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的戰鼓聲響徹天地。飛蝗一般的石雨越過了潼關城頭向城內砸去。一輛輛的填河車緩慢而堅定的向前推移著。一袋袋的沙土有條不紊的送進了潼關的護城河裏。


    此時一直以來沒怎麽把關羽攻城放在心上的潼關守將楊譚終於也坐不住了。親自披掛整齊來到城頭督陣了。


    等他小心地避過飛石進入城牆上的掩體望城下這麽一看楊譚也是大吃一驚。隻見幽州大軍的本陣先是兩排盾甲兵形成了堅固的防禦體係而隨後就是無數輛的石車形成的遠距離壓製。而左右兩翼更有數萬的精騎在隨時準備著突擊。整個陣勢顯得無懈可擊。


    這樣楊譚忍不住歎了一口氣原本楊譚在聽了對方正在用一種奇怪的器械來填埋潼關的護城河楊譚就惦著偷偷的開開城門偷襲一次雖然那些東西不怕箭射可真刀實槍的破壞它終是架不住吧。以那種東西的精良程度他們總不能隨時隨地的製作吧。


    故此上城頭之前楊譚就有一定的主張了上城頭隻是為了更好的觀測敵情把握時機。可如今看了對方的陣型布置楊譚卻打消了先前的念頭就衝著對方兩翼布置得騎兵以及中路堅兵的嚴陣以待對方分明也防著自己突然開城偷襲了。如果貿然開城以對方騎兵的度沒等自己這邊成功那肯定就會被他們的騎兵給纏上了。到時候出城的士兵喪生不說。恐怕城門也會有所閃失。


    楊譚打定了主意就是不出城。既然他們有那種奇怪地東西護城河就讓給了他們那又如何?沒了護城河潼關的城牆還在。以潼關的城高牆厚他們也不是那麽好打得。


    然而楊譚心裏不慌還能沉得住氣。可他手下的那些大將。那卻沉不住氣了。


    當日關羽罵陣的時候這些家夥就已經受不了了隻是被楊譚強行壓製以及關羽在事後攻城之時又有所損失這才克製了下來。可如今幽州攻城的方法一變。如今卻是幽州那麵占了上風。眼看著潼關的護城河正在被幽州地軍兵一尺尺的填埋。這些家夥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當即。忽赫爾就咆哮著喊道:“將軍幽州的那些小車太煩人了。您讓我帶人出去把他們全都砸爛了吧。”


    楊譚什麽話都沒說隻是衝著忽赫爾微微一笑。


    忽赫爾當時就冒出了一身的冷汗。楊譚的微笑那在潼關可是太有名了。想當初楊譚初到潼關的時候這些潼關的武將看楊譚長得像一個文弱的書生對楊譚並不怎麽服氣。可是每一個對楊譚表露出不滿地人楊譚都會對他微微一笑。而隨後。那個對楊譚不滿的人就會被楊譚在微笑中殺了。即使是董卓手下的一些老臣那都沒有任何地例外。二十七個武將被楊譚這麽殺了之後。潼關上下早就沒人敢再不服楊譚了。而且也沒人敢希望楊譚衝著自己笑了。楊譚殺人那可從來都是笑著殺的。


    忽赫爾這個懊悔啊楊譚早就說過了要堅守不出。自己怎麽就這麽多嘴呢。如己這個煞星衝著自己笑了看起來自己也將命不久已。


    隻不過忽赫爾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什麽事都會有例外的。楊譚這回衝著他笑還真的沒想殺他。以前楊譚殺人除了立威之外主要是楊譚覺得殺那些家夥根本沒什麽可惜的。一個個除了有幾把子力氣能拚殺一陣之外在無可取之處訓練個狗熊差不多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故此楊譚懶得跟他們解釋什麽直接殺了清靜。反正那種庸才南匈奴那裏有的是隨便在找個一兩百的。那也容易的很。可這一次忽赫爾的提議卻和他上城頭之前的想法差不離雖然現在楊譚的想法改變了可是一幫蠢才能想到這裏就很不錯了。蠢材當然不能和自己相提並論了。


