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的城門,特地為李國樓的隊伍打開,李國樓的身影就像鬼魅一樣消失在黑夜裏。一百多名戈什哈沒有跨上戰馬,而是徒步行走,寒冬的積雪不能阻擋他們前進,晚上去小站鎮就是一次練兵。
李國樓雖然沒有身先士卒走在最前麵,但他和每一個戰士一樣,在徒步行走。凜冽的寒風像刀子一樣,刺入骨髓中,在這種鬼天氣裏走夜路,需要鋼鐵般的意誌,若是身單影孤走在窮鄉僻壤,隨時會倒斃在途中。
但在群體效應之下,一百多名戈什哈精神抖擻的行軍,隊伍保持完整的序列,沒有哪名戈什哈喝隨身攜帶的那壺烈酒,嘴巴幹了就添一口雪,英雄豪邁的氣勢,表明他們是一支吃苦耐勞的鐵軍。
積雪讓地上有些濕滑,隊伍走不快,在十幾盞馬燈的指引下,一百多人一不小心就會摔跤,李國樓摔了無數次,大家彼此彼此,沒人敢笑話李國樓,也沒人來攙扶李國樓。隊伍是以作戰的模式行軍,有探路的前哨,殿後的小分隊,作為最高指揮官和身邊的戰士沒什麽兩樣,李國樓不能走近亮光處,他也不會發布指令。夜戰就是各自為戰,就看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軍事條令苛刻嚴謹,作為新武軍的一員,每個人都要做到為團隊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切。
魏群帶著三十多人的前哨走在隊伍的最前麵,已經走了四個多小時,前麵就是一座關帝廟。
魏群揮動手臂,喝道:“第一小分隊給我以作戰隊形向關帝廟前進,敵人就在裏麵,全部殺光。”
“嗷嗷嗷嗷!”三十多名戈什哈來了精神,終於可以休息一會兒,從馬鞍邊抽出帶綿套的毛瑟槍,拉動槍栓,子彈上膛,直奔關帝廟而去。
“哐哐哐!”關帝廟的大門被一群戈什哈用槍栓敲得要倒下了,七嘴八舌的大叫:“快開門!廟祝快開門!”三十多名戈什哈又吵又鬧,要把裏麵的廟祝吵醒,這次李國樓在後麵督陣,這些戈什哈還算有節製,沒有踹壞關帝廟的大門。
此時的關帝廟屬於國家形象工程,各地的關帝廟由地方政府直接管轄,占地都很大,廟裏有一些房間可以住宿,有客棧的功能,但不向尋常百姓開放,所以看不見車水馬龍的場景。
管理關帝廟的廟祝背後有地方政府撐腰,香火錢不用交稅,是一份肥缺,廟祝算是官吏級別,但不拿朝廷俸祿,靠香火錢維持生計。但關帝廟的修葺費用由當地政府承擔,地方官對於修葺關帝廟不遺餘力,這是關係到仕途的大事,在大清看不見破敗的關帝廟。
尋常百姓不會深更半夜來關帝廟鬧事,廟祝帶著一個守夜的小夥計,急衝衝往大門口趕,一麵走一麵叫:“來了!來了!是誰啊!深更半夜不讓人睡覺了。”
廟祝和小夥計攜手合作,把橫插在大門上的橫木抬下,這根橫木很重的,非兩人一起抬,根本扛不動。
廟祝才拉開門閂,兩扇大門就被一群軍士推開,一陣冷風撲麵而來,騰地一下廟祝手裏的燈籠熄滅。
魏群猶自不滿,喝道:“廟祝怎麽這麽慢啊!夢遊啊!”
