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世蕃一邊隨手翻看口供,一邊連連冷笑:“這群鼠輩,狗膽包天,癡心妄想,卻以為我嚴府是草紮紙糊的籬笆?區區下作計策,想要得逞,怕不比登天還難!”
嚴嵩畢竟上了年齡,卻是有了些許怕事之心。他想到白天洪吉顯出的那一身本事,穴道中鏢之後,還能與人激戰良久,若是讓他和手下那幫凶徒,全副武裝拿了合手兵器殺將過來,豈不危險?
因此老嚴嵩卻無嚴世蕃那番從容,口中道:“東樓,凡事總該小心些。這幫凶徒確是精心準備,用心歹毒。今番若非鴻兒乖覺,被他們手持合手長兵刃,列好陣勢,在府內施展開來,我嚴府必有一場大浩劫!就算不至於釀成大禍,便是被他們多傷些人,或令你母親受驚,也是不美。”
嚴世蕃聽老爹這般說,自然也不能反駁。嚴嵩又讚歎道:“天幸啊。還是多虧了鴻兒才躲過了這一遭。鴻兒既識破凶徒的木杆藏兵之計,為嚴府立下大功,為父看來,當初收的這個恩養孩子,實是我嚴府的福星啊。”
嚴世蕃卻麵色鐵青道:“父親,未必。我卻聽人說……”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等到嚴世蕃說完,嚴嵩的眉頭也皺成了一個疙瘩:“竟有此事?難道我嚴府之中,卻要起蕭牆之變?”
嚴世蕃冷冷一笑:“在我眼皮下,竟然玩這些花樣,須容他不得。嚴府家法,豈是虛設的?”
嚴嵩沉吟道:“不過,這種事,不好妄信。東樓你隻是聽人說,畢竟無憑無據。為父看來,此事先按下,你著人暗中勘察。若是真能找到那物,再重重處置他也不遲。否則,若單憑幾句傳言,就要抹殺鴻兒實打實的功勞,若是有誤,豈不為天下人所笑?”
嚴世蕃道:“父親誤解我意了。孩兒倒也沒想過抹殺鴻兒的功勞,隻是防人之心不可無,此事終究不可不防,寧願把細些。因此這一趟,鵠兒也暫不必趕他回袁州了。若傳言是真,那麽我嚴家的生意打點,終究是離不開鵠兒。慶官又年幼,便是迎來送往的,也得仗著他。”
嚴嵩點頭道:“既然如此,那便讓鵠兒暫緩離京之事。至於田莊和店鋪,都要使人盯緊些。鴻兒那裏,傳言不一定屬實,卻也要做個準備。而鵠兒今天的行為,卻是明明白白讓老夫頗為失望,你要靠他怕是難於支撐的。看來,嚴家將來,終究還是要指望慶官居多啊。”
再說嚴鴻這邊,他這一天折騰得七竅生煙,又來了一場生死搏鬥,真是四體百骸精力盡透,端的是疲乏無比。因此辭別祖父和父親,回到自家房中後,直睡到次曰巳時才起。
這會兒,那嚴嵩嚴世蕃父子,早已去了西苑。雖然嘉靖皇爺平素是不上朝的,但昨兒這事兒太大了,不但嚴重,而且吸引人,所以皇上也破格從修仙念咒中脫開來,親自過問。固然不至於大朝會,但卻要破例見一見內閣、九卿等重要朝臣,便是罵人也是要當麵罵效力強過使太監傳答,而前一天既然出了這麽大的事兒,那麽內閣乃至整個朝廷裏,必然又是一番雞飛狗跳。
爺爺和爹爹都不在,凡事也就沒那麽大壓力了。嚴鴻起來穿好衣服,吃了些點心後,坐在房間裏尋思著,要不要去找奶奶。昨兒自己立下了大功,深得奶奶的喜愛,正好趁熱打鐵,把胭脂虎的事定下來。
可是他轉念一想,卻又想到,若是奶奶反而趁熱打鐵,把寶蟾的事說出來,自己又該如何應對呢?想到這一節,不由頭疼。原本他對寶蟾並無惡感,但若真讓寶蟾進了門,隻怕胭脂虎的事兒就更難以辦理了。
嚴鴻正在那兒思考該如何處置,丫鬟墜兒卻來報,說陸炳陸大都督,前來拜訪姑爺,正在前院書房等著呢。
嚴鴻一聽陸炳兩個字,背後起了一陣雞皮疙瘩,同時心中又有一點點高興。隻是陸炳為什麽前來,他卻十分詫異:“這陸大都督找我幹什麽?”
