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鴻這幾個月應對自己家宅的事分去了不少精力,但朝堂之上,整頓錦衣衛和開海通商的事,卻也不敢怠慢,不時往國子監走走,請蔣洲、陳可願兩人暢談江南之事。.tw[]不過他的專職是在錦衣衛,主要是考慮一旦開海,如何從製度上確保開海順利,不要被一些心懷叵測的江南豪商把事情給弄砸了。
而伴隨著嚴、徐兩家結親所造成的大勢,現在朝堂上的大方向也已確定。雖然總還是少不了反對開海的言論,或是出於集團利益,做垂死掙紮;或是抱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舊思維,頑抗到底;也有那新進的禦史,偏要逆大勢而動,博取個眼球。但是,在嚴嵩、徐階聯手的鎮壓下,這些言論也隻落得聒噪一陣的下場。其中鬧得最凶的幾個,還被拖下去打了廷杖。
隨著開海大方略的漸塵埃落定,關於具體怎麽開海,細節如何把持的折子也開始上了。嚴嵩一黨頗多江南人,如羅龍文本身就是做走私生意的,而東南如今是胡宗憲為總督,其更是掌握許多一手資料,源源不斷給嚴府輸送回來,對此自然頗有見地。然而這件事的頭功,卻是徐階的得意門生張居正。
張居正身為國子監祭酒,本是負責文教工作。但他素來關心民生,鄉居三年,又曾深入吊貧問疾,早存了改革弊政,富國強明的心思。如今又得嚴鴻推薦了蔣洲、陳可願兩人入國子監讀書。這兩人都是江南開海的幹將,張居正如獲珍寶,一月之中。竟有二十日與兩人攀談。除此之外,有那些曾在沿海為官,後來調入京城升流的官吏,以及前番跟隨嚴鴻下江南的文員,甚至曾在江南、沿海辦過差事的太監,張居正都時時訪問,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在朝廷上這一輪開海之爭中。張居正親自上陣,不避矢石。衝鋒在前。先以《議開海十事疏》一炮打響,上麵直陳大明朝目前國庫無錢,戶部寅吃卯糧,地方上預收稅、提編泛濫的問題。指出開海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他不像嚴鴻隻會打嘴炮,是拿得出實際幹貨的。張居正更引經據典,指出宋朝時未曾禁海,百姓豐足;太祖爺重農為本,是因當時戰亂方息,土地荒廢甚多,人丁不足,倉廩匱乏,因此要鼓勵耕作。以待國家溫飽。但如今大明承平日久,人口繁衍甚多,土地不是荒蕪。而是不敷耕種。這種情況下,適當開海通商,一則宣揚大明威德,使萬邦來朝,弘聖人禮教;二則使士民少土地者得以經商為生,換得溫飽。法上天好生之德;三則民皆好利,以利輔義。教以忠孝,免鋌而走險之虞;四則通商得稅,以增太倉之入,平調饑饉,以安朝野。這一番話,有利有節,更兼文采飛揚,卻是朝堂之上第一流的文章。
除此之外,與嚴家為了自身利益選港口不同,張居正倒是從實際出發,提出了五口通商事。所謂五口,乃是廣東的廣州,浙江的杭州、寧波,福建的福州、泉州,這五口為通商口岸,由朝廷派專使負責。張居正的奏章中,從地理、民風、經濟條件、出海傳統等方麵,對五個港口城市選擇理由,自身條件優越性,做了細致的分析,比嚴家那些黨羽們的材料要有力的多。此外,壕境準夷人與我大明朝通商,夷洲接廈門,由汪直暫時任,也許其通商海外,但通商之舉,亦須朝廷監督。至於船引的管理方法,則是先以控製數額,每一口每年發船引六十張,船東取得船引時即繳納引稅,而待出入港時,再計其貨物貴賤,抽收捐稅。無引之船,若在大洋之上,則皆抄沒。壕境隻許夷人進來做生意,有大明人膽敢借壕境出海的,斬。夷洲之地,朝廷另給汪直等海商配發船引,開專門機構管理出入港,若是無引之船,官兵一體追拿。
