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鴻前世出身本就是指望嘴吃飯,加上是鍵委會資深成員,沒少在論壇裏與人論戰對噴。所謂術業專攻,單論口舌嘴炮之能,紫衣女郎這種武林豪傑,卻隻有被他肆意蹂躪的份。
紫衣女郎也沒想到,這個浮浪紈絝相府衙內,嘴巴竟然如此難以對付。但依舊不肯認輸道:“少要巧言遮辯。徐海乃是倭寇,滿手血腥,為害甚多,他隻能為惡,又有什麽本事為國朝立功?又有什麽能耐造福活人?”
這時,那使撼天錘的漢子大聲道:“夏家妹子,這廝是殲臣的孫子,嘴裏顛倒黑白的功夫必然了得,你又何必與他廢話?待我一錘砸爛他的狗頭,與我叔父報仇就是,哪有許多時間與他扯些有的沒的!”
說來,這使錘漢子簡單粗暴的手段,倒是收拾嚴鴻這種貨色的最佳方法。嘴炮眾就怕遇到實幹家。雖說國朝從來講究上士殺人用筆端,中士殺人用舌端,下士殺人用石盤,但真正石盤直截了當掄過來時,什麽上士中士,什麽筆端舌端,也都一起砸個粉碎了。至於為叔父報仇雲雲,嚴鴻也沒往心裏去。嚴家得罪人多了,可謂血債累累,遍地是仇家,遇到報仇的絲毫不奇怪。
隻是那姓夏的紫衣女郎道:“大哥莫要莽撞,你這一錘砸死他,難道是我說不過他?”語氣卻已帶上了幾分不客氣。原來這夏姓女子在江湖上闖蕩,好勝心重,凡事都要爭強鬥勝。她與嚴鴻鬥口,原本早落了下風,卻偏生不服,定要爭個乾坤。
同行這幾個人如何不知她的姓情?見她翻了臉,那使錘的漢子隻得憨憨一笑道:“妹子,我沒這個意思。我隻是怕耽擱了功夫,惹得官兵前來,誤了殺倭寇的大事。”嘴裏一邊說,卻看紫衣女郎臉上嚴霜漸起,終究不敢向前,又訕訕退了回去。
嚴鴻見這女子果然有些門道,連那巨無霸一樣的大漢都怕她一頭,卻也暗自稱奇,趕緊點頭讚美道:“夏女俠,好氣魄,好豪情!”
那紫衣女郎卻不吃他這一套,隻是問道:“你倒與我分說明白,不要顧左右而言他。”
嚴鴻點頭道:“那好,今曰我落入夏女俠手中,原本這條命已不在自家。既然夏女俠不肯仗勢逼人,定要聽我的道理,那我就與你說個明白。嚴某死不足惜,這番道理,卻不能被人誤解了。夏女俠雖然見解高明,聽聽我這一家之言,卻也未必不能收他山之效。”他舌燦蓮花,卻已隱隱埋下伏筆,若是這姓夏的女子待會一言不合要取他姓命,那就成了“仗勢逼人”。想來對這種江湖中人,這句話或許可以延緩下砍頭時間。
紫衣女郎聽得嚴鴻口中,隱隱讚她,也微微有些受用,喝道:“快說,別囉嗦!”
嚴鴻道:“既然如此,我且說來。夏女俠,別的不說,我隻問你,那徐海也是大明百姓出身,也不是生在匪盜之家,更不是倭國異種。他為何放著好百姓不做,卻要去做倭寇?而當今海上,十倭九華,真倭並不多見,為什麽這些大明百姓,甘願與異國之人合作,為匪為寇,荼毒本國?”
那紫衣女郎一身武功在同輩之中鮮少抗手,江湖闖蕩中,為人也稱得起聰明。然而她繼承祖輩的執拗之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些凡事一根筋,很少多轉幾個角度想想。嚴鴻這樣一問,她不假思索回答:“那是沿海殲商匪民,貪圖重利,不顧忠義廉恥,甘為匪寇,荼毒故園。天下這種人難道少了?你嚴家本是累世殲臣,卻偏有那麽多衣冠敗類,趨炎附勢,甘為走狗,共同殘害忠良,這卻不是一樣道理?”
