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慢鏡頭回放顯示,陳灼和麥孔拚腳的時候,球在兩人的腳中間有個非常非常明顯的變形,然後麥孔就起跳翻滾過去,並且捂住了拚腳時候用的右腳腳踝部位……慢鏡頭顯示很清楚,陳灼沒有犯規,但麥孔的確是受傷了。
第二個爭議點,陳灼那一腳遠射和盧西奧的“堵搶眼”,在數字攝錄記錄超慢回防的畫麵中,皮球打中盧西奧的胸膛之後的變形然後恢複,力量被盧西奧的身體吸收並發生作用力現象,甚至通過鏡頭都能夠清晰地看到盧西奧的麵部肌肉從下而上波紋狀變形再恢複的全過程,就像是拳擊比賽的慢鏡頭……
這個進球發生在全場比賽的第82分鍾,陳灼通過艱苦的拚爭終於為熱|那|亞|扳回一城,場上比分變成了1:2。
還有就是,麥孔和盧西奧經過隊醫檢測後雙雙離場,還好這是熱身賽有5個換人名額,否則的話國際米蘭的所有換人就都是被迫而不是主動進行的了。
其實這個球既不精彩也不經典,就是同麥孔和盧西奧相比,陳灼的舊傷比較少而且這一場的體能儲備比較好,僅此而已,和陳灼的那些精彩進球比較起來,這個進球其實真的不算什麽。
(二)
坎比亞索被罰下,薩內蒂被換下,麥孔和盧西奧先後受傷離場,國際米蘭其實隻剩下半個球隊了,貝尼特斯被迫做出的換人隻能首先側重於不再失球,至於到底是不是他擅長的4-5-1,他已經顧不上了。
強隊之所以是強隊,豪門之所以是豪門,是因為他們在每個位置上都有世界一流的球員,並且有個世界級的教練作為大腦,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原因,不然的話,難道隨便抓一批人換個球衣就能夠解決問題?
在中後衛人選上,貝尼特斯可以選擇馬特拉齊或者科爾多巴,但同時也要考慮薩穆埃爾的體能消耗也很大,盯防對抗住盧卡托尼,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做到的!
而左邊後衛的人選上,唯一的左後衛替補大衛桑頓並沒有在今天的替補名單裏,從體能方麵和傷兵方麵,貝尼特斯都從未想過麥孔會出現意外。
最終貝尼特斯把馬特拉齊和科爾多巴雙雙派上,變成了“三中衛”陣型,能夠一次把兩名中後衛放進替補席,還得益於這是熱身賽,否則在7名替補名單三名上場隊員的情況下,貝尼特斯可就真的抓瞎了。
三中衛陣型也曾經在意甲風靡一時,那時候意甲七姐妹除了ac米蘭之外,基本上全都是3-5-2的陣型打法,這並不代表著重攻輕守的意思,而是這三名中衛全都不需要參與助攻了,與4-4-2中雙邊後衛參與助攻相比,不需要越過中場的後衛,還多了一個。
換成三中衛之後,貝尼特斯要求場上的右後衛齊沃換到左邊路,擔任左邊路的“翼衛”,主要是加強失去了薩內蒂又失去了麥孔之後這條右邊路的防守,貝尼特斯倒是想把埃托奧和米利托兩個人中換一個下來,然後換個左邊前衛上去,但是總共熱身賽也隻有五個換人名額,原計劃裏的薩穆埃爾和斯內德,都還沒有換呢!
(三)
“嘟嘟嘟!”裁判用急促的哨音中止比賽,場上又有人摔倒,斯內德中場被陳灼斷球之後一個報複姓的掃堂腿提到陳灼的腿肚子上,陳灼慘叫一聲倒在斯內德的身上……
斯內德的犯規是有目共睹的,給黃牌都不過分,不過最終裁判並沒有出示黃牌,因為國際米蘭隊醫進場後示意,斯內德又受傷了……
這是本場第三個和陳灼拚搶而受傷的國米球員,但是沒有一個是陳灼惡意犯規造成的……對盧西奧的那個大力抽射可以商榷,陳灼不承認自己是故意的,指控也就是無法成立的。
關鍵的問題是,麥孔、盧西奧、斯內德,這都是不容易會受傷的球員,與那些像玻璃人一樣的球員完全不一樣,可這場比賽,受傷的偏偏是他們。
沮喪的貝尼特斯後悔極了,這場熱身賽的比分對他來說已經無所謂極了,因為5天後的歐洲超霸杯,以及6天後的意甲首輪,這兩場重頭戲中他該如何排兵布陣,麥孔、盧西奧和斯內德無法上場將會造成多大影響,隻有天知道!
