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旁人怎樣議論,嚴嵩、嚴世蕃父子就算不親耳聽,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春遊墜馬,那是無可奈何之事。他們能做到,也隻是延請名醫,給這個恩養的小子治療。至於治得好治不好,那就沒轍了。
燕京城。菜市口。嚴府門房。
燕京菜市口這個地名,在後世通常是和“開刀問斬”或是“滿門抄斬”這樣和諧有愛的名詞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清代許承堯曾寫詩《過菜市口》:薄暮過西市,踽踽涕淚歸,市人竟言笑,誰知我心悲!
但是這個地方在明嘉靖三十五年時,卻絕非什麽殺人砍頭的場所。當朝首輔,一代權臣嚴嵩嚴閣老的府邸,便占了整條菜市口胡同,哪個不要命的敢把這裏當成殺人的場所?別說殺人,就連在這裏殺雞也不成啊。
嚴嵩於此時絕對是大明一等一的狠人,嘉靖皇上成天忙於修道。國政朝政麽,隻要別讓我老人家看不順眼,就交給嚴嵩了。
嚴閣老這二十年來,誣夏言、陷曾銑、斬仇鸞、誅丁汝夔、謀楊繼盛、害沈練。門生弟子遍布朝堂,權勢滔天一時無兩。
嚴府門第,自然豪華氣派,就連門前的倆石獅子都比別家的大一圈。
然而這時,在這紫金華貴的嚴府內宅之中,卻是一片愁雲籠罩。
但見一張七尺來闊的大床上,躺著一個二十上下的年輕人,眉清目秀,可渾身裹得粽子一般,臉色慘白。
他的五官時不時動一動,顯出這不是個死人。可是動得卻著實不像話:或者皺皺眉頭,或者歪歪嘴巴,或者吐吐舌頭,或者抽抽鼻子。時不時還跟倒了黃酒的螃蟹一樣,咕咕咕噴出些白沫來。
床邊,坐著一位衣衫華麗,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在一群年齡從十七八歲到三四十歲不等的貴婦人簇擁下,一邊抹眼淚,一邊低聲喚道:“鴻兒哎,乖孫兒,你快醒轉來啊。”
另一邊,一個胡子花白的大夫,正眉頭緊鎖,圍繞著這個渾身包裹的少爺,這裏看,那裏切,仿佛是工匠在雕刻一件凝聚十年心血的稀世珠寶,又仿佛廚師在炮製一頭全豬。
琢磨半晌後,大夫一咬牙,抽出三根銀針,揭開少爺背上的包裹,生生紮下去。
隻聽那少爺嗷的一聲叫,兩眼睛都睜開了一條縫。
“哎呀,開眼了,少爺開眼了,劉老太醫真厲害!”幾個侍妾摸樣的輕聲叫道。
但更多的人卻保持沉默。這樣的情形,還不能說好呢。
老夫人也沒有發話,依然盯著自己的寶貝孫子。
果然,那少爺眼睛睜開了不到一盞茶功夫,任憑大夫在背心推拿,用草藥灸穴,嘴裏咕嘟幾聲,又閉上了,恢複了先前那一副不死不活的摸樣。
劉老太醫擦擦額頭上的汗,將背心的三根針輕輕撚動幾下。
看著沒反應,他又取出三根針,手指頭往下比劃了兩寸,正要再紮,那老夫人開口了:
“劉太醫。”
劉太醫一哆嗦,趕緊轉過身來,捏著銀針作揖:“老……老夫人。”
“我家孫兒的病,到底如何?您有譜治麽?”
劉太醫咽了口唾沫,慢慢說:“老夫人,恕下官直言,少爺這墜馬的外傷已然痊愈,但卻似有離魂症,三魂七魄守舍不穩,下官用金石之術,試固其根本,引其精華……”
“您就直說吧,我孫兒的病,還要紮多少針才得好?”
劉太醫艱難地動了動嘴唇:“這個……且讓下官一試……”
“試?我紮你試試!”老夫人將手中如意重重往桌上一拍:
“劉太醫,感情這針不是紮你身上,你不疼啊。連紮帶熏折騰了七天,把我孫兒折騰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你還妄稱京師名醫呢!”
