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樓的營地裏展開一場批鬥大會,批判的主角就是劉錦棠,都認為最後的戰功被人搶去了。同樣劉錦棠的營地裏,也在聲討李國樓的王八運。清軍這麽多隊伍在迭部縣剿匪,讓起義軍鑽入深山溝,過著饑寒交迫的日子,誰都知道雷恒的起義軍好似秋後的蚱螞,長不了!


    落到最後,起義軍撞在李字營槍口上,起義軍的主力被李字營剿滅了,這麽多清軍部隊,幾萬人馬奔波勞苦,換來的是一場空。錦字營官兵可不認為他們搶了李字營功勞,反而覺得他們受了委屈。從上到下皆在痛斥跳梁小醜。李國樓,隻會撿便宜,讓張曜的嵩武軍成為笑柄,像李國樓這樣做人,在軍隊裏是站不住腳根的。


    “小人啊小人,竟然不聽軍令,擅自脫離嵩武軍,這種行為就是對軍令的蔑視,砍了李國樓腦袋也算輕的。”董福祥撫著一部大胡須,學著關帝廟裏的那個人,看著篝火,眯縫起眼睛,好似李國樓落在他手裏,隻有揮淚斬馬謖。


    餘恩虎是武進士出身,比董福祥還要高大魁偉,偉岸的身軀就算坐著,也像一座鐵塔,恬不知恥的說:“哎,說來說去還是運氣差一點,抓到的俘虜不足五十人,聽說李字營抓了二千多人。劉州同,你說該怎麽辦?”


    餘恩虎話裏有話,深層次的含義就是讓劉錦棠再弄些戰俘回來?等到部隊回師延安的時候,讓左宗棠看一下錦字營的赫赫戰功。哪裏去抓俘虜?當然從李字營手裏撿現成的戰俘,這種事情軍隊之間經常互通有無,同樣張曜戰報給左宗棠的時候,就會有嵩武軍的戰功。


    哥老會雷恒在延安造反是件大事,比回民鬧獨立更讓清廷驚懼,就怕雷恒的起義軍成為天平天國第二!現在左宗棠親自坐鎮延安,足以說明清軍對雷恒造反的重視程度。西北的戰事把軍事打擊的重點投入到這場清剿之中,金積堡戰役處於休戰期,清軍提督劉鬆山正和回軍首領馬化龍、馬耀邦展開一輪又一輪談判。


    左宗棠使出詭詐之術,蒙蔽那些回軍割據勢力,讓大西北的各部回軍以為和大清還有回旋的餘地,朝廷不想打下去了,將會允許地方高度自治。分而擊之!是左宗棠用兵之道,他手裏可用之兵,說是二十萬人馬,其實就四五萬人馬可以拉出來打,其他軍隊善於守城,鎮守險關隘道。拉到野外作戰數來數去就這麽幾支,拆東牆補西牆的戰法,那還不被回軍打敗,所以清軍竟然和回軍和平共處,甚至退出一些戰略要地。


    回軍沒看透清軍軟弱的一麵,以為大西北的二十萬楚軍能征慣戰,被左宗棠的威名唬住了。此時的大西北的各路回軍沒有抓住有利的戰機,實施絕地反擊,錯失天賜良機,很快就要品嚐到失敗的滋味。李國樓打敗起義軍主力,消滅四千多敵人。劉錦棠活捉雷恒,就是大西北戰役的分水嶺,之後,清軍把主力部隊調往肅州、金積堡,接下來清軍會對金積堡的敵人展開血腥的報複。


    其中原委是在金積堡前線,清軍提督劉鬆山在和回軍首領馬化龍、馬耀邦父子展開談判時,發生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因為言語衝突,一名回軍將領突然掏出隱藏的手槍,把劉鬆山打死在談判桌上。這件事出乎在場人意料,真的是意外,連回軍首領也瞠目結舌,雙方再也談不下去了。但這筆賬算在馬化龍、馬耀邦父子頭上,也成為清軍殘酷報複金積堡數十萬百姓的導火索。


    一個無名鼠輩的不理智之舉,竟然禍害數十萬回民,曆史該怎麽評價這一槍?


