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舉薦賢才
自私不是罪,自私卻又裝得大公無私,那才是罪,好比很多人不喜歡偽君子,寧願讚賞真小人一般,孫策大歎劉備的“仁義”之時,最終卻還是默許了劉備的自私行為。也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既然自己無法完成迎奉天子的事情,那何不就讓劉備來呢,總比被曹『操』迎奉了來得好,至少劉備也掛著個皇親國戚的頭銜,總不會明目張膽的篡位,況且如果劉備真敢篡位,相信第一個不饒他的恐怕就是他那自己的手下兄弟了。
想到這這裏,孫策頓了頓,然後凝視著劉備,徐徐說道:“將軍,今單某有一計,可讓將軍進可中興漢室,退可雄踞一方,不知將軍願聽否?”
“若如此,劉備定當尊先生為師,為先生塑長生碑,世代供奉先生!”劉備臉上還有淚痕,但卻已經有些破涕為笑的神情出來了,顯得有些激動的表態著。
“將軍嚴重了,恐單某泄『露』天機,於己有害是小,於天下有傷方為大!罷也罷也,天意如此,單某就再違他一次。”孫策見劉備如此,心中不自覺的說出了些更加讓劉備覺得此人高深莫測類的話出來。看著劉備那專注的樣子,孫策搖了搖頭,內心重重的歎了歎氣,說道:“方今天下英雄倍出,將軍、關羽、張飛三人雖有萬人敵之勇,但缺乏出謀劃策之人,此乃將軍第一大憾事也。汝南地理位置不甚好,上通兗州、冀州,下達荊州、揚州,北通司隸,東接徐州,若周邊有敵人攻城,將軍非但不能守住汝南,甚至還無路可逃,此將軍之第二憂也。汝南之地,土地貧瘠,多方戰事,早已經是經濟蕭條,政事不舉,商賈不行,如此之下,將軍又焉有軍需糧草,無這些,將軍又如何養兵,此乃將軍第三難也。將軍雖被皇上認族歸宗,但並未聞名於天下,想靠區區一郡之地而立於天下諸侯麵前,恐怕乃是難中之難。簡單的說,將軍有勇無謀,有將無兵,有兵無糧,如此三難,將軍怎麽能崛起於豪強之間?”
“有勇無謀,有將無兵,有兵無糧?先生說的是,我帳下關羽、張飛皆乃萬人敵,奈何勇武驚人,謀略不足,倘若遇見敵人稍微用點計策,恐關、張二人皆無用也,唉,也可以說是有勇無謀。汝南劉辟等人雖擁兵數萬投誠於我,奈何這些都非劉備本部兵馬,若真遇到戰事,恐怕也並不能團結一心,又怎能奮勇殺敵,單靠我兄弟三人又怎麽能抵擋得住各方諸侯勢力的凶猛兵丁,這正如先生所說的有將無兵。而如今天下,戰事連年,百姓饑荒,軍餉不繼,即使有再多將士,若無軍糧,又怎能讓將士充滿力氣殺敵,果然是有兵無糧。先生點中劉備要害,還請先生為備指明一條道路!”劉備聽得單福先生如此說,當下也把這三難進一步分析出來,並且向單福求教。
“汝南臨近穎川,穎川多俊傑,有荀氏大族,鍾氏大族、陳氏大族、郭氏大族、辛氏大族等,若將軍能擁有這些人中的隨便幾個支持,那麽不難解決無謀之憂。而這些人當中,荀氏族人大多效力於袁紹,若將軍用心結交,日後不難有人投奔,鍾氏族人尚未投效於誰,至於其他則分開而居,有在徐州有在冀州,不好尋找,但穎川素來有智囊之鄉稱號,將軍且記多派人前往查探。第一難,解決不在話下,自然,需要將軍自己再去斟酌。劉辟、龔都之將士,大多乃黃巾士兵轉化而來,而黃巾士兵多乃由百姓轉化而來,隻要將軍懷一顆仁慈之心,讓這些人能夠吃得飽、穿得暖,有房住,那麽將軍的百萬大軍隻在眼前,須記住,百姓乃戰爭之根本,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乃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之一。汝南少商賈,但接近汝南的徐州就是多商賈地帶,無論是陳家還是糜家,都乃是富足一方、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隻要有了他們當中的隨便一人的支持,那麽將軍想要立足,何處不是家!”孫策侃侃而談,真的是做到了站著說話腰不酸的地步,至於說出來的這些,劉備能不能辦到就好象不關他的事了。
劉備也一下懵住了,這些人有些聽過,有些並未聽聞,明日再派人請出郡內協助治理政務的簡雍大人過來商量,或許他應該有辦法,他之前好象有提及過東海糜家的誰乃是其好友,還有目前在徐州當官吏的孫乾似乎也和自己有過數麵之緣。至於剛才單福先生所說的人才,這恐怕隻能等待時機,如此混『亂』之際,誰願意把家族投靠在自己這個無權無勢的破落皇叔身上。不,我是皇叔,我有秘詔,我有仁義之名,我有仁慈之心,若加之宣揚,不難形成氣候,待來日,我就……想到這些,劉備變得興奮起來,不過他還是繼續不恥下問的請求道:“不知道先生能否協助我劉備,共同成就功業!”
