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邪儒帥]第三百二十九章秘密的調動(4)
------------
司馬懿突然覺得頭皮有點發麻。~~
呂蒙開口了,聲音很低,卻被他深厚的將力送的很遠:“司馬將軍,你不用再白費功夫了,還是退回去吧。”
按司馬懿的性子,這時原本是要回他幾句的。然而對方的實力擺在那兒,自己又受了傷,這讓他有些底氣不足,於是便沒有接口。
曹軍之內,氣氛有些壓抑。這些原本就是地方駐軍,缺乏實戰經驗。之前的生猛,是靠了司馬懿強橫的能力,一步步堆起來的信心。而現在司馬懿被壓製了,他們的信心便不足了。信心不足,士氣便不足。
“也不一定就白費功夫吧。”一個聲音遠遠的傳來。
聽了這聲音,司馬懿心中一喜。
董襲聽到背後一陣馬蹄疾響,知道是敵非友,忙回了頭去攔。尚未交鋒,隻感一股巨力傳來,他招式未出,便被擊退在了一邊。
那騎擊退董襲後,來到了司馬懿身邊,停了馬,向郭淮說道:“郭校尉,從現在起,你的軍隊交由我指揮。”
郭淮一見來人,喜道:“是!玉大人!”
原來是玉正平回來了。
他自看了江東軍的調動之後,便覺不好,於是一路趕來。終於在這個時侯趕到。
司馬懿發麻的頭皮終於稍稍緩解了一下。玉正平的到來,使他驟添強援。雖然玉正平不見得能勝過呂蒙陸遜水準,但比起郭秋郭淮已是強上太多了。有他在,自己多個幫手,這仗多少還有的打。
玉正平方才已經遠遠的望見了陸遜呂蒙的出手,那熟悉的招式讓他感到一種興奮。
他深切的明白,兩人所使的,和自已一樣,乃是九柳八陣。不過二人隨周瑜修習時間都比他長,招式上比他更為精要。但這也更讓他有一戰的**,他相信借此一戰,自已所學必可以更上層樓。
但呂蒙卻似乎並沒有這種“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良好願望。
他笑了一下,道:“想來這位,就是玉正平吧。”
玉正平道:“正是。”
呂蒙搖了搖頭,道:“勸你們一句,不要打了,徒增傷亡,卻沒有任何意義。”
玉正平隻道是呂蒙已生怯意,昂然道:“那要試試才知道。”
呂蒙又搖了搖頭:“還是督帥說的對,空說是沒用的。”言罷,他舉起手掌,在空中擊了三下。
擊掌之聲剛落,暗影之中,忽地閃出了二十名軍卒來。
隻見這些軍卒,服色與尋常江東軍士大為不同。
這些人全是一身黑色,所穿之甲俱是一種不反光的特殊材料。手中持著一把刀,腰中卻還都掛著一柄劍,肩上竟還挎著一把弓。身側,皆懸著一個箭袋,內中約有十數支弓箭,箭袋之旁,斜斜的是一條皮帶,皮帶裏鼓鼓囊囊的,明眼人一望便知,裏麵插的是大大小小的飛刀。
這真可謂是“武裝到牙齒”,他們周身的武器重量加起來,達到了數十斤,單兵素質之強悍可見一斑。而戴在他們臉上的、遮卻了半張臉的護目罩,更使他們增加了一種神秘和詭異感,令人望而生怖。
曹軍都明白,這是一支精兵,超一流的精兵。而玉正平又忽地感到了一種熟悉。
“好像我的‘玄甲親兵’啊。”玉正平心道,接著他便明白了這支神秘的隊伍是何方神聖。
這就是周瑜當年“將兵赴喪”,逼宮奪權的那支部曲。玉正平的玄甲親兵,就是在周瑜將魂的指導下,仿著它打造的,從兵源選擇到裝備到戰術,都是仿的這支部隊。
