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大鄉原本還有些村民,但這一次馬占奎率領人馬回來的時候,隻剩下一片廢墟,雞犬不剩。幾名洛大鄉的戰士痛哭流涕,呼喊著親人的名字,四處尋覓相親們的蹤影,不知家裏人到底是死是活?嚷嚷著替死去的父老鄉親報仇!
馬占奎沒有閑工夫聽戰士們賭咒發誓,而是察看隱藏在一處山洞裏的糧食,撥開雜草叢生的山洞口,看見洞裏二百石糧食完好無損的保存,堆積如山的一幕讓起義軍戰士眉花眼笑,行軍十天,隨身攜帶的糧袋子早就空了,饑腸轆轆過日子,這下可以補充給養了。
跑進山洞裏的十幾名戰士正在裝糧食,把隨身攜帶的糧袋子裝得滿滿當當,這是起義軍的立命之本,有了這些給養,起義軍就有動力繼續戰鬥下去。
馬占奎站在山洞口,難得展露笑容,大聲的鼓舞士氣:“弟兄們,嵩武軍沒什麽可怕,鄉親們的仇,我們一定替他們報。賣國賊假洋鬼子躲在嵩武軍大部隊裏麵,隻要有機會我們首先消滅李字營那幫吃人不吐骨頭的畜生。”
旁邊一名麵帶饑色的親信大聲的鼓勵:“弟兄們,李字營是我們起義軍的手下敗將,上一次讓賣國賊逃脫了,這次迭部縣就是李字營的死地。鄉村被滿狗摧殘得如此破敗,敵人以為這樣就會讓我們投降,這是癡心妄想!哥老會的精神生生不息,我們都是堅定不移的民族主義戰士,心中牢記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光榮夢想······”
這名比馬占奎還能說的軍官,看起來就有搶班奪權的架勢,吐沫橫飛的訴說哥老會的偉大理想,有了糧食軍心就能穩定,起義軍戰士忙碌的搬運糧食。突然山腳下傳來一陣陣槍聲,連手榴彈的轟鳴聲也聽見了,搬運糧食的戰士們動作為之一澀,俱都停下來觀望洛大鄉方向的情況。
“快隱蔽!”馬占奎第一個躲在草叢裏,神情緊張的舉起望遠鏡,看向冒著硝煙的洛大鄉,心情複雜,這下麻煩了,清軍圍過來了,他身邊才四百多號人,而且分散成兩撥,他親自帶領一百多名親信,跑到山洞搬運糧食,另外三百多名戰士尚且留在洛大鄉裏休整,千萬不要被敵人像包餃子一樣吃掉。敵人是怎麽摸過來的?怎麽到村口了才發生交火,放在十裏之外的暗哨難道都死光了嗎?
馬占奎有股寒意,聽槍聲不息,就知道敵人火力凶猛。猶豫不決,是戰還是撤?要不要接應留在村裏的三百名戰士。不由自主的察看身後的退路,山麓左側的羊腸小道,是否有敵人的伏兵?這座存糧點,應該被敵人發現了,洛大鄉是敵人的一處陷阱,九死一生的結局啊!
