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頤指氣使,說道:“李國樓,你說得很好,繼續說下去,嘴巴幹了喝幾口茶,皇上不會介意的。”
“是!”李國樓表現得像一名軍人,一仰脖子,就把茶杯裏的茶水喝光了,看不出喜怒哀樂的表情,繼續說道:“皇上,適才微臣說到打仗的第一戰,即炮兵的接觸戰,大兵團打仗,都是以火炮攻擊開始的。過去因為火炮的威力原因,步兵方陣就算在火炮威力之下,也不能動一下,繼續端著槍往前。現在這種戰術就是找死,練兵不能學拿破侖的戰術,早就過時了。如今我軍的很多指揮官還在以這種方式練兵,臣不知是誇獎他們勇敢呢?還是說無知者無畏。”
“是嗎?朕怎麽不知道呢?”同治皇帝勃然變色,轉頭看向翁同龢,他的軍事理論課就是翁同龢向他講解的,拿破侖方陣能在火炮之下,巋然不動,令同治皇帝向往,他就想把八旗子弟兵練成不動如山的鐵軍。原來拿破侖戰術和八旗的騎兵戰術都已過時,書生誤國!翁同龢竟然花精力,研究拿破侖戰術。若是讓翁同龢掌握軍隊,練出呆若木雞的方陣,豈不是誤國誤民。
翁同龢猶自狡辯道:“這西方人打仗,不是以方陣突進的嘛。排槍的威力隻有在方陣中,才能突顯出來。”
李國樓回道:“翁校長,科技在進步,今日的軍事科技讓炸藥的威力大了二倍,部隊往前衝鋒,隻能以鬆散的隊形前進,密集的隊形隻會是一場一邊倒的大屠殺。所以肉搏戰的第一波進攻,就有講究,連組織敢死隊都要講戰術素養,就算死也要死的有價值。打開勝利之門,要靠人海戰術,但作為軍事指揮官,如何使用人海戰術?又是一門新的學問,跟上時代才有立錐之地。使用別人淘汰的戰術,打贏幾場戰役,卻埋下隱患,將來必會受到慘痛的教訓,學會打仗就要善於總結戰場上的經驗教訓。抓了多少俘虜,打敗多少敵人都無所謂,這些無關戰術素養。細節決定成敗,把戰場上每一個細節研究透了,在接下來的戰役中不犯同樣的錯誤,這才叫進步。”
同治皇帝對打仗饒有興趣,還在津津有味的聽著,問道:“李國樓,那你有什麽經驗呢?”
李國樓說道:“稟皇上,很簡單,就三個字,傳幫帶!軍隊就是這麽傳承的,沒有人想死,就算最卑賤的士卒也想活著走下戰場。在戰場上殺敵,不僅靠勇敢,而且要靠技術,這殺人的技術除了在課堂上學一點,再實戰操練幾回,就會融會貫通。新武軍在前線殺敵,看似在和敵人拚命,但在效率為先的前提下,每一次都能以少勝多。新武軍的軍官被其他軍隊哄搶,連升三級已經習以為常。而且均不是那種慘勝,這是連湘軍也不能做到的,依靠效率殺敵,臣是做的最好的一支軍隊,連劉錦棠也不如我,還要偷師新武軍的文化課。”
李鴻章說道:“李國樓別自賣自誇,你有多大的戰功,皇上清楚得很。說一下如何提高作戰的效率,這才是最關鍵的學問。”
