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商業代表團和山東的地方官員共計一百多人,要來棗莊參觀,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聘請了六十多名《義盛鏢局》的鏢師。.t


    為了表示對地方豪俠的尊重,義盛鏢局的鏢師在馬車上掛鏢旗,卻不喊鏢,代表團從青島登陸,一路太平無事,三月五日,洋人商業代表團經過臨城之時,便給孫氏兄弟的武裝給綁架了。


    在綁架過程中,一名英國商人拔槍反抗,被當場擊斃,這是臨城綁架案死的第一個洋人。


    孫美芳高義,放了義盛鏢局的鏢師、趟子手,還把代表團裏的婦女給放了,那些伺候人的隨從,也給放了,表明臨城守備軍是一支正義之師。


    孫美芳又放了兩名陪同的官員,讓他們向山東巡撫張人駿傳話,表明臨城守備軍幹綁架之事,是迫不得已之舉,無造反之意,孫美芳還寫了一份控訴信,表明棗莊人民的意願。


    事情鬧得不可收拾,山東巡撫張人駿接報,大吃一驚,一麵調兵遣將,一麵找關係和孫氏兄弟談判,可紙包不住火,綁架案被上海《申報》給捅出來了,共有三十八名洋人被綁架,還有上海商會的二十七名商人被綁架。


    一時間激起輿論洶洶,英法公使立刻給朝廷施壓,要朝廷保證被綁的洋人安全,還未談判,就要清廷賠償損失了。


    報紙上誇大其詞,把孫氏武裝說成有上萬人馬,隻因官府欺壓棗莊礦工,這才引起這場動亂,臨城守備軍是以驅逐洋人為己任,這讓朝廷更為緊張,軍機處連夜調派新武軍進入山東,因為隻有這支軍隊處於戰備狀態,正在大沽口集結,督促山東巡撫張人駿妥善處置此事,務必保護人質的安全。


    恭親王坐鎮京師,李鴻章等朝廷要員,奔赴山東濟南,準備和臨城守備軍展開談判。


    事情十萬火急,李國樓接到軍令,頗感意外,台灣還未開打,內戰又要開始了,據了解棗莊的礦工支持綁架案,數千名礦工已經武裝起來,這孫氏武裝早已突破萬人。


    李國樓手裏有一支常勝軍,約二千人馬,但這支軍隊是由高鼻子藍眼睛的洋人統領,是一支外國雇傭軍,不能用來鎮壓棗莊人民,這會引起山東人民反抗殖民統治,掀起反洋妖熱潮。


    還有八百多名北洋水師官兵駐紮在大沽口,這支水師也不能動,那就隻剩下一千名新武軍戰士,但這支軍隊是新組建的軍隊,裏麵的軍官打過仗,戰士都是新兵蛋子,而且好苗子都被劉銘傳給挑走了,剩下的戰士屬於二等品,這支新武軍戰鬥力不強,還未經過血與火的考驗。


    兵部一道敕令,讓新武軍開拔,到底去臨城充數,還是真刀真槍的幹一場。


    李國樓和眾將官連夜商議,若是層層推進,與其他軍隊精誠合作,向孫氏兄弟的地方武裝施壓,用這支軍隊沒問題,但這樣的後果就是漫長的談判,新武軍耗得起嗎。


    若是快刀斬亂麻,速戰速決,不聽山東巡撫張人駿的號令,新武軍家底不夠,一千人馬用在打內戰上,無論成敗,李國樓舍得嗎。


    李國樓陷入兩難的境地,雖說他信任他的戰士,可用戰士寶貴的生命,消耗在無謂的地方爭鬥上,說什麽他也不願意。


    李國樓心裏泛酸,李鴻章為了避嫌,怕引起同治皇帝和兩宮皇太後的猜忌,故意不親臨談判,此時李鴻章磨磨蹭蹭還未到達濟南,卻給他一道敕令,讓他便宜行事。


    山東巡撫張人駿調動的其他四支山東境內的軍隊同樣磨磨蹭蹭,不肯向臨城挺進,俱都同情孫氏兄弟遭遇,敵對雙方還未開打,就等著談判了,各方信使往來不斷,大家都在談情義無價。


