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旨太監誠心祈禱的時候,聞達和李成的搜索隊伍還真的找到了索超。
索超周謹畢竟都不是專業的賊頭,這兩個一路放馬而行,走的全是大路,想不發現他們都難。
“師傅,不好了,追兵跟上來了!”眼見身後塵頭大起,周謹臉色大變。他和索超一樣,都是直筒子脾氣,珠少謀略,想到救師傅,馬上就糾合一幫弟兄們幹了,也沒計劃什麽後手。當然,這種性格和索超投緣,要不然索超也不會收周謹做徒弟了。
自從被救之後,索超一直茫然中,聽到周謹說起追兵,也不回頭,隻是隨口道:“追兵來了,卻又如何?”
周謹當機立斷道:“師傅你下馬鑽林子吧!小弟帶人繼續往前,把追兵引走!”
索超突然怒了起來:“大丈夫光明磊落,一身做事一身當,憑什麽我問心無愧,卻要象隻過街鼠一樣被人人喊打,東躲西藏?周謹,你帶這些兄弟們走吧!老子留在這裏,替你們斷後!”
周謹愕然了一下,然後堅定地道:“小弟留下和師傅一起斷後,還能省一匹馬出來。弟兄們你們走吧!咱們來世再會。”
那二十餘人中,有人立時道:“既然當路搶人的事都做了出來,還怕死嗎?提轄和副牌軍未免把我們弟兄們瞧得忒也小了!”
有人原本還心存猶豫之色,但看到後方追騎塵頭越飆越近,知道逃走無望,索性咬牙破釜沉舟:“今日同生共死!”
索超周謹口訥,見此義氣,也再不多言,一聲令下,二十餘人圍成了一個圈子,把馬匹拉過來擋在身前,立於當路,靜等追兵到來。
不多時,追兵一湧而至,將索超眾人包圍。李成聞達並肩越眾而出,和索超眾人打個照麵。
見了聞達李成,索超茫然的心中暗道,“大丈夫死則死匊,豈能與胞澤自相殘殺?”當下凜然而出,向聞達李成望塵而拜:“索超辜負了恩相和二位都監,萬死莫贖,願就斧鉞。隻求兩位都監開恩,放過身後的弟兄們!”
周謹眾人麵麵相覷,他們都是河北舊部,見了老上司,同樣起不了拚死之心。周謹一言不發,棄了弓槍,率眾都隨在索超身後跪了,聽天由命。
聞達李成高踞在馬背上,對極傲慢的口氣道:“你們這些鄉巴佬見了朝廷大軍,倒也恭謹!既然如此,我們來問你們。你們剛才可見反賊從此路過去了嗎?”
索超周謹睜大了眼睛,都是愕然難言。
李成卻又笑道:“原來那些反賊下馬鑽林子去了。小的們,這幹鄉巴佬通風報信有功,打賞他們!”
幾個小校答應一聲,送過來一身甲衣,一囊錢,幾個裝滿幹糧飲水的牛皮袋子,還有索超的那柄蘸金大斧。
聞達馬鞭一指索超,喝道:“你們這幹鄉巴佬速速起去,休要妨礙老爺們捉賊!”
李成則自言自語道:“如今兵荒馬亂,若一幹反賊投了梁山,鑽進水泊再不出來,那就永世難捉了!”
說著二人回馬,大叫道:“小的們,反賊就在咱們來路兩旁的林子裏,回軍仔細給我搜!回到營中稟明恩相,集體都記三等功,個個有賞!”
眾官兵答應一聲,嘻嘻哈哈地轉身去了。
索超叩首在泥塵裏,屏息無聲,卻早已淚流披臉。
追兵來得快,去得也快,留下索超眾人恍在夢中。半晌後周謹問道:“師傅,接下來如何是好?”
索超一骨碌從地下爬起,抹了一把臉上的泥淚,甕聲甕氣地道:“李都監已經給咱們指點出了一條明路,事到如今,咱們隻好逼上梁山吧!”