劉太醫麵如土色,手中銀針差點掉地上。眼看老夫人的雷霆之怒就要一發不可收拾,卻看邊上一位身材高大,管家打扮的老者站出,向老夫人恭恭敬敬行了一禮:
“老太太,且慢發怒。少爺前番墜馬,靠了老太爺老太太洪福齊天,那麽重的傷也給救回來了。現在少爺身子骨虛弱,他又是一貫貪玩好耍的,許是魂魄兒一時不肯安穩下來也有的。既然劉老太醫已經診為離魂症,這重病需要緩治,一時半會也是情急不得的。老太太不如且寬下心來,容劉太醫回去多多思量,再去與同道參謀,擬定一個萬全的方子。隻要辦法有,咱嚴府金山銀山,還怕抓不起藥,請不起名醫麽?”
老夫人哼了一聲:“那就辛苦劉老太醫了。送客!”
管家打扮的老者,輕輕一捅劉太醫:“走啊。”
劉太醫趕緊收拾藥箱子:“厄,多謝嚴大爺,多謝萼山先生……”踉踉蹌蹌走出門去。
俗話說,宰相家人七品官。嚴嵩既位極人臣,他家中的子弟不必說了,就是有些資曆的家奴仆婦,也都成了響當當的人物,平時在城裏吃館子,鄉下吃西瓜都可以不給錢的。
一般仆人如此,嚴府內百人之上的總管,當然就更厲害了。
比如這位嚴府大總管嚴年,在京師之中就是個出名硬紮的人物。他以一介白丁之身,家仆之位,卻周旋於官場之上,朝中公卿也要賣他三分麵子。
嚴年原本不識字,進嚴府後也讀了些書,還請一趨炎附勢的文人取了個雅號叫“萼山”。這麽著,京城中三流的一幫所謂才子中,居然有了“得與萼山先生一遊者,自謂榮幸”之說。更有些低官品更低人品的小官小吏,索姓投到了嚴大總管門下,義結金蘭稱弟弟的倒還罷了,沒臉些的竟然認了幹爹叔叔。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便是如此。
這不,就在嚴府門房裏,當朝太醫院院使,燕京城著名醫生,號稱“一指肉白骨,金針閻王愁”的劉文生劉老太醫,剛剛從老夫人麵前連滾帶爬地逃出來,眼下就在嚴大爺麵前賣萌。
他劉老太醫雖非是什麽清流正途,但好歹也是朝廷正五品的官員。更何況醫生本來就是資曆越老越當寶,六十多歲的劉太醫,就算不比官銜,憑借那一部白胡子,也是神仙一般的存在。如今,老神醫看著嚴年這個身無寸職的白丁,非但不敢擺任何官架子,相反一張老臉上的皺紋都擠在了一起仿佛是那盛開的菊花,一個勁地點頭哈腰,當真是將嚴年大管家當成了嚴閣老來恭敬了。
“萼山先生,千萬要搭救老朽啊。老朽今年六十有七,子孫滿堂,若是這番的禍事避不開,怕是全家都要遭殃,還望萼山先生在嚴閣老麵前多多美言,老朽醫道淺薄,甘願掛冠而去,隻求全家平安啊,此番若得保全,我全家都要感謝萼山先生啊。”
一邊說,一邊舉手作揖。趁著嚴年伸手攙扶之際,手腕翻處,一張銀票已經從劉院使手中落到了嚴大總管大袖之內。
真不愧劉老爺子,為官多年,這一手“袖裏乾坤”的本事也當真稱的起是爐火純青了。隻不過平時可能收進來的多,送出去的少罷了。
嚴年眼見對方遞了銀票,臉上總算有了一絲笑容。對著五品大員,卻仿佛對麵是自己下屬的馬夫廚師一般,毫不見外,右手一抬,讓袖子裏的銀票落深一點,放下來順手便在劉文生的肩頭拍了拍。
嚴年接著便把右手拇指高挑:“劉院使何必過謙啊?可著這整個京城,誰不知道您老的醫術是這個?旁的不說,咱單就說這次鴻少爺墜馬,好家夥,那可是從曰行八百裏的快馬背上掉下來,腦袋著的地,當時就開了瓢。那血流的,我們這幫當下人的各個嚇的都沒了脈。人都說,這下子,若不是神仙在世,怎能救得鴻大少爺?也別怪咱嚴府這些奴才,心急火燎,幹急幹火地把您老給從府上拽過來啊!這滿燕京城的人,都等著看您老大顯神威呢。好家夥,您老人家上膏藥,下銀針,三下五除二,居然當場就能把鴻少爺的氣給吊住了。若不是有您老這一指肉白骨,金針閻王愁的本事,怕是鴻少爺當天便不成了。您老的本事,您老的恩情,我家閣老那是記在心裏的啦。我家老夫人,侍郎老爺,還有我們這上上下下的奴才,也都感您老人家的情啦。”
燕京城。菜市口。嚴府門房。
燕京菜市口這個地名,在後世通常是和“開刀問斬”或是“滿門抄斬”這樣和諧有愛的名詞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清代許承堯曾寫詩《過菜市口》:薄暮過西市,踽踽涕淚歸,市人竟言笑,誰知我心悲!
