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比賽哨聲吹響的時候,陳灼已經完全進入了足球模式,一切亂七八糟的東西煩惱的東西和可能引發他抑鬱的事情統統被跑到九霄雲外,此時他腦子裏的,就是賽前巴喬布置的戰術和場上的位置,就是不斷的跑動,還有不斷通過向隊友喊話來進行指揮。
巴喬賽前對阿聯酋隊的了解,是通過兩場熱身賽的錄像,分別是9月份在中國的山東淄博對陣宿茂臻擔任主教練的中國國青隊,以及在10月份對陣中國國奧,也就是本屆亞運會上孫衛擔任主教練的這支中國隊。
在那兩場比賽中,阿聯酋隊一勝一平,1:0小勝國青,1:1和國奧打平,這兩場熱身賽的目的,顯然都是為了適應同樣是東亞球隊的香港隊。
這支阿聯酋國奧隊中,有14名奧運適齡球員,基本上是把本屆亞運會作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實戰練兵場的,這一點和大部分國家的目的都一致。
這支阿聯酋足球隊也延續了典型的西亞足球細膩的風格,按照巴喬的評價,這支阿聯酋隊的球員,他們的個人技術能力比此次亞運參賽的韓國球員還要細膩。
紀律鬆散、戰術執行差、對抗性差,這是西亞足球的顯著缺點,不過從那兩場熱身賽看來,這一支阿聯酋隊的戰術意識比起其它西亞球隊都要強,這也是近年來西亞足球的一個變化,以沙特為首的技術流,也開始加強力量和對抗性的練習。
在對陣中國國青和國奧的兩場比賽中,中國球隊也都是針對性的使用了通過長傳進攻加快節奏的套路,加強了前場的壓迫式逼搶,不過這支阿聯酋隊在對付這種“專克西亞”的打法時,卻在整體站位和相互補防的體係性防守方麵表現出了很強的能力。
熱身賽中,無論是一球戰勝國青,還是一比一和國奧打平。阿聯酋隊都是通過整體防守擋住對手的狂轟濫炸,然後從後場開始打控製球戰術,通過耐心的傳遞和短傳滲透贏得機會。
(二)
“嘟~~~”裁判鳴哨,吹罰了加森犯規,加森無辜的看著裁判。意思自己這個動作完全是合理衝撞情況下的搶斷。陳灼也跑過去用英語同澳大利亞主裁判溝通。
畢竟香港隊怎麽著都算是半個主場,雖然隻是個2萬人的小體育場,但是球場氛圍還是非常棒的。澳大利亞裁判也隻是口頭警告,沒有出示黃牌。
這是開場第2分鍾,香港隊的第3次犯規,也是加森個人的第2次犯規。
這是巴喬的戰術要求,他要求加森和陳灼在比賽開始前5分鍾內動作稍微大一些,對裁判的判罰尺度進行“測試”。
香港隊並不是力量型的球隊,這幾乎是一種風格上大腳都認同的,同廣東的南派風格一樣,香港隊也是更喜歡打小範圍的配合或者個人盤帶突破。在狹小的空間裏通過漂亮細膩的技術動作實現擺脫和推進。
然而在看完阿聯酋的熱身賽之後,球員們承認,大部分球員的技術細膩程度是不如阿聯酋球員的,畢竟阿聯酋也是屬於亞洲二流球隊之列,和中國隊在同一檔次……
(三)
這裏稍微提一下巴喬對亞洲足球的分類,也對比著提一下巴喬分類和陳灼分類的差距。
巴喬對亞洲一流球隊的設定標準是。至少進過兩次世界杯,至少進過兩次亞洲杯決賽並至少獲得過一次亞洲杯。
這麽一梳理,符合條件的就隻有日本、韓國、沙特、日本四支,再加上剛加入亞足聯不久的澳大利亞,巴喬認為亞洲一流。也就是這五支球隊。所以說,國際足聯給亞洲的世界杯名額是4.5個,是有道理的。對此陳灼也是認同的。
二流球隊,巴喬的設定標準很簡單,那就是,最近三屆世界杯的預選賽中,至少有兩次進入了亞洲區的決賽階段,三屆世界杯預選賽,連兩次預選賽決賽階段都沒進去,有什麽資格說自己是“一流球隊”呢?