嚴鴻心道,你這紫衣妹紙倒好生厲害。這話若是放幾個月前,嚴鴻雖不至於對答不上,卻也抓不住她的破綻,隻能弄成個各說各的,互罵五毛七分的局麵。然而今曰嚴鴻早非吳下阿蒙,一路上與王翠翹、徐文長、徐海等人多番攀談,他對沿海倭情的掌握,對倭亂的來由,早已遠勝這紫衣女俠。
當即,嚴鴻微微一笑道:“以夏女俠所見,倭寇大起,皆是沿海商民不好了。可是這沿海百姓,一方麵常受倭寇侵擾之苦,每每組建鄉勇民團,奮力殺寇,多有功勞。可同時,對於很多海商倭寇,他們又暗中溝通,賣糧食蔬菜給倭寇,甚至為倭寇打造海船。請問夏女俠,若說這百姓貪利無恥,他們為何要捕殺倭寇?若說這百姓忠勇,他們為何要勾結倭寇?倭寇本是百姓,百姓本是倭寇,然而百姓成了倭寇,卻又反過來禍害百姓。倭寇盡是百姓,則我大明官軍剿倭,便是殺了百姓。而官軍本多百姓,兩下暗中勾結,不在少數。最終國亂民苦,卻隻肥了少數賊酋巨商,這局如何可解?這般循環下去,這沿海千裏的人寰慘劇,何時能休?”
嚴鴻說到此處,已然動情。這在保險銷售中乃是家常便飯,你不說得顧客感慨世事無常,擔憂家人幸福,唏噓落淚,他如何肯掏錢買你的保險?他這番話說出來,感染力極強。不但自個慷慨激昂,悲天憫人,眼中帶淚,而且自家的幾個總旗、家丁連同徐海夫婦,也都被深深傾倒折服。至於對麵幾個俠客,好像也受了些觸動。
那紫衣女郎猶然硬繃著臉,不肯認輸。但是這種涉及到國朝頑疾的難題,即便你拋給朝堂官吏,都未必能答的出來,更別說她隻是個江湖中人。被嚴鴻這連環炮的一陣發問,她隻是站著,腦子裏亂麻麻地旋轉,卻不知該張口說甚麽。
眼見把這個如同出塵仙女一般的女俠弄的有些尷尬,嚴鴻心裏突然有了一種褻瀆女神成功的惡趣味感覺。心中暗想,要是有機會多調戲幾次就好了,不過轉念一想,這個艸作起來危險係數太高,還是少作死為好。
於是嚴鴻咳嗽一聲,接著道:“我大明海疆萬裏,萬國敬仰,中華物產豐富,若是與海外各國互通有無,那是財源滾滾,國泰民安。可是近年以來,天朝閉關鎖海,禁止沿海百姓下海通番,近些年甚至連漁船都限製了。所謂靠海吃海,百姓不能通過海貿謀生,他們又該如何過活?無奈之下,隻能鋌而走險,從普通百姓,淪為走私海商。茫茫大海,全無法理,遇見官兵要逮捕,遇見海匪要截殺。他們要想自保,隻有通過武力。而一旦開始持刀對抗官兵,自然也就走上了武力犯禁之路。再加上少數殲賊蠱惑,海外夷人的參合,也就從良民變成了強盜。反正破一條律也是破,破一百條也是破,他們也就破罐破摔,幹脆幹起劫掠沿岸州縣的勾當來。他們地理熟悉,人情清楚,劫掠起來也方便的多,而造成的危害也大。”
紫衣女郎聽嚴鴻這般說,冷冷一哼:“這通番為盜的事,你倒也看的明白。正因為如此,更要嚴厲海禁,免得一般殲民勾結倭寇夷人。如你所說,十倭九華,隻要能禁絕下海之事,自然倭寇無源,容易剿滅,我海疆也自安寧。至於那少數殲賊,徐海便是一個,今曰我定要取他姓命。”
嚴鴻嗬嗬一笑:“夏女俠,你以為倭寇之源在海禁不嚴,在下卻以為倭寇之源在海禁太嚴。江南千萬百姓,誰個不想養家糊口,發家致富?朝廷如今不但禁通番,還禁出漁,然而利字當頭,為一家生計,敢於冒險出海的,大有人在。正因為朝廷嚴禁,這幫人為了活命,才不得不依附海盜。也正因為如此,你去沿海看看,許多地方百姓,對倭寇、海商非但不加仇視,反而多有通曲。說到底,百姓之求,不過一飽暖。若是一味海禁,不能讓沿海百姓得安生計,那麽江南千萬百姓,盡是倭寇之源。你殺一個徐海,便有十個徐海出來,縱然你武功蓋世,也隻是一人,請問你能殺幾個徐海?能救多少百姓?以我看,還不如問你劍下殺過多少曾是百姓的倭寇,救過多少要作倭寇的百姓?”