馬占奎心裏七上八下,下不了最後的決心,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看見村落四周的農田裏清軍的人馬不多,分散開來的清軍正在農田裏開挖工事,堵住了村裏的要道,想要圍困躲在洛大鄉的起義軍,並沒有發起衝鋒。
“程老四,去察看一下,是哪一撥敵人,摸清敵人的虛實。”馬占奎張開嘴巴,下達軍令。敵不動,我不動,戰事還未到生死關頭,馬占奎既不想走,也不想帶領一百多名親隨在敵人屁股後麵發起衝鋒,他還要看清形勢,看清到底是哪路清軍的戰旗,若是張曜的嵩武軍大部隊來了,留在洛大鄉裏的三百多名戰士,隻能自求多福了,起義軍不和敵人做硬碰硬的較量。若是迭部縣的團練武裝,起義軍要把劉勝的民團隊伍打疼,不給民團生存的可能,一血臘子口戰敗的恥辱。
當然若是那麵旗子是“錦”字旗,馬占奎拔腳就開溜,偷襲老湘軍的有利地形也不要了,連兩麵夾擊,也會被老湘軍徹底粉碎,如今的起義軍談虎色變,不敢提劉錦棠這個人的名字。還有那個回子叛徒董福祥,更是無數起義軍睡夢中的惡魔,劉錦棠加上董福祥是起義軍最可怕的敵人。
至於李國樓的李字營,起義軍上下一致認為,完全可以吃掉李字營的隊伍,繡花枕頭一包草,李國樓吹噓的成分多,李字營的戰績是吹出來的泡沫。與李字營在延安城外較量過之後,起義軍對於戰勝這支欺軟怕硬的隊伍,充滿信心,很想在迭部縣與李字營打一仗。但李國樓很膽小,總是跟隨大部隊嵩武軍一起行動,讓起義軍找不到機會。
馬占奎在新窯鎮曾經被李國樓親率的李字營打得屁滾尿流,差一點連命也搭上。但他不會為李國樓平反,人雲亦雲的說著李國樓的假大空,李字營不堪一擊,這一類的謊言。心裏知道現在的起義軍連一個李字營也啃不動,但不敢違悖大哥雷恒製定作戰的方略,把起義軍決戰的目標放在實力弱小的李字營身上。
“若是李字營膽敢犯我強軍,我必與之一戰!”這是起義軍領袖雷恒的最高指示,銘記在每一名戰士心裏。
“是!我親自帶隊下山。”消瘦的程老四毫不猶豫的接受危險的命令,揮手讓一隊戰士,跟著他一起下山。
三十多人清一色提著美製哈乞開思槍,貓著腰向山腳下潛行,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還想抓幾名清軍俘虜,也好摸清敵人的虛實。程老四沒有想過,這裏的地形清軍熟悉,清軍大部隊來過洛大鄉清剿,豈能不知蠍子嶺的重要性。
程老四帶領三十多人向山腳下潛行,行動迅速,由洛大鄉的戰士帶路,穿過樹叢,離田野裏的清軍越來越近。
兩名洛大鄉的戰士走在隊伍最前麵,揮手讓身後的戰友快速跟進,這裏沒有危險。
“呯呯呯呯!”爆豆一樣的響聲在叢林裏回蕩,躲在暗處的上百條槍,一起射向起義軍小分隊。
三十多名起義軍戰士,還沒走到山腳下,就遭到清軍伏擊。前麵十幾名戰士像玉米地的高粱一樣,呼啦啦一起倒地。
程老四動如脫兔,警覺性頗高,聽見前方槍響,拔腳就往茂密的樹叢裏鑽,也不管皮膚被樹杈割破,身上一道道豁口,鮮血淋淋,衣服褲子更加破損。程老四是逃跑專業戶,連頭上的毛巾也扔了,害怕白色的毛巾成為目標,披頭散發的往山麓上跑。他一聽槍響就知道中埋伏了,這麽密集的槍響,子彈在耳邊擦過,還有手榴彈在背後轟鳴,活下來的幾率渺茫,身邊的戰友被冷槍擊中,紛紛倒地,但他還是活下來了,連滾帶爬,手腳並用的爬山,連那杆長槍也不知道扔在哪裏?氣喘噓噓的逃回山洞口,嚷嚷道:“馬三哥,快點撤退,我們中埋伏了,此處不易久留。敵人已經摸過來了,山林裏至少還有幾百號敵人。”
馬占奎一看下山三十多人的隊伍,才二刻鍾時間,回來的人隻有程老四一個人,敵人就在眼皮子底下,這是一支善於山地作戰的清軍,殺傷力驚人,一眨眼就吃掉他的三十多名精兵,而他連敵人是哪路人馬也沒搞清楚。這下他真的害怕了,敵人設下圈套讓他鑽,這次掉在清軍的陷阱裏,也不知後路是否安全?