“哦!是軍爺啊!半夜三更,不去軍營來我們這裏幹嘛,違反軍令是要挨罰的。”廟祝倚老賣老,對這群凶神惡煞的軍爺有些怕,但嘴上不認輸,他有關帝爺保佑。
“少他媽的囉嗦,我就是軍令,少不了你一文錢。我這裏有一百多號人馬,不吃你的,有多少炭爐拿來,我們要生火取暖。”魏群大手一揮,手下人牽著戰馬,跨入大院,軍爺就是這麽驕橫,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想拒之千裏,門都沒有。
“既然軍爺給錢,我這就去辦,我這裏十幾隻炭爐還是有的,每隻炭爐一百文錢,茶水也要收錢的······”廟祝對軍爺沒有辦法,地方官對於軍爺也要退避三舍,既然來了,就把這群半夜鬼上門的軍爺當做一門生意做。
“廟祝,你搶錢啊!哪有一百文錢一隻炭爐的,別以為我們新武軍是冤大頭,我們可沒有常勝軍有錢。”魏群爆發強烈不滿,軍人平時住軍營,一文錢也不用花,出門在外也是白吃白住,花錢就是不給他麵子,更是讓李國樓丟份。
“那就打九折吧。鬆糕要不要蒸幾籠啊?我這裏還有一些小米。小米加玉米、番薯,熬成粥滋味不錯,要不要啊?”廟祝好似沒聽見魏群的怒吼聲,自顧自的推銷起各種美食,天津衛駐紮的軍隊都是有錢的主,軍民魚水情,就靠流動的銀子。
魏群聽得肚子咕咕叫,啃幹糧當然是必須的,但不吃一頓熱食,戰士們肚子難受,便道:“廟祝你別說了,你沒看到我們在野外操練啊!就燒二大鍋的小米粥,加多點番薯,玉米別加了,我們是一支能吃苦的隊伍,不搞奢侈浪費,不許加紅糖啊!這會要老子命的。”
魏群風風火火辦事,交代幾句之後,就往關帝廟的大殿而去,那裏最寬敞,一百多人可以直接席地而坐,在大殿裏圍著炭爐取暖,軍人在廟宇裏住宿,大都擠在大殿裏,或者回廊的過道裏湊合,不會去和主人搶廂房住。
小夥計搶步上前,說道:“軍爺,今晚大殿裏有人住。”
魏群怒喝:“驢球子,誰啊!難道要我們一百多號人擠在回廊裏吹西北風啊!他們多少人啊?人不多的話,讓他們挪地方。”
小夥計擠出笑容道:“軍爺,他們是和尚,人不多也就二十號人,讓我趕出家人,好像不太合適吧。”
魏群大聲吼道:“驢球子!這裏是關帝廟,是我們新武軍罩著的地盤,你們想不想做生意了,信不信明天我把這裏的路全部封了,讓你們過年喝西北風。”
軍人和地方百姓鬧矛盾,會想出各種陰毒的方法懲治當地百姓,什麽封路,半夜拔掉百姓的秧苗,毒死村民的看家狗,幕後都是軍官指使的。所以地方官吏對於軍隊駐紮的防區,都要忍讓三分,你不讓軍人痛快,軍人就會把地方鬧得雞犬不寧。
小夥計機靈得狠,急忙搶前一步,說道:“軍爺,我這就去說。”
不用小夥計去說,大殿的大門哐嘡一聲打開了,半夜三更這麽大喊大叫,整個關帝廟的人都被吵醒了,住在大殿裏的二十個和尚耳聰目明,把魏群的話,聽得一清二楚。
“阿彌陀佛!這位軍爺怎麽稱呼?為何要趕貧僧走啊?”一名年輕的和尚唱一聲法號,單掌放在胸前向魏群施禮。
魏群哪肯被人抓住把柄,抬頭看向台階上的幾名和尚,辯解道:“這位和尚,你說話怎麽這麽難聽,我又不是驅鬼的鍾馗。我們人多想讓廟祝替我們尋一個取暖的地方,你們人少,理應挪一挪地方,出家人要與人方便,你們師傅沒教過你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嗎?這裏是凡間,就要按照凡人製定的規矩來,關帝爺可沒有出家啊,他老人家也是軍爺,你們說關帝爺幫誰啊?”