“這支部隊的名字便是……”玉正平想道。
“壞了,我忘了。”玉正平撓了撓頭,一時發現怎麽也想不起來它們的名字了。
而呂蒙的話卻提醒了他。
呂蒙喝令道:“丹楊衛,讓他們見識見識你們的實力罷。”
“對了,叫丹楊衛!”玉正平恍然大悟。
他恍然的這當兒,丹楊衛已經以一種非常嚴整的陣型,衝向了曹軍。
玉正平這才發現,丹楊衛的實力遠在他的玄甲親兵之上。畢竟當年之時,玄甲親兵習練時間還不長。而這支丹楊衛,卻是已經跟著周瑜東征西討十幾年了。
他們現在的陣型,業已進入了一種類似於“無陣勝有陣”的境界。彼此之間,已經看不到明顯的配合,但實際上,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係。
他們每動一步,好像都會計算到三步之後的行動,比如一名丹楊衛,看似非常無意義的往空地上射出了一箭,而在眨四下眼的功夫之後,就會有另一名丹楊衛將一名將軍準確的送到此箭的攻擊路線上。
整個進攻體係天衣無縫,仿佛是把戰楊變成了一件藝術品一樣。
玉正平及時的下達軍令在指揮,但意義並不大。他的指揮能力不見的比呂蒙強,但士兵素質卻是有著巨大的差距。曹軍看著丹楊衛那半張寒氣逼人的鐵皮麵罩就心生懼意,稍一交手,對方雄獅一般的力量更讓他們心生恐怖,恐懼之中,二百餘曹軍已被丹楊衛割了腦袋,二十丹楊衛卻無一人受傷。
玉正平心中驚道:“原來這就是丹楊衛,隻怕是個個都有更勝我親兵十二衛的實力。”而後轉念一想:“那天在赤烏山洞裏,那三個武衛卒或許並沒有盡全力。武衛營,虎豹騎,丹楊衛,這三支名聞天下的精兵,差距不會太大。”
丹楊衛的攻勢越來越猛,郭淮和其中一衛交了一下手,卻立馬發現對方好像並不比自己弱。單一個人就有如此實力,這也太恐怖了,他不敢停留,慌忙退了開去。
於是玉正平也開始頭皮發麻,正要和司馬懿一起孤注一擲,哪怕以百換一,也得拚一拚之時,呂蒙卻突然下達了丹楊衛的撤退命令。
丹楊衛一聽到命令,便馬上回撤,齊齊的立在了原地,好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當真是動如雷霆,不動如山。
玉正平和司馬懿正納罕時,呂蒙的聲音又傳了過來:“你們快回寨罷,好好整頓,我們也不會進攻。”
玉正平司馬懿麵麵相覷,不明所以。
------------
司馬懿突然覺得頭皮有點發麻。~~
呂蒙開口了,聲音很低,卻被他深厚的將力送的很遠:“司馬將軍,你不用再白費功夫了,還是退回去吧。”
按司馬懿的性子,這時原本是要回他幾句的。然而對方的實力擺在那兒,自己又受了傷,這讓他有些底氣不足,於是便沒有接口。
曹軍之內,氣氛有些壓抑。這些原本就是地方駐軍,缺乏實戰經驗。之前的生猛,是靠了司馬懿強橫的能力,一步步堆起來的信心。而現在司馬懿被壓製了,他們的信心便不足了。信心不足,士氣便不足。
“也不一定就白費功夫吧。”一個聲音遠遠的傳來。
聽了這聲音,司馬懿心中一喜。
董襲聽到背後一陣馬蹄疾響,知道是敵非友,忙回了頭去攔。尚未交鋒,隻感一股巨力傳來,他招式未出,便被擊退在了一邊。
那騎擊退董襲後,來到了司馬懿身邊,停了馬,向郭淮說道:“郭校尉,從現在起,你的軍隊交由我指揮。”
郭淮一見來人,喜道:“是!玉大人!”
