烈緊緊相擁,她深知此行的艱險,畢竟她早年也是在大海裏航行了經年才抵達澳門,大海的喜怒無常真是不可測度,看到夫君安然歸來,她的心終於安穩下來。
趙海明則是發覺了什麽,他看到趙烈的笑容有些牽強。
“烈兒,怎麽,此番可是折損極眾不成。”他探問了一聲。
趙烈苦笑的點點頭。
此番小琉球海戰,傷亡數千人,戰船折損數十艘,可謂破虜軍水師成軍以來最大的戰損。
“傷亡數千軍兵,都是破虜軍水師的好手。”趙烈看了看後麵的兩艘蓋倫商船,這兩艘戰船裝運的都是這些陣亡水手的衣冠,至於屍身嗎隻能是歸於大海,這是水師軍兵的宿命,隻能是魂歸故裏。
趙海明、趙猛、趙秦氏、亞曆山德拉一時無語,他們不是無知小民,可說對破虜軍水師戰力有個大略的了解,依照破虜軍如此的戰力竟然損失了這麽多人,簡直是不可想象。
此時大股的破虜軍戰兵湧入碼頭,他們手裏都是捧著一個木匣或是一個布袋。
趙海明、趙猛都是知道木匣都是盛放陣亡破虜軍水師衣冠的,隻是木匣不足了才先用口袋裝運。
可想而知,這是多少人的性命丟在了南方那個溫暖的海洋裏。
趙烈也在趙達和餘大寶的隨扈下來到了碼頭上,所有的軍兵都是齊整的向趙烈敬禮。
趙烈還禮並且走到了最頭裏站在軍陣旁。
劉福貴和護衛急忙敬禮,他們所在的靖海衛戰兵如今就是駐防石島。
靖海衛備軍加上從其他備軍抽調的三千餘精壯備軍混編,成為了如今的靖海衛戰兵,共計六千餘人。
如今指揮使就是劉福貴,而鄒懷恩如今是劉福貴的下屬千總。
駐守石島的戰兵當然是迎候陣亡者的最佳人選,所以劉福貴接到命令,除了值守的兩個千隊外,其他的軍兵都抵達了這裏。
除了兩千軍兵圍攏軍營和碼頭外,剩下的三千餘軍兵都來到碼頭迎候陣亡的弟兄們。
“劉福貴,告訴你的麾下,所有為國捐軀的弟兄們返家了,本將望他們都要敬重這些兄弟們,不要喧嘩不要私語,如果有人膽敢犯禁即刻軍法從事。”
趙烈肅容命令道。
其實這些迎候破虜軍陣亡將士的禮儀宣撫官早已說教不知道多少次了。
但是此次陣亡的軍兵實在是太多,來接運的戰兵也是人數眾多,趙烈可是不希望在此莊嚴肅穆的場合有哪個缺根弦的渾人出醜,讓這個莊嚴的儀式變味。
“劉福貴遵命,麾下軍兵必會將為國捐軀的軍兵們迎回大營。”
劉福貴恭敬的敬禮。
然後將數名護衛打發出去通秉各個千總和百總,傳遞出大帥的將令。
當第一艘蓋倫商船靠上碼頭上時,三個千總隊排成了整整齊齊的三個大陣,這三千餘軍兵恭恭敬敬的肅立。
軍陣的最前方是趙烈和於富貴等人。
當蓋倫商船停穩,舷梯豎起,趙烈手裏捧著一個木匣第一個走上了商船,在甲板上已經鋪滿了陣亡將士的衣冠。
趙烈將一個名喚藍三的船長的衣冠放入木匣然後在趙達和餘大寶的隨扈下走下船頭,於富貴等人隨同其後。
趙烈回到碼頭上原來的位置將木匣放置在地上,然後叉手侍立在後麵等候著。
於富貴等人也是手捧木匣回到趙烈的身後肅立。
其他所有的軍兵都是依次上船,從商船上捧下陣亡軍兵的衣冠回到碼頭還是依次列陣。
整個碼頭和戰船上除了軍兵們走動的聲音就沒有其他的聲音了。
所有船上和船下的軍兵們都是正容肅立,整個碼頭和海港根本不象是有數萬軍兵的樣子。
當兩艘蓋倫戰船上的所有陣亡將士的衣冠都被迎候下來後,三個戰兵大陣又恢複了齊整。
“兄弟們,本將帶著你們回家了。”趙烈虎目含淚高喊一聲,當先手捧木匣向著大營走去。
趙烈身上的沉重沒人能了解,因為破虜軍這次重大的傷亡還是在他的軍令下出現的,也隻有他明白他帶給這個世界多大的改變,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是,他是救助了數十萬的難民,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而這些遼民和山東難民對他和趙家感恩戴德,甚至幾乎家家供奉他的畫像,因為他們不再顛簸流離不再被迫賣兒賣女,過上了富足體麵的日子。
但是趙烈心中清楚他也是利用這些難民整訓出了大明第一強軍,這支強軍隨著他的軍令四處征戰,可說破虜軍的這十年就是血染戰袍的十年,幾乎沒有太多的閑暇的時光,這支強軍的赫赫威名是用軍兵們的鮮血和敵人的頭顱鑄就的。
從本質上這些軍兵百姓不欠他什麽,雙方其實是各取所需。
但是這句話他隻能埋在心裏,因為前麵還有大戰等著他和破虜軍,那是場隻許勝不許敗的決戰,他需要這支強軍為他為華夏迸發出最無畏的精神和最強悍的戰力。
趙烈當先出發,所有的軍兵隨著趙烈的腳步整齊的向著軍營進發。
所有的軍兵都是湧起對趙烈的崇敬,在大明有這樣的大帥嗎。
為軍兵發下足額糧餉和獎勵,幫助軍兵成家立業,為傷亡的軍兵給予大筆的撫恤,看望受傷的軍兵,為陣亡的弟兄們抬棺。
大明的地界裏有一個算一個,有這樣的將主嗎,有這樣的主公嗎。
所有的軍兵都是跟從趙烈默默肅穆的行進著,心裏卻是有團火,他們知道即使他們將來有為國捐軀的一天,身後的榮光自有趙大人看護,那還怕個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