按道理說,這家夥現在難道不該在西苑那排隊挨訓麽?當朝首輔,竟然在府中遇刺,這事兒非同小可。那錦衣衛負有巡查緝捕的責任,尤其是京師治安,更是由錦衣衛、五城兵馬司、巡城禦史幾方麵共同負責,出了這樣的事,陸炳怎麽說也是難辭其咎。
更別說,刺客是在錦衣衛的警戒圈下麵大搖大擺開始行刺的,而錦衣衛中的骨幹,陸炳的心腹愛將莫懷古,竟然是刺客團夥的內應。這幾件事加起來,真夠陸大特務喝一壺的了。就算他聖眷優隆,恩寵無二,可是好歹形式也得走一走,便算是陪綁,也得被皇帝象征姓的訓斥幾句,然後在那低頭認錯才對,怎麽溜達到我家來了?
不管這事兒如何奇怪,嚴鴻畢竟對陸炳是又敬又怕。陸炳既然前來,他當然不敢怠慢,急忙叫墜兒幫忙整理好衣冠,來到前院書房。
卻見陸炳麵帶微笑,坐在大椅上,正等著自己。嚴鴻心頭百感交集,趕緊上前,唱個肥喏。
待等嚴鴻施禮落座過後,陸炳才緩緩道:
“世侄可知,今曰朝堂群臣,對你嚴府昨曰行凶之事,是如何處置的?”
嚴鴻想了一想道:
“世伯明鑒,小侄這般文不成武不就的,從來沒有去過西苑那,對於朝政的事兒,小侄實在也是一無所知。而於這大明律上,小侄照樣也是一知半解。鬧出笑話來,世伯休要恥笑。依小侄的愚想,這行凶一案,終不過是‘殺人償命’四字。”
陸炳微微一笑,便仿佛細話家常一般,說了今曰朝堂之上的處置。
這行刺官員,既是大明朝深惡痛絕的叛逆行為,也是大明官場上一等一的忌諱。因為它破壞了官場慣有的遊戲規則。
通常這些官員大佬們,都是有身家地位的,掰腕子也得講究個套路。哪怕利益紛爭,互為政敵,彼此對立,也主要是在朝堂上互相攻擊,彼此彈劾,尋找對方的破綻,追求一擊致命。惡語中傷、造謠惑眾、無中生有、借刀殺人一類的陰謀詭計,自然用的不少,但大家都遵守著一條底線,就是不能動用暗殺。
所謂上士殺人用筆端,中士殺人用舌端,下士殺人用石盤。暗殺,在這些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錦繡文章的文臣們看來,實在是不堪入流的下三濫的手段。這種手段一旦使用,就成為了朝堂之上的公敵。可以說不問派係,不問立場,上下一心共討之,就因為這種行為觸犯了底線。而且這種手段如果不加以討伐,那麽今天被刺的是嚴嵩,明天被刺的又會是誰?彼此都玩這種手段,這到底是朝廷爭鬥,還是流氓搶地盤?
