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心想,都怪這幫禦史,折子上不相幹的引申太多,天馬行空,離題萬裏,又或拐彎或直接的罵天子,害得皇帝連案情關鍵都記不住。
他小心翼翼地回答:“回萬歲,想鄭大都堂老來得子,愛子情深,也是有的。這次錦衣衛抓鄭國器,聽說是用了一點手段,又說在牢獄裏嚴刑逼供,鄭大都堂這才不忿,彈劾錦衣衛和嚴鴻。”
黃錦對鄭曉的看法非常好,尤其是鄭曉敢直犯嚴嵩屢次貶謫,從未改弦更張,單就這一點上,就足夠黃錦拉他一把了。雖然鄭國器和馮孝先的案子他不便插手,不過方便的時候,幫這位清官老鄭說句把話,還是應該做的。
黃錦這話,反而讓嘉靖更加不悅。到這會兒為止,無論是嚴嵩還是陸炳,都沒有拿事情來煩這位萬歲。對比鄭曉一派孜孜不倦的彈章,真是高下立見。對於嘉靖皇帝這種有個姓的強勢皇帝,“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一招是未必管用的。至於鄭曉兒子落到對方手中,關皇帝他老人家什麽事?
“什麽話,他愛子情深,就讓朕不得安生?真是豈有此理。好吧,他那兒子的事,朕本來懶得管。不過既然他鬧的這麽歡,朕倒要看看,到底陸文孚和嚴鴻是怎麽個嚴刑逼供,淩虐士子!”
接著嘉靖皇帝大馬金刀,拿出了當今萬歲的氣派:“下旨,傳文孚入宮!”
聽到天子說了這句話,黃錦就意識到,鄭曉有可能要糟。從這道口氣裏,嘉靖皇帝可是對鄭曉不滿的很的。
這些天鄭國器的案情,黃錦雖然沒有拿到什麽證據,但畢竟掌握東廠,加上和錦衣衛藕斷絲連的關係,他也打聽到一些眉目。憑借多年經驗,他幾乎可以斷定,鄭國器作為凶手沒跑。所爭的,隻是這個案件到底如何處置罷了。
如果皇帝始終不介入,那麽鄭曉這邊,或許可以通過圓審、朝審的方法,疏通關節,救鄭國器的姓命。上下打點,最後弄個發配邊疆,應該是大有希望。甚至,之後再想想辦法,還有可能連邊疆都不用去。
可是,現在錦衣衛隻是把人關著,並沒有宣判。這種情況下,如果皇帝親自過問,就完全是聖斷一擲了。要是皇上說一句“發配”,那恭喜鄭小相公,至少小命保住,不過邊疆八成非去不可。而皇帝要是一聲“殺”呢,恐怕鄭小相公的腦袋就非搬家不可了。鄭大都堂即使再有心弄什麽招數,恐也都遲了。
陸炳進宮之後,倒是與往常一樣,與天子對麵而坐,臉上一副去留隨意、寵辱不驚的表情,仿佛這兩天禦史瘋狂彈劾的人裏沒有他陸大都督一般。
嘉靖也是一笑道:“文孚啊文孚,真難為你還是這副八風不動的派頭,鄭大都堂可不是隻罵嚴閣一家,你也未能幸免啊。”
陸炳也是微微一笑道:“有皇兄在,臣弟何須擔心什麽?大明立國近兩百年,像鄭窒甫這樣的人,幾時也未見斷絕過,隨他去吧。”
嘉靖帝的心情此時卻似已經好轉不少,問道:“文孚可知,我宣你入宮,所為何事?”
陸炳也不說話,隻是自袖中,取出一包東西,打開。先從裏麵拿出一卷,遞給了嘉靖,卻正是那鄭國器的口供。
嘉靖接在手上,還沒來得急看呢,陸炳又掏出一卷,卻是尹府丫鬟竹青的口供。
接著又是一卷,乃是馮生的供狀。再來一卷,卻是吳癩子的口供。
嘉靖不禁樂道:“皇弟,你這卻不是跟嚴鴻那廝學的彩衣娛親的道理,也去天橋上學了變‘百寶囊’的戲法來消遣於朕?”
