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的入海口是一個十分的荒涼的灣口,附近就是一個漁村,除此外幾乎沒有人煙,這一點同當年的石島灣極像。
但是,這裏的海灣可是太差了,水深不足,讓張環很是頭疼,他從小船測量的水深判斷,隻有巡海船可以勉強靠近海岸,其他的大型蓋倫船都不可能抵達岸邊,這對於步隊的大批人馬登岸是個巨大的麻煩。
張環自從殺俘後被降職關禁閉,不過幾月後就官複原職,此番他統領一艘宋級戰艦和兩艘唐級戰艦五艘巡海船以及六艘飛剪船前來此處,就是依照張鼓聲大人的命令,探查此處的海深,看看如果數萬大軍登陸,此處要如何準備。
看來隻有建立棧橋了,張環打定了主意。
張環立即下命隨船的披甲下船開始到岸邊砍伐樹木,同時派人到那個漁村雇傭人手建造棧橋,張鼓聲大人的命令就是做大軍登陸的準備,也可能不從此登陸,但是要是趙大人決定從此登陸,這裏必須要能在數天內將數萬步軍人馬火炮運載上岸。
張環作為水師不知道為何要在此登陸,但是他知道張鼓聲交給他的是一項怎麽樣的任務,因此,張環不敢輕忽,他個人生死是小,耽誤了趙大人的要事才是無可補救的。
漁村裏的所有的男丁都被召集來了,他們被告知大明天津水師要在這裏設一個巡海點,他們被雇傭建造棧橋。
看著這些官兵的穿著確實是大明官軍,但是這年頭大明官軍同亂匪有一拚,這些人都是害怕不已。
好在張環為了加快進度是大撒銀錢,每戶家裏先給五兩銀子,這讓這些困苦的漁民像是打了雞血般的起勁,對於什麽不能向外人說起,那肯定的,如果同外人說了,還有這個好活計了嗎,必須保密。
於是一百多名漁民和五百餘名披甲的修造隊伍開始先期伐樹修整,而一艘飛剪船返回石島,讓水師營派出更多的人手,這裏的人手還是不夠,畢竟打算修建出三到四個棧橋來。
目下的人手隻能修造一個棧橋,缺乏的人手還是不少的。
此時的石島也沒有閑著,趙烈送走了大批的軍將,就迎來一個消息,那就是倭國幕府同南九州的薩摩藩勾結起來,讓薩摩藩同長崎的兩千餘幕府常備一起攻擊北九州天主教徒叛亂的石原城,如果能撲滅叛亂,幕府答應將這塊數萬石的領地轉封薩摩藩。
幕府這也是沒有法子了,破虜軍水師封鎖了整個的海峽,讓幕府討逆軍無法登陸九州,此時九州戰力最強的薩摩藩就成了唯一的指望,為此幕府不惜飲鴆止渴,寧可將這塊封地給薩摩藩這個暗中的敵手也要盡快撲滅叛亂。
薩摩藩幾乎沒有猶豫就答應下來,派出了六千常備匯集其他小藩常備三千餘人和長崎的幕府常備兩千餘人一同出兵石原。
此番軍兵匯合前次的一萬餘殘兵共計兩萬五千大軍圍困石原,他們吸取上翻大軍攻城被擊潰的教訓,開始圍城戰,絕不攻擊堅城,坐等城中斷糧不戰而勝。
趙烈接到消息後立即做出決斷,派出了石島水師和濟州水師戰船以及濟州的朝鮮備軍開始行動,他不會讓幕府這個圖謀得逞,九州是越亂越好,恢複平靜不符合破虜軍的利益。
應對建奴大軍的隨時入侵隻需要商船隊足以,如今就是蓋倫商船上的火炮都足以在這片海域稱王稱霸,那些戰艦留在此處毫無用處,正好九州一行。
琉球王國落入薩摩藩手中已經是二十餘年了,內政外交基本為薩摩藩所掌控,琉球國王淪為了蓋章工具。幾年前德川家光已經核準將琉球定為十二萬石的封地並入薩摩藩,而琉球王也不叫國王,改稱琉球國國司。
如今尚寧王垂垂老矣,他覺得已經沒有了重新奪回琉球國的希望,西方的那個老大帝國對琉球所發生的一切無動於衷,對琉球國的哀求出兵救援敷衍了事,讓琉球國親明一派大受打擊,如今的所謂朝政都在親倭派手中掌控。