攔路截囚,這般大逆事都做了出來,上山落草,這一幹人心中也再無抵觸。當下收拾整齊,轉個大彎兒,準備繞官軍營盤而過,往青州來投西門慶。
正行間,突聽一聲呼哨,周遭伏兵四起,將眾人圍在垓心。索超等人正要出手放對,卻見前麵人群左右一分,出來一人,向這邊拱手笑道:“索提轄別來無恙?”
索超定睛看時,原來此人正是青麵獸楊誌。索超心中百感交集,上前還禮道:“見過楊提轄。小弟如今落了難,閃得我有國難投,隻好往梁山入夥,還望楊提轄引見!”
楊誌大喜道:“西門四泉聽到索提轄吃奸人捉了,心中好生過意不去。因我們二龍山人馬四下裏道路都熟,所以請小弟八方布控,定要救得索提轄不可。誰知吉人自有天相,索提轄不但早已脫身,還願上山入夥,可喜可賀!”說著,小嘍羅獻上酒食來。
梁中書軍中禁酒,索超自回軍營後口淡已久,聞到酒香,饞蟲兒巴動,連盡三碗,不由得暗想道:“這世道,還是當匪好!”轉念想起梁中書,卻不免黯然神傷。
這時周謹也和楊誌搭上了話:“楊提轄還記得當年北京東郭門外爭功比武的周謹嗎?”楊誌又見了故人,不由得大喜,軍中交情大都是打出來的,說起舊事,不但沒有芥蒂,反而更加親近了。
一路談笑風生,不覺已回到青州城下。西門慶聞報帶眾好漢出來迎接,索超上前拜倒:“索超願投梁山!”
西門慶急忙上前扶起,笑道:“可知索超兄弟必來!”眾人歡呼聲中,好漢們入營中擺酒作賀。
官軍營中,傳旨太監聽到聞達李成正在向梁中書交令:“索超那廝,十二分狡猾,一路上連使詭計,引小將們入了歧途,等轉出來時,那廝們早去得遠了!小將們辦事不力,請大人責罰!”
梁中書心下雪亮,悠然道:“索超大智若愚,非等閑人可比。二位都監不必自責,此次追逃,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就下去歇息吧!”
回過頭來,梁中書向傳旨太監和宮道二監軍道:“索超在逃,本官定然向刑部移文,滿天下張掛海捕文書,必能手到擒來。”
說完,梁中書施施然起身出帳,留下傳旨太監和宮道二監軍,大眼對小眼。沒奈何,傳旨太監隻好硬著頭皮上言事的奏表,然後回東京領走失欽犯之罪。好在他也是楊戩的親近人,倒不必充軍擺站,隻斥責兩句就完事了。
當然,同時被斥責的還有梁中知恥而後勇,重整金鼓,再豎旗槍,又來青州城下挑戰。誰知一連三日,梁山任憑官軍百般罵陣,隻是掛起免戰牌不出。
梁中書正納悶間,突然探馬來報:“啟稟大人,大事不好了!”
軍帳中眾人都是一愣。梁中書麵色不動,淡然道:“何事驚慌?”
探信的小軍叫道:“這三日來梁山西門慶明裏閉營不出,暗裏卻是悄悄移走大半人馬,隻留呼家將守青州,他本人卻帶領梁山大隊奔襲大名府去了!”
梁中書聽了此言,好似腦門正中挨了個霹靂,一跤跌坐在帥椅上,半天說不出話來。大名府精兵,都隨梁中書遠征青州來了,城中隻餘老弱把守,若西門慶親身領兵去了,誰人能當其鋒?
帳中河北眾將都慌了,他們的親眷家財大都在大名府城中,若是城破,那還了得?眾人齊步出列,並肩道:“大人,救兵如救火,還請大人速速定奪!”