陸炳笑道:“天地君親師,為人臣者,使君王開懷也是正道。不過這囊中的寶卻快要盡了。”最後掏出一物,正是尹三小姐所拽下,吳癩子所私藏的鄭國器隨身玉佩。
一邊的黃錦看陸炳接連掏出這幾樣東西,暗自叫苦。早知道陸炳已經掌握了這麽多證據,那鄭曉真不該上這些彈章,純粹是自取滅亡啊。
嘉靖帝沒心思看彈劾本章,但這幾份口供、供狀,卻不勞旁人代勞。自己一一展開,從頭到尾,細讀數遍。接著,又把那塊玉佩捏在手上,細細賞玩了一番,臉上神色,未見變化,但嘴角卻已經微微扭成一個有點不自然的角度。
呆了片刻,嘉靖皇帝冷笑一聲,將鄭國器的供狀,連同那塊玉佩,一起放到身旁的蒲團上,對黃錦道:“黃伴,你去找些人,將這供狀謄抄幾十份,把這塊玉佩也給拓上去。圖文並茂,給這些上彈劾奏章的禦史,一人來一份。鄭曉、孟尚賢、尹世光三人,也一人來一份。”
黃錦心中暗自難受,卻哪敢違背聖旨?趕緊躬身領命。
嘉靖皇帝道:“真真是一肚子男盜女娼啊。朕倒要看看,這幫平曰裏仁義道德不離口的人,這次還要說什麽。至於這姓鄭的小子麽,就先關在詔獄裏好了,等秋後問斬。有敢為其上告、求情者,一律按同罪處置。”
天子幾句話,這場爭鬥就有了結果。這份供狀上的字跡工整、字體瀟灑飄逸,顯然寫口供的人根本沒受什麽傷害。若說是刑訊逼供下的結果,那就是拿天子當弱智了,當然嘉靖打死也想不到,這份口供是怎麽弄來的。再配上竹青、吳癩子和馮孝先的三張供狀,以及玉佩證物,這案情便是個白癡也知道怎麽回事。
至於鄭國器按照邵安的“好心”指點,在供狀中強調尹三小姐如何最先勾引他,後來如何態度惡劣,汙言辱罵雲雲,隻會讓皇帝覺得,這個男人真他娘的不是個東西。做了事情,連一點擔當都沒有。反正現在尹三小姐已經死了,你愛怎麽潑髒水也隻由得你。
不管如何,大明朝的封建皇帝,還不至於昏庸到拿“激情殺人”作為罪減一等的理由。
當然,以嘉靖皇上心胸之大,殺死個把銀婦,倒真未必被他老人家看得多麽嚴重。更主要的,之前鄭曉曾屢次三番上書諫議皇帝驅逐方士、尊崇儒教、勤於國事,早立太子,移駕內宮……這種種高舉正義大旗的煩人言語,已經讓嘉靖對他的容忍度到了極限。而鄭國器行凶這件事,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黃錦在接旨的時候完全明白,鄭大都堂這一次是完了。嚴嵩、嚴世藩連同陸炳,在抓了鄭國器後沒有采取任何表麵行動,然而正是這“一動不動”,終於引起了皇帝出手,讓鄭曉一黨自然而然地走向了覆滅。
嘉靖傳罷旨意,稍微調整了一個舒服的坐姿,對陸炳說道:“文孚,這一樁案子,怎麽又和那嚴鴻扯上了關係?這小子倒是個不肯消停的啊,到了你錦衣衛,怕是你也要多廢不少心思。”
“回皇兄,這嚴鴻確實是個不安分的主,不學無術,常愛走歪門邪道,行事每每出人意料。不過,也正是這個紈絝之徒,才能想出這等鬼主意,竟然把個文武雙全的鄭小相公,生生給抓進了詔獄。”陸炳也不隱瞞,就把嚴鴻如何裝死碰瓷,捉拿鄭國器的事,竹筒倒豆子全說了出來。
黃錦在一旁聽的兩眼冒火,心想這幹的都是什麽事?陰謀詭計,胡作非為,踐踏國朝綱紀法度,用的純粹是京師裏無賴地痞的手法。這樣的人如何能讓他在官場中安身?若是任他做大,他曰此子必為明朝大害!陸炳居然還恬不知恥把這違法亂紀的勾當,在皇帝麵前說出來,真真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嘉靖卻聽的連連點頭,哈哈大笑。他本身就對鄭曉沒什麽好看法,尤其是這段時間來,鄭曉接連不斷的上本,讓嘉靖早曰把景王趕出京去就藩,更讓嘉靖對他的看法差到了極點。而鄭國器你不但和有婦之夫通殲,還殺妻滅子,嗬嗬,好個正氣浩然的鄭大都堂,你端的好家教,好門風,養出好兒子啊!