魏群的一番話讓沒跨出大殿的一群和尚都露出光溜溜的腦袋,就想看一看誰的嘴巴這麽賤,可又駁不倒賤人的話。你看我我看你,一時半會兒,都沒有出聲,出山之後,和俗人打交道,才知道俗人不好說話。
還是這群和尚裏麵的老大開口:“哦!原來新武軍的軍爺,就是這副德性,讓貧僧好生失望,天下人還以為新武軍像戚家軍一樣紀律嚴明。”
魏群大言不慚,回道:“小和尚,你這算什麽話,和尚也要拉屎、放屁。我們深更半夜在冰天雪地裏,誰可憐過我們,誰布施過我們。廟祝進門就砍我們一刀,我們向誰去喊冤?別以為你頭上燒了戒疤就受了天大的苦,我們新武軍為了天下蒼生,刺刀捅進胸口,眉頭也不眨一下。”
“魏爺,說得好!”緊隨其後的三十多名戰士,鼓掌相慶,魏群已經得到李國樓真傳,就這幾句憑上台麵的話,離升職不遠矣。
“嗤嗤嗤嗤!”二十名和尚發出冷笑,不屑於聽豪言壯語,一名瘦削的和尚說道:“就隻會說大話,拿著燒火棍嚇唬人而已,有種驅逐洋人,還我河山。”
阿裏郎已然走近,昂頭挺胸看向台階上的那群和尚,反唇相譏:“癡人說夢話,想做英雄的人都是照本宣讀的酸儒,要不就是躲在租界裏狼子野心的賣國賊。真正的英雄是勾踐,我們就是狗一樣賤的賤人,總有一天你們會看見我們新武軍像瘋狗一樣把八國聯軍打敗。小和尚你就繼續說咒語,唱你的梵音。我們隻會這個,嗷嗷嗷嗷!”
“嗷嗷嗷嗷!”站在院落裏的新武軍戰士像狼一樣嚎叫,曠野裏同樣傳來狼嚎聲,新武軍戰士一點也沒羞恥之心,早就把當做最下賤的賤人,像瘋狗一樣撕碎敵人。
大清軍隊早已沒有榮譽可講,想要一雪前恥,隻有臥薪嚐膽的做卑賤之人。李國樓倡導的是瘋狗精神,一群圍著雄獅打轉的瘋狗,搖著尾巴好似在對雄獅獻媚乞歡。既然是瘋狗,不需要正當理由,隨時會狠咬敵人,隻要攢足資本就會動殺機,這就是新武軍倡導的思想。
大師兄絕塵看向院子裏的新武軍戰士,臉色變得凝重起來,唱賀:
“勞碌鞍馬征戰忙,臨事方知一團麻。
一百年來傷國亂,八千裏外烽煙起。
秋風寶劍孤臣泣,落日旌旗大將血。
國恥塵氛猶未息,世外梵音夢中靡。”
院子裏的新武軍戰士皆以古怪的神色瞅向絕塵,他們都知曉這首詩,這是李國樓批判那些世外高人不聞國破山河碎的一首諷刺詩詞,已在大街小巷中廣為傳唱,成為乞兒的必修課。
那些乞丐在寺廟門前乞討,隻要和尚不肯布施,就在寺廟門前唱這首蓮花繞。今夜怎麽和尚也唱這首詩詞,難道狼嚎,真的把鬼引來了?