    這件事讓左宗棠悲痛不已,暫時隱瞞著劉錦棠,身處迭部縣剿匪的錦字營官兵,尚且不知此事。


    李國樓也不知道此事,他位高權重,可以看到各地的戰報,這段時間關於金積堡戰報突然沒有了。曾經為了這件事,專門寫信問過徐占彪、黃鼎。得到的答複是金積堡處於休戰期,沒什麽大事,讓他不要擔心。


    劉錦棠既然活捉了雷恒,還要有足夠的戰功,否則被李國樓告一狀,這搶奪李字營功勞,就不好聽了嘛。其實大家心裏明白,這次錦字營的兩個營,是虎口奪食,活生生把李國樓給耍了,血腥的肉搏戰,錦字營敬而遠之,勝利的果實倒是采摘掉了。若是李國樓心裏沒有嫌析,早就派人來聯絡了,不把錦字營放在眼裏,聯絡官也沒派,就是說李國樓在鬧情緒。


    劉錦棠冷哼一聲,說道:“李國樓欠我的多了,我還沒和他算臘子口那筆賬。明天我親自去會會他,臭小子毛還沒長齊,翻不了天。”


    劉錦棠倒打一耙,把錦字營陣亡在臘子口的戰士,全部算在幫助李國樓份上,錦字營是在替李字營鎮守臘子口,本來李字營要死絕,哪裏守得住臘子口?這樣二百匹戰馬就算李國樓還債,他拿得心安理得。飯大慧曾經向劉錦棠討債,被他罵回去了,臘子口戰役讓劉錦棠名動天下,也讓他有資本得罪李國樓。這次洛大鄉戰役,錦字營至少要一半俘虜,這樣才算和李國樓兩清。武將的厚顏無恥在劉錦棠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才不認為占了李國樓便宜,隻能說,“老湘軍的幫助不是無私的,養兵是要大出血的。”


    董福祥氣勢洶洶的說:“對!是要和李國樓算清楚。董誌原的回民受盡知縣魏涵宇欺壓,那個姓魏的,就是以李國樓做擋箭牌,拿著的雞毛當令箭。”


    劉錦棠瞥眼道:“董都司關於董誌原的事,你就別操心了,鳥不拉屎的地方隨他去吧。金積堡、西寧富得流油,那裏適合老爺子養老。”


    董福祥心神領會,會心的一笑,有了劉錦棠這句話,他的十萬流民軍,都將安居樂業。他看中金積堡這塊風水寶地,搬出董誌原的破事,就是煙霧彈,以後把他的部族移民到金積堡。肅清金積堡的回民,捷足先登,占據這塊戰略要地,董氏家族將在金積堡繁衍昌盛。


    “劉州同,若是李國樓不肯呢?”餘恩虎看見過李字營的勇猛,打仗不比老湘軍差。心有餘悸,害怕李國樓使出王八脾氣,說翻臉就翻臉,到時鬧僵就不好了。


    劉錦棠嗬嗬一笑道:“餘參將,我能活捉雷恒,在李字營騎兵麵前搶功勞,就不怕李國樓翻臉。說到底他還是個文人,禁不起威嚇,我的官帽不會比他小,到底誰低頭,還未可知呢。”


    劉錦棠的話,讓人安心,反正雷恒在錦字營手裏,幾名軍官喜笑顏開,不升職也不可能,先給李國樓請安,以後平禮相見。


    “哎!李國樓真是一員福將啊。雷恒哪根筋搭錯了,會把主力帶到洛大鄉,犯了兵家大忌。我去問問雷恒到底怎麽想的?”餘恩虎沒事找事,想去看被抓的雷恒,走向密林深處。


    人都有好奇心,對於造反的首領,這些清軍將領都想看新鮮,問雷恒為何要殺死高連升,造反後悔嗎?


    雷恒就像一隻猴子,被清軍參觀,劉錦棠善待雷恒,好吃好喝讓雷恒休息,派專人看守,防備雷恒自殺。左宗棠說要親自動刑,要用雷恒等幾名叛徒的心,祭奠死去的高連升,活的雷恒才有價值,要被押解至延安。這些軍人崇拜左宗棠,嚴格執行左宗棠的軍令,沒想過這是把左宗棠逼上梁山,開膛掏心是一樁技術活,左宗棠是幹不好的。


    董福祥沒有挪動屁股,對於俘虜提不起興趣,問道:“劉州同,明天李國樓想看雷恒怎麽辦?”


