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大事,自有嚴鴻、徐文長主持。胡三少爺便如同神仙一般,大有此間樂,不思蜀之感。嚴鴻告知他的那些束縛法兒,他也嚐了嚐新。胡三少爺雖然過去經常安排打人,自己動手卻是少見,更何況打的多是男人。如今倒是別有滋味。
倏忽光陰似箭,轉眼過去了一月光陰。忽然這一天下午,有人來報,說林養謙林老令尹來訪。嚴鴻倒是大吃一驚,這林知縣身為山陰正堂,自來隻有行客拜坐客,哪有反過來本地文官拜他這外來武官的道理?更別說之前雙方那一鬧,基本已經形同水火。如今,這林養謙他來做甚?
不過,畢竟官場禮儀還是要講的,更何況在嚴鴻看來,林養謙雖然和自己立場敵對,好歹也是個清官。當下他不敢怠慢,命人相請。不一陣,卻見林知縣身著常服,來到客棧之中。那麵目上的神情平和,卻與在縣衙門口刀槍相對時大為不同。
兩人一番寒暄見禮之後,一起來到嚴鴻房中落坐。嚴鴻問道:“不知林老令尹今曰前來,有何見教?”他已經預備好了,你好言好語,我也和你和顏悅色。你若口出惡言,我隨時準備翻臉掀桌!
卻見林養謙今天改換了模樣,完全是一派好好先生的嘴臉,拱手道:“嚴小相公,那曰在下言語之間多有冒犯,念在同朝為官,還請小相公莫要見怪才是。”
嚴鴻不知對方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更是摸不著頭腦。不過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這位剛直清官肯出動下矮樁,委實難得。他也拱手還禮道:“林老令尹說的哪裏話來。咱們先前彼此之間有些誤會,都怪在下年輕識淺,舉止粗魯,還望林老令尹大人大量,莫與我這武夫一般見識才是。”
兩人各退半步,彬彬禮讓,於是哈哈一笑,大有相視一笑泯恩仇之感。嚴鴻趕緊吩咐隨侍的錦衣衛擺上清茶點心。林養謙喝了兩口茶,待錦衣衛退下,這才說道:“嚴小相公,實不相瞞,下官此來,還是為了徐海這賊子。這廝乃僅次於汪直的倭寇首腦,而其為寇的年份,猶然在汪直之上。多年來,攻打州縣,荼毒生民,手上沾了不知多少人命。他本是中華人士,卻勾結外夷,侵擾故國,殺戮同胞鄉親,可謂是無父無母,背祖欺宗。嚴小相公莫非就不恨這樣的賊子?”
嚴鴻心知林養謙無事不登三寶殿,果然還是開門見山說了真實目的。眼見對方居然動起民族主義的手段來,嚴鴻卻也肅然。自己前世又何嚐沒有過類似情懷?隻是有些事情,並不是一刀一槍那麽簡單的。
當下嚴鴻道:“林老令尹,說來嚴某既為大明臣子,如何不恨徐海這樣的賊子?若單以義憤,將其一刀兩斷,卻是簡單。隻是在下想來,如今胡老督憲正在設計招安倭寇,以靖東海。而徐海願受招安上岸,正是其中關鍵一環。殺一徐海無足輕重,但是徐海一死,胡督憲招安之事就要落空,倭寇必大起兵馬為徐賊報仇。到時候兵連禍結,百姓塗炭,萬民受害,又不知要死多少人。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在下也隻好盡力保徐海一顆人頭不落。且徐海自從在山陰縣衙門蒙林老令尹一番訓誡之後,如今幡然悔悟,更多次表示,自家罪孽深重,恨不一死贖罪。如今留待罪之身,願為天家舍命效力。林老令尹雖不曾斷徐海之頭,實則卻已殺一怙惡不悛之倭寇徐海,生一立功贖罪之良民徐海,可謂是功勞卓然。”
嚴鴻心中,對清官多少還是尊敬的。前番在衙門口,為了救出徐海,不得不對林養謙大潑汙水,惡語攻擊。但如今徐海既然到了手中,林養謙又是正經八百過來商量,嚴鴻便也和他好好敘說原因。他還故意含糊徐海是招安後被林養謙所擒的事,反而把徐海心態轉變的功勞,給戴到了林養謙頭上。意思很明白,隻要你林縣尊肯在這裏退上半步,嚴某也絕不會虧待於你。
林養謙聽嚴鴻這般說,卻也微微一怔。隨即卻搖頭道:“嚴小相公此言差也,倭寇發兵,自有國朝兵馬抵擋,若是一味招安,還養兵何用?你在客棧之中,卻是不曾知道,如今紹興百姓議論紛紛,謠言倭寇以重金賄賂朝中高官,要買徐賊不死。若當真來了赦免徐賊的旨意,怕是民心動蕩,於我朝廷威儀,及嚴閣老名聲均是有礙,嚴小相公不可不查。”
其實對方說的隱晦,嚴鴻也聽的明白,什麽朝中高官,分明就是指自己的爺爺嚴嵩,至於百姓的謠言是誰放出來的,不用想也知道。
這一手在嚴鴻的前世,有很多人使用,即所謂製造小道消息,煽動百姓情緒,混淆視聽。如今這個手段卻在明朝就已經有人開始玩了,而且玩的很順溜。嚴家父子的名聲,原本也就是那個樣子,基本不用別人誹謗,隻要陳述事實,就已經黑如煤炭了。所謂債多不愁,虱多不癢,給他加上兩三筆也沒人去計較的。
而且紹興人本身對嚴家也有抵觸情緒。要知沈煉可就是紹興人,而這位紹興大才子如今落的在邊關啃老米飯,全都是拜嚴家父子所賜。紹興沈家還有不少族人在,這些族人心裏對嚴家能是什麽看法?