李國樓正好踏入大院,一下子愣住了,果然隔牆有耳,他的即興之作已經流傳於世,讓人聽得潸然淚下,連他這個作者亦在洶湧起伏,久久不能平複心境。
“阿彌陀佛!”絕塵走下台階,對魏群施禮,說道:“這位軍爺不要誤會,貧僧絕塵和師弟們是從嵩山少林寺來,我們都是達摩堂的武僧,是來投效新武軍的,還望軍爺引見。”
魏群無所適從,轉頭看向身後,嘴上說道:“哦······你們是從嵩山少林寺來的呀!這可不好辦。要知道南少林之事,雖然過去許久,但總有後顧之憂。”
少林寺武僧以真功夫天下聞名,但在清朝已經沒落一百多年,嵩山少林寺屬於大清政府打壓的對象,嵩山少林寺成為人跡罕至的佛寺,香火不旺,名聲和前朝不能相提並論。原因是由於清初南少林數千武僧反清,打得非常慘烈,讓清軍損失慘重,最後莆田少林寺被清軍夷為平地。這北少林雖然沒有反清,但南北少林師承一脈,所以大清對於北少林一直心懷芥蒂,乾隆皇帝還曾逼迫嵩山少林寺交出武學的寶典《易筋經》。
忠孝是講傳承的,大清軍隊從來不用少林武僧,而嵩山少林寺的武僧也從來不出山。但一百多年的禁忌總會有人來打破,這次少林寺達摩堂的絕塵帶領二十名師弟投效新武軍,這個難題讓魏群不敢豪爽的答應。
“軍爺,給我們引見一下李大人,我們不怕死,也不怕苦。能把你們一百號人打趴下,不信你們可以試試看。”二師兄絕緣,大言不慚,自認天下無敵,可以還天下一個昌平。
“嗤嗤嗤嗤!”四周都是譏笑聲,新武軍戰士和敵人刺刀見紅,哪會怕功夫高手,敵人就算上天入地也會被新武軍戰士炸成碎肉。
鄭橫擔得到李國樓的暗示,跨出人群,笑道:“小和尚,現在不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時候,就算你再能打,遇見我們新武軍戰士,也是一個同歸於盡。想成為新武軍戰士,第一條就是服從軍令聽指揮,你能做到嗎?”
二十名武僧一看鄭橫擔,就是長官的腔調,欣喜的圍攏過來,急道:“能!”“能”······“長官收留我們吧!”
魏群已經看見看熱鬧的李國樓,大手一指,說道:“絕塵,做這首詩的人就在你眼前,你自己去求他吧。”
李國樓仰天大笑,從人群中間走出,天助我也!有少林寺武僧輔佐,天下任我縱橫。
李國樓雖然沒有身先士卒走在最前麵,但他和每一個戰士一樣,在徒步行走。凜冽的寒風像刀子一樣,刺入骨髓中,在這種鬼天氣裏走夜路,需要鋼鐵般的意誌,若是身單影孤走在窮鄉僻壤,隨時會倒斃在途中。
但在群體效應之下,一百多名戈什哈精神抖擻的行軍,隊伍保持完整的序列,沒有哪名戈什哈喝隨身攜帶的那壺烈酒,嘴巴幹了就添一口雪,英雄豪邁的氣勢,表明他們是一支吃苦耐勞的鐵軍。
積雪讓地上有些濕滑,隊伍走不快,在十幾盞馬燈的指引下,一百多人一不小心就會摔跤,李國樓摔了無數次,大家彼此彼此,沒人敢笑話李國樓,也沒人來攙扶李國樓。隊伍是以作戰的模式行軍,有探路的前哨,殿後的小分隊,作為最高指揮官和身邊的戰士沒什麽兩樣,李國樓不能走近亮光處,他也不會發布指令。夜戰就是各自為戰,就看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軍事條令苛刻嚴謹,作為新武軍的一員,每個人都要做到為團隊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切。