張居正這篇折子,不但言之有物,而且風格也與常見的折子大不相同。一班兒文官,平素裏最喜歡動輒引經據典,借聖人言論講自己文章,更喜歡迂回三重,皮裏陽秋,讓人看得要急死。張居正的折子,寫的條理清晰,一目了然。嘉靖皇帝雖然自己下聖旨也喜歡玩文字遊戲,他可不喜歡看別人玩文字遊戲。見了張居正這份奏折,甚是歡喜,連聲誇好,還專門下令,賞了張居正半匹貢緞,二十兩白銀,以示褒獎。這東西雖則不值太多錢,可是天家親自賞賜,這份尊榮那是不必說了。
嚴府內,嚴嵩父子與眾親信團團圍坐,商量大計。嚴鴻如今是錦衣堂上官,參與發言,自不必說。就連嚴鵠也被嚴世藩弄了進來,說這小子畢竟也已二十一歲,又成家了,何況素來幫嚴府打理田莊上的生意,也是一把好手。這次開海,說不定有用得著他的地方。故而,二少爺破天荒的也得以列席這等大會。嚴鴻對此倒沒什麽意見,現在他根本不把二弟當做一個可以威脅到自己的對手了。功勞事業,那都是要自己憑本事幹出來的,可不是一張嘴皮子就能搶來的。隻是這小子坐在末座,默不作聲,一雙眼睛卻時不時往嚴鴻這邊瞥一眼,不知道在搞什麽鬼。
這一番,雖然張居正的奏章說動天子,對於嚴嵩一黨力主的開海而言,那是相當有力的一下推動。當滿朝上下還在圍著開海的道理打嘴仗時,張居正這份可行性很強的奏折出台,基本上就把那些滿口玩弄文藻的反對意見碾壓得鴉雀無聲。而且,自從去年以來,徐階一黨對於開海就處於配合態勢,今春朝堂上本來就是嚴徐聯手的局麵,張居正作為徐階的門生,又是嚴鴻在國子監的老師。持這種立場可以說全無問題。隻是張居正這麽石破天驚的一番話出來,卻讓嚴家原本搶開海頭功的計劃落空了幾分。嚴門炮製的那些奏折,算起來怎麽也趕不上張居正這麽一篇。
羅龍文久為徽商。本是嚴家弄開海之計的主力,嚴嵩這一次也考慮是否要安排他下一趟江南,共同促進開海之事。如今這主力被張居正比得暗無聲色,羅龍文也自覺沒趣,怏怏道:“想不到這張居正如此厲害。義父,徐閣老一邊,這次下的功夫不小啊。”
鄢懋卿也道:“哎。若是趙元質尚在,怕也未必被張居正搶了功去。”他與趙文華素來交好。當初趙文華得罪天家,被嚴嵩父子斷尾,鄢懋卿也略懷幾分兔死狐悲之意。鄢懋卿又想,當初這招安汪直、徐海。開海通商之事,本身就是趙文華和胡宗憲最早策劃的,甚至蔣洲和陳可願最早也是在趙文華手下做的幕僚。若是趙文華活到今日,嚴黨在開海上豈不又多一員大將。
這話嚴鴻聽得卻頗有些不舒服,但自己又不好出來打岔,不然反顯得心中有鬼。嚴世藩卻早已冷冷哼了一聲:“趙文華自己獲罪天家,又有何辜?再則,以我看啊,就算他真在。也未必能在這裏占到張居正的便宜。”
嚴嵩點頭道:“東樓言之有理。張叔大這篇奏章,端的是朝廷上近來少有的雄文,於開海之事。講得分外透徹,也難怪天子垂目。鴻兒,你這位恩師,真真不簡單。日後你若要在仕途上更進一步,多多與他學習,必有收益。”
嚴鴻心道。爺爺您太英明了,我也是這麽想的。雖則我占了穿越者後知後覺的便宜。有這麽幾次下江南辦事,但論起寫奏折的本領,哪怕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比起大明朝的一流人才來,畢竟差的太多。單說兩年前招安徐海那一次,若不是有徐文長主筆,隻怕一篇奏章未必能說得天家動心,下詔赦免。如今,張居正的論事能力,我更是拍馬也跟不上。他要緊點頭道:“爺爺教訓得是。孩兒日後當多向張先生好好請教。”
卻聽嚴鵠不陰不陽插了一句:“說起來,張居正也未必多麽厲害。喏,若不是大哥把蔣洲、陳可願兩個人推薦到國子監,給張居正送去這一份大禮,我看啊,張居正未必寫得出這份奏章來。”
嚴鴻臉色一變。嚴鵠這話什麽意思,傻子都聽得出來。沒錯,自己把蔣洲和陳可願這兩個江南本土出來的民間開海奇士推薦到國子監,確實是有助於張居正在開海上發此宏論。但你嚴鵠這話,莫非是要暗指我溝通徐階一黨?這尼瑪都什麽跟什麽啊!