李國樓字正腔圓:“現代化戰役,首先用火炮壓製敵人陣地,在打開一道缺口之後,就讓敢死隊發起衝鋒,敢死隊拿著炸藥包、擲彈筒往敵人陣地裏衝,和敵人抱在一起死,第一波戰士全部是炮灰,這需要艱苦卓絕的思想工作。微臣在這方麵是專家,臣上書的折子就是說這件事,衝在第一線的戰士都是炮灰,那就做到極致,大量的殺傷敵人,殺到敵人膽寒為止,戰鬥英雄都是吹出來的泡沫,沒幾個大難不死的,屬於珍稀動物。真正的英雄早就死了,和洋人打仗就要有必死的決心,死上一萬敢死隊,甚至十萬敢死隊,看哪個西方列強敢侵犯我國領土。”
“哦······原來要這麽打敗西方列強啊!劉公公,把李國樓的折子拿來。”同治皇帝終於明白打仗的殘酷性,拚消耗滿人哪裏拚得起,還是要用漢人。
醇親王平生第一次聽見這種軍事理論,頗為吃驚,指著李國樓鼻子,怒斥道:“李國樓,你荒謬!這打仗依靠的是指揮官能力,哪像你這麽打仗的,戰士豈不要炸營。”
李國樓回道:“醇親王,你沒聽明白。這是遇到強大對手時才會做,為了勝利,第一波進攻隻能這麽做,遇見英國軍隊、法國軍隊,你就能看出新武軍的思想工作有多強悍。我又不是傻瓜,每次使用這種戰術,連我也要變成炮灰。當然戰士的生命不是兒戲,在發起衝鋒時,炮兵把火炮延伸至敵人的後方,把敵人的陣地分割開來,讓敵人的後援部隊不能支援前線陣地,先奪取敵人的前線陣地,贏得一場勝利,就能鼓舞士氣。接下來痛打落水狗,讓其他軍隊發起衝鋒,這就不要要敢死隊了。依照我製定的戰術殺敵,最多打得兩敗俱傷,絕不會讓大清的軍隊一潰千裏,敵人就算僥幸贏得一二次戰役,也不敢乘勝追擊。像我這樣的人物在,才稱得上勇猛頑強。”
恭親王轉動一串佛珠,喃喃自語:“李國樓,你太狠了。這樣的軍隊若是被你練成,大清可是有三萬萬人口啊。”
李國樓歎道:“恭親王,現代化戰爭拚得就是消耗,對付俄國人、英國人、法國人隻有這個辦法。那種戚繼光殺倭寇,殺敵數千,自損幾十號人的日子已成神話。人都有極限,我的極限是死上十萬人馬,再多我也承受不起,大清軍隊隻有浴血重生,才能一血三代人的恥辱。”
翁同龢頹然坐下,長歎一聲:“原來練兵練到最後,就是拚血本啊!李國樓,若是讓你掌兵,反而要多死八旗弟子,老百姓不會答應,你的理論荒謬透頂。”
李國樓反駁道:“翁校長,你錯了。我練出來的軍隊反而死傷是最小的,戰果卻是最輝煌的,否則左宗棠也不會這麽賞識我,這就是一支軍隊的血性,以做過新武軍敢死隊員為榮,一生都是大清的忠誠戰士。”
李鴻章附和道:“李國樓說得沒錯,殺敵三千最小的代價也要八百,那就做好犧牲八百英勇八旗子弟兵的準備,怎麽讓這些八旗子弟兵死得其所,就是考驗一名指揮官的能力。李國樓敢講真話,充分利用手上的資源。英法聯軍就算被我軍包圍,還不是把我軍打得大敗,若是我軍有新武軍的戰鬥力,不足萬人的英法聯軍哪能贏得勝利,讓我們簽下恥辱的賣國條約。我看讓李國樓進入正式軍機處,隻是時間問題。皇上聖明!”