魏群帶著三十多人的前哨走在隊伍的最前麵,已經走了四個多小時,前麵就是一座關帝廟。
魏群揮動手臂,喝道:“第一小分隊給我以作戰隊形向關帝廟前進,敵人就在裏麵,全部殺光。”
“嗷嗷嗷嗷!”三十多名戈什哈來了精神,終於可以休息一會兒,從馬鞍邊抽出帶綿套的毛瑟槍,拉動槍栓,子彈上膛,直奔關帝廟而去。
“哐哐哐!”關帝廟的大門被一群戈什哈用槍栓敲得要倒下了,七嘴八舌的大叫:“快開門!廟祝快開門!”三十多名戈什哈又吵又鬧,要把裏麵的廟祝吵醒,這次李國樓在後麵督陣,這些戈什哈還算有節製,沒有踹壞關帝廟的大門。
此時的關帝廟屬於國家形象工程,各地的關帝廟由地方政府直接管轄,占地都很大,廟裏有一些房間可以住宿,有客棧的功能,但不向尋常百姓開放,所以看不見車水馬龍的場景。
管理關帝廟的廟祝背後有地方政府撐腰,香火錢不用交稅,是一份肥缺,廟祝算是官吏級別,但不拿朝廷俸祿,靠香火錢維持生計。但關帝廟的修葺費用由當地政府承擔,地方官對於修葺關帝廟不遺餘力,這是關係到仕途的大事,在大清看不見破敗的關帝廟。
尋常百姓不會深更半夜來關帝廟鬧事,廟祝帶著一個守夜的小夥計,急衝衝往大門口趕,一麵走一麵叫:“來了!來了!是誰啊!深更半夜不讓人睡覺了。”
廟祝和小夥計攜手合作,把橫插在大門上的橫木抬下,這根橫木很重的,非兩人一起抬,根本扛不動。
廟祝才拉開門閂,兩扇大門就被一群軍士推開,一陣冷風撲麵而來,騰地一下廟祝手裏的燈籠熄滅。
魏群猶自不滿,喝道:“廟祝怎麽這麽慢啊!夢遊啊!”
“哦!是軍爺啊!半夜三更,不去軍營來我們這裏幹嘛,違反軍令是要挨罰的。”廟祝倚老賣老,對這群凶神惡煞的軍爺有些怕,但嘴上不認輸,他有關帝爺保佑。
“少他媽的囉嗦,我就是軍令,少不了你一文錢。我這裏有一百多號人馬,不吃你的,有多少炭爐拿來,我們要生火取暖。”魏群大手一揮,手下人牽著戰馬,跨入大院,軍爺就是這麽驕橫,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想拒之千裏,門都沒有。
“既然軍爺給錢,我這就去辦,我這裏十幾隻炭爐還是有的,每隻炭爐一百文錢,茶水也要收錢的······”廟祝對軍爺沒有辦法,地方官對於軍爺也要退避三舍,既然來了,就把這群半夜鬼上門的軍爺當做一門生意做。
“廟祝,你搶錢啊!哪有一百文錢一隻炭爐的,別以為我們新武軍是冤大頭,我們可沒有常勝軍有錢。”魏群爆發強烈不滿,軍人平時住軍營,一文錢也不用花,出門在外也是白吃白住,花錢就是不給他麵子,更是讓李國樓丟份。
“那就打九折吧。鬆糕要不要蒸幾籠啊?我這裏還有一些小米。小米加玉米、番薯,熬成粥滋味不錯,要不要啊?”廟祝好似沒聽見魏群的怒吼聲,自顧自的推銷起各種美食,天津衛駐紮的軍隊都是有錢的主,軍民魚水情,就靠流動的銀子。
魏群聽得肚子咕咕叫,啃幹糧當然是必須的,但不吃一頓熱食,戰士們肚子難受,便道:“廟祝你別說了,你沒看到我們在野外操練啊!就燒二大鍋的小米粥,加多點番薯,玉米別加了,我們是一支能吃苦的隊伍,不搞奢侈浪費,不許加紅糖啊!這會要老子命的。”