不用他們催,梁中書自己的老婆就在大名府中,那可是蔡京蔡太師的寶貝女兒,萬一有失,梁中書死無葬身之地!勉強自惶亂中掙紮出來,梁中書向宮道二監軍擠出個笑容:“二位監軍,下官有事相商。”
宮太監道太監見梁中書的臉上苦得能種出黃連來,心頭都是大樂,但表麵上還是妝出治喪的表情,用念悼詞的語氣抑揚頓挫地道:“留守大人有話,但說不妨。”
梁中書按捺住紛亂的心情,深吸氣道:“大名府是我大宋迎敵契丹的兵家汛地,萬一有失,國家根基不穩。呼延之叛,隻是疥癬之疾,但若大名府有失,卻足令天下震蕩!我梁世傑鎮守土大名府,卻當不得這千古罪人,說不得,隻好星夜回軍!這青州城下,隻好托付給兩位監軍大人了,待下官平了大名府心腹之患,挾得勝之師回軍,克青州,定呼延,必然是勢如破竹!”
兩個太監心底樂開了花:“梁中書,你也有今日?”心中暢美,嘴頭子上就更顯鋒利,道太監道:“梁山賊寇大智若愚,非等閑人可比。留守大人不必自責,還是趕緊回兵去吧!待追上梁山賊寇,定然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那時,咱家再與梁大人道喜。”
宮太監趁機攬權:“青州城下之事,自然有我與道兄弟接手,有單廷珪、魏定國兩位將軍幫襯著,料想也亂不到哪裏去,留守大人盡管放心!”
在此火燒眉毛之時,梁中書已經顧不上與這等閹人計較口舌之利,隻顧點起自家人馬,星夜回援大名府。
天色晚時,已到淄水,梁中書心急如焚,喝令士卒連夜渡河。正半渡之間,忽聽水邊林中一聲炮響,點起無數燈球火把,亮子油鬆,有人暴叫如雷:“梁中書,你往哪裏去?老爺奉西門慶哥哥將令,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這正是:
林中才飄紅焰起,水上又卷黑風來。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索超周謹畢竟都不是專業的賊頭,這兩個一路放馬而行,走的全是大路,想不發現他們都難。
“師傅,不好了,追兵跟上來了!”眼見身後塵頭大起,周謹臉色大變。他和索超一樣,都是直筒子脾氣,珠少謀略,想到救師傅,馬上就糾合一幫弟兄們幹了,也沒計劃什麽後手。當然,這種性格和索超投緣,要不然索超也不會收周謹做徒弟了。
自從被救之後,索超一直茫然中,聽到周謹說起追兵,也不回頭,隻是隨口道:“追兵來了,卻又如何?”
周謹當機立斷道:“師傅你下馬鑽林子吧!小弟帶人繼續往前,把追兵引走!”
索超突然怒了起來:“大丈夫光明磊落,一身做事一身當,憑什麽我問心無愧,卻要象隻過街鼠一樣被人人喊打,東躲西藏?周謹,你帶這些兄弟們走吧!老子留在這裏,替你們斷後!”
周謹愕然了一下,然後堅定地道:“小弟留下和師傅一起斷後,還能省一匹馬出來。弟兄們你們走吧!咱們來世再會。”
那二十餘人中,有人立時道:“既然當路搶人的事都做了出來,還怕死嗎?提轄和副牌軍未免把我們弟兄們瞧得忒也小了!”
有人原本還心存猶豫之色,但看到後方追騎塵頭越飆越近,知道逃走無望,索性咬牙破釜沉舟:“今日同生共死!”
索超周謹口訥,見此義氣,也再不多言,一聲令下,二十餘人圍成了一個圈子,把馬匹拉過來擋在身前,立於當路,靜等追兵到來。
不多時,追兵一湧而至,將索超眾人包圍。李成聞達並肩越眾而出,和索超眾人打個照麵。
見了聞達李成,索超茫然的心中暗道,“大丈夫死則死匊,豈能與胞澤自相殘殺?”當下凜然而出,向聞達李成望塵而拜:“索超辜負了恩相和二位都監,萬死莫贖,願就斧鉞。隻求兩位都監開恩,放過身後的弟兄們!”