同治皇帝看著李國樓所寫的那份折子,頻頻點頭,讚許道:“嗯,李國樓思想覺悟很高。新武軍是皇家親衛軍,這樣的軍隊有做敢死隊的覺悟,在大清八十萬軍隊就有學習的榜樣,軍隊的思想還要加強,這條戰線就讓沈桂芳負責,李國樓協助製定章程,就這麽定了。”
“臣倍感榮幸,定當竭盡所能,把軍隊的思想工作做好,豎立新武軍這麵紅旗,把李國樓所闡述的觀點,整理成軍隊的規章製度。”沈桂芳畢恭畢敬說道。
同治皇帝自以為做了一個英明決定,讓李國樓欲哭無淚,這八十萬軍隊的思想工作,誰能做好就是神仙了。他才沒覺悟去和八旗子弟兵暢談理想,還是走自己的路,不找人合作。
翁同龢是守財奴的角色,李鴻章是大胃狼,恭親王是軟骨頭,沈桂芳是點頭不倒翁。李鴻藻更別提,真的豁出命來時,李鴻藻第一個退縮。醇親王徹頭徹尾不懂軍事,和醇親王談打仗,就是對牛彈琴。
隻有李鴻章支持他的主張,但那是李鴻章想搶奪新武軍的指揮權,他才不找李鴻章合作。進入軍機處時壯誌滿懷,離開之時心情低落,訴說的軍事理念得不到支持,說出拚光十萬人馬的狠話,連同治皇帝也怕了,不知何時才能再次進入軍機處?打仗就是算死多少人才是合算的買賣,做商人就要傷害別人,做軍人更是不把人當人看,李國樓不是悲天憫人的大才子,而是活在亂世之中的混世魔王。
李國樓戀戀不舍的離開隆宗門,在軍機處有得有失,他不知同治皇帝到底怎麽看他?君威難測,同治皇帝做了十幾年傀儡皇帝,做戲的本事無出其右。去了一次大西北,和軍人混久了,說話耿直不少,敢於直言犯上了,回京才兩天,得罪多少權貴?恭親王軍事上眼光不行,以為搞好外交,就能讓大清走向強國之路。真的有戰略眼光的人,隻有一個叔公李鴻章,對於這個權力欲十足的人,李國樓擔驚受怕,他鬥不過李鴻章,一不小心手上卑微的軍權也會被李鴻章剝奪。
李國樓豈肯甘於搞商業,一定要在軍機處站穩腳跟,把握好軍機處學習的機會。適才說話有些難聽,但同治皇帝沒有駁斥他的話,就是說還能來軍機處開會,留在軍機處的希望很大。不靠別人,做孤臣反而更好,已經居於都察院右都禦史,就要和別人表現得不同,這樣同治皇帝反而放心,皇後阿魯特氏背後詆毀他,英明神武的同治皇帝不聽大老婆的話,反而聖眷正濃,讓他旁聽軍機處的軍事會議,這才是權力的中心,他已經跨入這個權力鬥爭的漩渦之中。
適才的軍事會議,有得有失,要回去好好總結,把握機會讓同治皇帝支持他的主張。這次同治皇帝已然心動,但不好駁了恭親王的麵子,下次說得婉轉點,彈指間讓敵人灰飛煙滅。國人都有英雄情節,把炮灰說得花哨一點,醇親王會支持他的主張。
李國樓想到皇後娘娘的家人就火大,崇綺自以為是蒙古第一狀元,竟然看不起他。表麵上對他客氣,暗地裏搞鬼,詆毀他的形象。他能忍這口氣,兩位皇太後可不是這麽好糊弄的人。等會兒去圓明園就向兩位皇太後匯報,就做陰毒的小人,無毒不丈夫,誰得罪他就要受到打擊報複。政治鬥爭你死我活,沒有敵人就整出幾個反麵人物,來凸顯自己的高明之處。
李國樓沒能離開紫禁城,又被同治皇帝喚回去了,請他吃午飯。看見同治皇帝獨自在養心殿吃八珍糕,李國樓垂淚道:“皇上,中午你就吃這個啊!也太委屈自己了吧。”
同治皇帝鼓著腮幫子,說道:“李國樓別做戲了,朕從小習慣了,中午吃幾塊點心就夠了。朕是抓緊時間批閱折子,也好早點出去玩啊。”
同治皇帝是工作吃飯兩不誤,各地督撫的上疏,都要壹壹回複,批閱折子是皇帝的職責,他從來不敢鬆懈。
幾名太監搬來一桌飯菜,讓李國樓吃。君臣兩人,一個在批折子,一個在狼吞虎咽的吃飯。同治皇帝批閱完一篇折子,看見李國樓已經在喝茶了。不由展顏一笑道:“李國樓,吃得這麽快充軍啊。”
