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鬥


    曆史的車輪飛馳電掣,處於迷茫中的人們,抬起失神的雙眼,卻看不到它經行的軌跡。


    但我,卻在為之歎婉。


    一切都沒有改變。雖然有我的多次提醒,但誰也沒有把我的話放在心上,龐統龐士元軍師還是被張任的亂箭射死於落鳳坡前。這個與孔明齊名的人物,一腔抱負尤未施展,便即離世而去,空留下後人悲歎。我不知道,在他死的時候,父親可對我的建言有過一絲的猶豫或悔恨。但父親再也沒有提這件事。


    他命關羽鎮守荊州,孔明與張飛兵分兩路入蜀。


    這一路上,張翼德與孔明打賭,破天荒的巧失計策,義釋嚴顏,兵不血刃連破數十城,攻到雒城。孔明定計捉張任,為龐軍師報了仇;張飛夤夜戰馬超,在父親和孔明的安排下,收伏了這頭西羌猛虎,至此兵馬之壯,一時無兩。劉季玉積弱之下,合城降順,被父親發配到了南郡公安。西川盡入父親之手。


    我直待西川平定之後才來到蜀中。


    在那之前,我留在荊州。


    我走路跑步不會無故摔倒了,但刀馬之術卻是遠及不上同齡之人,甚至強不過瘦弱的諸葛喬,這實在是讓我感到極沒麵子的一件事。


    更讓我沒麵子的是,在校場之上,小我一歲的王睿可以輕鬆的在一個照麵之間將我放倒,這個小東西似乎對我抱著深仇大恨一樣,拳頭下得極重,讓我簡直不敢和他交手。於是,我一麵為他的成長感到開心的同時,一麵又害怕他不能為我所用,被我培養出來後再逃回去,那我可就成了陪了夫人又折兵的周瑜了。


    薑維薑伯約是我們中最年長的一個,也是武技最好的一個,他在我的引見下見過幾次孔明先生,立時為孔明先生所折服,低下那顆高傲的小腦袋,心甘情願的伏在地上,請求指教。孔明也十分喜歡薑維,竟將自己手著的兵書交給了他。


    我們幾個的武藝都是趙雲教的。趙雲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人,他簡直是集各種美德於一身的典範--衝鋒時趙雲會衝在前麵,你隻要掠陣就行了;撤退的時候趙雲會替你斷後,你隻要先走就行了;你被包圍的時候趙雲還來救你,你隻要還沒死就行了;領功勞的時候趙雲會分你一半,你隻要站在他身邊就行了。所以隻要站在他的身邊,你就會感到十分的安心,更何況他還有兩次救我的恩德。


    不過呢,年紀還小的薑維諸人感想就與我完全不同了,他們常被趙雲打得鼻青臉腫分不出本來麵目。趙雲是真教的。


    王睿生了氣就會指著我問趙雲:“你為什麽不好好教他?!”


    於是趙雲就會慈愛的看我一眼,撫著我的頭道:“因為他不需要學習戰場撕殺。”


    我便給小王睿一個白眼,然後抱著趙雲一頓猛親。


    趙雲的胡須不象二叔關羽那樣飄逸,不象三叔張飛那樣紮人,他的胡須柔柔的軟軟的,貼在臉上很舒服。


    隨著戰況深入,趙雲和孔明都離開了。這讓我們感到十分的無趣,也不想再跟著老先生背詩經,於是我們商量著逃學。但是第二天,我們誰都沒有逃成,因為老先生早早的就把我們堵在院裏,他要給我們講《漢書》。


    《漢書》講得都是我祖宗們的故事,這讓我十分感興趣。而另外幾個顯然對從詩經到故事的轉變也還是很滿意的,於是都能認真來聽。


    聽到先祖們開創大業的故事,比對比今天的衰落的漢室,我不由得感歎不已。生逢亂世,正是大丈夫建功立業之時,怎能庸庸碌碌過此一生?