    軍事會議沒有最後定論,李國樓讓手下人準備開拔,帶著複雜的心情離開,有時決策隻在一念之間,李國樓站在大沽口的炮台上,看著海港裏飄揚的黃龍旗,心情從來沒有這麽複雜過,孫氏兄弟的臨城守備軍沒走到造反的境地,而他到底要不要講軍閥之間的友誼,若是他隨大流,豈不和那些地方駐軍一樣,為了一己之私,把自身的利益看得比國家利益還重要。


    利與弊都分析過了,臨城綁架案,其實是山東巡撫張人駿和地方軍閥之間的矛盾激化引起的,但從本質上講,是大清深入改製引發的矛盾,外資在向縱向化發展,損害了地方豪強的利益,可不引入外資,像棗莊這種無節製的盜采,誰能製約,就算采礦點強製收歸國有,那以後一定是虧損企業,還要國家財政補貼。


    不給洋人一些甜頭,采礦業的先進工業設施,不可能引入國內,洋務運動的本質,就是出賣國家利益,讓洋人先富起來,換取發展空間,天底下無私幫助你的人,隻有你的父母,更何況國與國之間,永遠講利益交換,不讓洋人賺錢,誰會幫助大清。


    工業社會是技術革命,可現在這些工業技術,都掌握在洋人手裏,不依靠洋人,靠自力更生,那是自欺欺人之舉,隻有靠一麵引進,一麵培養技術人才,大清才能走上工業化道路,大清工業底子都沒打好,又想驅逐洋人,山東人真的添亂,山東人獨吃自己人。


    至於三億農民被地主豪紳剝削,隻能忍受清貧,李國樓想不出解決農村問題的根本辦法,隻能以工雇農,大力發展工業,解決農村勞動力過剩的頑疾。


    那數千名棗莊礦工跟著孫氏兄弟鬧事,誰在背後撐腰,李國樓心裏清楚,是該給這些地方豪強立規矩的時候了,從古至今采礦業充滿血腥,這次還是要拉攏一批,殺掉一批,不破不立。


    李國樓在海風的吹拂之下,頭腦變得清晰,決不能姑息孫氏兄弟的極端做法,軍閥之間講究共存共榮,但也不能淩駕至國家之上,綁架洋人致國法於何地,這是土匪作風,決不能在大清助長這股風氣,這次不痛下殺手,下次會鬧更大的國際事件,這是一個國家的國恥,把洋人當做肉票,哪裏還有民族自尊心,若是孫氏兄弟算民族英雄,那洋人都將變成板上魚肉,任人宰割,反過來洋人怎麽看待國人,決不能給人口實,歪理貽笑方家。


    李國樓打定主意,要舉起手裏的屠刀,先給臨城守備軍一個下馬威,以戰促和,守備軍哪裏能和經略軍比,拉幾下槍栓就是軍人了,那還練什麽兵,李國樓轉身直奔常勝軍駐地,這次行動還是要用這幫殺人技術精湛的雜種,租界長大的同胞,與大清血脈相連,祖國有難,八方支援,讓這幫雜種融入新武軍的體係,以做大清軍人為榮,將來兵部解散這支常勝師,他就收編這幫雜種,決不讓這幫八國聯軍的後輩,有機會反噬其主,就算戰死也要為大清光榮捐軀。


    李國樓和白朗寧等常勝軍軍官開會,通報了臨城綁架案的最新情況,為英法商人遭受監禁表示痛心疾首,說明現在新武軍麵臨的實際困難,讓常勝師自己抉擇。


    翌日,李國樓率領四千新武軍浩浩蕩蕩向臨城開拔,李國樓還向大沽口的提督裕祿借了一千名長夫,用以運輸給養,其中有三百大沽口炮兵軍官混在長夫裏,這樣大沽口軍人才能離開炮台,軍需官鴻都被賦予重任,統管這支長夫隊伍,現在的新武軍變得兵強馬壯,可以和一萬臨城守備軍決一死戰。


    白朗寧不傻,李鴻章讓常勝軍歸李國樓統領,就是要用忠勇和鮮血報效李國樓,他統領的常勝軍需要投靠一個強者,此時投靠李國樓,以後就算退役了,亦能在李氏集團找到好工作,故此這次開拔,他的部隊打頭陣,五百名前鋒營戰士,隨時準備為大清捐軀。