“皇上,臣剛回來,一時還沒適應京師的生活,吃相難看一點,說話衝一點,過段時間會改的。”李國樓裝作無所顧忌的樣子,其實在為適才的言行開脫。
“嗯······要改!有些是要改,有些不要改。朕把花滿樓的一名藝人朱蓮月給包了,就此鬧得滿城風雨。不斷有大臣上疏,論東道西,還有禦史吳長慶專門為了此事寫了長篇大論,上疏攻訐朕。朕就給他批複,‘此事就像狗骨頭,興味正濃,卻被人奪去,狗雖很不甘心,但也無可奈何,隻能亂叫幾聲,以發泄心中的怨恨,這是極正常的。欽此!’哈哈!朕一不小心,因為狎妓而下一道旨意,讓世人看笑話了。”
李國樓無所適從,隻能以傻笑來湊數,同治皇帝風流成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而動用聖旨,換來美人一笑。他也是禦史,這件事不可說,難得糊塗。
同治皇帝沒把李國樓當做朝廷大臣看,而是看做自家奴才,所以說話隨性,沒有君臣之間的顧忌。狹促的語調:“李國樓家務事要管好,別再出紕漏了,你啊別什麽人都娶進家門。”
“嘿嘿奴才知道了,奴才會本分做人,不會做出欺男霸女之事。花滿樓的藝人奴才家裏養著兩個,雖說老了一點,但生意上都是好幫手。那個紕漏隻博人世間一笑,皇上聽了也高興一回嘛。”李國樓恬不知恥的湊趣,同道中人才會幹出君臣同樂這種事。
同治皇帝哈哈一笑,說道:“等載澄回京,我們一起冬遊八大胡同,打邊爐、喝花酒,樂逍遙啊!”
李國樓擠眉弄眼,樂嗬嗬道:“皇上放心好了,臣出資新建的六國飯店,明年春季開張,那裏有六國的美女,還有西洋美女的勁歌熱舞,讓人流連忘返,是會所製,隻對王公大臣以及外國友人開放。”
同治皇帝聽了渾身燥熱,叫道:“好好好!到時朕帶領載字輩的五位同學去捧場,流水席開三天。”
“那奴才先謝過龍少爺捧場。”李國樓甚是高興,同道中人就好說話,他想辦的事無往而不利!
“是!”李國樓表現得像一名軍人,一仰脖子,就把茶杯裏的茶水喝光了,看不出喜怒哀樂的表情,繼續說道:“皇上,適才微臣說到打仗的第一戰,即炮兵的接觸戰,大兵團打仗,都是以火炮攻擊開始的。過去因為火炮的威力原因,步兵方陣就算在火炮威力之下,也不能動一下,繼續端著槍往前。現在這種戰術就是找死,練兵不能學拿破侖的戰術,早就過時了。如今我軍的很多指揮官還在以這種方式練兵,臣不知是誇獎他們勇敢呢?還是說無知者無畏。”
“是嗎?朕怎麽不知道呢?”同治皇帝勃然變色,轉頭看向翁同龢,他的軍事理論課就是翁同龢向他講解的,拿破侖方陣能在火炮之下,巋然不動,令同治皇帝向往,他就想把八旗子弟兵練成不動如山的鐵軍。原來拿破侖戰術和八旗的騎兵戰術都已過時,書生誤國!翁同龢竟然花精力,研究拿破侖戰術。若是讓翁同龢掌握軍隊,練出呆若木雞的方陣,豈不是誤國誤民。
翁同龢猶自狡辯道:“這西方人打仗,不是以方陣突進的嘛。排槍的威力隻有在方陣中,才能突顯出來。”
李國樓回道:“翁校長,科技在進步,今日的軍事科技讓炸藥的威力大了二倍,部隊往前衝鋒,隻能以鬆散的隊形前進,密集的隊形隻會是一場一邊倒的大屠殺。所以肉搏戰的第一波進攻,就有講究,連組織敢死隊都要講戰術素養,就算死也要死的有價值。打開勝利之門,要靠人海戰術,但作為軍事指揮官,如何使用人海戰術?又是一門新的學問,跟上時代才有立錐之地。使用別人淘汰的戰術,打贏幾場戰役,卻埋下隱患,將來必會受到慘痛的教訓,學會打仗就要善於總結戰場上的經驗教訓。抓了多少俘虜,打敗多少敵人都無所謂,這些無關戰術素養。細節決定成敗,把戰場上每一個細節研究透了,在接下來的戰役中不犯同樣的錯誤,這才叫進步。”
同治皇帝對打仗饒有興趣,還在津津有味的聽著,問道:“李國樓,那你有什麽經驗呢?”