就算不是沈煉家的親朋,聽到本鄉大才子因為不肯阿附朝中權貴,而遭到陷害這事兒,自然是津津樂道,義憤填膺。當然,這並不影響很多紹興師爺到嚴府去做幕賓,也不影響紹興本地大商人與嚴家勾結、孝敬嚴府,獲得權力方麵的便利。畢竟清議是一回事,利益又是另一回事了。
更別說收錢放倭寇這種事,確實就是百姓喜聞樂見的版本,什麽貪官受賄,暗放賊酋,跟戲台子上的表演好生神似。如果再來個青天大老爺秉公執法,斬殺殲邪,就可以算是圓滿收官。自己當初在山陰縣衙門強奪徐海,之後困守客棧之內,確實為人民大眾的yy提供了極好的素材。這會兒外界的輿論,從來訪的那幾位徐文長的舊友的表現,已經可見一斑。
不過,正所謂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若嚴鴻是進士科甲出身的官員,他確實不得不考慮民意民望這些東西,千夫所指,無疾而終,誠非虛言。不過嚴鴻如今既然是個武臣,又是靠著爺爺爹爹和陸炳的權勢當的官,那麽民意民望這些東西,對他而言暫時沒什麽意義。
因此他微微笑道:“林老令尹,我輩為官,當以國事民事為重,個人虛名,何足掛齒?倭寇凶殘,確須剿撫並用。若是一味招安,不以武備,隻能讓倭寇更其囂張;然若是一味進剿,不給出路,則大小倭寇拚死頑抗,要盡數剿滅確也不易。因此上,胡老督憲一麵發兵剿寇,一麵招安良善。這徐海肯上岸就撫,可稱是倭寇中良知未泯者。若是他招安事辦好了,其餘倭寇也難免動搖。反之,若是他就撫反而被殺,那些存心與朝廷為敵的殲賊,正好裹挾部眾,大舉反撲。林老令尹在東南為官,當知東南朝廷兵馬戰力如何。純以兵力無法抵製倭寇,則沿岸百姓又將遭殃,林老令尹何忍見軍民浴血?”
林養謙繼續搖頭:“非也,嚴小相公之言,因為倭寇難剿,朝廷兵力不足,便要改剿為撫,此大不然。為將為兵者,為朝廷馬革裹屍,自是本分。倭寇來犯,便與他一刀一槍,見個死活。豈能因倭寇勢大,便更易朝廷法製,令怙惡者得以苟全?嚴小相公,切莫一錯再錯!”
嚴鴻發現,林養謙這廝真是敬酒不吃,你越和他客氣他還越來勁了。再加上,對林養謙這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觀點也難以認同。咋?你是文官,就說武官馬革裹屍是本分?好言好語你不聽,那老子就不客氣了。反正憑你一個人,也沒法搶出徐海不是?
當即嚴鴻冷笑道:“罷了,林令尹實不愧國朝第一等的忠良。口口聲聲馬革裹屍自是本分,照這麽說來,勝敗不要緊,死活不要緊,倭寇能不能消滅也不要緊,沿岸百姓受不受塗炭也不要緊,總之對倭寇隻能剿,不能撫?既然如此,那林老令尹何不也投筆從戎,出海殺賊,與倭寇一刀一槍殺個痛快!”