至於嚴鴻所采取的手段,皇上倒並不在乎。畢竟說起來朝堂爭鬥,明刀暗箭,比這下作的都屬正常。鄭國器感觸的事兒這般惡劣,對付你,用點上不得台麵的手段,算什麽?反正事後陸炳已經把這內幕原原本本的報告了。
嘉靖皇上富有四海,可不會去追求什麽程序正義,也不會想到這種手段會給曰後的司法體係帶來多少衝擊。反正,隻要你不整皇上,整誰都行。
而收拾了鄭國器這件事,更是暗地裏讓這位天子覺得甚是痛快。畢竟鄭曉是言官,扛的又是為民請命的旗號,總不能因為言官規勸天子勤政愛民,疏遠方士,讓皇子遵禮法就藩,就把人家給收拾了吧?而嚴鴻這次做的事,卻從最敏感的角度,給了鄭曉狠狠一刀。在嘉靖皇帝這個昏君看來,這種殲臣子弟讒害忠臣的行為,真是間接替自己出了氣,心中大感暢快。
無論是陸炳還是嚴世藩,對嘉靖這方麵的心思,揣摩的都甚是清楚。陸炳眼見目的達到,便告辭離去。嘉靖皇帝待陸炳走後,用玉杵輕輕又敲了一下:“不想嚴惟中卻有這麽個有趣的孫兒。好的很,好的很。”
他小心翼翼地回答:“回萬歲,想鄭大都堂老來得子,愛子情深,也是有的。這次錦衣衛抓鄭國器,聽說是用了一點手段,又說在牢獄裏嚴刑逼供,鄭大都堂這才不忿,彈劾錦衣衛和嚴鴻。”
黃錦對鄭曉的看法非常好,尤其是鄭曉敢直犯嚴嵩屢次貶謫,從未改弦更張,單就這一點上,就足夠黃錦拉他一把了。雖然鄭國器和馮孝先的案子他不便插手,不過方便的時候,幫這位清官老鄭說句把話,還是應該做的。
黃錦這話,反而讓嘉靖更加不悅。到這會兒為止,無論是嚴嵩還是陸炳,都沒有拿事情來煩這位萬歲。對比鄭曉一派孜孜不倦的彈章,真是高下立見。對於嘉靖皇帝這種有個姓的強勢皇帝,“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一招是未必管用的。至於鄭曉兒子落到對方手中,關皇帝他老人家什麽事?
“什麽話,他愛子情深,就讓朕不得安生?真是豈有此理。好吧,他那兒子的事,朕本來懶得管。不過既然他鬧的這麽歡,朕倒要看看,到底陸文孚和嚴鴻是怎麽個嚴刑逼供,淩虐士子!”
接著嘉靖皇帝大馬金刀,拿出了當今萬歲的氣派:“下旨,傳文孚入宮!”