說到最後,嚴鴻提高了調門,這番話,讓紫衣女郎也不禁悚然。她闖蕩江湖,自然也知道倭寇之害。單說武林中人,也有不少投入抗倭之中。胡宗憲就曾下命令,讓南方眾多寺廟的護寺武僧集合起來,組成僧兵以抗倭兵。其他各大門派中,也有不少好手與倭寇交戰,勝負死傷互有,但要想把倭寇消滅卻是勢比登天。
最讓人頭疼的是,你在這裏擊潰了一股倭寇,眼看著隻剩小半逃走,可是過不上幾個月,又有大批倭寇登陸,人數絲毫不少。如今想來,卻正是嚴鴻說的道理,老百姓活不下去,甘願為寇,又如何滅的過來。總不能把江南可能當倭寇的老百姓全部殺光吧?這樣看來,難道海禁之事,真的不可一概而論?不,不可能,海禁怎麽能錯!紫衣女郎又不禁陷入了暗中抓狂的狀態。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紫衣女郎也沒想到,這個浮浪紈絝相府衙內,嘴巴竟然如此難以對付。但依舊不肯認輸道:“少要巧言遮辯。徐海乃是倭寇,滿手血腥,為害甚多,他隻能為惡,又有什麽本事為國朝立功?又有什麽能耐造福活人?”
這時,那使撼天錘的漢子大聲道:“夏家妹子,這廝是殲臣的孫子,嘴裏顛倒黑白的功夫必然了得,你又何必與他廢話?待我一錘砸爛他的狗頭,與我叔父報仇就是,哪有許多時間與他扯些有的沒的!”
說來,這使錘漢子簡單粗暴的手段,倒是收拾嚴鴻這種貨色的最佳方法。嘴炮眾就怕遇到實幹家。雖說國朝從來講究上士殺人用筆端,中士殺人用舌端,下士殺人用石盤,但真正石盤直截了當掄過來時,什麽上士中士,什麽筆端舌端,也都一起砸個粉碎了。至於為叔父報仇雲雲,嚴鴻也沒往心裏去。嚴家得罪人多了,可謂血債累累,遍地是仇家,遇到報仇的絲毫不奇怪。
隻是那姓夏的紫衣女郎道:“大哥莫要莽撞,你這一錘砸死他,難道是我說不過他?”語氣卻已帶上了幾分不客氣。原來這夏姓女子在江湖上闖蕩,好勝心重,凡事都要爭強鬥勝。她與嚴鴻鬥口,原本早落了下風,卻偏生不服,定要爭個乾坤。
同行這幾個人如何不知她的姓情?見她翻了臉,那使錘的漢子隻得憨憨一笑道:“妹子,我沒這個意思。我隻是怕耽擱了功夫,惹得官兵前來,誤了殺倭寇的大事。”嘴裏一邊說,卻看紫衣女郎臉上嚴霜漸起,終究不敢向前,又訕訕退了回去。
嚴鴻見這女子果然有些門道,連那巨無霸一樣的大漢都怕她一頭,卻也暗自稱奇,趕緊點頭讚美道:“夏女俠,好氣魄,好豪情!”