因此,這次嚴家遭遇刺客之事,在朝堂上倒是處理口徑空前一致:必須嚴懲。不論是嚴家黨羽,是中立派,還是與嚴家不合者,包括可能還是夏言、曾銑的同情者,也都很少見地持著相同的觀點。
這麽著沒費多大事,定下了章程:主犯洪吉、莫懷古二人淩遲處死,其餘跟隨入嚴府行刺者皆論以斬罪。洪吉以下一幹人犯,查得家眷中的男丁,皆發與有功人為奴,而女子皆沒入教坊。當然,現而今眼目下能找到的家眷,隻有家室在京的莫懷古的妻妾子女。洪吉等人的家眷,還得著錦衣衛與各州府尋訪緝拿。
負擔京城警備大任的朱希忠、陸炳等,則皆罰俸三月,以為懲戒。
聽到這,嚴鴻急忙拱手:“對不住世伯,小侄隻想著一網打盡,卻連累世伯了。”
陸炳哈哈一笑:“哈哈,世侄就不要打趣了。若不是你識破亂黨,真讓那洪吉的夜不收精兵手持長槍大刀在嚴府開殺;又或者不是你奮力保護,讓歐陽老太夫人有什麽不妥之處,隻怕陸某就不光是罰點薪俸這麽簡單了。”
嚴鴻道:“世伯謬讚了。”心中畢竟十分得意,臉上也有點神采飛揚的感覺。
陸炳接著收斂起笑容道:“今天陸某在朝堂上告病先退,趕在元輔與小閣老回府之前,登門拜訪賢侄,卻不是與賢侄閑談,而是有一事相求。”
嚴鴻一聽“相求”二字,知道準不是啥好事。他也肅然道:“世伯有話,隻管開口吩咐,何言求字?”
陸炳道:“這件事,做起來端是不易,但實在也是個不情之請。那錦衣衛百戶莫懷古,乃是我的心腹愛將。如今卻勾結亂黨,入府行凶,卻不知賢侄如何待?”
嚴鴻道:“各為其主,這也是沒法的事。他既然抵不過我奶奶的洪福,吃人拿住,那麽上刑場吃一千刀,也沒人救得他。”
陸炳道:“著啊。莫懷古雖說是我愛將,但誰讓他豬油蒙心,行刺元輔,罪無可赦,這個是沒有話說。隻是,此人的妻兒家眷,賢侄以為又當如何?”
嚴嵩畢竟上了年齡,卻是有了些許怕事之心。他想到白天洪吉顯出的那一身本事,穴道中鏢之後,還能與人激戰良久,若是讓他和手下那幫凶徒,全副武裝拿了合手兵器殺將過來,豈不危險?
因此老嚴嵩卻無嚴世蕃那番從容,口中道:“東樓,凡事總該小心些。這幫凶徒確是精心準備,用心歹毒。今番若非鴻兒乖覺,被他們手持合手長兵刃,列好陣勢,在府內施展開來,我嚴府必有一場大浩劫!就算不至於釀成大禍,便是被他們多傷些人,或令你母親受驚,也是不美。”
嚴世蕃聽老爹這般說,自然也不能反駁。嚴嵩又讚歎道:“天幸啊。還是多虧了鴻兒才躲過了這一遭。鴻兒既識破凶徒的木杆藏兵之計,為嚴府立下大功,為父看來,當初收的這個恩養孩子,實是我嚴府的福星啊。”
嚴世蕃卻麵色鐵青道:“父親,未必。我卻聽人說……”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等到嚴世蕃說完,嚴嵩的眉頭也皺成了一個疙瘩:“竟有此事?難道我嚴府之中,卻要起蕭牆之變?”
嚴世蕃冷冷一笑:“在我眼皮下,竟然玩這些花樣,須容他不得。嚴府家法,豈是虛設的?”
嚴嵩沉吟道:“不過,這種事,不好妄信。東樓你隻是聽人說,畢竟無憑無據。為父看來,此事先按下,你著人暗中勘察。若是真能找到那物,再重重處置他也不遲。否則,若單憑幾句傳言,就要抹殺鴻兒實打實的功勞,若是有誤,豈不為天下人所笑?”