觀看本場比賽的漢堡隊球員們輕鬆愉悅地開懷大笑,他們已經在熱|那|亞|了,正準備著8月25曰客場挑戰桑普多利亞的歐冠資格賽,隨後他們會直接去摩納哥等待隻剩半條命的國際米蘭,去收獲2010年的又一個冠軍獎杯,他們紛紛表示賽後要給陳灼打個電話,這哥們,太夠意思了!
其實,這跟陳灼真的關係不大,關鍵是貝尼特斯的體能訓練方法太不科學了,把一幫30多歲的老家夥當成他巴倫西亞和利物浦的小年輕來練,沒有全把他們練殘廢已經很幸運了!所以曆史上說貝尼特斯在國米的這半個賽季裏雖然成績不錯,而且獲得了世俱杯的冠軍,但還是被炒了魷魚,就是因為他已經把國米一大半球員都練到醫院裏去了!
要說國米的失敗,罪魁禍首其實是貝尼特斯自己!
(四)
斯內德下場,貝尼特斯沒有換上塞爾維亞攻擊中場斯坦科維奇,而是換上了23歲的肯尼亞中場馬裏加。
肯尼亞中場馬裏加是上個賽季冬歇期轉會國際米蘭的,當時是莫雷蒂為國際米蘭物色的儲備球員,預備在34歲的維埃拉轉會去到曼城之後,逐步培養這位氣質和球風都和維埃拉近似的球員,逐漸能夠成為下一個維埃拉。
在上個賽季的後半段,馬裏加主要是以替補和輪換的角色出戰,此外國際米蘭的球探們也是相信前主帥曼奇尼的眼光,2010年的1月份,和曼城基本談妥的馬裏加由於勞工證問題最終未能成行,被國際米蘭以250萬歐元與帕爾馬達成了共同擁有馬裏加的協議,肯尼亞中場才23歲,即便是最終不用他擔任主力,隻是讓他出賽一段時間刷刷數據,全額買下之後翻了兩三倍賣個英超球隊,肯定是隻賺不賠!
但是不管怎麽說,馬裏加還是在培養階段,還沒有像維埃拉和薩內蒂那樣到達巔峰時期,但是貝尼特斯已經沒有那麽多世界級和洲際級的球星供自己挑選了!並且馬裏加是防守型球員,在球隊少一名球員而且左邊路又是非專業左邊球員齊沃鎮守的時候,安排一名偏防守的中場,在貝尼特斯的想法中,那是要比放上攻擊中場斯坦科維奇或者是18歲的巴西前腰庫裏尼奧穩妥吧!
但是經過這麽接二連三的被迫調整,國際米蘭場上球員已經無法執行教練的戰術意圖了,這不是他們的錯,因為貝尼特斯的戰術意圖已經完全被打亂了,斯內德受傷是第85分鍾,守住最後五分鍾不失球,就是他唯一的想法,難看點就難看點,沒有戰術就沒有戰術,都沒所謂了!
馬裏加是防守型球員,由他盤帶突破,還是略嫌生硬了一些,卡拉澤和克裏希托一個配合夾擊,就把馬裏加的球斷掉了。
雖說球場上攻防轉換原本就很正常,經常雙方相互在中場搶斷四五次都無法攻擊到對方有效區域的,但那是雙方陣容齊整站位恰當戰術合理並且沒有空檔的情況下,現在這種情況,國米是什麽都沒有的!
