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皇上問;定遠艦為何如此之慢?
女子服務隊的女戲子的身份變成了北洋水師的在編女兵後,各個兒都是笑逐顏開,情緒高漲,而且對未來是信心滿懷,大有與北洋水師艦隊,同生死,共命運的豪情壯誌。雖然女兵的製服還有龍旗的軍功章沒有領到,可是這些已經是女兵的年輕女人們,演出裸體折子戲來,十分的賣力。
不管是任何軍隊,還是在曆朝曆代的女兵都是有所標誌的。這不同於原始社會,那個時候的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在狩獵的時候,都是光著身子的。倒不是他們不想穿衣服,而是無衣服可穿,因為人類還沒有進化到要包裝自己的程度呢。
在原始社會,集體狩獵也是類似一個軍隊,有男有女,大家都是一絲不掛,與幾萬年後的文明社會不同的是,一身蜷曲的毛發,就是天然的衣服。跟現在的猴子一樣。在對付敵人(原始社會的敵人概念僅僅局限在侵入某個群體的另外一個群體)的時候,也是有男有女,女的也跟男的一樣,一身**,坦露著蜷曲的毛發,衝鋒陷陣,在所不辭。
封建社會的軍隊當然跟原始社會比,是今非昔比了。特別是晚清時期,女人參加軍隊,衡量她的標誌就是一身外在的軍衣了。軍服上有女兵的等級和種類等信息。就拿北洋水師來說,女兵的製服還是丁汝昌提督專門到法國和德國等國,考察後博采眾長,製定的比較適合中國女兵所穿的製服。
軍帽是寬體帽簷,便於遮陽,軍服是上麵略微有點長袍化,類似於中國的旗袍。不過是沒有過膝蓋的那種樣式。褲子是西式的,也隻有褲子是完全沿襲了法國和德國軍隊的標準女兵製服樣式。腳上統一穿半高腰的軍靴,
當然皮靴底子釘有鐵釘,一方麵是防止在軍艦的甲板上滑到,另外一方麵也是為了敬禮的時候,跺腳發出悅耳的響聲。之所以要讓鞋子發出悅耳的響聲,是因為這樣的聲音可以代替鼓掌聲,也在表示對長官的一種敬意和尊重。
這也是各國在歡迎外國元首來到本國訪問的時候,為表示禮節,所放禮炮發出的一種聲音類似,隻不過是一種象征而已。現在,在舞台上準備表演裸體折子戲《打金枝》的女子服務隊的女戲子們,身份已經是北洋水師的一名女兵了,可是,她們還沒有來得及配發女兵製服,但在心裏都認為自己已經不同於以往的女戲子了,而是以一種新的身份出現在舞台上了。從心理角度上感覺到比穿上女兵製服還要神氣。
演出即將開始的時候,為了掩飾自己對於裸體女人演出折子戲的極大興趣和喜悅,光緒皇帝當然還要有責任維護封建帝製的尊嚴,他表麵上裝出心不在焉的神情,讓別人都認為他隻是出於一種禮儀上的程序,來給北洋水師增添光輝的。
現在,光緒皇帝無意間看到自己所乘坐的定遠艦開的如此之慢,找到了一個可以轉移人們視線的話題。他扭轉身,麵對著李鴻章,為定遠號旗艦為何開那麽慢而提出了疑問;“軍艦如此之慢,比朕騎得馬快不了多少啊!”
李鴻章也不明白軍艦為什麽要開得這樣慢,他以為是為了讓皇帝欣賞一下大海的黃昏美景。因為這個時候夕陽西下,黃昏時的夕陽把大海塗抹的如同在海麵上撒下了一層金粉似的,煞是好看。“大概是為了讓皇上好好的欣賞一下此刻的美景吧。
皇上對總理大臣李鴻章模棱兩可的話語並不滿意。什麽美景,是指的將要進行的裸體折子戲的美景,還是海上的美景?光緒皇帝一向是不滿意李鴻章的為人。他也知道李鴻章是慈禧太後的寵臣。是屬於後黨派的重要人物。所謂後黨就是指的以慈禧太後為核心的派係。
在大清帝國的統治階層,存在著兩大派係;一個是以光緒皇帝為核心的帝黨派,一個是以慈禧太後為核心的後黨派。這兩大統治派係明爭暗鬥,勾心鬥角,相互傾軋,誰也不甘心甘拜下風。可是,以慈禧太後為核心的後黨派,還是略占上風。
李鴻章就屬於那種敷衍趨勢的權術人物。他投身於後黨派,充當了慈禧太後的的中流砥柱的人物,但是李鴻章也不想在表麵上與光緒皇帝搞僵。還要利用帝黨派的勢力。所以表麵上對光緒皇帝是阿玉奉承,極力表現出自己是皇上的忠實奴仆。
軍機大臣翁同龢也湊了過來,對於皇上質疑軍艦為什麽那麽慢的問題,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是,他因為身為軍機大臣,對這樣的問題如果都不知道的話,豈不是有點吃饃饃混卷子的嫌疑嗎?所以,他一本正經的對皇上說;“皇上,以奴才隻見,軍艦之所以如此之慢,大概是以慢製快。”
皇上不解;“何謂以慢製快?”