山洞裏的糧食雖然誘人,但性命要緊,稍微猶豫一下,馬占奎一咬牙說道:“把洞口封起來,我們向後山撤退。”
馬占奎還存在僥幸心理,不願燒毀藏匿的糧食,自以為清軍並不缺糧,沒想過糧食資敵,會產生多大的惡果。這也難怪馬占奎,他過去是清軍輜重營哨官,輜重營的蛀蟲個個養得膘肥體壯,從來沒嚐過餓肚子的滋味。直到現在起義軍也不缺糧,他就知道十處隱匿的糧食儲存點,完全可以養活手下這點人馬,隻要精兵在手,過了這道坎,老戰士帶新戰士,星星之火燃遍整個大清。就像在延安一樣,一天時間就能拉起成千上萬的隊伍。
山洞裏的八十多名起義軍戰士,七手八腳把山洞重新封起來,用樹枝把洞口遮住,這一次隱匿洞口不像上一次做得滴水不漏,但也顧不得精益求精,粗製濫造的洞口,人為的偽裝明顯,多看幾眼就能看出門道。
有四名起義軍從洛大鄉逃出來了,冒著槍林彈雨爬上山,向馬占奎稟告戰況。
“馬三哥,是李字營人馬,我們一隊人馬殺出村,就剩我們四個衝出來了,其他人都犧牲了。馬三哥,村裏的弟兄等著你去救啊。”
“是李字營的旗號,你們看清楚了嗎?王邊羽能不能守住洛大鄉?”馬占奎疾言令色,追問四名戰士洛大鄉裏三百多名戰士的情況。
“看清楚了,是李字營軍旗,敵人把兵力的布置在村西口和村東口,弟兄們傷亡很大,王營官正在村裏建造工事,準備和陣地共存亡。”一名戰士頗為認真的點頭,能夠活著爬上山,讓他們四個暗自慶幸。
馬占奎舉起望遠鏡,想看清楚山腳下敵人的旗子,但實在太遠了,零零落落幾麵旗子插在農田裏,看不清旗子上的圖案。
“嗯!原來是賣國賊的隊伍,怪不得能跑到我軍的眼皮子底下,李國樓就喜歡玩陰的,老子這次奉陪到底,等天黑了,有你好瞧的。馬占奎,你帶一半人馬,留在山上,這裏由你指揮。我帶人去搬救兵,堅持就是勝利,想辦法把消息傳給村裏的戰友,這次我們要消滅李字營的人馬。”馬占奎站在山上,從各個角度觀察清軍的動態,山腳下的農田裏清軍正在挖壕溝,並沒有衝入村莊,小心謹慎的作戰方式,果然和李字營如出一轍,不可能是劉錦棠的老湘軍,這一點毋庸置疑。
馬占奎的膽氣比適才壯了,李字營是一支不敢近戰夜戰的隊伍,雖然武器比起義軍精良,有數門輕便的銅炮正在轟擊村口要道,但戰鬥力起義軍更勝一籌。埋伏在村裏的三百多名起義軍完全可以守住陣地,坐以待援。
馬占奎想到了大哥雷恒的諄諄囑托,看見洛大鄉依然掌握在起義軍手裏,李字營兵馬不多嘛,連一個小小的村莊也不敢進攻,準備拉出躲在山裏的隊伍,真刀實槍的和李字營打一仗。
“是!我一定把消息傳遞給村裏的王邊羽。”程老四話到嘴邊又縮回去了,讓他帶著三四十名弟兄在蠍子山嶺和清軍打遊擊,還是讓救兵快點來,李字營到底是騾子還是馬,拉出來溜溜才知道。
程老四沒把心裏的想法說出來,李字營的戰術思想,就是消滅起義軍的有生力量,李國樓運用的是圍點打援的戰術。那四名逃至山上戰士,能夠通過數道封鎖線,是敵人故意放他們上山的。程老四是哥老會的老臣,但如今起義軍人心浮動,叛徒、逃兵層出不窮,每天都有弟兄失蹤,對身邊的戰友不再信任,他也對哥老會在延安起義留有保留意見,隨時準備反戈一擊。
白天目標明顯,程老四沒有派遣手下進村,準備在山上和清軍兜圈子,帶領剩下的三十多名戰士,離開隱秘的洞口,隱入茂密的森林,這支隊伍由他帶領,這一次不要發生全軍覆沒的事情,想辦法讓戰士們活下去,看來隻有投降一條路了。
