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提到雷占彪,那柳長老目光一寒,道:“姓雷的殺了咱們的信使,分明是不把我教放在眼中,這等狂徒,就該除了,何必還與他有什麽往來?”


    齊長老冷笑道:“除他是要除,不過不必急在這一時。等他來到濟南大殺大砍之後,咱再站出來,滅了雷占彪,到時候百姓們隻會說咱的好,再發給他們刀槍器械,讓他們起兵造偽朝的反,大事可成。”


    柳長老連連點頭。齊長老又道:“此外,劉才這些年做下的勾當,都是要掉腦袋的。而這欽差副使海瑞,又是個一股筋的家夥。若是他們火拚起來,我聖教從中漁利,更是得勢。”


    王玄素來怕這二位長老,見他們已經商量出了結果,便隻得蹲在一邊道:“你們都商量好了,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反正我說的你們也沒人聽,你們想咋樣就咋樣吧。”


    齊長老拍拍王玄肩膀道:“王左使,你不必這般灰心喪氣。如今四大家族既然已經跟隨嚴鴻出糧賑災,你也別落後。回頭先使人送一萬石糧食去嚴鴻那裏,再多開幾個粥棚,平價糶糧,免得惹他惦記。”


    於是第三天,繼四大家族之後,王玄王半城也開始平價糶米,至於粥棚,原本王玄就開著,欽差來了停了兩天,現在又續上了火。王玄這一作榜樣,到下午,濟南城其他的大小十多家富豪,也紛紛到行轅認捐,大的捐糧千兒八百石,小的捐個三五十石。


    嚴鴻對他們大加褒獎,讓他們也不必專門開粥棚了,把糧食送到現在官辦的粥棚,再派上一兩個人過去幫忙,粥棚上就也打出他們家的旗號。這樣一來,整個濟南城對外就展現出“所有富戶緊密團結在欽差周圍,同心協力賑濟災民”的感人場景,人心也進一步安定。


    嚴鴻手中糧食多了,估摸著度過災荒不成問題,於是又動起了腦筋。當天黃昏,他就從災民中招募了五百名老太太,讓她們手上戴著紅布做的箍兒,在各處維持秩序,勸導災民。參與這項工作的,每人每天發米一升,粥管飽。


    這卻是他從後世市政///府維護交通秩序學來的。若單是衙役拿著水火棍,威嚴有餘,柔韌不足。如今招募這五百老太太,一則軟硬兼施,二則也讓災民更加有希望,不會再想著抱起團來和官府做對。


    隨後嚴鴻又招募了五百名八到十二歲的小兒,教會他們唱一首“萬歲歌”。這首歌是他拿穿越前《上學歌》調子編的:


    太陽當空照,人人開口笑。肚子餓,快點跑,濟南城裏已在把粥熬。


    皇上恩德到,大家都吃飽。謝萬歲,謝萬歲,太平盛世就在大明朝。


    凡是參加的小兒,照舊是戴著紅箍兒,每人每天一升米,粥管夠。於是滿城都是這阿諛奉承的童謠。便是那些沒有給招募到的小兒,也都跟著唱,甚至大人也有覺得這歌謠怪有趣,跟著唱的。沒幾天,濟南城內外就全是《炸學校》調子的萬歲歌了。


    然後嚴鴻又招募了一千名婦女,在各粥棚幫忙。他這招募卻是與白蓮教選仙姬截然相反,要求粗手大腳,麵目難看的,能幹活的。報酬同樣是粥管夠,一升米。這一千名婦女戴著紅箍兒進了粥棚,大大減少了公務人員的人手負擔。


    嚴鴻這幾招,實際上參考了他了解的現代管理中,給底層的人一個想頭。招募這二千人,不但可以在**、秩序方麵得到助力,而且讓難民們看看,就是他們中間的人被欽差選上,過上了好日子,其他人就會更加信賴欽差,盼望自己也能有這麽好的運氣。他隻招募了二千人,卻讓幾十萬人的心思都被調動了。


    之所以隻招募老太太、小孩和醜陋婦女,嚴鴻是怕其中混入白蓮教徒。至於說招募這些人的花費,一天不過幾十石米,對於如今的嚴鴻來說,壓根就是九牛一毛了。


    除此之外,嚴鴻又每日撥出糧食,繼續給災民發米,成年丁口三勺,老人幼童兩勺,便是繈褓中的嬰兒也有一勺。並使人告知,再多過幾日,欽差還會發下銀子,讓大家能夠買米度荒。這一下,災民更是人心安堵,等著朝廷救命。


    又過了三兩天,城外來了一百多輛大車,車上堆滿糧食。要是早幾天,這麽多糧食,怕是早被人盯住了,說不定難民還會蜂擁上前搶奪。可如今,卻是不怎麽引人注意。畢竟,官家發米糶糧,又有粥喝,大家現在不愁餓死了,反正隻有一個肚子,這些外來的糧食也就不再如先前那樣金貴。再說,這些天欽差從城內城外運糧的隊伍時不時都要過一過,誰耐煩一一去數?