尚寧王如今時不時的就臥病在床,他知道他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那霸是琉球本島最大的海港,也是離著王都首裏最近的海港,兩地相隔就是十裏。
這裏如今由一千薩摩藩常備守衛,到這裏海貿的大明商人朝鮮海商都要向他們交稅。
龜田浩二郎是駐守琉球國薩摩藩的總大將,其實也就是兩千人,一千人駐守那霸,五百人駐守首裏,其他五百人駐守幾個主要的離島。
龜田浩二郎在這裏已經駐守三年了,小日子過得是相當不錯,這裏的油水極多,倒不是說他敢貪墨上交藩主的稅款,而是各處商人和琉球國大臣們的孝敬就能讓他收獲頗豐。
最讓他在意的是太上皇般的待遇,誰讓他是薩摩藩駐守這裏的總大將呢。
這****吃過早飯,練過刀法,沐浴更衣後,在護衛的隨扈下準備到那霸碼頭一行,這是一個愉快的行程,每次都有收獲,讓他極為的期待。
不過今天注定不是一個好日子,碼頭上駐守的水師來報,二十餘裏外發現明軍的大量南蠻戰艦。
龜田浩二郎急忙帶領護衛趕到碼頭,並且集結起所有的一千常備備戰。
高水城站在黑齒常之號得甲板上用遠望鏡觀看著碼頭上的情形,他清楚的看到了俱甲列陣的薩摩藩常備,人數不多,估摸也就是一千左右。
魏房東站在他的身邊也在聚精會神的觀看著前方的陣勢,他如今是濟州備軍的指揮使,手下有一千五百漢軍和三千五百朝鮮軍,這些軍兵都是農閑操練,一年整訓半年,按照破虜軍的強度整訓,這些軍兵戰力不低,就是沒有見過血,不能稱之為強兵。
此番魏房東統領三千五百備軍出擊琉球國,留下了一千五百備軍。
在他看來這是趙烈大人對濟州備軍的信任,他也一定不會辜負大人的期望。
看到幾十艘巨大的南蠻戰艦靠近到數裏的地界,龜田浩二郎即刻下令常備撤離碼頭,向東退去。
龜田浩二郎不是其他藩國沒有見識的武士,受益於海上強藩薩摩藩的見識,他深知南蠻戰艦火炮的威力,在岸邊列陣那是找死。
至於岸邊的十幾艘薩摩藩的戰船也被放棄,就是那些小早船、關船不夠給破虜軍戰船塞牙縫的。
介於薩摩藩的軍兵退入三四裏的距離,破虜軍水師戰船安然靠岸。
黑齒常之號、高仙芝號等四艘唐級戰艦側舷對著碼頭,警戒薩摩藩的常備偷襲。
吳麟號、張憲號、吳階號等十二艘宋級戰艦陸續靠港,船上的濟州備軍陸續登岸。
由於所有的幾十艘蓋倫商船全部在濟州和石島聚集,隨時準備運載破虜軍大隊出擊,不敢輕離,於是李虎決定將唐級戰艦的火炮調運下去,變成運兵船承載軍兵。
至於護航唐級戰艦足以,如今整個遠東根本沒有威脅唐級戰艦的戰船了,西班牙人和尼德蘭人都是自顧不暇而倭國戰船損失殆盡。
濟州備軍有序的登岸,同他們一同登岸的還有十門行軍炮,百匹戰馬,這是給夜不收配備的。
所有的備軍登岸後,立即披甲,他們披甲完畢後列陣,沒有馬上攻擊,畢竟在海上顛簸了十天,怎麽也要修整一下。
而龜田浩二郎也沒有靠近碼頭,他等待著首裏趕來的五百常備到來,他沒打算在首裏守城,首裏城中還有一千的王國衛隊,這是琉球最後的武裝,當然這裏麵四分五裂,但是肯定大部分人是希望明軍獲勝的。
隻有這些人打開一個城門引入明軍,首裏就會失陷,這樣,他還不如在城外同明軍決戰爽快。
看到明人基本都是步軍,他心裏安穩不少,破虜軍雖說讓大將軍吃了大虧,但是據說那是數萬騎軍,步軍對陣,薩摩藩真是不懼。
一個多時辰後,修整過後的濟州備軍開始向東進軍,兩軍在碼頭東四裏餘的地方接近。