他眉頭一挑,便要忍不住反唇相譏,哪知嚴世藩先拍案道:“混賬東西,讓你在這裏列席會議,是叫你多跟諸位叔伯學習,輪到你來大放厥詞?這裏哪有你說話的份?給我滾出去!”
嚴鴻跌破眼鏡,今兒太陽打西邊出來了,老爹居然為了袒護我大罵二弟?卻看嚴鵠麵無人色,站起來,給嚴嵩、嚴世藩各磕了個頭,怏怏退出。
嚴世藩餘怒未消,待要開口,一邊的歐陽必進卻幹笑一聲:“我說東樓啊,老夫知道你自從與徐閣攀上親戚,心中高興,定要把這嚴徐的盟友做成。隻是麽,鵠兒說這話,倒也未見得全無道理。他年紀小不懂事,你也犯不著對他這麽凶,橫豎這話傳不到徐閣耳朵裏去,就算傳去了,也不打緊的。”
嚴世藩忍氣吞聲道:“舅父說笑了,徐閣雖然戶大人多,甥兒倒也不曾怕他。隻是如今要成開海大業,本是嚴徐兩家聯手的局麵。蔣洲、陳可願去國子監,這也是衝胡宗憲的麵子。如今鵠兒這廝竟然胡言亂語,足見他心中全無謀略,反而隻望著一鳴驚人,這般浮躁,如何成事?因此我才發怒。”
歐陽必進啞然不語。其實嚴世藩發怒,乃是恨鐵不成鋼之意。要知道當初蔣洲、陳可願去國子監讀書,其實是嚴嵩給嚴鴻出的主意,目的一方麵是幫助胡宗憲手下這兩個開海能人在國朝的文官體係裏立住腳步,同時也有加強與張居正聯係的意思。那嚴鵠當時沒資格參加嚴府會議,對此事一知半解,單是聽胡柏奇說自己帶來的兩個秀才,蒙嚴大少爺關照推薦給張祭酒,進了國子監,因此自作聰明來說些渾話攪局,殊不知早把這板子打到自家爺爺頭上了。嚴嵩老邁,尚不及反應過來,那嚴世藩卻是個何等聰明的人,要緊把這個不成器的二兒子給轟了出去。(未完待續)
而伴隨著嚴、徐兩家結親所造成的大勢,現在朝堂上的大方向也已確定。雖然總還是少不了反對開海的言論,或是出於集團利益,做垂死掙紮;或是抱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舊思維,頑抗到底;也有那新進的禦史,偏要逆大勢而動,博取個眼球。但是,在嚴嵩、徐階聯手的鎮壓下,這些言論也隻落得聒噪一陣的下場。其中鬧得最凶的幾個,還被拖下去打了廷杖。
隨著開海大方略的漸塵埃落定,關於具體怎麽開海,細節如何把持的折子也開始上了。嚴嵩一黨頗多江南人,如羅龍文本身就是做走私生意的,而東南如今是胡宗憲為總督,其更是掌握許多一手資料,源源不斷給嚴府輸送回來,對此自然頗有見地。然而這件事的頭功,卻是徐階的得意門生張居正。
張居正身為國子監祭酒,本是負責文教工作。但他素來關心民生,鄉居三年,又曾深入吊貧問疾,早存了改革弊政,富國強明的心思。如今又得嚴鴻推薦了蔣洲、陳可願兩人入國子監讀書。這兩人都是江南開海的幹將,張居正如獲珍寶,一月之中。竟有二十日與兩人攀談。除此之外,有那些曾在沿海為官,後來調入京城升流的官吏,以及前番跟隨嚴鴻下江南的文員,甚至曾在江南、沿海辦過差事的太監,張居正都時時訪問,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在朝廷上這一輪開海之爭中。張居正親自上陣,不避矢石。衝鋒在前。先以《議開海十事疏》一炮打響,上麵直陳大明朝目前國庫無錢,戶部寅吃卯糧,地方上預收稅、提編泛濫的問題。指出開海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他不像嚴鴻隻會打嘴炮,是拿得出實際幹貨的。張居正更引經據典,指出宋朝時未曾禁海,百姓豐足;太祖爺重農為本,是因當時戰亂方息,土地荒廢甚多,人丁不足,倉廩匱乏,因此要鼓勵耕作。以待國家溫飽。但如今大明承平日久,人口繁衍甚多,土地不是荒蕪。而是不敷耕種。這種情況下,適當開海通商,一則宣揚大明威德,使萬邦來朝,弘聖人禮教;二則使士民少土地者得以經商為生,換得溫飽。法上天好生之德;三則民皆好利,以利輔義。教以忠孝,免鋌而走險之虞;四則通商得稅,以增太倉之入,平調饑饉,以安朝野。這一番話,有利有節,更兼文采飛揚,卻是朝堂之上第一流的文章。