按照巴喬的這個標準,在2002年十強賽、2006年八強賽和2010年十強賽,兩次或以上到達這個階段的,除去五個一流球隊之外,還有六支球隊,分別是巴林(3次)、烏茲別克斯坦(3次)、伊拉克(2次)、朝鮮(2次)、阿聯酋(2次)、卡塔爾(2次),嚴格說起來,這六支球隊才是亞洲的“二流球隊”!而這裏麵,壓根就沒有中國隊!
對此,陳灼認為,從曆史和基礎來說,科威特和中國都曾經有過參加世界杯正賽階段的經曆,而且在亞洲杯上,兩個國家也都曾兩次進入到過決賽圈,科威特1次奪冠,中國隊沒有奪冠經曆,從這個層麵上來說,這兩個國家也可以列入“二流”的行列裏……
當然這隻是巴喬對亞洲足球做一個整體梳理,以及給香港隊做合理定位的一個指標,又不是權威性的排名,兩人也就沒有多做討論。
對於香港來說,接下來的努力,就是讓自己提高一個層級,進入“二流球隊”的行列裏,就像是從丙級升入乙級。
三屆世界杯預選賽裏兩次進入十強賽階段,在亞洲杯至少進入兩次決賽,至少得到一次冠軍……要做到亞洲二流其實也不容易。
(四)
阿聯酋國家隊是亞洲二流,但是這支阿聯酋亞運隊並不是的,他們中參加過2010年世界杯預選賽的球員隻有7個而已,所以從這個層麵來說,香港隊在本次亞運會上麵對的阿聯酋隊,隻是亞洲三流球隊的水平。
然而香港隊在加入了五名在歐洲聯賽效力的球員之後,已經能夠考慮衝擊一下亞洲的“乙級”排名了!
之所以眾多天王巨星如此熱情的跑來廣州花都看球,那也是由於香港隊在歐洲的三場熱身賽點燃了他們的熱情,讓他們有了希望,雖然不敢想象這支球隊會像東亞運動會上那種奪冠的奇跡再現,但也已經有了對勝利的期冀!
(五)
開局對裁判執法尺度的測試,是一種經驗,5分鍾內裁判並沒有出示黃牌,基本上也說明了本場比賽中裁判的執法尺度還是比較寬鬆的……這種尺度,對於擁有五名在歐洲比賽的球員,毫無疑問是件好事。
而且這種測試是非常必要的,否則開始的時候雙方都是客客氣氣,裁判也慢慢知道了雙方的尺度,等到過段時間之後,對方利用細膩的腳法在香港隊陣型中左衝右突,然後痛苦地慘叫並在禁區裏打滾……這種套路西亞球隊又不是沒用過!
畢竟這支阿聯酋隊的隊員都是年輕球員,都是在國內聯賽效力的球員,場上的11名球員中有7名是89年之後出生的,隻有3名超齡球員,年輕球員火氣還是比較盛的,在遭遇了香港隊球員多次侵犯之後,他們的動作也不可避免的大了起來……
這一來的話,他們就上當了,當他們在無球時候開始圍堵鏟搶而不是依靠整體陣型擠壓的時候,就落入到巴喬的戰術陷阱裏去了!