看著劉備那期待的眼神,孫策心中竟然出現了幾許慌『亂』,不知道江東諸人若知道自己現在正被劉備這個小小的諸侯邀請出山,不知道他們又會做什麽表情。機械式的搖了搖頭,孫策盯著劉備說道:“我乃是粗人一個,隻不過是多看了些書,比常人擁有了更多的知識經驗而已,真正的實戰方麵的東西,我甚至於比不上剛才向將軍提及中的任何一人。我若在將軍這,非但不能給將軍帶來幫助,反倒會影響將軍的功業,今我舉薦一人,此人之才勝我百倍,若他肯輔助將軍,將軍之霸業可成也!”
“誰?誰人之才能可勝先生百倍?”劉備帶著疑『惑』的眼神看向孫策。
“哈哈,將軍若真能求得此人,日後即使想一統天下亦無不可!但是將軍必須答應我三件事情,我方能安心告訴將軍。”孫策見劉備如此渴望人才,心中自然一笑,好象早已習慣了劉備的心思。
“先生請說,莫說是三件,就是三十件,三百件,隻要先生開口,備一定照辦!”劉備非常迫切的想知道那個能勝過單福先生的人到底是誰。
“首先,我不希望將軍帳營中有任何人知道有過單福先生出現的事情,就當從來都沒有單某人出現過一般。其次,我推薦之人,將軍必須誠心誠意邀請,不得有半點不尊之意,不管其年齡大小,不得有半點懷疑。第三,將軍不可向他透『露』,乃是由我推薦,若真要說,隻說江東培英書院就可。若此三個條件,將軍可以一一辦到,單某馬上告訴將軍此人是誰,暫居何處,如何聘得,而後單某人將悄悄離開。”孫策見劉備求賢若渴,當下故意想要抹殺自己出現在他麵前的這一段『插』曲,因此設立了三個怪異的條件。
但凡賢能之士總是會有些相對應的怪異脾氣,因此孫策如此這般,確實也讓劉備覺得單福先生果然非一般高人可比。聽完孫策的話後,劉備眼神中突然閃現一股犀利的殺機,但又一閃即逝,隻見他向孫策點頭答應道:“先生的三個條件,劉備完全可以做到,還請先生指點,備如今乃是處於非常時期,希望能有大賢早日幫備,好讓備不辜負皇上重托!”
自私不是罪,自私卻又裝得大公無私,那才是罪,好比很多人不喜歡偽君子,寧願讚賞真小人一般,孫策大歎劉備的“仁義”之時,最終卻還是默許了劉備的自私行為。也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既然自己無法完成迎奉天子的事情,那何不就讓劉備來呢,總比被曹『操』迎奉了來得好,至少劉備也掛著個皇親國戚的頭銜,總不會明目張膽的篡位,況且如果劉備真敢篡位,相信第一個不饒他的恐怕就是他那自己的手下兄弟了。
想到這這裏,孫策頓了頓,然後凝視著劉備,徐徐說道:“將軍,今單某有一計,可讓將軍進可中興漢室,退可雄踞一方,不知將軍願聽否?”