“這個.......”軍機大臣翁同龢眼珠子轉了轉,慢條斯理地說道;“竊以為軍艦快慢有度,該慢則慢,該快則快,或者以慢製快,以快製慢,純粹是為了一種節奏,為了體現軍艦之先進性能,另外,在海戰當中,也是為了迷惑敵艦的一種手段。比如像現在這樣的慢速度,就是為了製敵人之快的。不足為奇,不足為奇呀!”
正巧這個時候丁汝昌提督來陪同皇上和總理大臣李鴻章和軍機大臣翁同龢看折子戲。聽了軍機大臣翁同龢的一番狗屁不通的話,哭笑不得。但是,也不好當麵駁頂頭上司。隻能是苦笑著點點頭,敷衍趨勢道;“軍機大臣翁大人所言極是,卑職敬佩有加。”
皇上對於軍艦何為如此之慢的問題,依然沒有一個準確的回答,好在現在女子服務隊的女戲子們的裸體折子戲《打金枝》開場了。所有人包括皇上的眼睛都盯著舞台上。所謂舞台也就是把餐廳艙的前半部分,騰出一塊地方,鋪上了紅氍毹,專供演出之用。
為了保持一點京劇的神秘性,也為了演出的一種特定的效果,在舞台前麵還掛著帷幕。瘸狐狸依然獨自一人來為演出折子戲的女演員伴奏。身兼多種樂器手,比如說;板胡,京胡,嗩呐,鑼鼓之類的,統統由他一人來操作。
隨著鼓點開始,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然後是開場鑼聲響起了;將將將,將將,將將將將,然後是鑼鼓交替;咚咚將,咚將咚咚將,將將咚咚,將咚咚將,咚咚將將將,隨著鑼鼓的富有節奏感的鼓點聲,女演員們踩著鼓點和鑼的點,很有節奏感的,一個接一個的扭著臀部上場了。
猶如一串平放在舞台的魚肉丸子,白花花的一個串一個的上場了。走台也是很有韻味兒的。比如說走起來身子一歪一歪的,胳膊還一條在上,一條在下,護著下麵,來增加觀眾的強烈的期待感。兩個腳丫兒,踩在地上,然後高高的翹起,幾乎貼在臀部上,也是為了增加一種效果,好讓觀眾看的時候,不是一覽無餘。
可是,偏偏充當觀眾之一的軍機大臣翁同龢,非要追求一覽無餘的觀賞花效果,他雖然是七十有餘,可謂是老當益壯,屬於那種老牛明知夕陽晚,不須揚鞭自奮蹄之類的老人。無奈是老眼昏花,又不忍心讓眼前青春的酮體一晃而過,留下終生遺憾。
於是,他向丁汝昌提督提出,能否把他的太師椅挪動一下,最好是挪到舞台邊上,好仰慕中國的國粹京劇。丁汝昌提督有點為難。因為按照官場之潛規則,隻有官最大的才排坐在最前麵,最中間,可是軍機大臣比起皇上,比起總理大臣李鴻章來,顯然屬於這次參加檢閱的大人物當中的第三號人物,並不足以排在第一號人物所應該有的位置。
再則說了,人家皇上還沒有說要往前湊呢,你翁同龢偏偏的要冒頭往前湊,你不是找麻煩嗎?你不是典型的對上不敬嗎?或許你翁同龢也說了,我是三朝元老,誰能奈何我?但是即便你是三朝元老,守著當今皇上,你也不能出這個頭呀?
如果換一個角度,你可以對皇上說,皇上,你是帝王,我們是將相,欣賞國粹的要領,就是要貼近舞台看最好,當然,如果你對國粹不感興趣,另當別論,可是,我想,皇上即便不喜歡國粹,難道還不喜歡用這樣的別出心裁的方式,來演繹出來的新的一種帶創新樣式的折子戲嗎?
想歸想,問歸問,那麽先暫且問問皇上,是不是要把太師椅挪到舞台邊緣上呢?這樣好有益觀瞻呀!於是乎,丁汝昌提督鬥膽問皇上;”皇上,竊以為欣賞如此別出心裁的折子戲,不如靠得越近越能夠品味出其中的韻味和無限魅力,奴才給你挪動一下位置,挪到舞台邊沿上,您看如何?”