    故此楊譚微笑之後拍了拍忽赫爾地肩膀說道:“不錯想的不錯。不過還很不夠。除非咱們出城就能戰敗幽州的軍馬否則的話他們的騎兵糾纏過來。為了確保潼關的萬無一失我是一定會關上城門不給他們可乘之機的。如果這樣你還願意出城犧牲前去破壞那些古怪的器械那本將軍就給你一哨人馬。讓你立上一功。”


    兩邊的其他武將那都是心中一哆嗦這個煞星果然是夠狠的別人出城他就關城門那不就是明擺著讓人出去送死的嘛。這樣的功勞有誰會去?


    然而本來認定自己必死無疑的忽赫爾萬萬沒想到殺人不眨眼的楊譚會拍自己的肩膀還會對自己這麽說。有道是:大丈夫寧死陣前不死陣後。忽赫爾當時血氣上湧衝動地說道:“將軍隻要能為守住潼關出力末將願意赴死。”


    楊譚聞聽此言也是一愣楊譚真沒想到這世上還真有不怕死的寧種。不過楊譚也沒打算反口。以潼關如今二十萬的兵力死上幾萬那時沒什麽大不了的。若是能因此把幽州的那個器械毀了這也不無小補。


    楊譚當即擊掌讚道:“好!好漢子。是個英雄。本將軍這就給你一萬的人馬。讓你出城殺敵。此次若是你能生還本將軍給你記功一件定當稟報董大人為你重重的封賞。即使你因此喪生你的家小也自有本將軍照料本將軍在此立誓定讓他們衣食無憂並有一個好的前程。”


    忽赫爾衝動過後本有幾分悔意楊譚。並不是一個他值得賣命的主。可楊譚隨後的激勵卻讓忽赫爾有了幾分感動。忽赫爾當即單腿跪地給楊譚行了一個禮說道:“一切拜托將軍了。”隨即忽赫爾點兵出城。    小  說  bsp;    而此時看見潼關城門大開衝出一哨人馬地關羽心中暗暗高興:哼!終於忍不住了吧。護城河都快被填平了。這守城的家夥也算是真有耐性。關羽一邊想著一邊揮了一下手。當即旌旗晃動。左右兩翼待命的騎兵立即衝了出去。


    這兩股騎兵左麵為的大將正是顏良右麵為的大將正是文醜。這倆人各領兩萬的騎兵猶如兩條蛟龍出海一般的就直接衝到了中央戰場。從左右夾擊忽赫爾的軍馬。


    而剛出城來的忽赫爾此時卻還沒有破壞了任何地一輛填河車。那填河車。輕鋼的龍骨這外麵又蒙著牛皮、鐵皮那是那麽好破壞的?而且。那些操控填河車的軍兵訓練有素早就經過了類似的訓練此時停車不動。拿著刀盾堅守。有那填河車護住了三麵人多的優勢對他們根本不起作用。而這些操控填河車的兵丁隻需守住一方一時半刻當然沒有什麽問題。


    當然了時間長了這些操控填河車的士兵。肯定也完。可顏良、文醜的部隊是幹什麽的?那能給破壞這那麽長的時間?


    此時戰場上亂作了一團。劉明填河車的部隊依托這填河車堅守。潼關忽赫爾率領的軍隊想要盡快的破壞這些填河車而顏良、文醜帶領的騎兵有穿插了過來消滅這些潼關的部隊。這一來那可就看出來訓練精良的部隊和烏合之眾有什麽不同了。


    劉明填河車的部隊。就好像一塊石頭巋然不動根本不在乎潼關部隊的侵蝕廝殺。而劉明手下顏良、文醜的部隊就好像一把鋒利的剪刀有條不紊地在張合把潼關衝出來的部隊剪成了幾塊一塊塊的消滅。