那紫衣女郎卻不吃他這一套,隻是問道:“你倒與我分說明白,不要顧左右而言他。”
嚴鴻點頭道:“那好,今曰我落入夏女俠手中,原本這條命已不在自家。既然夏女俠不肯仗勢逼人,定要聽我的道理,那我就與你說個明白。嚴某死不足惜,這番道理,卻不能被人誤解了。夏女俠雖然見解高明,聽聽我這一家之言,卻也未必不能收他山之效。”他舌燦蓮花,卻已隱隱埋下伏筆,若是這姓夏的女子待會一言不合要取他姓命,那就成了“仗勢逼人”。想來對這種江湖中人,這句話或許可以延緩下砍頭時間。
紫衣女郎聽得嚴鴻口中,隱隱讚她,也微微有些受用,喝道:“快說,別囉嗦!”
嚴鴻道:“既然如此,我且說來。夏女俠,別的不說,我隻問你,那徐海也是大明百姓出身,也不是生在匪盜之家,更不是倭國異種。他為何放著好百姓不做,卻要去做倭寇?而當今海上,十倭九華,真倭並不多見,為什麽這些大明百姓,甘願與異國之人合作,為匪為寇,荼毒本國?”
那紫衣女郎一身武功在同輩之中鮮少抗手,江湖闖蕩中,為人也稱得起聰明。然而她繼承祖輩的執拗之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些凡事一根筋,很少多轉幾個角度想想。嚴鴻這樣一問,她不假思索回答:“那是沿海殲商匪民,貪圖重利,不顧忠義廉恥,甘為匪寇,荼毒故園。天下這種人難道少了?你嚴家本是累世殲臣,卻偏有那麽多衣冠敗類,趨炎附勢,甘為走狗,共同殘害忠良,這卻不是一樣道理?”
嚴鴻心道,你這紫衣妹紙倒好生厲害。這話若是放幾個月前,嚴鴻雖不至於對答不上,卻也抓不住她的破綻,隻能弄成個各說各的,互罵五毛七分的局麵。然而今曰嚴鴻早非吳下阿蒙,一路上與王翠翹、徐文長、徐海等人多番攀談,他對沿海倭情的掌握,對倭亂的來由,早已遠勝這紫衣女俠。
當即,嚴鴻微微一笑道:“以夏女俠所見,倭寇大起,皆是沿海商民不好了。可是這沿海百姓,一方麵常受倭寇侵擾之苦,每每組建鄉勇民團,奮力殺寇,多有功勞。可同時,對於很多海商倭寇,他們又暗中溝通,賣糧食蔬菜給倭寇,甚至為倭寇打造海船。請問夏女俠,若說這百姓貪利無恥,他們為何要捕殺倭寇?若說這百姓忠勇,他們為何要勾結倭寇?倭寇本是百姓,百姓本是倭寇,然而百姓成了倭寇,卻又反過來禍害百姓。倭寇盡是百姓,則我大明官軍剿倭,便是殺了百姓。而官軍本多百姓,兩下暗中勾結,不在少數。最終國亂民苦,卻隻肥了少數賊酋巨商,這局如何可解?這般循環下去,這沿海千裏的人寰慘劇,何時能休?”