    倒是護車的人頗為惹眼。這一路過來,除了推車的力夫、趕牲口的把頭之外,另有一些是外縣的弓兵、衙役。除此之外還有十多個人,顯然與眾不同。他們各個身著勁裝,配刀懸劍,步履剛健有力,看來是身懷武藝。


    那為首的一個,不到三十的年紀,上中等身材,麵如冠玉,劍眉星目,直鼻闊口,頜下微有短須,相貌俊朗之中,更帶幾分英武,雙目之中暗蘊神光。他頭戴四方平定巾,身著素色襴衫,雖然走了長路,竟然是纖塵不染。手拿一柄折扇,在手中輕輕搖動,扇麵展開,上麵龍飛鳳舞般用行草,寫就一篇嶽陽樓記。


    按他的衣著打扮,仿佛是個遊學四方的書生學子。然而腰懸一口三尺長劍,那舉手投足間,睥眤天下笑傲王孫的神態氣質,又似指點江山的名臣棟梁。圍觀百姓們都認定,這必然是哪家名臣子弟,飽學宿儒,絕非什麽粗鄙武夫。


    在此人身旁,有個女子相伴而行。這女子身形嬌小,體態婀娜,頭戴一頂帷笠,垂下的紗帷遮到胸口;帷幕雖然從中兩分,以便於飲食視物,但紗帷重重疊疊、紋風不動,似乎有三四層之多,看不清麵貌。


    她身穿一件淡綠色褙子外罩淡綠比甲,下著水綠長裙內襯同色綢褌,足蹬一雙白緞靴。隻是行路之間,身子微微頓挫,明眼人容易看的出,這位女子的右足不怎麽便當,是個跛子。


    看她與那俊美書生前後而行,形態親昵,分明是一對情侶甚至夫妻,不由讓人暗自慨歎。似那書生這等**俊朗人物,怎會娶一個身有殘疾的妻子?


    在隊伍正中的,有兩條天神般的大漢。他們身高體闊,人群之中顯的甚是紮眼。一個在肩頭扛了柄銅人槊,另一個扛了撼天錘。山東民風尚武,百姓倒不怎麽怕他們,隻是暗挑大指讚一句:“真是兩條好漢!”


    最後押隊的,則是一紫一青兩位女子。與前麵那女子一樣,頭戴帷笠看不清麵目,倘離的近了,能聞到她們身上的淡淡香風,若有若無。其餘的幾個人,也是各個相貌偉奇,身帶軍刃,神態氣質,並非凡俗人物。


    這一隊人馬近城來,難免吸引百姓關注,有那好事的,在兩邊指指點點,議論紛紛。這且不表,這隊人馬看濟南的情形,也是頗為詫異。


    隻見官府粥棚林立,井然有序,百姓們按次序領粥,並無擁擠踐踏之事,也無人口出怨言。粥棚之中,還有些衣衫襤褸的中年婦女,戴著紅箍兒在幫忙添米加柴,雖然一個個忙得滿頭大汗,卻是紅光滿臉,笑容可掬。


    又有些老太太,也是戴著紅箍兒,在隊伍中間維持秩序,憐護弱小,斥責強橫。有些仗著身強力壯想擁擠的,被老太太一喝,頓時唯唯諾諾,乖乖排隊。一忽兒又有一群兒童跑過來,歡天喜地,口裏唱著“謝萬歲,謝萬歲,太平盛世就在大明朝”的歌謠。


    這些押糧來的人都不禁麵麵相覷。為首的書生心中好奇,便問路邊一個老者道:“老丈,我前番來濟南城時,滿地饑民嗷嗷待哺,如今卻怎麽這般太平?尤其怪者,平素裏一個縣城救濟幾千災民,也難免你爭我搶,這濟南幾十萬災民,竟然井然有序,不知是何道理?”


    那老者笑道:“小哥,你是晚來數日,不知這裏情形啊。自從來了嚴老爺、海老爺這兩位欽差,官家米糧如山,各處賑濟,城裏也有粥棚,不過我離城門近,到這裏倒是方便。除此之外,又有平價米可買,大家還爭搶什麽?那些少數不守規矩的,喏,有這老婦人戴著紅圈兒去勸導。不聽的,自有衙役和錦衣衛棒打繩捆。如今的這欽差,可是大大的好人,一心為著咱百姓著想,並不曾想著從中漁利吸血,這也是濟南百姓的福分啊。”


    見為首書生和老人對話,那紫青雙姝也從隊尾走上前來。紫衣女郎小聲道:“邵兄,不想我們才走了幾天,情勢就發生這麽大變化。早知道,就多籌些糧食,不必急於一時了。”


    那書生笑道:“夏賢妹,事態發展迅速,實非我們能預料。我等離開時,情形何等嚴峻,若是耽擱日子久了,不單是災民死的多,更怕那王賊提前發動,就事不可為了。不料那小閻王竟然是個好人,肯為百姓著想,還有這般手段。看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倒不好一概而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鷹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生猛大章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生猛大章魚並收藏大明鷹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