破虜軍十門行軍炮的轟擊讓保持密集隊形準備接戰的薩摩藩常備損失慘重,迫使龜田浩二郎命令常備加快向前衝去。
再付出百餘人傷亡後,薩摩藩常備終於靠近了破虜軍的軍陣。
離著百步,濟州備軍的火銃激發,讓百餘名薩摩藩常備哀嚎倒地。
但是薩摩藩藩兵還是凶悍的前衝到七十步,雙方開始對射。
薩摩藩的火銃手是倭國各藩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能達到三成。
因此雙方的前排火銃手的對射使得對方傷亡慘重,前排的百餘名火銃手大多數倒地掙紮,場麵血腥無比,這種火器的傷患給人極大的感官刺激。
這對雙方軍兵都是極大的打擊,雙方都是出現了慌亂,一個是承平日久,一個是沒見過血的新兵,出現慌亂是必不可免的。
雙方各級軍將番頭壓陣迫使軍兵繼續搏殺。
接下來兩輪的轟擊,體現了濟州火銃手人數的優勢,薩摩藩常備火銃手為之一空。
此時薩摩藩常備最為殺人的武器鐵炮失去了作用,這是薩摩藩比倭國其他各藩戰力強的地方。
雙方的軍兵的長槍手的對決,薩摩藩常備已經居於劣勢,不足千人的長槍手對上破虜軍的近兩千隊形齊整的長槍手,很快薩摩藩常備就開始遭到三麵圍攻,甚至幾十名濟州夜不收從後麵攻擊,薩摩藩終於抵受不住,剩餘的五六百名藩兵開始潰散。
龜田浩二郎帶領護衛反擊被當場擊殺,剩下的數百藩兵被幾十名夜不收乘馬追擊擊殺百餘人,其餘藩兵被迫投降,實在是跑不了,後麵濟州備軍追擊,一側的騎兵大砍大殺,主將陣亡,最後的四百餘名藩兵跪地請降。
此時,琉球本島的薩摩藩常備為之一空,尚寧王聽聞拖著病軀帶著一些近臣出首裏城迎候,在他看來琉球的天亮了。
可惜他兩年後就病逝,他沒有看到趙烈部繼續占據琉球,同長州藩所做的一樣,百年後,琉球自然而然的並入中原。
在琉球修整了五天後,艦隊帶著兩千濟州備軍直驅薩摩藩。(未完待續。)
但是,這裏的海灣可是太差了,水深不足,讓張環很是頭疼,他從小船測量的水深判斷,隻有巡海船可以勉強靠近海岸,其他的大型蓋倫船都不可能抵達岸邊,這對於步隊的大批人馬登岸是個巨大的麻煩。
張環自從殺俘後被降職關禁閉,不過幾月後就官複原職,此番他統領一艘宋級戰艦和兩艘唐級戰艦五艘巡海船以及六艘飛剪船前來此處,就是依照張鼓聲大人的命令,探查此處的海深,看看如果數萬大軍登陸,此處要如何準備。
看來隻有建立棧橋了,張環打定了主意。
張環立即下命隨船的披甲下船開始到岸邊砍伐樹木,同時派人到那個漁村雇傭人手建造棧橋,張鼓聲大人的命令就是做大軍登陸的準備,也可能不從此登陸,但是要是趙大人決定從此登陸,這裏必須要能在數天內將數萬步軍人馬火炮運載上岸。
張環作為水師不知道為何要在此登陸,但是他知道張鼓聲交給他的是一項怎麽樣的任務,因此,張環不敢輕忽,他個人生死是小,耽誤了趙大人的要事才是無可補救的。
漁村裏的所有的男丁都被召集來了,他們被告知大明天津水師要在這裏設一個巡海點,他們被雇傭建造棧橋。
看著這些官兵的穿著確實是大明官軍,但是這年頭大明官軍同亂匪有一拚,這些人都是害怕不已。
好在張環為了加快進度是大撒銀錢,每戶家裏先給五兩銀子,這讓這些困苦的漁民像是打了雞血般的起勁,對於什麽不能向外人說起,那肯定的,如果同外人說了,還有這個好活計了嗎,必須保密。
於是一百多名漁民和五百餘名披甲的修造隊伍開始先期伐樹修整,而一艘飛剪船返回石島,讓水師營派出更多的人手,這裏的人手還是不夠,畢竟打算修建出三到四個棧橋來。
目下的人手隻能修造一個棧橋,缺乏的人手還是不少的。