程老四目光淩厲的看向身邊的戰友,意誌堅定的說:“弟兄們,我們一直躲在山裏也不是個辦法,李國樓對戰場起義的戰士,還算仁至義盡,我看我們還是下山投降吧,你們怎麽說,大不了好聚好散。不想投降的人,大可以走入叢林,繼續戰鬥到底,大家都有手榴彈,犯不著同歸於盡。”
此時的起義軍不再設立督導隊,不敢槍斃逃跑的戰士,臘子口炸營的夢魘,讓這些哥老會大哥認清形勢,隻能以戰友情,民族大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手下人凝聚在一起,繼續和清軍戰鬥到底。
背著長槍,腰插數枚手榴彈,斜跨鼓鼓囊囊糧袋的一名戰士,稍許猶豫的看向周圍的戰友。跨前幾步,走到程老四的身邊,默不作聲的以行動表明,他已經沒有力量繼續戰鬥下去。第二名戰士跨出四步,同樣站在程老四另一側,第三名戰士、第四名戰士、第五名戰士······一個個戰士站到程老四一側,以實際行動表明立場,他們都不想打這場內戰,周圍都是清軍的堡壘,起義軍衝不出左宗棠布置的包圍圈。
迭部縣已經沒有勞苦大眾等著哥老會起義軍解放,那些原住民對起義軍恨之入骨,被遊牧民藏人抓住,連骨頭都會被藏人吃掉。荒無人煙的叢林,適合野人居住,他們已經沒有未來。
群體效應之下,最後幾名猶猶豫豫的戰士也站到了程老四一側,那四名從洛大鄉逃出來的戰士,互相打量一番,耷拉著腦袋,走入程老四的陣營。有心殺賊,無力回天,還是投降算了,人生跑過子彈的機會也就那麽一次,不想和清軍比試飛毛腿躲避子彈的功夫了。
馬占奎沒有閑工夫聽戰士們賭咒發誓,而是察看隱藏在一處山洞裏的糧食,撥開雜草叢生的山洞口,看見洞裏二百石糧食完好無損的保存,堆積如山的一幕讓起義軍戰士眉花眼笑,行軍十天,隨身攜帶的糧袋子早就空了,饑腸轆轆過日子,這下可以補充給養了。
跑進山洞裏的十幾名戰士正在裝糧食,把隨身攜帶的糧袋子裝得滿滿當當,這是起義軍的立命之本,有了這些給養,起義軍就有動力繼續戰鬥下去。
馬占奎站在山洞口,難得展露笑容,大聲的鼓舞士氣:“弟兄們,嵩武軍沒什麽可怕,鄉親們的仇,我們一定替他們報。賣國賊假洋鬼子躲在嵩武軍大部隊裏麵,隻要有機會我們首先消滅李字營那幫吃人不吐骨頭的畜生。”
旁邊一名麵帶饑色的親信大聲的鼓勵:“弟兄們,李字營是我們起義軍的手下敗將,上一次讓賣國賊逃脫了,這次迭部縣就是李字營的死地。鄉村被滿狗摧殘得如此破敗,敵人以為這樣就會讓我們投降,這是癡心妄想!哥老會的精神生生不息,我們都是堅定不移的民族主義戰士,心中牢記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光榮夢想······”
這名比馬占奎還能說的軍官,看起來就有搶班奪權的架勢,吐沫橫飛的訴說哥老會的偉大理想,有了糧食軍心就能穩定,起義軍戰士忙碌的搬運糧食。突然山腳下傳來一陣陣槍聲,連手榴彈的轟鳴聲也聽見了,搬運糧食的戰士們動作為之一澀,俱都停下來觀望洛大鄉方向的情況。
“快隱蔽!”馬占奎第一個躲在草叢裏,神情緊張的舉起望遠鏡,看向冒著硝煙的洛大鄉,心情複雜,這下麻煩了,清軍圍過來了,他身邊才四百多號人,而且分散成兩撥,他親自帶領一百多名親信,跑到山洞搬運糧食,另外三百多名戰士尚且留在洛大鄉裏休整,千萬不要被敵人像包餃子一樣吃掉。敵人是怎麽摸過來的?怎麽到村口了才發生交火,放在十裏之外的暗哨難道都死光了嗎?