(五)
爾後克裏希托往邊線將球交給卡拉澤,這位米蘭傳球邊衛,熟練的帶球向國際米蘭防線發起了衝擊!
yes!加斯佩裏尼攥著拳頭喊著為卡拉澤加油,這就是戰術設計與訓練帶來的差異!這位在米蘭被認為成了“後防黑洞”的球員,在熱|那|亞|的3-4-3體係中,重新又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慢鏡頭回放顯示,陳灼和麥孔拚腳的時候,球在兩人的腳中間有個非常非常明顯的變形,然後麥孔就起跳翻滾過去,並且捂住了拚腳時候用的右腳腳踝部位……慢鏡頭顯示很清楚,陳灼沒有犯規,但麥孔的確是受傷了。
第二個爭議點,陳灼那一腳遠射和盧西奧的“堵搶眼”,在數字攝錄記錄超慢回防的畫麵中,皮球打中盧西奧的胸膛之後的變形然後恢複,力量被盧西奧的身體吸收並發生作用力現象,甚至通過鏡頭都能夠清晰地看到盧西奧的麵部肌肉從下而上波紋狀變形再恢複的全過程,就像是拳擊比賽的慢鏡頭……
這個進球發生在全場比賽的第82分鍾,陳灼通過艱苦的拚爭終於為熱|那|亞|扳回一城,場上比分變成了1:2。
還有就是,麥孔和盧西奧經過隊醫檢測後雙雙離場,還好這是熱身賽有5個換人名額,否則的話國際米蘭的所有換人就都是被迫而不是主動進行的了。
其實這個球既不精彩也不經典,就是同麥孔和盧西奧相比,陳灼的舊傷比較少而且這一場的體能儲備比較好,僅此而已,和陳灼的那些精彩進球比較起來,這個進球其實真的不算什麽。
(二)
坎比亞索被罰下,薩內蒂被換下,麥孔和盧西奧先後受傷離場,國際米蘭其實隻剩下半個球隊了,貝尼特斯被迫做出的換人隻能首先側重於不再失球,至於到底是不是他擅長的4-5-1,他已經顧不上了。
強隊之所以是強隊,豪門之所以是豪門,是因為他們在每個位置上都有世界一流的球員,並且有個世界級的教練作為大腦,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原因,不然的話,難道隨便抓一批人換個球衣就能夠解決問題?
在中後衛人選上,貝尼特斯可以選擇馬特拉齊或者科爾多巴,但同時也要考慮薩穆埃爾的體能消耗也很大,盯防對抗住盧卡托尼,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做到的!
而左邊後衛的人選上,唯一的左後衛替補大衛桑頓並沒有在今天的替補名單裏,從體能方麵和傷兵方麵,貝尼特斯都從未想過麥孔會出現意外。
最終貝尼特斯把馬特拉齊和科爾多巴雙雙派上,變成了“三中衛”陣型,能夠一次把兩名中後衛放進替補席,還得益於這是熱身賽,否則在7名替補名單三名上場隊員的情況下,貝尼特斯可就真的抓瞎了。
三中衛陣型也曾經在意甲風靡一時,那時候意甲七姐妹除了ac米蘭之外,基本上全都是3-5-2的陣型打法,這並不代表著重攻輕守的意思,而是這三名中衛全都不需要參與助攻了,與4-4-2中雙邊後衛參與助攻相比,不需要越過中場的後衛,還多了一個。
換成三中衛之後,貝尼特斯要求場上的右後衛齊沃換到左邊路,擔任左邊路的“翼衛”,主要是加強失去了薩內蒂又失去了麥孔之後這條右邊路的防守,貝尼特斯倒是想把埃托奧和米利托兩個人中換一個下來,然後換個左邊前衛上去,但是總共熱身賽也隻有五個換人名額,原計劃裏的薩穆埃爾和斯內德,都還沒有換呢!
(三)
“嘟嘟嘟!”裁判用急促的哨音中止比賽,場上又有人摔倒,斯內德中場被陳灼斷球之後一個報複姓的掃堂腿提到陳灼的腿肚子上,陳灼慘叫一聲倒在斯內德的身上……
斯內德的犯規是有目共睹的,給黃牌都不過分,不過最終裁判並沒有出示黃牌,因為國際米蘭隊醫進場後示意,斯內德又受傷了……
這是本場第三個和陳灼拚搶而受傷的國米球員,但是沒有一個是陳灼惡意犯規造成的……對盧西奧的那個大力抽射可以商榷,陳灼不承認自己是故意的,指控也就是無法成立的。
關鍵的問題是,麥孔、盧西奧、斯內德,這都是不容易會受傷的球員,與那些像玻璃人一樣的球員完全不一樣,可這場比賽,受傷的偏偏是他們。
沮喪的貝尼特斯後悔極了,這場熱身賽的比分對他來說已經無所謂極了,因為5天後的歐洲超霸杯,以及6天後的意甲首輪,這兩場重頭戲中他該如何排兵布陣,麥孔、盧西奧和斯內德無法上場將會造成多大影響,隻有天知道!
