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朝會後的第二天,朝廷正式發布了太子李賢謀逆被抓獲,並對其處理的詔令。


    詔令中宣布,除李賢的太子位,廢其為庶人,剝奪一些職爵,禁於宮中;改立英王李顯為太子,並大赦天下。


    這份詔令中的意思已經是武則天退讓的結果了,最初她是要“殺”李賢的,後來也是準備將李賢流放至嶺南,但李治不同意。李治原本是想將李賢降為郡王,這意見武則天不同意,最後李治隻能屈服。可以說是詔令中的意思是兩人各退了幾步的結果,這樣的處理意見讓李治非常的難過,很受打擊,再次臥床不起了,武則天卻是精神飽滿地處理起李賢謀逆的善後事宜來。


    李賢被廢,沒任何根基的李顯當了太子,李治又臥床不起,很多大臣們又全都戰戰兢兢中,生怕李賢的事牽連到自己,武則天做起事來順手順腳了。


    從東宮搜出來的數百件武器甲胄被運往人流最密集的西市當眾焚毀,並將焚毀的原因以布告的形式張貼在長安城內各往,武則天就是要讓普天之下的人都看清楚和她作對會有什麽樣的下場。


    李賢身邊的近臣非常多,大多都是反對武則天幹政的,原本她就對這些人非常看不順眼,借著李賢謀逆的機會,武則天借機發動清洗,所有曾和她不合的宰相及其他重臣無不波及。


    太子心腹,位列政事堂的左庶子、檢校中書令張大安首先被重處。左庶子、檢校中書令的位置自然不保。被革了職,並被降了爵位後,張大安再遭流放,貶為普州刺史。


    因李賢謀反未成形,對其仆從者的處罰也相對輕一點,像張大安這樣的大臣,是不會處以極刑了,要是謀反開始付諸行動了就不一樣,就如李承乾時那樣,作為主要仆從者侯君集就被殺了。


    尚書右仆射兼太子賓客戴至德也被罷相,降職為戶部侍郎。戴至德是貞觀時候的名相戴胄之後,生怕耿直,為官清廉,在任時候做出了許多讓人稱道的政績,這也是他能繼續在朝中任高官的重要原因,但不再位列政事堂,在朝中的發言權大大地下降了。


    同情李賢,曾在朝會上為李賢求情、並私下議論過此事的郝處俊罷政事,隻任太子少保。


    同樣不希望重責李賢的李義琰被迫辭相,並申請致仕,告老還鄉。


    侍中張文瓘也被免了宰相位,但因為其名聲非常不錯,多年以來為官的政績也不俗,在此次李賢謀逆的事件中並沒什麽參與進去,罪責不大,改任其為大理寺卿。


    參加審查此案的高知周雖然沒有被涉及,但因為內疚,隨後就提出了辭呈,告老還鄉去了。


    積極參與太子謀逆之事的太子洗馬劉訥言被流振州,而趙道生等人則被斬首示眾。


    太子李賢交遊廣闊,王公大臣中好友眾多,這些人也都逃不過武則天的報複清洗。


    曹王李明、蔣王李煒、東陽公主,乃至一眾開國功臣的後人都被牽連進來,全部流放出京。


    曹王李明、蔣王李煒都是李治的弟弟,其中曹王李明因與李賢過於親密,在擔心留有後患的武則天逼近下,自殺身亡。說來曹王李明還是武則天表姐巢剌王妃楊氏唯一的兒子,武則天此舉也算是將大義滅親做到了極致,絲毫不顧及什麽“親戚之情”。


    蔣王李煒被降封為零陵王,貶至黔州,就是後來貴州那地方。


    東陽長公主是李世民的第九女,下嫁高士廉之子高履行,因為長孫無忌之案,東陽公主已經被處罰過一次,此次因為高家再次被牽到李賢的案中,被剝奪邑封,和兩個兒子徙置巫州。


    而武則天對高家的處置,堪稱手段達到了極致。


    高士廉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後的舅舅,長孫無忌一案中高家已經受了一次打擊,但世家大族畢竟根深葉茂,後來李治也有意和解,所以還是有不少人擔任高官。高士廉生有六子,其中高履行、高審行、高真行在朝中任要職,長孫無忌案時候,高履行被貶,死於永州刺史任上。


    高審行現在任戶部侍郎,高真行為左衛將軍。高真行之子高政為太子典膳丞,被牽連到李賢案上,武則天顧及李治的“麵子”,也不多說,把高政交給其父高真行處理。


    早被皇後鐵血手段嚇怕的高家已經是驚弓之鳥,為了保全自己,保全高家,每個人都在懲治倒黴親戚家人方麵表現出人姓中最殘忍的一麵。為了表示自己的“忠誠”,他們用最血腥的方式來表示和參與謀逆的至親劃清界限。