馬占奎有股寒意,聽槍聲不息,就知道敵人火力凶猛。猶豫不決,是戰還是撤?要不要接應留在村裏的三百名戰士。不由自主的察看身後的退路,山麓左側的羊腸小道,是否有敵人的伏兵?這座存糧點,應該被敵人發現了,洛大鄉是敵人的一處陷阱,九死一生的結局啊!
馬占奎心裏七上八下,下不了最後的決心,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看見村落四周的農田裏清軍的人馬不多,分散開來的清軍正在農田裏開挖工事,堵住了村裏的要道,想要圍困躲在洛大鄉的起義軍,並沒有發起衝鋒。
“程老四,去察看一下,是哪一撥敵人,摸清敵人的虛實。”馬占奎張開嘴巴,下達軍令。敵不動,我不動,戰事還未到生死關頭,馬占奎既不想走,也不想帶領一百多名親隨在敵人屁股後麵發起衝鋒,他還要看清形勢,看清到底是哪路清軍的戰旗,若是張曜的嵩武軍大部隊來了,留在洛大鄉裏的三百多名戰士,隻能自求多福了,起義軍不和敵人做硬碰硬的較量。若是迭部縣的團練武裝,起義軍要把劉勝的民團隊伍打疼,不給民團生存的可能,一血臘子口戰敗的恥辱。
當然若是那麵旗子是“錦”字旗,馬占奎拔腳就開溜,偷襲老湘軍的有利地形也不要了,連兩麵夾擊,也會被老湘軍徹底粉碎,如今的起義軍談虎色變,不敢提劉錦棠這個人的名字。還有那個回子叛徒董福祥,更是無數起義軍睡夢中的惡魔,劉錦棠加上董福祥是起義軍最可怕的敵人。
至於李國樓的李字營,起義軍上下一致認為,完全可以吃掉李字營的隊伍,繡花枕頭一包草,李國樓吹噓的成分多,李字營的戰績是吹出來的泡沫。與李字營在延安城外較量過之後,起義軍對於戰勝這支欺軟怕硬的隊伍,充滿信心,很想在迭部縣與李字營打一仗。但李國樓很膽小,總是跟隨大部隊嵩武軍一起行動,讓起義軍找不到機會。
馬占奎在新窯鎮曾經被李國樓親率的李字營打得屁滾尿流,差一點連命也搭上。但他不會為李國樓平反,人雲亦雲的說著李國樓的假大空,李字營不堪一擊,這一類的謊言。心裏知道現在的起義軍連一個李字營也啃不動,但不敢違悖大哥雷恒製定作戰的方略,把起義軍決戰的目標放在實力弱小的李字營身上。
“若是李字營膽敢犯我強軍,我必與之一戰!”這是起義軍領袖雷恒的最高指示,銘記在每一名戰士心裏。
“是!我親自帶隊下山。”消瘦的程老四毫不猶豫的接受危險的命令,揮手讓一隊戰士,跟著他一起下山。
三十多人清一色提著美製哈乞開思槍,貓著腰向山腳下潛行,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還想抓幾名清軍俘虜,也好摸清敵人的虛實。程老四沒有想過,這裏的地形清軍熟悉,清軍大部隊來過洛大鄉清剿,豈能不知蠍子嶺的重要性。
程老四帶領三十多人向山腳下潛行,行動迅速,由洛大鄉的戰士帶路,穿過樹叢,離田野裏的清軍越來越近。
兩名洛大鄉的戰士走在隊伍最前麵,揮手讓身後的戰友快速跟進,這裏沒有危險。
“呯呯呯呯!”爆豆一樣的響聲在叢林裏回蕩,躲在暗處的上百條槍,一起射向起義軍小分隊。