魏群風風火火辦事,交代幾句之後,就往關帝廟的大殿而去,那裏最寬敞,一百多人可以直接席地而坐,在大殿裏圍著炭爐取暖,軍人在廟宇裏住宿,大都擠在大殿裏,或者回廊的過道裏湊合,不會去和主人搶廂房住。
小夥計搶步上前,說道:“軍爺,今晚大殿裏有人住。”
魏群怒喝:“驢球子,誰啊!難道要我們一百多號人擠在回廊裏吹西北風啊!他們多少人啊?人不多的話,讓他們挪地方。”
小夥計擠出笑容道:“軍爺,他們是和尚,人不多也就二十號人,讓我趕出家人,好像不太合適吧。”
魏群大聲吼道:“驢球子!這裏是關帝廟,是我們新武軍罩著的地盤,你們想不想做生意了,信不信明天我把這裏的路全部封了,讓你們過年喝西北風。”
軍人和地方百姓鬧矛盾,會想出各種陰毒的方法懲治當地百姓,什麽封路,半夜拔掉百姓的秧苗,毒死村民的看家狗,幕後都是軍官指使的。所以地方官吏對於軍隊駐紮的防區,都要忍讓三分,你不讓軍人痛快,軍人就會把地方鬧得雞犬不寧。
小夥計機靈得狠,急忙搶前一步,說道:“軍爺,我這就去說。”
不用小夥計去說,大殿的大門哐嘡一聲打開了,半夜三更這麽大喊大叫,整個關帝廟的人都被吵醒了,住在大殿裏的二十個和尚耳聰目明,把魏群的話,聽得一清二楚。
“阿彌陀佛!這位軍爺怎麽稱呼?為何要趕貧僧走啊?”一名年輕的和尚唱一聲法號,單掌放在胸前向魏群施禮。
魏群哪肯被人抓住把柄,抬頭看向台階上的幾名和尚,辯解道:“這位和尚,你說話怎麽這麽難聽,我又不是驅鬼的鍾馗。我們人多想讓廟祝替我們尋一個取暖的地方,你們人少,理應挪一挪地方,出家人要與人方便,你們師傅沒教過你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嗎?這裏是凡間,就要按照凡人製定的規矩來,關帝爺可沒有出家啊,他老人家也是軍爺,你們說關帝爺幫誰啊?”
魏群的一番話讓沒跨出大殿的一群和尚都露出光溜溜的腦袋,就想看一看誰的嘴巴這麽賤,可又駁不倒賤人的話。你看我我看你,一時半會兒,都沒有出聲,出山之後,和俗人打交道,才知道俗人不好說話。
還是這群和尚裏麵的老大開口:“哦!原來新武軍的軍爺,就是這副德性,讓貧僧好生失望,天下人還以為新武軍像戚家軍一樣紀律嚴明。”
魏群大言不慚,回道:“小和尚,你這算什麽話,和尚也要拉屎、放屁。我們深更半夜在冰天雪地裏,誰可憐過我們,誰布施過我們。廟祝進門就砍我們一刀,我們向誰去喊冤?別以為你頭上燒了戒疤就受了天大的苦,我們新武軍為了天下蒼生,刺刀捅進胸口,眉頭也不眨一下。”
“魏爺,說得好!”緊隨其後的三十多名戰士,鼓掌相慶,魏群已經得到李國樓真傳,就這幾句憑上台麵的話,離升職不遠矣。
“嗤嗤嗤嗤!”二十名和尚發出冷笑,不屑於聽豪言壯語,一名瘦削的和尚說道:“就隻會說大話,拿著燒火棍嚇唬人而已,有種驅逐洋人,還我河山。”
阿裏郎已然走近,昂頭挺胸看向台階上的那群和尚,反唇相譏:“癡人說夢話,想做英雄的人都是照本宣讀的酸儒,要不就是躲在租界裏狼子野心的賣國賊。真正的英雄是勾踐,我們就是狗一樣賤的賤人,總有一天你們會看見我們新武軍像瘋狗一樣把八國聯軍打敗。小和尚你就繼續說咒語,唱你的梵音。我們隻會這個,嗷嗷嗷嗷!”