女子服務隊的女戲子的身份變成了北洋水師的在編女兵後,各個兒都是笑逐顏開,情緒高漲,而且對未來是信心滿懷,大有與北洋水師艦隊,同生死,共命運的豪情壯誌。雖然女兵的製服還有龍旗的軍功章沒有領到,可是這些已經是女兵的年輕女人們,演出裸體折子戲來,十分的賣力。
不管是任何軍隊,還是在曆朝曆代的女兵都是有所標誌的。這不同於原始社會,那個時候的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在狩獵的時候,都是光著身子的。倒不是他們不想穿衣服,而是無衣服可穿,因為人類還沒有進化到要包裝自己的程度呢。
在原始社會,集體狩獵也是類似一個軍隊,有男有女,大家都是一絲不掛,與幾萬年後的文明社會不同的是,一身蜷曲的毛發,就是天然的衣服。跟現在的猴子一樣。在對付敵人(原始社會的敵人概念僅僅局限在侵入某個群體的另外一個群體)的時候,也是有男有女,女的也跟男的一樣,一身**,坦露著蜷曲的毛發,衝鋒陷陣,在所不辭。
封建社會的軍隊當然跟原始社會比,是今非昔比了。特別是晚清時期,女人參加軍隊,衡量她的標誌就是一身外在的軍衣了。軍服上有女兵的等級和種類等信息。就拿北洋水師來說,女兵的製服還是丁汝昌提督專門到法國和德國等國,考察後博采眾長,製定的比較適合中國女兵所穿的製服。
軍帽是寬體帽簷,便於遮陽,軍服是上麵略微有點長袍化,類似於中國的旗袍。不過是沒有過膝蓋的那種樣式。褲子是西式的,也隻有褲子是完全沿襲了法國和德國軍隊的標準女兵製服樣式。腳上統一穿半高腰的軍靴,
當然皮靴底子釘有鐵釘,一方麵是防止在軍艦的甲板上滑到,另外一方麵也是為了敬禮的時候,跺腳發出悅耳的響聲。之所以要讓鞋子發出悅耳的響聲,是因為這樣的聲音可以代替鼓掌聲,也在表示對長官的一種敬意和尊重。
這也是各國在歡迎外國元首來到本國訪問的時候,為表示禮節,所放禮炮發出的一種聲音類似,隻不過是一種象征而已。現在,在舞台上準備表演裸體折子戲《打金枝》的女子服務隊的女戲子們,身份已經是北洋水師的一名女兵了,可是,她們還沒有來得及配發女兵製服,但在心裏都認為自己已經不同於以往的女戲子了,而是以一種新的身份出現在舞台上了。從心理角度上感覺到比穿上女兵製服還要神氣。
演出即將開始的時候,為了掩飾自己對於裸體女人演出折子戲的極大興趣和喜悅,光緒皇帝當然還要有責任維護封建帝製的尊嚴,他表麵上裝出心不在焉的神情,讓別人都認為他隻是出於一種禮儀上的程序,來給北洋水師增添光輝的。
現在,光緒皇帝無意間看到自己所乘坐的定遠艦開的如此之慢,找到了一個可以轉移人們視線的話題。他扭轉身,麵對著李鴻章,為定遠號旗艦為何開那麽慢而提出了疑問;“軍艦如此之慢,比朕騎得馬快不了多少啊!”
李鴻章也不明白軍艦為什麽要開得這樣慢,他以為是為了讓皇帝欣賞一下大海的黃昏美景。因為這個時候夕陽西下,黃昏時的夕陽把大海塗抹的如同在海麵上撒下了一層金粉似的,煞是好看。“大概是為了讓皇上好好的欣賞一下此刻的美景吧。
皇上對總理大臣李鴻章模棱兩可的話語並不滿意。什麽美景,是指的將要進行的裸體折子戲的美景,還是海上的美景?光緒皇帝一向是不滿意李鴻章的為人。他也知道李鴻章是慈禧太後的寵臣。是屬於後黨派的重要人物。所謂後黨就是指的以慈禧太後為核心的派係。
在大清帝國的統治階層,存在著兩大派係;一個是以光緒皇帝為核心的帝黨派,一個是以慈禧太後為核心的後黨派。這兩大統治派係明爭暗鬥,勾心鬥角,相互傾軋,誰也不甘心甘拜下風。可是,以慈禧太後為核心的後黨派,還是略占上風。
李鴻章就屬於那種敷衍趨勢的權術人物。他投身於後黨派,充當了慈禧太後的的中流砥柱的人物,但是李鴻章也不想在表麵上與光緒皇帝搞僵。還要利用帝黨派的勢力。所以表麵上對光緒皇帝是阿玉奉承,極力表現出自己是皇上的忠實奴仆。
軍機大臣翁同龢也湊了過來,對於皇上質疑軍艦為什麽那麽慢的問題,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是,他因為身為軍機大臣,對這樣的問題如果都不知道的話,豈不是有點吃饃饃混卷子的嫌疑嗎?所以,他一本正經的對皇上說;“皇上,以奴才隻見,軍艦之所以如此之慢,大概是以慢製快。”
皇上不解;“何謂以慢製快?”