除此之外,與嚴家為了自身利益選港口不同,張居正倒是從實際出發,提出了五口通商事。所謂五口,乃是廣東的廣州,浙江的杭州、寧波,福建的福州、泉州,這五口為通商口岸,由朝廷派專使負責。張居正的奏章中,從地理、民風、經濟條件、出海傳統等方麵,對五個港口城市選擇理由,自身條件優越性,做了細致的分析,比嚴家那些黨羽們的材料要有力的多。此外,壕境準夷人與我大明朝通商,夷洲接廈門,由汪直暫時任,也許其通商海外,但通商之舉,亦須朝廷監督。至於船引的管理方法,則是先以控製數額,每一口每年發船引六十張,船東取得船引時即繳納引稅,而待出入港時,再計其貨物貴賤,抽收捐稅。無引之船,若在大洋之上,則皆抄沒。壕境隻許夷人進來做生意,有大明人膽敢借壕境出海的,斬。夷洲之地,朝廷另給汪直等海商配發船引,開專門機構管理出入港,若是無引之船,官兵一體追拿。
張居正這篇折子,不但言之有物,而且風格也與常見的折子大不相同。一班兒文官,平素裏最喜歡動輒引經據典,借聖人言論講自己文章,更喜歡迂回三重,皮裏陽秋,讓人看得要急死。張居正的折子,寫的條理清晰,一目了然。嘉靖皇帝雖然自己下聖旨也喜歡玩文字遊戲,他可不喜歡看別人玩文字遊戲。見了張居正這份奏折,甚是歡喜,連聲誇好,還專門下令,賞了張居正半匹貢緞,二十兩白銀,以示褒獎。這東西雖則不值太多錢,可是天家親自賞賜,這份尊榮那是不必說了。
嚴府內,嚴嵩父子與眾親信團團圍坐,商量大計。嚴鴻如今是錦衣堂上官,參與發言,自不必說。就連嚴鵠也被嚴世藩弄了進來,說這小子畢竟也已二十一歲,又成家了,何況素來幫嚴府打理田莊上的生意,也是一把好手。這次開海,說不定有用得著他的地方。故而,二少爺破天荒的也得以列席這等大會。嚴鴻對此倒沒什麽意見,現在他根本不把二弟當做一個可以威脅到自己的對手了。功勞事業,那都是要自己憑本事幹出來的,可不是一張嘴皮子就能搶來的。隻是這小子坐在末座,默不作聲,一雙眼睛卻時不時往嚴鴻這邊瞥一眼,不知道在搞什麽鬼。
這一番,雖然張居正的奏章說動天子,對於嚴嵩一黨力主的開海而言,那是相當有力的一下推動。當滿朝上下還在圍著開海的道理打嘴仗時,張居正這份可行性很強的奏折出台,基本上就把那些滿口玩弄文藻的反對意見碾壓得鴉雀無聲。而且,自從去年以來,徐階一黨對於開海就處於配合態勢,今春朝堂上本來就是嚴徐聯手的局麵,張居正作為徐階的門生,又是嚴鴻在國子監的老師。持這種立場可以說全無問題。隻是張居正這麽石破天驚的一番話出來,卻讓嚴家原本搶開海頭功的計劃落空了幾分。嚴門炮製的那些奏折,算起來怎麽也趕不上張居正這麽一篇。
羅龍文久為徽商。本是嚴家弄開海之計的主力,嚴嵩這一次也考慮是否要安排他下一趟江南,共同促進開海之事。如今這主力被張居正比得暗無聲色,羅龍文也自覺沒趣,怏怏道:“想不到這張居正如此厲害。義父,徐閣老一邊,這次下的功夫不小啊。”