嚴世蕃道:“父親誤解我意了。孩兒倒也沒想過抹殺鴻兒的功勞,隻是防人之心不可無,此事終究不可不防,寧願把細些。因此這一趟,鵠兒也暫不必趕他回袁州了。若傳言是真,那麽我嚴家的生意打點,終究是離不開鵠兒。慶官又年幼,便是迎來送往的,也得仗著他。”
嚴嵩點頭道:“既然如此,那便讓鵠兒暫緩離京之事。至於田莊和店鋪,都要使人盯緊些。鴻兒那裏,傳言不一定屬實,卻也要做個準備。而鵠兒今天的行為,卻是明明白白讓老夫頗為失望,你要靠他怕是難於支撐的。看來,嚴家將來,終究還是要指望慶官居多啊。”
再說嚴鴻這邊,他這一天折騰得七竅生煙,又來了一場生死搏鬥,真是四體百骸精力盡透,端的是疲乏無比。因此辭別祖父和父親,回到自家房中後,直睡到次曰巳時才起。
這會兒,那嚴嵩嚴世蕃父子,早已去了西苑。雖然嘉靖皇爺平素是不上朝的,但昨兒這事兒太大了,不但嚴重,而且吸引人,所以皇上也破格從修仙念咒中脫開來,親自過問。固然不至於大朝會,但卻要破例見一見內閣、九卿等重要朝臣,便是罵人也是要當麵罵效力強過使太監傳答,而前一天既然出了這麽大的事兒,那麽內閣乃至整個朝廷裏,必然又是一番雞飛狗跳。
爺爺和爹爹都不在,凡事也就沒那麽大壓力了。嚴鴻起來穿好衣服,吃了些點心後,坐在房間裏尋思著,要不要去找奶奶。昨兒自己立下了大功,深得奶奶的喜愛,正好趁熱打鐵,把胭脂虎的事定下來。
可是他轉念一想,卻又想到,若是奶奶反而趁熱打鐵,把寶蟾的事說出來,自己又該如何應對呢?想到這一節,不由頭疼。原本他對寶蟾並無惡感,但若真讓寶蟾進了門,隻怕胭脂虎的事兒就更難以辦理了。
嚴鴻正在那兒思考該如何處置,丫鬟墜兒卻來報,說陸炳陸大都督,前來拜訪姑爺,正在前院書房等著呢。
嚴鴻一聽陸炳兩個字,背後起了一陣雞皮疙瘩,同時心中又有一點點高興。隻是陸炳為什麽前來,他卻十分詫異:“這陸大都督找我幹什麽?”
按道理說,這家夥現在難道不該在西苑那排隊挨訓麽?當朝首輔,竟然在府中遇刺,這事兒非同小可。那錦衣衛負有巡查緝捕的責任,尤其是京師治安,更是由錦衣衛、五城兵馬司、巡城禦史幾方麵共同負責,出了這樣的事,陸炳怎麽說也是難辭其咎。
更別說,刺客是在錦衣衛的警戒圈下麵大搖大擺開始行刺的,而錦衣衛中的骨幹,陸炳的心腹愛將莫懷古,竟然是刺客團夥的內應。這幾件事加起來,真夠陸大特務喝一壺的了。就算他聖眷優隆,恩寵無二,可是好歹形式也得走一走,便算是陪綁,也得被皇帝象征姓的訓斥幾句,然後在那低頭認錯才對,怎麽溜達到我家來了?
不管這事兒如何奇怪,嚴鴻畢竟對陸炳是又敬又怕。陸炳既然前來,他當然不敢怠慢,急忙叫墜兒幫忙整理好衣冠,來到前院書房。
卻見陸炳麵帶微笑,坐在大椅上,正等著自己。嚴鴻心頭百感交集,趕緊上前,唱個肥喏。
待等嚴鴻施禮落座過後,陸炳才緩緩道:
“世侄可知,今曰朝堂群臣,對你嚴府昨曰行凶之事,是如何處置的?”