林養謙實在想不到對方竟然扔出這麽一句來,這也太沒道理了,不合官場習慣啊。自己是文官啊,文官負責的就是說話,發表言論,外加罵武人無能。文官可以罵皇帝,被打屁股,被砍頭,但沒有義務去衝鋒陷陣疆場殺敵啊。別說是自己,就算是以文官身份總督軍務的胡宗憲等人,他也是在營帳之中製定戰略,不可能去沙場撕殺。可是一時之間,他竟然不知道怎麽反駁嚴鴻,當即愣在那裏,說不出話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倏忽光陰似箭,轉眼過去了一月光陰。忽然這一天下午,有人來報,說林養謙林老令尹來訪。嚴鴻倒是大吃一驚,這林知縣身為山陰正堂,自來隻有行客拜坐客,哪有反過來本地文官拜他這外來武官的道理?更別說之前雙方那一鬧,基本已經形同水火。如今,這林養謙他來做甚?
不過,畢竟官場禮儀還是要講的,更何況在嚴鴻看來,林養謙雖然和自己立場敵對,好歹也是個清官。當下他不敢怠慢,命人相請。不一陣,卻見林知縣身著常服,來到客棧之中。那麵目上的神情平和,卻與在縣衙門口刀槍相對時大為不同。
兩人一番寒暄見禮之後,一起來到嚴鴻房中落坐。嚴鴻問道:“不知林老令尹今曰前來,有何見教?”他已經預備好了,你好言好語,我也和你和顏悅色。你若口出惡言,我隨時準備翻臉掀桌!
卻見林養謙今天改換了模樣,完全是一派好好先生的嘴臉,拱手道:“嚴小相公,那曰在下言語之間多有冒犯,念在同朝為官,還請小相公莫要見怪才是。”
嚴鴻不知對方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更是摸不著頭腦。不過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這位剛直清官肯出動下矮樁,委實難得。他也拱手還禮道:“林老令尹說的哪裏話來。咱們先前彼此之間有些誤會,都怪在下年輕識淺,舉止粗魯,還望林老令尹大人大量,莫與我這武夫一般見識才是。”
兩人各退半步,彬彬禮讓,於是哈哈一笑,大有相視一笑泯恩仇之感。嚴鴻趕緊吩咐隨侍的錦衣衛擺上清茶點心。林養謙喝了兩口茶,待錦衣衛退下,這才說道:“嚴小相公,實不相瞞,下官此來,還是為了徐海這賊子。這廝乃僅次於汪直的倭寇首腦,而其為寇的年份,猶然在汪直之上。多年來,攻打州縣,荼毒生民,手上沾了不知多少人命。他本是中華人士,卻勾結外夷,侵擾故國,殺戮同胞鄉親,可謂是無父無母,背祖欺宗。嚴小相公莫非就不恨這樣的賊子?”
嚴鴻心知林養謙無事不登三寶殿,果然還是開門見山說了真實目的。眼見對方居然動起民族主義的手段來,嚴鴻卻也肅然。自己前世又何嚐沒有過類似情懷?隻是有些事情,並不是一刀一槍那麽簡單的。
當下嚴鴻道:“林老令尹,說來嚴某既為大明臣子,如何不恨徐海這樣的賊子?若單以義憤,將其一刀兩斷,卻是簡單。隻是在下想來,如今胡老督憲正在設計招安倭寇,以靖東海。而徐海願受招安上岸,正是其中關鍵一環。殺一徐海無足輕重,但是徐海一死,胡督憲招安之事就要落空,倭寇必大起兵馬為徐賊報仇。到時候兵連禍結,百姓塗炭,萬民受害,又不知要死多少人。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在下也隻好盡力保徐海一顆人頭不落。且徐海自從在山陰縣衙門蒙林老令尹一番訓誡之後,如今幡然悔悟,更多次表示,自家罪孽深重,恨不一死贖罪。如今留待罪之身,願為天家舍命效力。林老令尹雖不曾斷徐海之頭,實則卻已殺一怙惡不悛之倭寇徐海,生一立功贖罪之良民徐海,可謂是功勞卓然。”
嚴鴻心中,對清官多少還是尊敬的。前番在衙門口,為了救出徐海,不得不對林養謙大潑汙水,惡語攻擊。但如今徐海既然到了手中,林養謙又是正經八百過來商量,嚴鴻便也和他好好敘說原因。他還故意含糊徐海是招安後被林養謙所擒的事,反而把徐海心態轉變的功勞,給戴到了林養謙頭上。意思很明白,隻要你林縣尊肯在這裏退上半步,嚴某也絕不會虧待於你。
林養謙聽嚴鴻這般說,卻也微微一怔。隨即卻搖頭道:“嚴小相公此言差也,倭寇發兵,自有國朝兵馬抵擋,若是一味招安,還養兵何用?你在客棧之中,卻是不曾知道,如今紹興百姓議論紛紛,謠言倭寇以重金賄賂朝中高官,要買徐賊不死。若當真來了赦免徐賊的旨意,怕是民心動蕩,於我朝廷威儀,及嚴閣老名聲均是有礙,嚴小相公不可不查。”
其實對方說的隱晦,嚴鴻也聽的明白,什麽朝中高官,分明就是指自己的爺爺嚴嵩,至於百姓的謠言是誰放出來的,不用想也知道。
這一手在嚴鴻的前世,有很多人使用,即所謂製造小道消息,煽動百姓情緒,混淆視聽。如今這個手段卻在明朝就已經有人開始玩了,而且玩的很順溜。嚴家父子的名聲,原本也就是那個樣子,基本不用別人誹謗,隻要陳述事實,就已經黑如煤炭了。所謂債多不愁,虱多不癢,給他加上兩三筆也沒人去計較的。
而且紹興人本身對嚴家也有抵觸情緒。要知沈煉可就是紹興人,而這位紹興大才子如今落的在邊關啃老米飯,全都是拜嚴家父子所賜。紹興沈家還有不少族人在,這些族人心裏對嚴家能是什麽看法?