    常勝軍果然與眾不同,行軍途中還敲打軍鼓,向高舉的新武軍戰旗致敬,作為職業軍人操守沒話講,就是貴了點,八旗精兵一年的年薪是三十六兩白銀,半年領四石大米,這些收入足以讓一家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而這支常勝軍的軍士少說比八旗精兵多拿四成,武器裝備是最先進的英國裝備,平時實彈訓練,需要花費巨額資金,這些投入足以養活十支臨城守備軍,所以李國樓不讚成解散這支常勝軍,兵部花了這麽大價錢雇傭了這支洋槍隊,已經練成精兵,現在解散這支軍隊,對大清無益,常勝軍要物盡其用,為國戰死沙場。


    此時李國樓沒把這支扛著新武軍大旗的軍隊當做自己人,想讓這支軍隊英勇奮戰,衝殺在最前線,但表麵上還是對常勝軍讚賞有加,誇讚白朗寧練兵有方。


    沿途百姓夾道歡迎新武軍到來,對高鼻子藍眼睛的軍官充滿好奇,百姓爭相目睹新武軍的風采,唯一遺憾的是,沒有一睹李國樓的風采,孫氏兄弟的探子,打聽不出李國樓到底在哪裏。


    新武軍的馬隊拖著炮車,炮車外罩膠棉雨布,威風凜凜的經過大街,那三十輛炮車經過,還有一輛輛包裹嚴實的大馬車,荷槍實彈的新武軍戰士殺氣騰騰,這讓孫氏兄弟的探子為之驚恐,這是新武軍的先頭部隊,新武軍戰鬥力強悍,孫氏兄弟的探子,立刻把五百名新武軍進駐齊村鎮消息傳遞出去。


    直到如今新武軍是離宣城最近的一支軍隊,其他三支軍隊隻是派遣少數哨騎偵查臨城的情況,當然雙方相安無事,那些哨騎來去自由,被臨城守備軍禮送出境,所謂哨騎就是裝扮成普通百姓的人,想混入棗莊、宣城等地,但都被孫氏兄弟的武裝識破,大清軍隊無所作為,在宣城地界布滿孫氏兄弟的眼線,地方百姓都支持孫氏兄弟的壯舉,當地沒有形成難民潮,老百姓照樣過日子,均認為不會打仗,等著看清廷向孫氏兄弟讓步。


    新武軍沒有放一槍,就進駐齊村鎮,敵對雙方好似商量好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孫氏兄弟把一座完好無損的齊村鎮留給新武軍,就看李國樓是否知恩圖報。


    李國樓坐在一輛普通的馬車裏,進入齊村鎮,大半個城鎮已被清空,成為一座軍營,進入一座崗哨林立的碉樓,召開戰前動員大會,統一思想,實施“以戰促和”的決策。


    李國樓的話,一言九鼎,眾將官拋開不切實際的幻想,準備以武力收複臨城,先把孫氏兄弟的老巢給端了,李國樓此舉是擅作主張,沒把山東巡撫張人駿放在眼裏,既然新武軍總兵李國樓下定決心要打,誰都不敢唱反調。


    軍令如山倒,白朗寧接令,準備明天一早就進攻孫氏兄弟的據點永安鄉,打一場小規模的戰役,看一下孫氏兄弟的武裝,戰鬥力到底如何。


    白朗寧回營做最後的戰前動員,很高興有了用武之地,常勝師已有三年多沒打仗了,這次撈到前鋒,說明李國樓很看重他,他的品級是二品武官,但這頂官帽沒多少人鳥他,二千人馬就算統製銜,隻有高鼻子的洋人才有這份榮譽。


    白朗寧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不敢在李國樓麵前裝大拿,非常認真的布置戰術,想要打一場漂亮仗,讓新武軍見識常勝師非浪得虛名,內心對不能豎起“常勝”這麵光榮的戰旗,對李國樓抱有很大不滿,“新武”哪能跟“常勝”比,對軍隊的戰鬥力是一種傷害,若是戰士不肯為“新武”戰旗血戰到底,那就怪不得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神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喬尼小樣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喬尼小樣兒並收藏晚清神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