    相比起來董卓潼關的部隊那就散亂的很此時已經不知道誰在指揮誰了。各自為戰向一隻隻無頭的蒼蠅一樣到處的亂撞。


    忽赫爾指揮失靈惱怒的哇哇爆叫掄著一支狼牙大棒到處地亂掄亂砸。仗著力大一時間到如同進入無人之境。


    然而忽赫爾這一蠻橫的舉動卻讓文醜看在了眼裏雖然文醜他們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消滅眼前的這支部隊乃是為了趁機衝入城中可麵前的武將如此囂張兵丁損傷過多那卻不是文醜所樂見的。


    故此文醜一撥馬奔著忽赫爾就殺了過來隨著文醜的移動文醜身後的掌旗官那也寸步不離。連帶著文醜的整支部隊都隨著文醜旗幟的移動生了微微地偏離。


    這一變動當然讓關羽看了有所不滿不過好在顏良的那支部隊還在按著預定的路線向潼關城門穿插。


    而此時的文醜已經跑到了忽赫爾的跟前大喝一聲:“敵將休得張狂河北文醜前來取你的姓名。”


    文醜乃是有名的上將當然不願做那背後傷人的勾當。可文醜的馬快話聲喊完文醜已到切近現在的局勢這麽亂文醜當然也不會等著忽赫爾了。文醜隨手一刀當頭砍了過去。


    忽赫爾得文醜出聲警告本也要通名回話可忽赫爾沒想到文醜的馬會這麽快刀會這麽急。忽赫爾隻能急忙忙得掄狼牙棒封擋根本來不及通報自己的姓名。


    可就這樣也沒擋住文醜一見忽赫爾用狼牙棒封擋隨即扳刀頭獻刀撰一下子就紮了過去。


    忽赫爾的那一下封擋立馬就落空了眼看文醜刀撰來勢凶猛忽赫爾急忙立起狼牙棒向外崩架。


    而文醜卻借著這一力道刀身打了一個旋為著文醜轉了一圈隨即向忽赫爾攔腰斬去。而此時正是雙馬錯鐙之時忽赫爾狼牙棒為了封擋文醜的上一招根本來不及收回招架隨即被文醜斬於了馬下。


    而此時的顏良卻早已殺透了重圍來到了潼關城前。可這一來卻把顏良氣得夠嗆潼關的城門早巴巴地就關上了就跟從來沒開過一樣。而且城頭之上此時箭如雨全都向著顏良射來。


    這也就是顏良的功夫高一口大刀舞得風雨不透這才平安的撤了回來。要不然顏良城沒進去還得把自己交代在那裏。


    隨著顏良的退回包圍以及主將忽赫爾的身死那些殘餘的潼關兵丁紛紛放下了武器投降。顏良、文醜得勝歸還。


    等關羽、劉明審問了降卒得知了潼關剛剛更換了守將笑閻羅楊譚這麽一號人物也不盡暗暗的稱奇。尤其是對其竟能放兵將出來立馬就關城門的狠決感到驚異。這個家夥又是從哪裏蹦出來的?怎麽事先在西涼的情報組織也沒上報呢?


    不過也難怪西涼那邊的情報組織不力。想當初王允把皇上從董卓手裏弄走那李儒大開殺戒西涼的情報小組那可是差點遭受滅頂之災。雖然這兩年有所恢複。可是董卓的上層消息還是不好弄得。


    劉明小小的詫異了一番也沒放在心裏。不管對方的守將如何潼關的護城河馬上就要被填平了。到時候廣剩下潼關的城牆和城門以自己的衝城車以及樓車占領潼關那還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而就在劉明加緊填埋潼關護城河的時候楊譚也在緊張的布置等待幽州軍馬的攻城戰。與此同時一封加急的搬兵戰報再次的了出去。正所謂:孤城不可守。沒有攻不破的城池。楊譚可不想自己一個人在這裏硬挨。既然李儒把自己給弄到這裏了。那李儒就應該在幽州攻打這裏的時候給出必要的援助並實行既定的方略。如若不然按著以前說好的劉明打潼關的時候完好無損的守住潼關兩個月那就是極限了。


    兩日後劉明得到戰報潼關的護城河已經徹底的填平了。(全本小說網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奈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問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問天並收藏無奈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