巴喬安排的陣型是3-5-2,門將梁興傑,三後衛首發是容阿平、翟廷峰、謝嘉強,依然是容阿平拖後,翟廷峰和謝嘉強擔任掃蕩型的盯人中衛。
雙後腰是林智健和徐德帥,他們兩個的配合已經比較默契了,包括和左右邊前衛以及前腰陳灼的三角反搶配合戰術都已經非常嫻熟。
左邊前衛郭建邦,右邊前衛歐陽耀衝,在對陣漢堡那場比賽開了竅之後,歐陽耀衝越來越表現出了信心,邊路的盤帶和突破越來越堅決了。
首發前鋒是陳肇琪和加森,巴喬給加森起了個名字,叫做“掃蕩型前鋒”,除了進攻中當做戰術支撐點之外,防守中他還要負責對慢吞吞的阿聯酋後防線實施反搶和掃蕩,破壞他們的節奏。
(六)
隨著巴喬的手勢,郭建邦和歐陽耀衝不斷從45度向大禁內吊傳,加森和陳肇琪利用身體優勢擠撞著對手,爭取著破門機會。
阿聯酋隊的戰術很怪異,與他們在熱身賽上采用的4-4-2或者3-5-2完全不同,比賽進行了一會,巴喬看清楚了,阿聯酋居然采用了5-4-1的密集防守陣型,單箭頭是他們21歲的前鋒艾哈邁德哈裏裏,他們隊裏的頭號球星,27歲的伊梅斯爾瑪塔爾被他們的本土主教練放到了後腰的位置上。
可這是試圖打防守反擊嗎?防守反擊,那需要有速度型的球員才行啊,這支阿聯酋隊似乎沒有這種反擊型的前鋒,27歲的伊梅斯爾瑪塔爾2003年世青賽的“希望之星”,2007年西亞足球協會“海灣杯”奪冠功臣,也是金球金靴雙料得主,有“海灣馬拉多納”的稱譽,身高1米68體重68公斤的瑪塔爾以技術細膩和盤帶見長,速度並不是他的強項。
艾哈邁德哈裏裏,身高1米80體重74公斤,在海灣國家技術型的隊伍中,算是人高馬大了,但是由於阿聯酋穩紮穩打層層推進的風格和特點,至少在巴喬看到的熱身賽資料中,並沒有看到過阿聯酋打過防守反擊的戰術,也沒有發現哈裏裏有驚人的速度潛質。
果不其然,幾個攻防會合下來,巴喬發現,阿聯酋的確是密集防守,但並不急於發動快速反擊,踢的很是小心謹慎。
比賽哨聲吹響的時候,陳灼已經完全進入了足球模式,一切亂七八糟的東西煩惱的東西和可能引發他抑鬱的事情統統被跑到九霄雲外,此時他腦子裏的,就是賽前巴喬布置的戰術和場上的位置,就是不斷的跑動,還有不斷通過向隊友喊話來進行指揮。
巴喬賽前對阿聯酋隊的了解,是通過兩場熱身賽的錄像,分別是9月份在中國的山東淄博對陣宿茂臻擔任主教練的中國國青隊,以及在10月份對陣中國國奧,也就是本屆亞運會上孫衛擔任主教練的這支中國隊。
在那兩場比賽中,阿聯酋隊一勝一平,1:0小勝國青,1:1和國奧打平,這兩場熱身賽的目的,顯然都是為了適應同樣是東亞球隊的香港隊。
這支阿聯酋國奧隊中,有14名奧運適齡球員,基本上是把本屆亞運會作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實戰練兵場的,這一點和大部分國家的目的都一致。
這支阿聯酋足球隊也延續了典型的西亞足球細膩的風格,按照巴喬的評價,這支阿聯酋隊的球員,他們的個人技術能力比此次亞運參賽的韓國球員還要細膩。
紀律鬆散、戰術執行差、對抗性差,這是西亞足球的顯著缺點,不過從那兩場熱身賽看來,這一支阿聯酋隊的戰術意識比起其它西亞球隊都要強,這也是近年來西亞足球的一個變化,以沙特為首的技術流,也開始加強力量和對抗性的練習。