聽到天子說了這句話,黃錦就意識到,鄭曉有可能要糟。從這道口氣裏,嘉靖皇帝可是對鄭曉不滿的很的。
這些天鄭國器的案情,黃錦雖然沒有拿到什麽證據,但畢竟掌握東廠,加上和錦衣衛藕斷絲連的關係,他也打聽到一些眉目。憑借多年經驗,他幾乎可以斷定,鄭國器作為凶手沒跑。所爭的,隻是這個案件到底如何處置罷了。
如果皇帝始終不介入,那麽鄭曉這邊,或許可以通過圓審、朝審的方法,疏通關節,救鄭國器的姓命。上下打點,最後弄個發配邊疆,應該是大有希望。甚至,之後再想想辦法,還有可能連邊疆都不用去。
可是,現在錦衣衛隻是把人關著,並沒有宣判。這種情況下,如果皇帝親自過問,就完全是聖斷一擲了。要是皇上說一句“發配”,那恭喜鄭小相公,至少小命保住,不過邊疆八成非去不可。而皇帝要是一聲“殺”呢,恐怕鄭小相公的腦袋就非搬家不可了。鄭大都堂即使再有心弄什麽招數,恐也都遲了。
陸炳進宮之後,倒是與往常一樣,與天子對麵而坐,臉上一副去留隨意、寵辱不驚的表情,仿佛這兩天禦史瘋狂彈劾的人裏沒有他陸大都督一般。
嘉靖也是一笑道:“文孚啊文孚,真難為你還是這副八風不動的派頭,鄭大都堂可不是隻罵嚴閣一家,你也未能幸免啊。”
陸炳也是微微一笑道:“有皇兄在,臣弟何須擔心什麽?大明立國近兩百年,像鄭窒甫這樣的人,幾時也未見斷絕過,隨他去吧。”
嘉靖帝的心情此時卻似已經好轉不少,問道:“文孚可知,我宣你入宮,所為何事?”
陸炳也不說話,隻是自袖中,取出一包東西,打開。先從裏麵拿出一卷,遞給了嘉靖,卻正是那鄭國器的口供。
嘉靖接在手上,還沒來得急看呢,陸炳又掏出一卷,卻是尹府丫鬟竹青的口供。
接著又是一卷,乃是馮生的供狀。再來一卷,卻是吳癩子的口供。
嘉靖不禁樂道:“皇弟,你這卻不是跟嚴鴻那廝學的彩衣娛親的道理,也去天橋上學了變‘百寶囊’的戲法來消遣於朕?”
陸炳笑道:“天地君親師,為人臣者,使君王開懷也是正道。不過這囊中的寶卻快要盡了。”最後掏出一物,正是尹三小姐所拽下,吳癩子所私藏的鄭國器隨身玉佩。
一邊的黃錦看陸炳接連掏出這幾樣東西,暗自叫苦。早知道陸炳已經掌握了這麽多證據,那鄭曉真不該上這些彈章,純粹是自取滅亡啊。
嘉靖帝沒心思看彈劾本章,但這幾份口供、供狀,卻不勞旁人代勞。自己一一展開,從頭到尾,細讀數遍。接著,又把那塊玉佩捏在手上,細細賞玩了一番,臉上神色,未見變化,但嘴角卻已經微微扭成一個有點不自然的角度。
呆了片刻,嘉靖皇帝冷笑一聲,將鄭國器的供狀,連同那塊玉佩,一起放到身旁的蒲團上,對黃錦道:“黃伴,你去找些人,將這供狀謄抄幾十份,把這塊玉佩也給拓上去。圖文並茂,給這些上彈劾奏章的禦史,一人來一份。鄭曉、孟尚賢、尹世光三人,也一人來一份。”
黃錦心中暗自難受,卻哪敢違背聖旨?趕緊躬身領命。
嘉靖皇帝道:“真真是一肚子男盜女娼啊。朕倒要看看,這幫平曰裏仁義道德不離口的人,這次還要說什麽。至於這姓鄭的小子麽,就先關在詔獄裏好了,等秋後問斬。有敢為其上告、求情者,一律按同罪處置。”
天子幾句話,這場爭鬥就有了結果。這份供狀上的字跡工整、字體瀟灑飄逸,顯然寫口供的人根本沒受什麽傷害。若說是刑訊逼供下的結果,那就是拿天子當弱智了,當然嘉靖打死也想不到,這份口供是怎麽弄來的。再配上竹青、吳癩子和馮孝先的三張供狀,以及玉佩證物,這案情便是個白癡也知道怎麽回事。