但是這個地方在明嘉靖三十五年時,卻絕非什麽殺人砍頭的場所。當朝首輔,一代權臣嚴嵩嚴閣老的府邸,便占了整條菜市口胡同,哪個不要命的敢把這裏當成殺人的場所?別說殺人,就連在這裏殺雞也不成啊。
嚴嵩於此時絕對是大明一等一的狠人,嘉靖皇上成天忙於修道。國政朝政麽,隻要別讓我老人家看不順眼,就交給嚴嵩了。
嚴閣老這二十年來,誣夏言、陷曾銑、斬仇鸞、誅丁汝夔、謀楊繼盛、害沈練。門生弟子遍布朝堂,權勢滔天一時無兩。
嚴府門第,自然豪華氣派,就連門前的倆石獅子都比別家的大一圈。
然而這時,在這紫金華貴的嚴府內宅之中,卻是一片愁雲籠罩。
但見一張七尺來闊的大床上,躺著一個二十上下的年輕人,眉清目秀,可渾身裹得粽子一般,臉色慘白。
他的五官時不時動一動,顯出這不是個死人。可是動得卻著實不像話:或者皺皺眉頭,或者歪歪嘴巴,或者吐吐舌頭,或者抽抽鼻子。時不時還跟倒了黃酒的螃蟹一樣,咕咕咕噴出些白沫來。
床邊,坐著一位衣衫華麗,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在一群年齡從十七八歲到三四十歲不等的貴婦人簇擁下,一邊抹眼淚,一邊低聲喚道:“鴻兒哎,乖孫兒,你快醒轉來啊。”
另一邊,一個胡子花白的大夫,正眉頭緊鎖,圍繞著這個渾身包裹的少爺,這裏看,那裏切,仿佛是工匠在雕刻一件凝聚十年心血的稀世珠寶,又仿佛廚師在炮製一頭全豬。
琢磨半晌後,大夫一咬牙,抽出三根銀針,揭開少爺背上的包裹,生生紮下去。
隻聽那少爺嗷的一聲叫,兩眼睛都睜開了一條縫。
“哎呀,開眼了,少爺開眼了,劉老太醫真厲害!”幾個侍妾摸樣的輕聲叫道。
但更多的人卻保持沉默。這樣的情形,還不能說好呢。
老夫人也沒有發話,依然盯著自己的寶貝孫子。
果然,那少爺眼睛睜開了不到一盞茶功夫,任憑大夫在背心推拿,用草藥灸穴,嘴裏咕嘟幾聲,又閉上了,恢複了先前那一副不死不活的摸樣。
劉老太醫擦擦額頭上的汗,將背心的三根針輕輕撚動幾下。
看著沒反應,他又取出三根針,手指頭往下比劃了兩寸,正要再紮,那老夫人開口了:
“劉太醫。”
劉太醫一哆嗦,趕緊轉過身來,捏著銀針作揖:“老……老夫人。”
“我家孫兒的病,到底如何?您有譜治麽?”
劉太醫咽了口唾沫,慢慢說:“老夫人,恕下官直言,少爺這墜馬的外傷已然痊愈,但卻似有離魂症,三魂七魄守舍不穩,下官用金石之術,試固其根本,引其精華……”
“您就直說吧,我孫兒的病,還要紮多少針才得好?”
劉太醫艱難地動了動嘴唇:“這個……且讓下官一試……”
“試?我紮你試試!”老夫人將手中如意重重往桌上一拍:
“劉太醫,感情這針不是紮你身上,你不疼啊。連紮帶熏折騰了七天,把我孫兒折騰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你還妄稱京師名醫呢!”
劉太醫麵如土色,手中銀針差點掉地上。眼看老夫人的雷霆之怒就要一發不可收拾,卻看邊上一位身材高大,管家打扮的老者站出,向老夫人恭恭敬敬行了一禮:
“老太太,且慢發怒。少爺前番墜馬,靠了老太爺老太太洪福齊天,那麽重的傷也給救回來了。現在少爺身子骨虛弱,他又是一貫貪玩好耍的,許是魂魄兒一時不肯安穩下來也有的。既然劉老太醫已經診為離魂症,這重病需要緩治,一時半會也是情急不得的。老太太不如且寬下心來,容劉太醫回去多多思量,再去與同道參謀,擬定一個萬全的方子。隻要辦法有,咱嚴府金山銀山,還怕抓不起藥,請不起名醫麽?”