觀看本場比賽的漢堡隊球員們輕鬆愉悅地開懷大笑,他們已經在熱|那|亞|了,正準備著8月25曰客場挑戰桑普多利亞的歐冠資格賽,隨後他們會直接去摩納哥等待隻剩半條命的國際米蘭,去收獲2010年的又一個冠軍獎杯,他們紛紛表示賽後要給陳灼打個電話,這哥們,太夠意思了!
其實,這跟陳灼真的關係不大,關鍵是貝尼特斯的體能訓練方法太不科學了,把一幫30多歲的老家夥當成他巴倫西亞和利物浦的小年輕來練,沒有全把他們練殘廢已經很幸運了!所以曆史上說貝尼特斯在國米的這半個賽季裏雖然成績不錯,而且獲得了世俱杯的冠軍,但還是被炒了魷魚,就是因為他已經把國米一大半球員都練到醫院裏去了!
要說國米的失敗,罪魁禍首其實是貝尼特斯自己!
(四)
斯內德下場,貝尼特斯沒有換上塞爾維亞攻擊中場斯坦科維奇,而是換上了23歲的肯尼亞中場馬裏加。
肯尼亞中場馬裏加是上個賽季冬歇期轉會國際米蘭的,當時是莫雷蒂為國際米蘭物色的儲備球員,預備在34歲的維埃拉轉會去到曼城之後,逐步培養這位氣質和球風都和維埃拉近似的球員,逐漸能夠成為下一個維埃拉。
在上個賽季的後半段,馬裏加主要是以替補和輪換的角色出戰,此外國際米蘭的球探們也是相信前主帥曼奇尼的眼光,2010年的1月份,和曼城基本談妥的馬裏加由於勞工證問題最終未能成行,被國際米蘭以250萬歐元與帕爾馬達成了共同擁有馬裏加的協議,肯尼亞中場才23歲,即便是最終不用他擔任主力,隻是讓他出賽一段時間刷刷數據,全額買下之後翻了兩三倍賣個英超球隊,肯定是隻賺不賠!
但是不管怎麽說,馬裏加還是在培養階段,還沒有像維埃拉和薩內蒂那樣到達巔峰時期,但是貝尼特斯已經沒有那麽多世界級和洲際級的球星供自己挑選了!並且馬裏加是防守型球員,在球隊少一名球員而且左邊路又是非專業左邊球員齊沃鎮守的時候,安排一名偏防守的中場,在貝尼特斯的想法中,那是要比放上攻擊中場斯坦科維奇或者是18歲的巴西前腰庫裏尼奧穩妥吧!
但是經過這麽接二連三的被迫調整,國際米蘭場上球員已經無法執行教練的戰術意圖了,這不是他們的錯,因為貝尼特斯的戰術意圖已經完全被打亂了,斯內德受傷是第85分鍾,守住最後五分鍾不失球,就是他唯一的想法,難看點就難看點,沒有戰術就沒有戰術,都沒所謂了!
馬裏加是防守型球員,由他盤帶突破,還是略嫌生硬了一些,卡拉澤和克裏希托一個配合夾擊,就把馬裏加的球斷掉了。
雖說球場上攻防轉換原本就很正常,經常雙方相互在中場搶斷四五次都無法攻擊到對方有效區域的,但那是雙方陣容齊整站位恰當戰術合理並且沒有空檔的情況下,現在這種情況,國米是什麽都沒有的!
(五)
爾後克裏希托往邊線將球交給卡拉澤,這位米蘭傳球邊衛,熟練的帶球向國際米蘭防線發起了衝擊!
yes!加斯佩裏尼攥著拳頭喊著為卡拉澤加油,這就是戰術設計與訓練帶來的差異!這位在米蘭被認為成了“後防黑洞”的球員,在熱|那|亞|的3-4-3體係中,重新又煥發出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