李國樓說道:“稟皇上,很簡單,就三個字,傳幫帶!軍隊就是這麽傳承的,沒有人想死,就算最卑賤的士卒也想活著走下戰場。在戰場上殺敵,不僅靠勇敢,而且要靠技術,這殺人的技術除了在課堂上學一點,再實戰操練幾回,就會融會貫通。新武軍在前線殺敵,看似在和敵人拚命,但在效率為先的前提下,每一次都能以少勝多。新武軍的軍官被其他軍隊哄搶,連升三級已經習以為常。而且均不是那種慘勝,這是連湘軍也不能做到的,依靠效率殺敵,臣是做的最好的一支軍隊,連劉錦棠也不如我,還要偷師新武軍的文化課。”
李鴻章說道:“李國樓別自賣自誇,你有多大的戰功,皇上清楚得很。說一下如何提高作戰的效率,這才是最關鍵的學問。”
李國樓字正腔圓:“現代化戰役,首先用火炮壓製敵人陣地,在打開一道缺口之後,就讓敢死隊發起衝鋒,敢死隊拿著炸藥包、擲彈筒往敵人陣地裏衝,和敵人抱在一起死,第一波戰士全部是炮灰,這需要艱苦卓絕的思想工作。微臣在這方麵是專家,臣上書的折子就是說這件事,衝在第一線的戰士都是炮灰,那就做到極致,大量的殺傷敵人,殺到敵人膽寒為止,戰鬥英雄都是吹出來的泡沫,沒幾個大難不死的,屬於珍稀動物。真正的英雄早就死了,和洋人打仗就要有必死的決心,死上一萬敢死隊,甚至十萬敢死隊,看哪個西方列強敢侵犯我國領土。”
“哦······原來要這麽打敗西方列強啊!劉公公,把李國樓的折子拿來。”同治皇帝終於明白打仗的殘酷性,拚消耗滿人哪裏拚得起,還是要用漢人。
醇親王平生第一次聽見這種軍事理論,頗為吃驚,指著李國樓鼻子,怒斥道:“李國樓,你荒謬!這打仗依靠的是指揮官能力,哪像你這麽打仗的,戰士豈不要炸營。”
李國樓回道:“醇親王,你沒聽明白。這是遇到強大對手時才會做,為了勝利,第一波進攻隻能這麽做,遇見英國軍隊、法國軍隊,你就能看出新武軍的思想工作有多強悍。我又不是傻瓜,每次使用這種戰術,連我也要變成炮灰。當然戰士的生命不是兒戲,在發起衝鋒時,炮兵把火炮延伸至敵人的後方,把敵人的陣地分割開來,讓敵人的後援部隊不能支援前線陣地,先奪取敵人的前線陣地,贏得一場勝利,就能鼓舞士氣。接下來痛打落水狗,讓其他軍隊發起衝鋒,這就不要要敢死隊了。依照我製定的戰術殺敵,最多打得兩敗俱傷,絕不會讓大清的軍隊一潰千裏,敵人就算僥幸贏得一二次戰役,也不敢乘勝追擊。像我這樣的人物在,才稱得上勇猛頑強。”
恭親王轉動一串佛珠,喃喃自語:“李國樓,你太狠了。這樣的軍隊若是被你練成,大清可是有三萬萬人口啊。”
李國樓歎道:“恭親王,現代化戰爭拚得就是消耗,對付俄國人、英國人、法國人隻有這個辦法。那種戚繼光殺倭寇,殺敵數千,自損幾十號人的日子已成神話。人都有極限,我的極限是死上十萬人馬,再多我也承受不起,大清軍隊隻有浴血重生,才能一血三代人的恥辱。”
翁同龢頹然坐下,長歎一聲:“原來練兵練到最後,就是拚血本啊!李國樓,若是讓你掌兵,反而要多死八旗弟子,老百姓不會答應,你的理論荒謬透頂。”
李國樓反駁道:“翁校長,你錯了。我練出來的軍隊反而死傷是最小的,戰果卻是最輝煌的,否則左宗棠也不會這麽賞識我,這就是一支軍隊的血性,以做過新武軍敢死隊員為榮,一生都是大清的忠誠戰士。”
李鴻章附和道:“李國樓說得沒錯,殺敵三千最小的代價也要八百,那就做好犧牲八百英勇八旗子弟兵的準備,怎麽讓這些八旗子弟兵死得其所,就是考驗一名指揮官的能力。李國樓敢講真話,充分利用手上的資源。英法聯軍就算被我軍包圍,還不是把我軍打得大敗,若是我軍有新武軍的戰鬥力,不足萬人的英法聯軍哪能贏得勝利,讓我們簽下恥辱的賣國條約。我看讓李國樓進入正式軍機處,隻是時間問題。皇上聖明!”