三十多名起義軍戰士,還沒走到山腳下,就遭到清軍伏擊。前麵十幾名戰士像玉米地的高粱一樣,呼啦啦一起倒地。
程老四動如脫兔,警覺性頗高,聽見前方槍響,拔腳就往茂密的樹叢裏鑽,也不管皮膚被樹杈割破,身上一道道豁口,鮮血淋淋,衣服褲子更加破損。程老四是逃跑專業戶,連頭上的毛巾也扔了,害怕白色的毛巾成為目標,披頭散發的往山麓上跑。他一聽槍響就知道中埋伏了,這麽密集的槍響,子彈在耳邊擦過,還有手榴彈在背後轟鳴,活下來的幾率渺茫,身邊的戰友被冷槍擊中,紛紛倒地,但他還是活下來了,連滾帶爬,手腳並用的爬山,連那杆長槍也不知道扔在哪裏?氣喘噓噓的逃回山洞口,嚷嚷道:“馬三哥,快點撤退,我們中埋伏了,此處不易久留。敵人已經摸過來了,山林裏至少還有幾百號敵人。”
馬占奎一看下山三十多人的隊伍,才二刻鍾時間,回來的人隻有程老四一個人,敵人就在眼皮子底下,這是一支善於山地作戰的清軍,殺傷力驚人,一眨眼就吃掉他的三十多名精兵,而他連敵人是哪路人馬也沒搞清楚。這下他真的害怕了,敵人設下圈套讓他鑽,這次掉在清軍的陷阱裏,也不知後路是否安全?
山洞裏的糧食雖然誘人,但性命要緊,稍微猶豫一下,馬占奎一咬牙說道:“把洞口封起來,我們向後山撤退。”
馬占奎還存在僥幸心理,不願燒毀藏匿的糧食,自以為清軍並不缺糧,沒想過糧食資敵,會產生多大的惡果。這也難怪馬占奎,他過去是清軍輜重營哨官,輜重營的蛀蟲個個養得膘肥體壯,從來沒嚐過餓肚子的滋味。直到現在起義軍也不缺糧,他就知道十處隱匿的糧食儲存點,完全可以養活手下這點人馬,隻要精兵在手,過了這道坎,老戰士帶新戰士,星星之火燃遍整個大清。就像在延安一樣,一天時間就能拉起成千上萬的隊伍。
山洞裏的八十多名起義軍戰士,七手八腳把山洞重新封起來,用樹枝把洞口遮住,這一次隱匿洞口不像上一次做得滴水不漏,但也顧不得精益求精,粗製濫造的洞口,人為的偽裝明顯,多看幾眼就能看出門道。
有四名起義軍從洛大鄉逃出來了,冒著槍林彈雨爬上山,向馬占奎稟告戰況。
“馬三哥,是李字營人馬,我們一隊人馬殺出村,就剩我們四個衝出來了,其他人都犧牲了。馬三哥,村裏的弟兄等著你去救啊。”
“是李字營的旗號,你們看清楚了嗎?王邊羽能不能守住洛大鄉?”馬占奎疾言令色,追問四名戰士洛大鄉裏三百多名戰士的情況。
“看清楚了,是李字營軍旗,敵人把兵力的布置在村西口和村東口,弟兄們傷亡很大,王營官正在村裏建造工事,準備和陣地共存亡。”一名戰士頗為認真的點頭,能夠活著爬上山,讓他們四個暗自慶幸。
馬占奎舉起望遠鏡,想看清楚山腳下敵人的旗子,但實在太遠了,零零落落幾麵旗子插在農田裏,看不清旗子上的圖案。
“嗯!原來是賣國賊的隊伍,怪不得能跑到我軍的眼皮子底下,李國樓就喜歡玩陰的,老子這次奉陪到底,等天黑了,有你好瞧的。馬占奎,你帶一半人馬,留在山上,這裏由你指揮。我帶人去搬救兵,堅持就是勝利,想辦法把消息傳給村裏的戰友,這次我們要消滅李字營的人馬。”馬占奎站在山上,從各個角度觀察清軍的動態,山腳下的農田裏清軍正在挖壕溝,並沒有衝入村莊,小心謹慎的作戰方式,果然和李字營如出一轍,不可能是劉錦棠的老湘軍,這一點毋庸置疑。