“嗷嗷嗷嗷!”站在院落裏的新武軍戰士像狼一樣嚎叫,曠野裏同樣傳來狼嚎聲,新武軍戰士一點也沒羞恥之心,早就把當做最下賤的賤人,像瘋狗一樣撕碎敵人。
大清軍隊早已沒有榮譽可講,想要一雪前恥,隻有臥薪嚐膽的做卑賤之人。李國樓倡導的是瘋狗精神,一群圍著雄獅打轉的瘋狗,搖著尾巴好似在對雄獅獻媚乞歡。既然是瘋狗,不需要正當理由,隨時會狠咬敵人,隻要攢足資本就會動殺機,這就是新武軍倡導的思想。
大師兄絕塵看向院子裏的新武軍戰士,臉色變得凝重起來,唱賀:
“勞碌鞍馬征戰忙,臨事方知一團麻。
一百年來傷國亂,八千裏外烽煙起。
秋風寶劍孤臣泣,落日旌旗大將血。
國恥塵氛猶未息,世外梵音夢中靡。”
院子裏的新武軍戰士皆以古怪的神色瞅向絕塵,他們都知曉這首詩,這是李國樓批判那些世外高人不聞國破山河碎的一首諷刺詩詞,已在大街小巷中廣為傳唱,成為乞兒的必修課。
那些乞丐在寺廟門前乞討,隻要和尚不肯布施,就在寺廟門前唱這首蓮花繞。今夜怎麽和尚也唱這首詩詞,難道狼嚎,真的把鬼引來了?
李國樓正好踏入大院,一下子愣住了,果然隔牆有耳,他的即興之作已經流傳於世,讓人聽得潸然淚下,連他這個作者亦在洶湧起伏,久久不能平複心境。
“阿彌陀佛!”絕塵走下台階,對魏群施禮,說道:“這位軍爺不要誤會,貧僧絕塵和師弟們是從嵩山少林寺來,我們都是達摩堂的武僧,是來投效新武軍的,還望軍爺引見。”
魏群無所適從,轉頭看向身後,嘴上說道:“哦······你們是從嵩山少林寺來的呀!這可不好辦。要知道南少林之事,雖然過去許久,但總有後顧之憂。”
少林寺武僧以真功夫天下聞名,但在清朝已經沒落一百多年,嵩山少林寺屬於大清政府打壓的對象,嵩山少林寺成為人跡罕至的佛寺,香火不旺,名聲和前朝不能相提並論。原因是由於清初南少林數千武僧反清,打得非常慘烈,讓清軍損失慘重,最後莆田少林寺被清軍夷為平地。這北少林雖然沒有反清,但南北少林師承一脈,所以大清對於北少林一直心懷芥蒂,乾隆皇帝還曾逼迫嵩山少林寺交出武學的寶典《易筋經》。
忠孝是講傳承的,大清軍隊從來不用少林武僧,而嵩山少林寺的武僧也從來不出山。但一百多年的禁忌總會有人來打破,這次少林寺達摩堂的絕塵帶領二十名師弟投效新武軍,這個難題讓魏群不敢豪爽的答應。
“軍爺,給我們引見一下李大人,我們不怕死,也不怕苦。能把你們一百號人打趴下,不信你們可以試試看。”二師兄絕緣,大言不慚,自認天下無敵,可以還天下一個昌平。
“嗤嗤嗤嗤!”四周都是譏笑聲,新武軍戰士和敵人刺刀見紅,哪會怕功夫高手,敵人就算上天入地也會被新武軍戰士炸成碎肉。
鄭橫擔得到李國樓的暗示,跨出人群,笑道:“小和尚,現在不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時候,就算你再能打,遇見我們新武軍戰士,也是一個同歸於盡。想成為新武軍戰士,第一條就是服從軍令聽指揮,你能做到嗎?”
二十名武僧一看鄭橫擔,就是長官的腔調,欣喜的圍攏過來,急道:“能!”“能”······“長官收留我們吧!”
魏群已經看見看熱鬧的李國樓,大手一指,說道:“絕塵,做這首詩的人就在你眼前,你自己去求他吧。”
李國樓仰天大笑,從人群中間走出,天助我也!有少林寺武僧輔佐,天下任我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