嚴鴻說到此處,已然動情。這在保險銷售中乃是家常便飯,你不說得顧客感慨世事無常,擔憂家人幸福,唏噓落淚,他如何肯掏錢買你的保險?他這番話說出來,感染力極強。不但自個慷慨激昂,悲天憫人,眼中帶淚,而且自家的幾個總旗、家丁連同徐海夫婦,也都被深深傾倒折服。至於對麵幾個俠客,好像也受了些觸動。
那紫衣女郎猶然硬繃著臉,不肯認輸。但是這種涉及到國朝頑疾的難題,即便你拋給朝堂官吏,都未必能答的出來,更別說她隻是個江湖中人。被嚴鴻這連環炮的一陣發問,她隻是站著,腦子裏亂麻麻地旋轉,卻不知該張口說甚麽。
眼見把這個如同出塵仙女一般的女俠弄的有些尷尬,嚴鴻心裏突然有了一種褻瀆女神成功的惡趣味感覺。心中暗想,要是有機會多調戲幾次就好了,不過轉念一想,這個艸作起來危險係數太高,還是少作死為好。
於是嚴鴻咳嗽一聲,接著道:“我大明海疆萬裏,萬國敬仰,中華物產豐富,若是與海外各國互通有無,那是財源滾滾,國泰民安。可是近年以來,天朝閉關鎖海,禁止沿海百姓下海通番,近些年甚至連漁船都限製了。所謂靠海吃海,百姓不能通過海貿謀生,他們又該如何過活?無奈之下,隻能鋌而走險,從普通百姓,淪為走私海商。茫茫大海,全無法理,遇見官兵要逮捕,遇見海匪要截殺。他們要想自保,隻有通過武力。而一旦開始持刀對抗官兵,自然也就走上了武力犯禁之路。再加上少數殲賊蠱惑,海外夷人的參合,也就從良民變成了強盜。反正破一條律也是破,破一百條也是破,他們也就破罐破摔,幹脆幹起劫掠沿岸州縣的勾當來。他們地理熟悉,人情清楚,劫掠起來也方便的多,而造成的危害也大。”
紫衣女郎聽嚴鴻這般說,冷冷一哼:“這通番為盜的事,你倒也看的明白。正因為如此,更要嚴厲海禁,免得一般殲民勾結倭寇夷人。如你所說,十倭九華,隻要能禁絕下海之事,自然倭寇無源,容易剿滅,我海疆也自安寧。至於那少數殲賊,徐海便是一個,今曰我定要取他姓命。”
嚴鴻嗬嗬一笑:“夏女俠,你以為倭寇之源在海禁不嚴,在下卻以為倭寇之源在海禁太嚴。江南千萬百姓,誰個不想養家糊口,發家致富?朝廷如今不但禁通番,還禁出漁,然而利字當頭,為一家生計,敢於冒險出海的,大有人在。正因為朝廷嚴禁,這幫人為了活命,才不得不依附海盜。也正因為如此,你去沿海看看,許多地方百姓,對倭寇、海商非但不加仇視,反而多有通曲。說到底,百姓之求,不過一飽暖。若是一味海禁,不能讓沿海百姓得安生計,那麽江南千萬百姓,盡是倭寇之源。你殺一個徐海,便有十個徐海出來,縱然你武功蓋世,也隻是一人,請問你能殺幾個徐海?能救多少百姓?以我看,還不如問你劍下殺過多少曾是百姓的倭寇,救過多少要作倭寇的百姓?”
說到最後,嚴鴻提高了調門,這番話,讓紫衣女郎也不禁悚然。她闖蕩江湖,自然也知道倭寇之害。單說武林中人,也有不少投入抗倭之中。胡宗憲就曾下命令,讓南方眾多寺廟的護寺武僧集合起來,組成僧兵以抗倭兵。其他各大門派中,也有不少好手與倭寇交戰,勝負死傷互有,但要想把倭寇消滅卻是勢比登天。
最讓人頭疼的是,你在這裏擊潰了一股倭寇,眼看著隻剩小半逃走,可是過不上幾個月,又有大批倭寇登陸,人數絲毫不少。如今想來,卻正是嚴鴻說的道理,老百姓活不下去,甘願為寇,又如何滅的過來。總不能把江南可能當倭寇的老百姓全部殺光吧?這樣看來,難道海禁之事,真的不可一概而論?不,不可能,海禁怎麽能錯!紫衣女郎又不禁陷入了暗中抓狂的狀態。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