在對陣中國國青和國奧的兩場比賽中,中國球隊也都是針對性的使用了通過長傳進攻加快節奏的套路,加強了前場的壓迫式逼搶,不過這支阿聯酋隊在對付這種“專克西亞”的打法時,卻在整體站位和相互補防的體係性防守方麵表現出了很強的能力。
熱身賽中,無論是一球戰勝國青,還是一比一和國奧打平。阿聯酋隊都是通過整體防守擋住對手的狂轟濫炸,然後從後場開始打控製球戰術,通過耐心的傳遞和短傳滲透贏得機會。
(二)
“嘟~~~”裁判鳴哨,吹罰了加森犯規,加森無辜的看著裁判。意思自己這個動作完全是合理衝撞情況下的搶斷。陳灼也跑過去用英語同澳大利亞主裁判溝通。
畢竟香港隊怎麽著都算是半個主場,雖然隻是個2萬人的小體育場,但是球場氛圍還是非常棒的。澳大利亞裁判也隻是口頭警告,沒有出示黃牌。
這是開場第2分鍾,香港隊的第3次犯規,也是加森個人的第2次犯規。
這是巴喬的戰術要求,他要求加森和陳灼在比賽開始前5分鍾內動作稍微大一些,對裁判的判罰尺度進行“測試”。
香港隊並不是力量型的球隊,這幾乎是一種風格上大腳都認同的,同廣東的南派風格一樣,香港隊也是更喜歡打小範圍的配合或者個人盤帶突破。在狹小的空間裏通過漂亮細膩的技術動作實現擺脫和推進。
然而在看完阿聯酋的熱身賽之後,球員們承認,大部分球員的技術細膩程度是不如阿聯酋球員的,畢竟阿聯酋也是屬於亞洲二流球隊之列,和中國隊在同一檔次……
(三)
這裏稍微提一下巴喬對亞洲足球的分類,也對比著提一下巴喬分類和陳灼分類的差距。
巴喬對亞洲一流球隊的設定標準是。至少進過兩次世界杯,至少進過兩次亞洲杯決賽並至少獲得過一次亞洲杯。
這麽一梳理,符合條件的就隻有日本、韓國、沙特、日本四支,再加上剛加入亞足聯不久的澳大利亞,巴喬認為亞洲一流。也就是這五支球隊。所以說,國際足聯給亞洲的世界杯名額是4.5個,是有道理的。對此陳灼也是認同的。
二流球隊,巴喬的設定標準很簡單,那就是,最近三屆世界杯的預選賽中,至少有兩次進入了亞洲區的決賽階段,三屆世界杯預選賽,連兩次預選賽決賽階段都沒進去,有什麽資格說自己是“一流球隊”呢?
按照巴喬的這個標準,在2002年十強賽、2006年八強賽和2010年十強賽,兩次或以上到達這個階段的,除去五個一流球隊之外,還有六支球隊,分別是巴林(3次)、烏茲別克斯坦(3次)、伊拉克(2次)、朝鮮(2次)、阿聯酋(2次)、卡塔爾(2次),嚴格說起來,這六支球隊才是亞洲的“二流球隊”!而這裏麵,壓根就沒有中國隊!
對此,陳灼認為,從曆史和基礎來說,科威特和中國都曾經有過參加世界杯正賽階段的經曆,而且在亞洲杯上,兩個國家也都曾兩次進入到過決賽圈,科威特1次奪冠,中國隊沒有奪冠經曆,從這個層麵上來說,這兩個國家也可以列入“二流”的行列裏……
當然這隻是巴喬對亞洲足球做一個整體梳理,以及給香港隊做合理定位的一個指標,又不是權威性的排名,兩人也就沒有多做討論。
對於香港來說,接下來的努力,就是讓自己提高一個層級,進入“二流球隊”的行列裏,就像是從丙級升入乙級。
三屆世界杯預選賽裏兩次進入十強賽階段,在亞洲杯至少進入兩次決賽,至少得到一次冠軍……要做到亞洲二流其實也不容易。
(四)
阿聯酋國家隊是亞洲二流,但是這支阿聯酋亞運隊並不是的,他們中參加過2010年世界杯預選賽的球員隻有7個而已,所以從這個層麵來說,香港隊在本次亞運會上麵對的阿聯酋隊,隻是亞洲三流球隊的水平。
然而香港隊在加入了五名在歐洲聯賽效力的球員之後,已經能夠考慮衝擊一下亞洲的“乙級”排名了!