“這個.......”軍機大臣翁同龢眼珠子轉了轉,慢條斯理地說道;“竊以為軍艦快慢有度,該慢則慢,該快則快,或者以慢製快,以快製慢,純粹是為了一種節奏,為了體現軍艦之先進性能,另外,在海戰當中,也是為了迷惑敵艦的一種手段。比如像現在這樣的慢速度,就是為了製敵人之快的。不足為奇,不足為奇呀!”
正巧這個時候丁汝昌提督來陪同皇上和總理大臣李鴻章和軍機大臣翁同龢看折子戲。聽了軍機大臣翁同龢的一番狗屁不通的話,哭笑不得。但是,也不好當麵駁頂頭上司。隻能是苦笑著點點頭,敷衍趨勢道;“軍機大臣翁大人所言極是,卑職敬佩有加。”
皇上對於軍艦何為如此之慢的問題,依然沒有一個準確的回答,好在現在女子服務隊的女戲子們的裸體折子戲《打金枝》開場了。所有人包括皇上的眼睛都盯著舞台上。所謂舞台也就是把餐廳艙的前半部分,騰出一塊地方,鋪上了紅氍毹,專供演出之用。
為了保持一點京劇的神秘性,也為了演出的一種特定的效果,在舞台前麵還掛著帷幕。瘸狐狸依然獨自一人來為演出折子戲的女演員伴奏。身兼多種樂器手,比如說;板胡,京胡,嗩呐,鑼鼓之類的,統統由他一人來操作。
隨著鼓點開始,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然後是開場鑼聲響起了;將將將,將將,將將將將,然後是鑼鼓交替;咚咚將,咚將咚咚將,將將咚咚,將咚咚將,咚咚將將將,隨著鑼鼓的富有節奏感的鼓點聲,女演員們踩著鼓點和鑼的點,很有節奏感的,一個接一個的扭著臀部上場了。
猶如一串平放在舞台的魚肉丸子,白花花的一個串一個的上場了。走台也是很有韻味兒的。比如說走起來身子一歪一歪的,胳膊還一條在上,一條在下,護著下麵,來增加觀眾的強烈的期待感。兩個腳丫兒,踩在地上,然後高高的翹起,幾乎貼在臀部上,也是為了增加一種效果,好讓觀眾看的時候,不是一覽無餘。
可是,偏偏充當觀眾之一的軍機大臣翁同龢,非要追求一覽無餘的觀賞花效果,他雖然是七十有餘,可謂是老當益壯,屬於那種老牛明知夕陽晚,不須揚鞭自奮蹄之類的老人。無奈是老眼昏花,又不忍心讓眼前青春的酮體一晃而過,留下終生遺憾。
於是,他向丁汝昌提督提出,能否把他的太師椅挪動一下,最好是挪到舞台邊上,好仰慕中國的國粹京劇。丁汝昌提督有點為難。因為按照官場之潛規則,隻有官最大的才排坐在最前麵,最中間,可是軍機大臣比起皇上,比起總理大臣李鴻章來,顯然屬於這次參加檢閱的大人物當中的第三號人物,並不足以排在第一號人物所應該有的位置。
再則說了,人家皇上還沒有說要往前湊呢,你翁同龢偏偏的要冒頭往前湊,你不是找麻煩嗎?你不是典型的對上不敬嗎?或許你翁同龢也說了,我是三朝元老,誰能奈何我?但是即便你是三朝元老,守著當今皇上,你也不能出這個頭呀?
如果換一個角度,你可以對皇上說,皇上,你是帝王,我們是將相,欣賞國粹的要領,就是要貼近舞台看最好,當然,如果你對國粹不感興趣,另當別論,可是,我想,皇上即便不喜歡國粹,難道還不喜歡用這樣的別出心裁的方式,來演繹出來的新的一種帶創新樣式的折子戲嗎?
想歸想,問歸問,那麽先暫且問問皇上,是不是要把太師椅挪到舞台邊緣上呢?這樣好有益觀瞻呀!於是乎,丁汝昌提督鬥膽問皇上;”皇上,竊以為欣賞如此別出心裁的折子戲,不如靠得越近越能夠品味出其中的韻味和無限魅力,奴才給你挪動一下位置,挪到舞台邊沿上,您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