    倒黴的高政沒受到朝廷的處置後,還以為得到了特赦,但他沒想到的是,得“特赦”後剛一進門,他的父親高真行就用佩刀刺向他的咽喉,接著伯父高審行一刀砍入他的小腹,高履行的兒子、高政的堂兄高琁揮刀砍下他的頭顱,然後殘忍的親人們把高政這具殘缺不全的屍體扔到了大街上,棄之不理,表示他們一家對高政這樣大逆不道行為的痛恨,並馬上上表向李治和武則天表功。


    武則天是沒想到過高家的人會做出此等血腥之事,但高家的事無須她再進一步處理,李治出手了。一向溫和的李治被這樣冷血、殘酷和無恥的舉動徹底激怒,馬上下旨重處高家一脈,將高政的父親高真行和伯父高審行及行兄的堂兄高琁統統貶出京。高真行貶為睦州刺史,高審行為渝州刺史,高琁則被發配到安西大都護府任一名郎將,其他高家的子弟及家眷也全被趕出京,東陽長公主也沒能幸免。


    武則天在高家這場殘忍的鬧劇中收獲了她想要的一切,甚至超過了她最初的想象,她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讓高家子弟自相殘殺,聲名掃地,最後還被貶出京,煊赫一時的高家就這麽破敗下去,再也沒有機會翻身了,高家一脈不僅在實力上,而且在精神上都被她完全擊倒,而武則天根本還沒有出手,就取得了遠超她預期的效果,這樣的心機和手段,普天下何人能及!


    有人被清洗,自有很多人在這次宮廷巨變中得到好處,主查此案,迎合了武則天意的薛元超被提為中書令,裴炎因為在查案可表現非常出色,深得武則天的讚賞,被晉職為守侍中,和裴行儉這位同族親威共同執掌門下省;而另一名武則天親自提拔上來的能臣李敬玄,被授以為檢校中書令,並被封趙國公!


    賀蘭敏之因為在查處李賢案中立下了超過所有人的功勞,自然被武則天重獎,原本武則天想授賀蘭敏之親王爵,並令他領尚書右仆射職,但賀蘭敏之因為對李賢有點內疚,不想借李賢的事獲得晉升,再加上他感覺自己所負的職事太多,身處的位置太高,一再推辭,但武則天不許,隻答應不授他親王爵,最後的授令為:賀蘭敏之領守尚書右仆射,兼領兵部尚書、太子左衛率如故,並領左羽林軍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


    賀蘭敏之的一些親信也被授以新職,狄仁傑以刑部尚書職參知政事,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銜,並加銀青光祿大夫,張柬之被授以禮部尚書,並同中書門下三品,駱賓王被授以禦史大夫職。


    尚書省六部中,裴行儉兼任吏部尚書,賀蘭敏之兼任兵部尚書,狄仁傑任刑部尚書,張柬之任禮部尚書,劉審禮任工部尚書,崔知溫任戶部尚書,原本反對武則天的人差不多都沒有留任了,唯一一個對武則天不太感冒的劉審禮因為此次跟隨裴行儉出征,沒有被波及,依然官任原職,而且其兼任的檢校左衛大將軍中的“檢校”兩字也被除去。


    原來宰相班列中戴至德、張文瓘、張大安、郝處俊、李義琰因故被除相位,新補李敬玄、裴炎、狄仁傑、張柬之,加上留任的侍中裴行儉,尚書右仆射劉仁軌,黃門侍郎來恒,改任中書令的薛元超,戶部尚書崔知溫也掛了個同中書門下三品,再加賀蘭敏之,人數依然沒變,不過其中的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被除相位的都是反對武則天幹政的人,新補的基本都是支持,或者不反對武則天幹政的人。


    可以說在這次宮變中,武則天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


    太子李顯主要的幕僚有:左庶子、尚書右仆射劉仁軌,中書令、左庶子薛元超,右庶子、黃門侍郎來恒,右庶子、侍中裴炎,太子賓客李敬玄、狄仁傑、張柬之等人。可以說太子的屬官大多都是武則天的親信。


    此次過李賢的事件,朝中反對武則天幹政的大臣被去了大半,那些不讚成武則天幹政的大臣,暫時也收斂了姓子,無論在朝會時候,還是其他時刻,都不敢站出來反對武則天。


    可以說,武則天在這次事件中取得的收獲,比她原來預計的要多出好幾成。


    而賀蘭敏之也在此次事件中收獲頗多,不但兩位親自栽培的人狄仁傑、張柬之位列政事堂,駱賓王任禦史大夫了,其他不少人也被授以了新職。因他舉薦,李多祚任檢校右羽林軍大將軍職,程務挺任左武衛大將軍,李謹行任右衛大將軍,劉冕為左千牛衛將軍,李敬猷為右千牛衛將軍,黑齒常之為右武衛大將軍。其他不少的親信也被安插在長安諸衛中,職位從將軍到中郎將都有。


    對於武則天來說,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了,對賀蘭敏之來講,也可以用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形容……


    (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唐第一風流紈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昏前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昏前麵並收藏武唐第一風流紈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