馬占奎的膽氣比適才壯了,李字營是一支不敢近戰夜戰的隊伍,雖然武器比起義軍精良,有數門輕便的銅炮正在轟擊村口要道,但戰鬥力起義軍更勝一籌。埋伏在村裏的三百多名起義軍完全可以守住陣地,坐以待援。
馬占奎想到了大哥雷恒的諄諄囑托,看見洛大鄉依然掌握在起義軍手裏,李字營兵馬不多嘛,連一個小小的村莊也不敢進攻,準備拉出躲在山裏的隊伍,真刀實槍的和李字營打一仗。
“是!我一定把消息傳遞給村裏的王邊羽。”程老四話到嘴邊又縮回去了,讓他帶著三四十名弟兄在蠍子山嶺和清軍打遊擊,還是讓救兵快點來,李字營到底是騾子還是馬,拉出來溜溜才知道。
程老四沒把心裏的想法說出來,李字營的戰術思想,就是消滅起義軍的有生力量,李國樓運用的是圍點打援的戰術。那四名逃至山上戰士,能夠通過數道封鎖線,是敵人故意放他們上山的。程老四是哥老會的老臣,但如今起義軍人心浮動,叛徒、逃兵層出不窮,每天都有弟兄失蹤,對身邊的戰友不再信任,他也對哥老會在延安起義留有保留意見,隨時準備反戈一擊。
白天目標明顯,程老四沒有派遣手下進村,準備在山上和清軍兜圈子,帶領剩下的三十多名戰士,離開隱秘的洞口,隱入茂密的森林,這支隊伍由他帶領,這一次不要發生全軍覆沒的事情,想辦法讓戰士們活下去,看來隻有投降一條路了。
程老四目光淩厲的看向身邊的戰友,意誌堅定的說:“弟兄們,我們一直躲在山裏也不是個辦法,李國樓對戰場起義的戰士,還算仁至義盡,我看我們還是下山投降吧,你們怎麽說,大不了好聚好散。不想投降的人,大可以走入叢林,繼續戰鬥到底,大家都有手榴彈,犯不著同歸於盡。”
此時的起義軍不再設立督導隊,不敢槍斃逃跑的戰士,臘子口炸營的夢魘,讓這些哥老會大哥認清形勢,隻能以戰友情,民族大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手下人凝聚在一起,繼續和清軍戰鬥到底。
背著長槍,腰插數枚手榴彈,斜跨鼓鼓囊囊糧袋的一名戰士,稍許猶豫的看向周圍的戰友。跨前幾步,走到程老四的身邊,默不作聲的以行動表明,他已經沒有力量繼續戰鬥下去。第二名戰士跨出四步,同樣站在程老四另一側,第三名戰士、第四名戰士、第五名戰士······一個個戰士站到程老四一側,以實際行動表明立場,他們都不想打這場內戰,周圍都是清軍的堡壘,起義軍衝不出左宗棠布置的包圍圈。
迭部縣已經沒有勞苦大眾等著哥老會起義軍解放,那些原住民對起義軍恨之入骨,被遊牧民藏人抓住,連骨頭都會被藏人吃掉。荒無人煙的叢林,適合野人居住,他們已經沒有未來。
群體效應之下,最後幾名猶猶豫豫的戰士也站到了程老四一側,那四名從洛大鄉逃出來的戰士,互相打量一番,耷拉著腦袋,走入程老四的陣營。有心殺賊,無力回天,還是投降算了,人生跑過子彈的機會也就那麽一次,不想和清軍比試飛毛腿躲避子彈的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