周謹眾人麵麵相覷,他們都是河北舊部,見了老上司,同樣起不了拚死之心。周謹一言不發,棄了弓槍,率眾都隨在索超身後跪了,聽天由命。
聞達李成高踞在馬背上,對極傲慢的口氣道:“你們這些鄉巴佬見了朝廷大軍,倒也恭謹!既然如此,我們來問你們。你們剛才可見反賊從此路過去了嗎?”
索超周謹睜大了眼睛,都是愕然難言。
李成卻又笑道:“原來那些反賊下馬鑽林子去了。小的們,這幹鄉巴佬通風報信有功,打賞他們!”
幾個小校答應一聲,送過來一身甲衣,一囊錢,幾個裝滿幹糧飲水的牛皮袋子,還有索超的那柄蘸金大斧。
聞達馬鞭一指索超,喝道:“你們這幹鄉巴佬速速起去,休要妨礙老爺們捉賊!”
李成則自言自語道:“如今兵荒馬亂,若一幹反賊投了梁山,鑽進水泊再不出來,那就永世難捉了!”
說著二人回馬,大叫道:“小的們,反賊就在咱們來路兩旁的林子裏,回軍仔細給我搜!回到營中稟明恩相,集體都記三等功,個個有賞!”
眾官兵答應一聲,嘻嘻哈哈地轉身去了。
索超叩首在泥塵裏,屏息無聲,卻早已淚流披臉。
追兵來得快,去得也快,留下索超眾人恍在夢中。半晌後周謹問道:“師傅,接下來如何是好?”
索超一骨碌從地下爬起,抹了一把臉上的泥淚,甕聲甕氣地道:“李都監已經給咱們指點出了一條明路,事到如今,咱們隻好逼上梁山吧!”
攔路截囚,這般大逆事都做了出來,上山落草,這一幹人心中也再無抵觸。當下收拾整齊,轉個大彎兒,準備繞官軍營盤而過,往青州來投西門慶。
正行間,突聽一聲呼哨,周遭伏兵四起,將眾人圍在垓心。索超等人正要出手放對,卻見前麵人群左右一分,出來一人,向這邊拱手笑道:“索提轄別來無恙?”
索超定睛看時,原來此人正是青麵獸楊誌。索超心中百感交集,上前還禮道:“見過楊提轄。小弟如今落了難,閃得我有國難投,隻好往梁山入夥,還望楊提轄引見!”
楊誌大喜道:“西門四泉聽到索提轄吃奸人捉了,心中好生過意不去。因我們二龍山人馬四下裏道路都熟,所以請小弟八方布控,定要救得索提轄不可。誰知吉人自有天相,索提轄不但早已脫身,還願上山入夥,可喜可賀!”說著,小嘍羅獻上酒食來。
梁中書軍中禁酒,索超自回軍營後口淡已久,聞到酒香,饞蟲兒巴動,連盡三碗,不由得暗想道:“這世道,還是當匪好!”轉念想起梁中書,卻不免黯然神傷。
這時周謹也和楊誌搭上了話:“楊提轄還記得當年北京東郭門外爭功比武的周謹嗎?”楊誌又見了故人,不由得大喜,軍中交情大都是打出來的,說起舊事,不但沒有芥蒂,反而更加親近了。
一路談笑風生,不覺已回到青州城下。西門慶聞報帶眾好漢出來迎接,索超上前拜倒:“索超願投梁山!”
西門慶急忙上前扶起,笑道:“可知索超兄弟必來!”眾人歡呼聲中,好漢們入營中擺酒作賀。
官軍營中,傳旨太監聽到聞達李成正在向梁中書交令:“索超那廝,十二分狡猾,一路上連使詭計,引小將們入了歧途,等轉出來時,那廝們早去得遠了!小將們辦事不力,請大人責罰!”