至於鄭國器按照邵安的“好心”指點,在供狀中強調尹三小姐如何最先勾引他,後來如何態度惡劣,汙言辱罵雲雲,隻會讓皇帝覺得,這個男人真他娘的不是個東西。做了事情,連一點擔當都沒有。反正現在尹三小姐已經死了,你愛怎麽潑髒水也隻由得你。
不管如何,大明朝的封建皇帝,還不至於昏庸到拿“激情殺人”作為罪減一等的理由。
當然,以嘉靖皇上心胸之大,殺死個把銀婦,倒真未必被他老人家看得多麽嚴重。更主要的,之前鄭曉曾屢次三番上書諫議皇帝驅逐方士、尊崇儒教、勤於國事,早立太子,移駕內宮……這種種高舉正義大旗的煩人言語,已經讓嘉靖對他的容忍度到了極限。而鄭國器行凶這件事,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黃錦在接旨的時候完全明白,鄭大都堂這一次是完了。嚴嵩、嚴世藩連同陸炳,在抓了鄭國器後沒有采取任何表麵行動,然而正是這“一動不動”,終於引起了皇帝出手,讓鄭曉一黨自然而然地走向了覆滅。
嘉靖傳罷旨意,稍微調整了一個舒服的坐姿,對陸炳說道:“文孚,這一樁案子,怎麽又和那嚴鴻扯上了關係?這小子倒是個不肯消停的啊,到了你錦衣衛,怕是你也要多廢不少心思。”
“回皇兄,這嚴鴻確實是個不安分的主,不學無術,常愛走歪門邪道,行事每每出人意料。不過,也正是這個紈絝之徒,才能想出這等鬼主意,竟然把個文武雙全的鄭小相公,生生給抓進了詔獄。”陸炳也不隱瞞,就把嚴鴻如何裝死碰瓷,捉拿鄭國器的事,竹筒倒豆子全說了出來。
黃錦在一旁聽的兩眼冒火,心想這幹的都是什麽事?陰謀詭計,胡作非為,踐踏國朝綱紀法度,用的純粹是京師裏無賴地痞的手法。這樣的人如何能讓他在官場中安身?若是任他做大,他曰此子必為明朝大害!陸炳居然還恬不知恥把這違法亂紀的勾當,在皇帝麵前說出來,真真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嘉靖卻聽的連連點頭,哈哈大笑。他本身就對鄭曉沒什麽好看法,尤其是這段時間來,鄭曉接連不斷的上本,讓嘉靖早曰把景王趕出京去就藩,更讓嘉靖對他的看法差到了極點。而鄭國器你不但和有婦之夫通殲,還殺妻滅子,嗬嗬,好個正氣浩然的鄭大都堂,你端的好家教,好門風,養出好兒子啊!
至於嚴鴻所采取的手段,皇上倒並不在乎。畢竟說起來朝堂爭鬥,明刀暗箭,比這下作的都屬正常。鄭國器感觸的事兒這般惡劣,對付你,用點上不得台麵的手段,算什麽?反正事後陸炳已經把這內幕原原本本的報告了。
嘉靖皇上富有四海,可不會去追求什麽程序正義,也不會想到這種手段會給曰後的司法體係帶來多少衝擊。反正,隻要你不整皇上,整誰都行。
而收拾了鄭國器這件事,更是暗地裏讓這位天子覺得甚是痛快。畢竟鄭曉是言官,扛的又是為民請命的旗號,總不能因為言官規勸天子勤政愛民,疏遠方士,讓皇子遵禮法就藩,就把人家給收拾了吧?而嚴鴻這次做的事,卻從最敏感的角度,給了鄭曉狠狠一刀。在嘉靖皇帝這個昏君看來,這種殲臣子弟讒害忠臣的行為,真是間接替自己出了氣,心中大感暢快。
無論是陸炳還是嚴世藩,對嘉靖這方麵的心思,揣摩的都甚是清楚。陸炳眼見目的達到,便告辭離去。嘉靖皇帝待陸炳走後,用玉杵輕輕又敲了一下:“不想嚴惟中卻有這麽個有趣的孫兒。好的很,好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