此時的石島也沒有閑著,趙烈送走了大批的軍將,就迎來一個消息,那就是倭國幕府同南九州的薩摩藩勾結起來,讓薩摩藩同長崎的兩千餘幕府常備一起攻擊北九州天主教徒叛亂的石原城,如果能撲滅叛亂,幕府答應將這塊數萬石的領地轉封薩摩藩。
幕府這也是沒有法子了,破虜軍水師封鎖了整個的海峽,讓幕府討逆軍無法登陸九州,此時九州戰力最強的薩摩藩就成了唯一的指望,為此幕府不惜飲鴆止渴,寧可將這塊封地給薩摩藩這個暗中的敵手也要盡快撲滅叛亂。
薩摩藩幾乎沒有猶豫就答應下來,派出了六千常備匯集其他小藩常備三千餘人和長崎的幕府常備兩千餘人一同出兵石原。
此番軍兵匯合前次的一萬餘殘兵共計兩萬五千大軍圍困石原,他們吸取上翻大軍攻城被擊潰的教訓,開始圍城戰,絕不攻擊堅城,坐等城中斷糧不戰而勝。
趙烈接到消息後立即做出決斷,派出了石島水師和濟州水師戰船以及濟州的朝鮮備軍開始行動,他不會讓幕府這個圖謀得逞,九州是越亂越好,恢複平靜不符合破虜軍的利益。
應對建奴大軍的隨時入侵隻需要商船隊足以,如今就是蓋倫商船上的火炮都足以在這片海域稱王稱霸,那些戰艦留在此處毫無用處,正好九州一行。
琉球王國落入薩摩藩手中已經是二十餘年了,內政外交基本為薩摩藩所掌控,琉球國王淪為了蓋章工具。幾年前德川家光已經核準將琉球定為十二萬石的封地並入薩摩藩,而琉球王也不叫國王,改稱琉球國國司。
如今尚寧王垂垂老矣,他覺得已經沒有了重新奪回琉球國的希望,西方的那個老大帝國對琉球所發生的一切無動於衷,對琉球國的哀求出兵救援敷衍了事,讓琉球國親明一派大受打擊,如今的所謂朝政都在親倭派手中掌控。
尚寧王如今時不時的就臥病在床,他知道他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那霸是琉球本島最大的海港,也是離著王都首裏最近的海港,兩地相隔就是十裏。
這裏如今由一千薩摩藩常備守衛,到這裏海貿的大明商人朝鮮海商都要向他們交稅。
龜田浩二郎是駐守琉球國薩摩藩的總大將,其實也就是兩千人,一千人駐守那霸,五百人駐守首裏,其他五百人駐守幾個主要的離島。
龜田浩二郎在這裏已經駐守三年了,小日子過得是相當不錯,這裏的油水極多,倒不是說他敢貪墨上交藩主的稅款,而是各處商人和琉球國大臣們的孝敬就能讓他收獲頗豐。
最讓他在意的是太上皇般的待遇,誰讓他是薩摩藩駐守這裏的總大將呢。
這****吃過早飯,練過刀法,沐浴更衣後,在護衛的隨扈下準備到那霸碼頭一行,這是一個愉快的行程,每次都有收獲,讓他極為的期待。
不過今天注定不是一個好日子,碼頭上駐守的水師來報,二十餘裏外發現明軍的大量南蠻戰艦。
龜田浩二郎急忙帶領護衛趕到碼頭,並且集結起所有的一千常備備戰。
高水城站在黑齒常之號得甲板上用遠望鏡觀看著碼頭上的情形,他清楚的看到了俱甲列陣的薩摩藩常備,人數不多,估摸也就是一千左右。
魏房東站在他的身邊也在聚精會神的觀看著前方的陣勢,他如今是濟州備軍的指揮使,手下有一千五百漢軍和三千五百朝鮮軍,這些軍兵都是農閑操練,一年整訓半年,按照破虜軍的強度整訓,這些軍兵戰力不低,就是沒有見過血,不能稱之為強兵。
此番魏房東統領三千五百備軍出擊琉球國,留下了一千五百備軍。
在他看來這是趙烈大人對濟州備軍的信任,他也一定不會辜負大人的期望。
看到幾十艘巨大的南蠻戰艦靠近到數裏的地界,龜田浩二郎即刻下令常備撤離碼頭,向東退去。
龜田浩二郎不是其他藩國沒有見識的武士,受益於海上強藩薩摩藩的見識,他深知南蠻戰艦火炮的威力,在岸邊列陣那是找死。