梁中書心下雪亮,悠然道:“索超大智若愚,非等閑人可比。二位都監不必自責,此次追逃,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就下去歇息吧!”
回過頭來,梁中書向傳旨太監和宮道二監軍道:“索超在逃,本官定然向刑部移文,滿天下張掛海捕文書,必能手到擒來。”
說完,梁中書施施然起身出帳,留下傳旨太監和宮道二監軍,大眼對小眼。沒奈何,傳旨太監隻好硬著頭皮上言事的奏表,然後回東京領走失欽犯之罪。好在他也是楊戩的親近人,倒不必充軍擺站,隻斥責兩句就完事了。
當然,同時被斥責的還有梁中知恥而後勇,重整金鼓,再豎旗槍,又來青州城下挑戰。誰知一連三日,梁山任憑官軍百般罵陣,隻是掛起免戰牌不出。
梁中書正納悶間,突然探馬來報:“啟稟大人,大事不好了!”
軍帳中眾人都是一愣。梁中書麵色不動,淡然道:“何事驚慌?”
探信的小軍叫道:“這三日來梁山西門慶明裏閉營不出,暗裏卻是悄悄移走大半人馬,隻留呼家將守青州,他本人卻帶領梁山大隊奔襲大名府去了!”
梁中書聽了此言,好似腦門正中挨了個霹靂,一跤跌坐在帥椅上,半天說不出話來。大名府精兵,都隨梁中書遠征青州來了,城中隻餘老弱把守,若西門慶親身領兵去了,誰人能當其鋒?
帳中河北眾將都慌了,他們的親眷家財大都在大名府城中,若是城破,那還了得?眾人齊步出列,並肩道:“大人,救兵如救火,還請大人速速定奪!”
不用他們催,梁中書自己的老婆就在大名府中,那可是蔡京蔡太師的寶貝女兒,萬一有失,梁中書死無葬身之地!勉強自惶亂中掙紮出來,梁中書向宮道二監軍擠出個笑容:“二位監軍,下官有事相商。”
宮太監道太監見梁中書的臉上苦得能種出黃連來,心頭都是大樂,但表麵上還是妝出治喪的表情,用念悼詞的語氣抑揚頓挫地道:“留守大人有話,但說不妨。”
梁中書按捺住紛亂的心情,深吸氣道:“大名府是我大宋迎敵契丹的兵家汛地,萬一有失,國家根基不穩。呼延之叛,隻是疥癬之疾,但若大名府有失,卻足令天下震蕩!我梁世傑鎮守土大名府,卻當不得這千古罪人,說不得,隻好星夜回軍!這青州城下,隻好托付給兩位監軍大人了,待下官平了大名府心腹之患,挾得勝之師回軍,克青州,定呼延,必然是勢如破竹!”
兩個太監心底樂開了花:“梁中書,你也有今日?”心中暢美,嘴頭子上就更顯鋒利,道太監道:“梁山賊寇大智若愚,非等閑人可比。留守大人不必自責,還是趕緊回兵去吧!待追上梁山賊寇,定然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那時,咱家再與梁大人道喜。”
宮太監趁機攬權:“青州城下之事,自然有我與道兄弟接手,有單廷珪、魏定國兩位將軍幫襯著,料想也亂不到哪裏去,留守大人盡管放心!”
在此火燒眉毛之時,梁中書已經顧不上與這等閹人計較口舌之利,隻顧點起自家人馬,星夜回援大名府。
天色晚時,已到淄水,梁中書心急如焚,喝令士卒連夜渡河。正半渡之間,忽聽水邊林中一聲炮響,點起無數燈球火把,亮子油鬆,有人暴叫如雷:“梁中書,你往哪裏去?老爺奉西門慶哥哥將令,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這正是:
林中才飄紅焰起,水上又卷黑風來。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