同治皇帝看著李國樓所寫的那份折子,頻頻點頭,讚許道:“嗯,李國樓思想覺悟很高。新武軍是皇家親衛軍,這樣的軍隊有做敢死隊的覺悟,在大清八十萬軍隊就有學習的榜樣,軍隊的思想還要加強,這條戰線就讓沈桂芳負責,李國樓協助製定章程,就這麽定了。”
“臣倍感榮幸,定當竭盡所能,把軍隊的思想工作做好,豎立新武軍這麵紅旗,把李國樓所闡述的觀點,整理成軍隊的規章製度。”沈桂芳畢恭畢敬說道。
同治皇帝自以為做了一個英明決定,讓李國樓欲哭無淚,這八十萬軍隊的思想工作,誰能做好就是神仙了。他才沒覺悟去和八旗子弟兵暢談理想,還是走自己的路,不找人合作。
翁同龢是守財奴的角色,李鴻章是大胃狼,恭親王是軟骨頭,沈桂芳是點頭不倒翁。李鴻藻更別提,真的豁出命來時,李鴻藻第一個退縮。醇親王徹頭徹尾不懂軍事,和醇親王談打仗,就是對牛彈琴。
隻有李鴻章支持他的主張,但那是李鴻章想搶奪新武軍的指揮權,他才不找李鴻章合作。進入軍機處時壯誌滿懷,離開之時心情低落,訴說的軍事理念得不到支持,說出拚光十萬人馬的狠話,連同治皇帝也怕了,不知何時才能再次進入軍機處?打仗就是算死多少人才是合算的買賣,做商人就要傷害別人,做軍人更是不把人當人看,李國樓不是悲天憫人的大才子,而是活在亂世之中的混世魔王。
李國樓戀戀不舍的離開隆宗門,在軍機處有得有失,他不知同治皇帝到底怎麽看他?君威難測,同治皇帝做了十幾年傀儡皇帝,做戲的本事無出其右。去了一次大西北,和軍人混久了,說話耿直不少,敢於直言犯上了,回京才兩天,得罪多少權貴?恭親王軍事上眼光不行,以為搞好外交,就能讓大清走向強國之路。真的有戰略眼光的人,隻有一個叔公李鴻章,對於這個權力欲十足的人,李國樓擔驚受怕,他鬥不過李鴻章,一不小心手上卑微的軍權也會被李鴻章剝奪。
李國樓豈肯甘於搞商業,一定要在軍機處站穩腳跟,把握好軍機處學習的機會。適才說話有些難聽,但同治皇帝沒有駁斥他的話,就是說還能來軍機處開會,留在軍機處的希望很大。不靠別人,做孤臣反而更好,已經居於都察院右都禦史,就要和別人表現得不同,這樣同治皇帝反而放心,皇後阿魯特氏背後詆毀他,英明神武的同治皇帝不聽大老婆的話,反而聖眷正濃,讓他旁聽軍機處的軍事會議,這才是權力的中心,他已經跨入這個權力鬥爭的漩渦之中。
適才的軍事會議,有得有失,要回去好好總結,把握機會讓同治皇帝支持他的主張。這次同治皇帝已然心動,但不好駁了恭親王的麵子,下次說得婉轉點,彈指間讓敵人灰飛煙滅。國人都有英雄情節,把炮灰說得花哨一點,醇親王會支持他的主張。
李國樓想到皇後娘娘的家人就火大,崇綺自以為是蒙古第一狀元,竟然看不起他。表麵上對他客氣,暗地裏搞鬼,詆毀他的形象。他能忍這口氣,兩位皇太後可不是這麽好糊弄的人。等會兒去圓明園就向兩位皇太後匯報,就做陰毒的小人,無毒不丈夫,誰得罪他就要受到打擊報複。政治鬥爭你死我活,沒有敵人就整出幾個反麵人物,來凸顯自己的高明之處。