至於岸邊的十幾艘薩摩藩的戰船也被放棄,就是那些小早船、關船不夠給破虜軍戰船塞牙縫的。
介於薩摩藩的軍兵退入三四裏的距離,破虜軍水師戰船安然靠岸。
黑齒常之號、高仙芝號等四艘唐級戰艦側舷對著碼頭,警戒薩摩藩的常備偷襲。
吳麟號、張憲號、吳階號等十二艘宋級戰艦陸續靠港,船上的濟州備軍陸續登岸。
由於所有的幾十艘蓋倫商船全部在濟州和石島聚集,隨時準備運載破虜軍大隊出擊,不敢輕離,於是李虎決定將唐級戰艦的火炮調運下去,變成運兵船承載軍兵。
至於護航唐級戰艦足以,如今整個遠東根本沒有威脅唐級戰艦的戰船了,西班牙人和尼德蘭人都是自顧不暇而倭國戰船損失殆盡。
濟州備軍有序的登岸,同他們一同登岸的還有十門行軍炮,百匹戰馬,這是給夜不收配備的。
所有的備軍登岸後,立即披甲,他們披甲完畢後列陣,沒有馬上攻擊,畢竟在海上顛簸了十天,怎麽也要修整一下。
而龜田浩二郎也沒有靠近碼頭,他等待著首裏趕來的五百常備到來,他沒打算在首裏守城,首裏城中還有一千的王國衛隊,這是琉球最後的武裝,當然這裏麵四分五裂,但是肯定大部分人是希望明軍獲勝的。
隻有這些人打開一個城門引入明軍,首裏就會失陷,這樣,他還不如在城外同明軍決戰爽快。
看到明人基本都是步軍,他心裏安穩不少,破虜軍雖說讓大將軍吃了大虧,但是據說那是數萬騎軍,步軍對陣,薩摩藩真是不懼。
一個多時辰後,修整過後的濟州備軍開始向東進軍,兩軍在碼頭東四裏餘的地方接近。
破虜軍十門行軍炮的轟擊讓保持密集隊形準備接戰的薩摩藩常備損失慘重,迫使龜田浩二郎命令常備加快向前衝去。
再付出百餘人傷亡後,薩摩藩常備終於靠近了破虜軍的軍陣。
離著百步,濟州備軍的火銃激發,讓百餘名薩摩藩常備哀嚎倒地。
但是薩摩藩藩兵還是凶悍的前衝到七十步,雙方開始對射。
薩摩藩的火銃手是倭國各藩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能達到三成。
因此雙方的前排火銃手的對射使得對方傷亡慘重,前排的百餘名火銃手大多數倒地掙紮,場麵血腥無比,這種火器的傷患給人極大的感官刺激。
這對雙方軍兵都是極大的打擊,雙方都是出現了慌亂,一個是承平日久,一個是沒見過血的新兵,出現慌亂是必不可免的。
雙方各級軍將番頭壓陣迫使軍兵繼續搏殺。
接下來兩輪的轟擊,體現了濟州火銃手人數的優勢,薩摩藩常備火銃手為之一空。
此時薩摩藩常備最為殺人的武器鐵炮失去了作用,這是薩摩藩比倭國其他各藩戰力強的地方。
雙方的軍兵的長槍手的對決,薩摩藩常備已經居於劣勢,不足千人的長槍手對上破虜軍的近兩千隊形齊整的長槍手,很快薩摩藩常備就開始遭到三麵圍攻,甚至幾十名濟州夜不收從後麵攻擊,薩摩藩終於抵受不住,剩餘的五六百名藩兵開始潰散。
龜田浩二郎帶領護衛反擊被當場擊殺,剩下的數百藩兵被幾十名夜不收乘馬追擊擊殺百餘人,其餘藩兵被迫投降,實在是跑不了,後麵濟州備軍追擊,一側的騎兵大砍大殺,主將陣亡,最後的四百餘名藩兵跪地請降。
此時,琉球本島的薩摩藩常備為之一空,尚寧王聽聞拖著病軀帶著一些近臣出首裏城迎候,在他看來琉球的天亮了。
可惜他兩年後就病逝,他沒有看到趙烈部繼續占據琉球,同長州藩所做的一樣,百年後,琉球自然而然的並入中原。
在琉球修整了五天後,艦隊帶著兩千濟州備軍直驅薩摩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