鄢懋卿也道:“哎。若是趙元質尚在,怕也未必被張居正搶了功去。”他與趙文華素來交好。當初趙文華得罪天家,被嚴嵩父子斷尾,鄢懋卿也略懷幾分兔死狐悲之意。鄢懋卿又想,當初這招安汪直、徐海。開海通商之事,本身就是趙文華和胡宗憲最早策劃的,甚至蔣洲和陳可願最早也是在趙文華手下做的幕僚。若是趙文華活到今日,嚴黨在開海上豈不又多一員大將。
這話嚴鴻聽得卻頗有些不舒服,但自己又不好出來打岔,不然反顯得心中有鬼。嚴世藩卻早已冷冷哼了一聲:“趙文華自己獲罪天家,又有何辜?再則,以我看啊,就算他真在。也未必能在這裏占到張居正的便宜。”
嚴嵩點頭道:“東樓言之有理。張叔大這篇奏章,端的是朝廷上近來少有的雄文,於開海之事。講得分外透徹,也難怪天子垂目。鴻兒,你這位恩師,真真不簡單。日後你若要在仕途上更進一步,多多與他學習,必有收益。”
嚴鴻心道。爺爺您太英明了,我也是這麽想的。雖則我占了穿越者後知後覺的便宜。有這麽幾次下江南辦事,但論起寫奏折的本領,哪怕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比起大明朝的一流人才來,畢竟差的太多。單說兩年前招安徐海那一次,若不是有徐文長主筆,隻怕一篇奏章未必能說得天家動心,下詔赦免。如今,張居正的論事能力,我更是拍馬也跟不上。他要緊點頭道:“爺爺教訓得是。孩兒日後當多向張先生好好請教。”
卻聽嚴鵠不陰不陽插了一句:“說起來,張居正也未必多麽厲害。喏,若不是大哥把蔣洲、陳可願兩個人推薦到國子監,給張居正送去這一份大禮,我看啊,張居正未必寫得出這份奏章來。”
嚴鴻臉色一變。嚴鵠這話什麽意思,傻子都聽得出來。沒錯,自己把蔣洲和陳可願這兩個江南本土出來的民間開海奇士推薦到國子監,確實是有助於張居正在開海上發此宏論。但你嚴鵠這話,莫非是要暗指我溝通徐階一黨?這尼瑪都什麽跟什麽啊!
他眉頭一挑,便要忍不住反唇相譏,哪知嚴世藩先拍案道:“混賬東西,讓你在這裏列席會議,是叫你多跟諸位叔伯學習,輪到你來大放厥詞?這裏哪有你說話的份?給我滾出去!”
嚴鴻跌破眼鏡,今兒太陽打西邊出來了,老爹居然為了袒護我大罵二弟?卻看嚴鵠麵無人色,站起來,給嚴嵩、嚴世藩各磕了個頭,怏怏退出。
嚴世藩餘怒未消,待要開口,一邊的歐陽必進卻幹笑一聲:“我說東樓啊,老夫知道你自從與徐閣攀上親戚,心中高興,定要把這嚴徐的盟友做成。隻是麽,鵠兒說這話,倒也未見得全無道理。他年紀小不懂事,你也犯不著對他這麽凶,橫豎這話傳不到徐閣耳朵裏去,就算傳去了,也不打緊的。”
嚴世藩忍氣吞聲道:“舅父說笑了,徐閣雖然戶大人多,甥兒倒也不曾怕他。隻是如今要成開海大業,本是嚴徐兩家聯手的局麵。蔣洲、陳可願去國子監,這也是衝胡宗憲的麵子。如今鵠兒這廝竟然胡言亂語,足見他心中全無謀略,反而隻望著一鳴驚人,這般浮躁,如何成事?因此我才發怒。”
歐陽必進啞然不語。其實嚴世藩發怒,乃是恨鐵不成鋼之意。要知道當初蔣洲、陳可願去國子監讀書,其實是嚴嵩給嚴鴻出的主意,目的一方麵是幫助胡宗憲手下這兩個開海能人在國朝的文官體係裏立住腳步,同時也有加強與張居正聯係的意思。那嚴鵠當時沒資格參加嚴府會議,對此事一知半解,單是聽胡柏奇說自己帶來的兩個秀才,蒙嚴大少爺關照推薦給張祭酒,進了國子監,因此自作聰明來說些渾話攪局,殊不知早把這板子打到自家爺爺頭上了。嚴嵩老邁,尚不及反應過來,那嚴世藩卻是個何等聰明的人,要緊把這個不成器的二兒子給轟了出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