原來是玉正平回來了。
他自看了江東軍的調動之後,便覺不好,於是一路趕來。終於在這個時侯趕到。
司馬懿發麻的頭皮終於稍稍緩解了一下。玉正平的到來,使他驟添強援。雖然玉正平不見得能勝過呂蒙陸遜水準,但比起郭秋郭淮已是強上太多了。有他在,自己多個幫手,這仗多少還有的打。
玉正平方才已經遠遠的望見了陸遜呂蒙的出手,那熟悉的招式讓他感到一種興奮。
他深切的明白,兩人所使的,和自已一樣,乃是九柳八陣。不過二人隨周瑜修習時間都比他長,招式上比他更為精要。但這也更讓他有一戰的**,他相信借此一戰,自已所學必可以更上層樓。
但呂蒙卻似乎並沒有這種“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良好願望。
他笑了一下,道:“想來這位,就是玉正平吧。”
玉正平道:“正是。”
呂蒙搖了搖頭,道:“勸你們一句,不要打了,徒增傷亡,卻沒有任何意義。”
玉正平隻道是呂蒙已生怯意,昂然道:“那要試試才知道。”
呂蒙又搖了搖頭:“還是督帥說的對,空說是沒用的。”言罷,他舉起手掌,在空中擊了三下。
擊掌之聲剛落,暗影之中,忽地閃出了二十名軍卒來。
隻見這些軍卒,服色與尋常江東軍士大為不同。
這些人全是一身黑色,所穿之甲俱是一種不反光的特殊材料。手中持著一把刀,腰中卻還都掛著一柄劍,肩上竟還挎著一把弓。身側,皆懸著一個箭袋,內中約有十數支弓箭,箭袋之旁,斜斜的是一條皮帶,皮帶裏鼓鼓囊囊的,明眼人一望便知,裏麵插的是大大小小的飛刀。
這真可謂是“武裝到牙齒”,他們周身的武器重量加起來,達到了數十斤,單兵素質之強悍可見一斑。而戴在他們臉上的、遮卻了半張臉的護目罩,更使他們增加了一種神秘和詭異感,令人望而生怖。
曹軍都明白,這是一支精兵,超一流的精兵。而玉正平又忽地感到了一種熟悉。
“好像我的‘玄甲親兵’啊。”玉正平心道,接著他便明白了這支神秘的隊伍是何方神聖。
這就是周瑜當年“將兵赴喪”,逼宮奪權的那支部曲。玉正平的玄甲親兵,就是在周瑜將魂的指導下,仿著它打造的,從兵源選擇到裝備到戰術,都是仿的這支部隊。
“這支部隊的名字便是……”玉正平想道。
“壞了,我忘了。”玉正平撓了撓頭,一時發現怎麽也想不起來它們的名字了。
而呂蒙的話卻提醒了他。
呂蒙喝令道:“丹楊衛,讓他們見識見識你們的實力罷。”
“對了,叫丹楊衛!”玉正平恍然大悟。
他恍然的這當兒,丹楊衛已經以一種非常嚴整的陣型,衝向了曹軍。
玉正平這才發現,丹楊衛的實力遠在他的玄甲親兵之上。畢竟當年之時,玄甲親兵習練時間還不長。而這支丹楊衛,卻是已經跟著周瑜東征西討十幾年了。
他們現在的陣型,業已進入了一種類似於“無陣勝有陣”的境界。彼此之間,已經看不到明顯的配合,但實際上,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係。
他們每動一步,好像都會計算到三步之後的行動,比如一名丹楊衛,看似非常無意義的往空地上射出了一箭,而在眨四下眼的功夫之後,就會有另一名丹楊衛將一名將軍準確的送到此箭的攻擊路線上。
整個進攻體係天衣無縫,仿佛是把戰楊變成了一件藝術品一樣。
玉正平及時的下達軍令在指揮,但意義並不大。他的指揮能力不見的比呂蒙強,但士兵素質卻是有著巨大的差距。曹軍看著丹楊衛那半張寒氣逼人的鐵皮麵罩就心生懼意,稍一交手,對方雄獅一般的力量更讓他們心生恐怖,恐懼之中,二百餘曹軍已被丹楊衛割了腦袋,二十丹楊衛卻無一人受傷。
玉正平心中驚道:“原來這就是丹楊衛,隻怕是個個都有更勝我親兵十二衛的實力。”而後轉念一想:“那天在赤烏山洞裏,那三個武衛卒或許並沒有盡全力。武衛營,虎豹騎,丹楊衛,這三支名聞天下的精兵,差距不會太大。”
丹楊衛的攻勢越來越猛,郭淮和其中一衛交了一下手,卻立馬發現對方好像並不比自己弱。單一個人就有如此實力,這也太恐怖了,他不敢停留,慌忙退了開去。
於是玉正平也開始頭皮發麻,正要和司馬懿一起孤注一擲,哪怕以百換一,也得拚一拚之時,呂蒙卻突然下達了丹楊衛的撤退命令。
丹楊衛一聽到命令,便馬上回撤,齊齊的立在了原地,好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當真是動如雷霆,不動如山。
玉正平和司馬懿正納罕時,呂蒙的聲音又傳了過來:“你們快回寨罷,好好整頓,我們也不會進攻。”
玉正平司馬懿麵麵相覷,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