    “不給看,從明天起,所有人一律不準接近雷恒,由你把雷恒押送至延安。李國樓那個小樣,動什麽壞腦筋以為我不知道嗎?我可不是傻瓜,你不要刺激雷恒,路上小心。”劉錦棠善於謀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李國樓會搶人,把雷恒當成寶,連參觀也不給人李字營機會了。


    “是!李國樓小滑頭,一看就不地道,這次他這麽賣力,就是看出雷恒不堪一擊,這份功勞水分很多。金積堡為什麽不去?為何會放棄臘子口立功的機會?還拋棄嵩武軍,這種友軍不值得信賴。”董福祥一下就給李國樓下來三副爛藥,就是因為董誌原的回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知縣魏涵宇對移民至董誌原的回民不善,董誌原的回民稱知縣魏涵宇,叫“魏扒皮!”誰是魏扒皮的後台?當然是李國樓。所以他把這筆賬算在李國樓頭上,不斷的詆毀李國樓。


    劉錦棠是湘軍的二當家,智商很高,在派係鬥爭中遊刃有餘,手下各支部隊聽令於他,不但是靠從屬關係,人與人交往依靠感情維係。董福祥能征慣戰,但不是愚忠之士,在亂世中拉出“十萬人馬”,還能以孝道的理由,帶領流民軍歸順大清,也是一名見風使舵的勢利小人。為了湘軍的地位不受威脅,他當然不會說李字營好話,李國樓被大帥左宗棠重用,就是對他地位的威脅,故此他一直貶低李國樓,心裏怎麽想,豈能讓人看穿。


    對於手下人的德性,劉錦棠心知肚明,裝出感激之至的樣子,按在董福祥的肩膀上,灑然而笑道:“董都司分析得很透徹,我會防著李國樓。不過這次還是要感激李字營的無私幫助,你要以大局為重,不要為了民族問題,讓人下不了台。軍人管政務,會被居心不良的人告黑狀,你是你,你弟弟是你弟弟,千萬不要為了你弟弟的事出頭。否則犯了朝廷的忌諱,連我也保不了你,懂嗎?”


    “屬下明白了,明天不會得罪李國樓,就算宵小之輩無理,我也會管住脾氣。”董福祥對劉錦棠感激涕零,跪倒在地,表明心跡。他就崇拜劉錦棠,對於劉錦棠言聽計從,董氏家族能有今日的地位和權勢,全拜劉鬆山所賜,劉鬆山的侄子劉錦棠(也是記錄族譜的兒子,劉鬆山沒兒子,劉錦棠已經過繼在他的名下),就是他的二主子。


    這就是軍閥作風,這些軍閥隻聽主子的命令,左宗棠、李鴻章就是大軍閥,屬於兩大派係,上麵還有一個恭親王奕訢坐鎮。有這三座大神坐鎮,大清看上去還算和諧。他們下麵幫派林立,一個個小軍閥活的滋潤,已有作亂大清的資本。


    軍閥不是靠軍隊取得話語權,養兵自重,那是找死。而是因為大清為了消滅造反派,交給了軍隊部分的稅收的權力,讓軍隊插手地方政務。開始是設卡收稅,讓軍隊賺點錢養活戰士,這個口子一開,就像打開潘多拉匣子,欲望永無止境,軍人地位飛速提高,插手地方政務,名正言順的成為一路諸侯。之後,讓大清政府嚐到惡果,兵部調動不了地方軍隊,想調兵遣將,還要和這些軍閥談條件,讓這些軍閥取得更大的權力,讓軍閥有更多的自治權,造成惡性循環,成為另一個禍亂的根源。


    但這些靠時間積澱,還沒有形成惡果。此時大清真正在收取這項政策的紅利,地方軍閥出錢出力,聽從兵部的調遣,無怨無悔的征戰大西北,沒人敢做刺頭,政府對軍隊的新政,大快軍心,軍人誓死效忠大清。


    看清禍亂根源的人,少之又少,有能力的人還想掌握軍權,不肯道破玄機。李國樓削尖腦袋擠入軍隊的高層,就是因為他有眼光,看見政府權力失控的惡果,先撈足資本,成為一路諸侯。所以他對打仗頗為上心,冒著風險呆在前線,想靠軍功封爵。


    當然軍閥也愛國,為了祖國統一,李國樓身先士卒,在大西北成就一番事業。洛大鄉戰役李字營把哥老會的起義軍鎮壓下去,這場戰役振奮民心,傳道布教的造反派都不敢動了,很長一段時間漢人都不敢造反了,哥老會消停下去了。大清呈現中興格局,國事蒸蒸日上。


    李國樓、劉錦棠兩顆閃耀的將星冉冉升起,成為這個時代的聞名遐邇的後起之秀。大清飛速崛起讓西方列強寢食難安,一場滔天巨禍,正在醞釀之中,又一場變故將再次考驗李國樓。


    左宗棠對李國樓、劉錦棠刮目相看,為國舉士,把李國樓、劉錦棠推上曆史舞台。


    翌日,李字營和錦字營在洛大鄉的八字坡勝利會師,兩軍盡開顏。李國樓和劉錦棠熱烈相擁,好得像連體嬰兒,互相拍打,就差西方的接吻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神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喬尼小樣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喬尼小樣兒並收藏晚清神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