就算不是沈煉家的親朋,聽到本鄉大才子因為不肯阿附朝中權貴,而遭到陷害這事兒,自然是津津樂道,義憤填膺。當然,這並不影響很多紹興師爺到嚴府去做幕賓,也不影響紹興本地大商人與嚴家勾結、孝敬嚴府,獲得權力方麵的便利。畢竟清議是一回事,利益又是另一回事了。
更別說收錢放倭寇這種事,確實就是百姓喜聞樂見的版本,什麽貪官受賄,暗放賊酋,跟戲台子上的表演好生神似。如果再來個青天大老爺秉公執法,斬殺殲邪,就可以算是圓滿收官。自己當初在山陰縣衙門強奪徐海,之後困守客棧之內,確實為人民大眾的yy提供了極好的素材。這會兒外界的輿論,從來訪的那幾位徐文長的舊友的表現,已經可見一斑。
不過,正所謂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若嚴鴻是進士科甲出身的官員,他確實不得不考慮民意民望這些東西,千夫所指,無疾而終,誠非虛言。不過嚴鴻如今既然是個武臣,又是靠著爺爺爹爹和陸炳的權勢當的官,那麽民意民望這些東西,對他而言暫時沒什麽意義。
因此他微微笑道:“林老令尹,我輩為官,當以國事民事為重,個人虛名,何足掛齒?倭寇凶殘,確須剿撫並用。若是一味招安,不以武備,隻能讓倭寇更其囂張;然若是一味進剿,不給出路,則大小倭寇拚死頑抗,要盡數剿滅確也不易。因此上,胡老督憲一麵發兵剿寇,一麵招安良善。這徐海肯上岸就撫,可稱是倭寇中良知未泯者。若是他招安事辦好了,其餘倭寇也難免動搖。反之,若是他就撫反而被殺,那些存心與朝廷為敵的殲賊,正好裹挾部眾,大舉反撲。林老令尹在東南為官,當知東南朝廷兵馬戰力如何。純以兵力無法抵製倭寇,則沿岸百姓又將遭殃,林老令尹何忍見軍民浴血?”
林養謙繼續搖頭:“非也,嚴小相公之言,因為倭寇難剿,朝廷兵力不足,便要改剿為撫,此大不然。為將為兵者,為朝廷馬革裹屍,自是本分。倭寇來犯,便與他一刀一槍,見個死活。豈能因倭寇勢大,便更易朝廷法製,令怙惡者得以苟全?嚴小相公,切莫一錯再錯!”
嚴鴻發現,林養謙這廝真是敬酒不吃,你越和他客氣他還越來勁了。再加上,對林養謙這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觀點也難以認同。咋?你是文官,就說武官馬革裹屍是本分?好言好語你不聽,那老子就不客氣了。反正憑你一個人,也沒法搶出徐海不是?
當即嚴鴻冷笑道:“罷了,林令尹實不愧國朝第一等的忠良。口口聲聲馬革裹屍自是本分,照這麽說來,勝敗不要緊,死活不要緊,倭寇能不能消滅也不要緊,沿岸百姓受不受塗炭也不要緊,總之對倭寇隻能剿,不能撫?既然如此,那林老令尹何不也投筆從戎,出海殺賊,與倭寇一刀一槍殺個痛快!”
林養謙實在想不到對方竟然扔出這麽一句來,這也太沒道理了,不合官場習慣啊。自己是文官啊,文官負責的就是說話,發表言論,外加罵武人無能。文官可以罵皇帝,被打屁股,被砍頭,但沒有義務去衝鋒陷陣疆場殺敵啊。別說是自己,就算是以文官身份總督軍務的胡宗憲等人,他也是在營帳之中製定戰略,不可能去沙場撕殺。可是一時之間,他竟然不知道怎麽反駁嚴鴻,當即愣在那裏,說不出話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