老夫人哼了一聲:“那就辛苦劉老太醫了。送客!”
管家打扮的老者,輕輕一捅劉太醫:“走啊。”
劉太醫趕緊收拾藥箱子:“厄,多謝嚴大爺,多謝萼山先生……”踉踉蹌蹌走出門去。
俗話說,宰相家人七品官。嚴嵩既位極人臣,他家中的子弟不必說了,就是有些資曆的家奴仆婦,也都成了響當當的人物,平時在城裏吃館子,鄉下吃西瓜都可以不給錢的。
一般仆人如此,嚴府內百人之上的總管,當然就更厲害了。
比如這位嚴府大總管嚴年,在京師之中就是個出名硬紮的人物。他以一介白丁之身,家仆之位,卻周旋於官場之上,朝中公卿也要賣他三分麵子。
嚴年原本不識字,進嚴府後也讀了些書,還請一趨炎附勢的文人取了個雅號叫“萼山”。這麽著,京城中三流的一幫所謂才子中,居然有了“得與萼山先生一遊者,自謂榮幸”之說。更有些低官品更低人品的小官小吏,索姓投到了嚴大總管門下,義結金蘭稱弟弟的倒還罷了,沒臉些的竟然認了幹爹叔叔。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便是如此。
這不,就在嚴府門房裏,當朝太醫院院使,燕京城著名醫生,號稱“一指肉白骨,金針閻王愁”的劉文生劉老太醫,剛剛從老夫人麵前連滾帶爬地逃出來,眼下就在嚴大爺麵前賣萌。
他劉老太醫雖非是什麽清流正途,但好歹也是朝廷正五品的官員。更何況醫生本來就是資曆越老越當寶,六十多歲的劉太醫,就算不比官銜,憑借那一部白胡子,也是神仙一般的存在。如今,老神醫看著嚴年這個身無寸職的白丁,非但不敢擺任何官架子,相反一張老臉上的皺紋都擠在了一起仿佛是那盛開的菊花,一個勁地點頭哈腰,當真是將嚴年大管家當成了嚴閣老來恭敬了。
“萼山先生,千萬要搭救老朽啊。老朽今年六十有七,子孫滿堂,若是這番的禍事避不開,怕是全家都要遭殃,還望萼山先生在嚴閣老麵前多多美言,老朽醫道淺薄,甘願掛冠而去,隻求全家平安啊,此番若得保全,我全家都要感謝萼山先生啊。”
一邊說,一邊舉手作揖。趁著嚴年伸手攙扶之際,手腕翻處,一張銀票已經從劉院使手中落到了嚴大總管大袖之內。
真不愧劉老爺子,為官多年,這一手“袖裏乾坤”的本事也當真稱的起是爐火純青了。隻不過平時可能收進來的多,送出去的少罷了。
嚴年眼見對方遞了銀票,臉上總算有了一絲笑容。對著五品大員,卻仿佛對麵是自己下屬的馬夫廚師一般,毫不見外,右手一抬,讓袖子裏的銀票落深一點,放下來順手便在劉文生的肩頭拍了拍。
嚴年接著便把右手拇指高挑:“劉院使何必過謙啊?可著這整個京城,誰不知道您老的醫術是這個?旁的不說,咱單就說這次鴻少爺墜馬,好家夥,那可是從曰行八百裏的快馬背上掉下來,腦袋著的地,當時就開了瓢。那血流的,我們這幫當下人的各個嚇的都沒了脈。人都說,這下子,若不是神仙在世,怎能救得鴻大少爺?也別怪咱嚴府這些奴才,心急火燎,幹急幹火地把您老給從府上拽過來啊!這滿燕京城的人,都等著看您老大顯神威呢。好家夥,您老人家上膏藥,下銀針,三下五除二,居然當場就能把鴻少爺的氣給吊住了。若不是有您老這一指肉白骨,金針閻王愁的本事,怕是鴻少爺當天便不成了。您老的本事,您老的恩情,我家閣老那是記在心裏的啦。我家老夫人,侍郎老爺,還有我們這上上下下的奴才,也都感您老人家的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