李國樓沒能離開紫禁城,又被同治皇帝喚回去了,請他吃午飯。看見同治皇帝獨自在養心殿吃八珍糕,李國樓垂淚道:“皇上,中午你就吃這個啊!也太委屈自己了吧。”
同治皇帝鼓著腮幫子,說道:“李國樓別做戲了,朕從小習慣了,中午吃幾塊點心就夠了。朕是抓緊時間批閱折子,也好早點出去玩啊。”
同治皇帝是工作吃飯兩不誤,各地督撫的上疏,都要壹壹回複,批閱折子是皇帝的職責,他從來不敢鬆懈。
幾名太監搬來一桌飯菜,讓李國樓吃。君臣兩人,一個在批折子,一個在狼吞虎咽的吃飯。同治皇帝批閱完一篇折子,看見李國樓已經在喝茶了。不由展顏一笑道:“李國樓,吃得這麽快充軍啊。”
“皇上,臣剛回來,一時還沒適應京師的生活,吃相難看一點,說話衝一點,過段時間會改的。”李國樓裝作無所顧忌的樣子,其實在為適才的言行開脫。
“嗯······要改!有些是要改,有些不要改。朕把花滿樓的一名藝人朱蓮月給包了,就此鬧得滿城風雨。不斷有大臣上疏,論東道西,還有禦史吳長慶專門為了此事寫了長篇大論,上疏攻訐朕。朕就給他批複,‘此事就像狗骨頭,興味正濃,卻被人奪去,狗雖很不甘心,但也無可奈何,隻能亂叫幾聲,以發泄心中的怨恨,這是極正常的。欽此!’哈哈!朕一不小心,因為狎妓而下一道旨意,讓世人看笑話了。”
李國樓無所適從,隻能以傻笑來湊數,同治皇帝風流成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而動用聖旨,換來美人一笑。他也是禦史,這件事不可說,難得糊塗。
同治皇帝沒把李國樓當做朝廷大臣看,而是看做自家奴才,所以說話隨性,沒有君臣之間的顧忌。狹促的語調:“李國樓家務事要管好,別再出紕漏了,你啊別什麽人都娶進家門。”
“嘿嘿奴才知道了,奴才會本分做人,不會做出欺男霸女之事。花滿樓的藝人奴才家裏養著兩個,雖說老了一點,但生意上都是好幫手。那個紕漏隻博人世間一笑,皇上聽了也高興一回嘛。”李國樓恬不知恥的湊趣,同道中人才會幹出君臣同樂這種事。
同治皇帝哈哈一笑,說道:“等載澄回京,我們一起冬遊八大胡同,打邊爐、喝花酒,樂逍遙啊!”
李國樓擠眉弄眼,樂嗬嗬道:“皇上放心好了,臣出資新建的六國飯店,明年春季開張,那裏有六國的美女,還有西洋美女的勁歌熱舞,讓人流連忘返,是會所製,隻對王公大臣以及外國友人開放。”
同治皇帝聽了渾身燥熱,叫道:“好好好!到時朕帶領載字輩的五位同學去捧場,流水席開三天。”
“那奴才先謝過龍少爺捧場。”李國樓甚是高興,同道中人就好說話,他想辦的事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