    我不由想起那個曆史上被稱為扶不起的阿鬥的人。平心而談,那個阿鬥絕對不傻,他隻是的裝傻,他裝傻裝得,幾乎騙過了所有的人。


    後世曾有一個很有見地但卻很陰損的人以三叔張飛的口吻說:“阿鬥是個很奇怪的孩子,9歲時才能用雙手加雙腳數到18,平日裏總是呆呆的看著一個地方發笑,很少說話。他們都說這孩子腦子有問題,比如你給他一塊點心,他總是拿到屁股上蹭兩下再吃,為此大哥打過他好多次也沒用,於是大家總趁大哥不在的時候用點心逗他。有段時間我一度以為他是讓子龍在長阪坡那次給蒙在懷裏憋壞的,覺得他怪可憐的。後來我才知道我錯了。應該可憐的人是你和那些給他點心的人,軍師說,你有沒有發現阿鬥幾乎每天都有點心吃?我恍然大悟,從此不再用點心逗他,而阿鬥從此看軍師的眼神也變得沉沉的。我不知道阿鬥是不是個聰明人,但有一點我敢肯定,至少他不是個傻子。一個人裝聰明不容易,裝傻則更難,而一輩子裝傻則更是難上加難。”


    這段話很搞笑,那位扶不起的阿鬥自然也不會這樣,否則極少誇人的孔明先生也不會讚阿鬥:“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而他在建興八年秋,徙魯王劉永為甘陵王,梁王劉理為安平王,將兩個幼弟遠遠的逐到兩國交界之處,也看得出他強硬的手腕;他投降後在洛陽的一段表演為他博得了“全無心肝”的臭名,從此“扶不起的阿鬥”的帽子就算牢牢地戴在了他的頭上。其實綜合前麵各種蛛絲馬跡,再來看他“樂不思蜀”的故事,應該不難得出另一種結論。劉禪應付司馬昭的手段,若非大愚,就是大智。既然已經知道劉禪並不傻,那麽既然能夠騙得了司馬昭,他的心機和演技都是相當驚人的了。《漢晉春秋》載司馬昭聞聽“樂不思蜀”的回答後搖頭說:“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薑維邪?”《三國誌集解》針對此段評論道:“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此一評價實為允當。


    但裝傻再好又能如何,就算是再精明的傻子,也不過是個亡國之君,白費了孔明的天縱奇才。


    所以,不論如何,我也不要做那個扶不起的阿鬥。我雖然已是阿鬥,但我絕對不用人來扶,我需要輔助之人,但我必須要自己站起來!


    這番念頭很久以來就在我腦中旋轉,但今天在聽高祖的故事時,竟然無比清晰的在腦中形成了,我似乎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一個燈塔。我的決心無比堅定。堅子劉邦可以成事,我劉阿鬥為何不能!


    這樣想著,我猛得站起,一腳把桌案踢翻,大喝起來。


    多年後的諸葛喬身為大漢丞相,他退養林下之後,曾與人講起那時的情形,他道:“陛下以中人之姿,凜然獨立於亂世,北擊曹魏,東定孫吳,中興漢室,重堪乾坤,實乃人力,非為天授。餘年少時,曾為陛下侍讀,先生講至《漢書》高祖卷,陛下雙眸炯炯,有如電火,洞人腹心。忽掀案於地厲喝曰:‘男兒立世,當安天下,至太平,承祖業,澤萬民,豈可苟安殘喘,效塚中枯骨耶!’此後,餘乃心折歎服,立誓相佐,不敢使先父先帝專美於前。”


    他們都以為我所說的塚中枯骨是那個被曹魏擺弄的傀儡獻帝,他們不知道,我所說的,是我自己!


    PS:曆史上,涉及到太子劉禪應讀何類書籍的問題,蜀漢朝廷上下包括劉備、諸葛亮乃至群臣的意見,都表現出驚人的一致,都認為劉禪應讀務實有用之書。《三國誌》注引《先主遺詔敕後主》記載,劉備教誨劉禪:“可讀《漢書》、《禮記》,閑暇曆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從經過精心選擇的書目看,儒家著作相對較少,但這並不說明不重視儒學。《三國誌-孟光傳》載:“後進文士秘書郎郤正數從光諮訪,光問太子所習讀並其性情好尚。”孟光說:“今天下未定,智意為先,智意雖有自然,然亦可力強致也。此儲君讀書,寧當效吾等竭力博識以待訪問,如博士探策講試以求爵位者邪!當務其急者。”此段記載說明了蜀漢的帝王之術,是“當務其急者”。在三國鼎立,強敵壓境,而蜀漢又國小勢弱的形勢下,雜用眾家之長,自是必然之舉。從諸葛亮的思想特點和劉禪讀書的類別看,所謂“通學”,除了儒學之外,還包括法家、兵家、縱橫家等諸子之學,也即蜀漢統治者所講求的務實的學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阿鬥我不用人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雨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雨客並收藏我是阿鬥我不用人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