之所以眾多天王巨星如此熱情的跑來廣州花都看球,那也是由於香港隊在歐洲的三場熱身賽點燃了他們的熱情,讓他們有了希望,雖然不敢想象這支球隊會像東亞運動會上那種奪冠的奇跡再現,但也已經有了對勝利的期冀!
(五)
開局對裁判執法尺度的測試,是一種經驗,5分鍾內裁判並沒有出示黃牌,基本上也說明了本場比賽中裁判的執法尺度還是比較寬鬆的……這種尺度,對於擁有五名在歐洲比賽的球員,毫無疑問是件好事。
而且這種測試是非常必要的,否則開始的時候雙方都是客客氣氣,裁判也慢慢知道了雙方的尺度,等到過段時間之後,對方利用細膩的腳法在香港隊陣型中左衝右突,然後痛苦地慘叫並在禁區裏打滾……這種套路西亞球隊又不是沒用過!
畢竟這支阿聯酋隊的隊員都是年輕球員,都是在國內聯賽效力的球員,場上的11名球員中有7名是89年之後出生的,隻有3名超齡球員,年輕球員火氣還是比較盛的,在遭遇了香港隊球員多次侵犯之後,他們的動作也不可避免的大了起來……
這一來的話,他們就上當了,當他們在無球時候開始圍堵鏟搶而不是依靠整體陣型擠壓的時候,就落入到巴喬的戰術陷阱裏去了!
巴喬安排的陣型是3-5-2,門將梁興傑,三後衛首發是容阿平、翟廷峰、謝嘉強,依然是容阿平拖後,翟廷峰和謝嘉強擔任掃蕩型的盯人中衛。
雙後腰是林智健和徐德帥,他們兩個的配合已經比較默契了,包括和左右邊前衛以及前腰陳灼的三角反搶配合戰術都已經非常嫻熟。
左邊前衛郭建邦,右邊前衛歐陽耀衝,在對陣漢堡那場比賽開了竅之後,歐陽耀衝越來越表現出了信心,邊路的盤帶和突破越來越堅決了。
首發前鋒是陳肇琪和加森,巴喬給加森起了個名字,叫做“掃蕩型前鋒”,除了進攻中當做戰術支撐點之外,防守中他還要負責對慢吞吞的阿聯酋後防線實施反搶和掃蕩,破壞他們的節奏。
(六)
隨著巴喬的手勢,郭建邦和歐陽耀衝不斷從45度向大禁內吊傳,加森和陳肇琪利用身體優勢擠撞著對手,爭取著破門機會。
阿聯酋隊的戰術很怪異,與他們在熱身賽上采用的4-4-2或者3-5-2完全不同,比賽進行了一會,巴喬看清楚了,阿聯酋居然采用了5-4-1的密集防守陣型,單箭頭是他們21歲的前鋒艾哈邁德哈裏裏,他們隊裏的頭號球星,27歲的伊梅斯爾瑪塔爾被他們的本土主教練放到了後腰的位置上。
可這是試圖打防守反擊嗎?防守反擊,那需要有速度型的球員才行啊,這支阿聯酋隊似乎沒有這種反擊型的前鋒,27歲的伊梅斯爾瑪塔爾2003年世青賽的“希望之星”,2007年西亞足球協會“海灣杯”奪冠功臣,也是金球金靴雙料得主,有“海灣馬拉多納”的稱譽,身高1米68體重68公斤的瑪塔爾以技術細膩和盤帶見長,速度並不是他的強項。
艾哈邁德哈裏裏,身高1米80體重74公斤,在海灣國家技術型的隊伍中,算是人高馬大了,但是由於阿聯酋穩紮穩打層層推進的風格和特點,至少在巴喬看到的熱身賽資料中,並沒有看到過阿聯酋打過防守反擊的戰術,也沒有發現哈裏裏有驚人的速度潛質。
果不其然,幾個攻防會合下來,巴喬發現,阿聯酋的確是密集防守,但並不急於發動快速反擊,踢的很是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