嚴鴻想了一想道:
“世伯明鑒,小侄這般文不成武不就的,從來沒有去過西苑那,對於朝政的事兒,小侄實在也是一無所知。而於這大明律上,小侄照樣也是一知半解。鬧出笑話來,世伯休要恥笑。依小侄的愚想,這行凶一案,終不過是‘殺人償命’四字。”
陸炳微微一笑,便仿佛細話家常一般,說了今曰朝堂之上的處置。
這行刺官員,既是大明朝深惡痛絕的叛逆行為,也是大明官場上一等一的忌諱。因為它破壞了官場慣有的遊戲規則。
通常這些官員大佬們,都是有身家地位的,掰腕子也得講究個套路。哪怕利益紛爭,互為政敵,彼此對立,也主要是在朝堂上互相攻擊,彼此彈劾,尋找對方的破綻,追求一擊致命。惡語中傷、造謠惑眾、無中生有、借刀殺人一類的陰謀詭計,自然用的不少,但大家都遵守著一條底線,就是不能動用暗殺。
所謂上士殺人用筆端,中士殺人用舌端,下士殺人用石盤。暗殺,在這些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錦繡文章的文臣們看來,實在是不堪入流的下三濫的手段。這種手段一旦使用,就成為了朝堂之上的公敵。可以說不問派係,不問立場,上下一心共討之,就因為這種行為觸犯了底線。而且這種手段如果不加以討伐,那麽今天被刺的是嚴嵩,明天被刺的又會是誰?彼此都玩這種手段,這到底是朝廷爭鬥,還是流氓搶地盤?
因此,這次嚴家遭遇刺客之事,在朝堂上倒是處理口徑空前一致:必須嚴懲。不論是嚴家黨羽,是中立派,還是與嚴家不合者,包括可能還是夏言、曾銑的同情者,也都很少見地持著相同的觀點。
這麽著沒費多大事,定下了章程:主犯洪吉、莫懷古二人淩遲處死,其餘跟隨入嚴府行刺者皆論以斬罪。洪吉以下一幹人犯,查得家眷中的男丁,皆發與有功人為奴,而女子皆沒入教坊。當然,現而今眼目下能找到的家眷,隻有家室在京的莫懷古的妻妾子女。洪吉等人的家眷,還得著錦衣衛與各州府尋訪緝拿。
負擔京城警備大任的朱希忠、陸炳等,則皆罰俸三月,以為懲戒。
聽到這,嚴鴻急忙拱手:“對不住世伯,小侄隻想著一網打盡,卻連累世伯了。”
陸炳哈哈一笑:“哈哈,世侄就不要打趣了。若不是你識破亂黨,真讓那洪吉的夜不收精兵手持長槍大刀在嚴府開殺;又或者不是你奮力保護,讓歐陽老太夫人有什麽不妥之處,隻怕陸某就不光是罰點薪俸這麽簡單了。”
嚴鴻道:“世伯謬讚了。”心中畢竟十分得意,臉上也有點神采飛揚的感覺。
陸炳接著收斂起笑容道:“今天陸某在朝堂上告病先退,趕在元輔與小閣老回府之前,登門拜訪賢侄,卻不是與賢侄閑談,而是有一事相求。”
嚴鴻一聽“相求”二字,知道準不是啥好事。他也肅然道:“世伯有話,隻管開口吩咐,何言求字?”
陸炳道:“這件事,做起來端是不易,但實在也是個不情之請。那錦衣衛百戶莫懷古,乃是我的心腹愛將。如今卻勾結亂黨,入府行凶,卻不知賢侄如何待?”
嚴鴻道:“各為其主,這也是沒法的事。他既然抵不過我奶奶的洪福,吃人拿住,那麽上刑場吃一千刀,也沒人救得他。”
陸炳道:“著啊。莫懷古雖說是我愛將,但誰讓他豬油蒙心,行刺元輔,罪無可赦,這個是沒有話說。隻是,此人的妻兒家眷,賢侄以為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