“若如此,劉備定當尊先生為師,為先生塑長生碑,世代供奉先生!”劉備臉上還有淚痕,但卻已經有些破涕為笑的神情出來了,顯得有些激動的表態著。
“將軍嚴重了,恐單某泄『露』天機,於己有害是小,於天下有傷方為大!罷也罷也,天意如此,單某就再違他一次。”孫策見劉備如此,心中不自覺的說出了些更加讓劉備覺得此人高深莫測類的話出來。看著劉備那專注的樣子,孫策搖了搖頭,內心重重的歎了歎氣,說道:“方今天下英雄倍出,將軍、關羽、張飛三人雖有萬人敵之勇,但缺乏出謀劃策之人,此乃將軍第一大憾事也。汝南地理位置不甚好,上通兗州、冀州,下達荊州、揚州,北通司隸,東接徐州,若周邊有敵人攻城,將軍非但不能守住汝南,甚至還無路可逃,此將軍之第二憂也。汝南之地,土地貧瘠,多方戰事,早已經是經濟蕭條,政事不舉,商賈不行,如此之下,將軍又焉有軍需糧草,無這些,將軍又如何養兵,此乃將軍第三難也。將軍雖被皇上認族歸宗,但並未聞名於天下,想靠區區一郡之地而立於天下諸侯麵前,恐怕乃是難中之難。簡單的說,將軍有勇無謀,有將無兵,有兵無糧,如此三難,將軍怎麽能崛起於豪強之間?”
“有勇無謀,有將無兵,有兵無糧?先生說的是,我帳下關羽、張飛皆乃萬人敵,奈何勇武驚人,謀略不足,倘若遇見敵人稍微用點計策,恐關、張二人皆無用也,唉,也可以說是有勇無謀。汝南劉辟等人雖擁兵數萬投誠於我,奈何這些都非劉備本部兵馬,若真遇到戰事,恐怕也並不能團結一心,又怎能奮勇殺敵,單靠我兄弟三人又怎麽能抵擋得住各方諸侯勢力的凶猛兵丁,這正如先生所說的有將無兵。而如今天下,戰事連年,百姓饑荒,軍餉不繼,即使有再多將士,若無軍糧,又怎能讓將士充滿力氣殺敵,果然是有兵無糧。先生點中劉備要害,還請先生為備指明一條道路!”劉備聽得單福先生如此說,當下也把這三難進一步分析出來,並且向單福求教。
“汝南臨近穎川,穎川多俊傑,有荀氏大族,鍾氏大族、陳氏大族、郭氏大族、辛氏大族等,若將軍能擁有這些人中的隨便幾個支持,那麽不難解決無謀之憂。而這些人當中,荀氏族人大多效力於袁紹,若將軍用心結交,日後不難有人投奔,鍾氏族人尚未投效於誰,至於其他則分開而居,有在徐州有在冀州,不好尋找,但穎川素來有智囊之鄉稱號,將軍且記多派人前往查探。第一難,解決不在話下,自然,需要將軍自己再去斟酌。劉辟、龔都之將士,大多乃黃巾士兵轉化而來,而黃巾士兵多乃由百姓轉化而來,隻要將軍懷一顆仁慈之心,讓這些人能夠吃得飽、穿得暖,有房住,那麽將軍的百萬大軍隻在眼前,須記住,百姓乃戰爭之根本,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乃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之一。汝南少商賈,但接近汝南的徐州就是多商賈地帶,無論是陳家還是糜家,都乃是富足一方、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隻要有了他們當中的隨便一人的支持,那麽將軍想要立足,何處不是家!”孫策侃侃而談,真的是做到了站著說話腰不酸的地步,至於說出來的這些,劉備能不能辦到就好象不關他的事了。
劉備也一下懵住了,這些人有些聽過,有些並未聽聞,明日再派人請出郡內協助治理政務的簡雍大人過來商量,或許他應該有辦法,他之前好象有提及過東海糜家的誰乃是其好友,還有目前在徐州當官吏的孫乾似乎也和自己有過數麵之緣。至於剛才單福先生所說的人才,這恐怕隻能等待時機,如此混『亂』之際,誰願意把家族投靠在自己這個無權無勢的破落皇叔身上。不,我是皇叔,我有秘詔,我有仁義之名,我有仁慈之心,若加之宣揚,不難形成氣候,待來日,我就……想到這些,劉備變得興奮起來,不過他還是繼續不恥下問的請求道:“不知道先生能否協助我劉備,共同成就功業!”
看著劉備那期待的眼神,孫策心中竟然出現了幾許慌『亂』,不知道江東諸人若知道自己現在正被劉備這個小小的諸侯邀請出山,不知道他們又會做什麽表情。機械式的搖了搖頭,孫策盯著劉備說道:“我乃是粗人一個,隻不過是多看了些書,比常人擁有了更多的知識經驗而已,真正的實戰方麵的東西,我甚至於比不上剛才向將軍提及中的任何一人。我若在將軍這,非但不能給將軍帶來幫助,反倒會影響將軍的功業,今我舉薦一人,此人之才勝我百倍,若他肯輔助將軍,將軍之霸業可成也!”
“誰?誰人之才能可勝先生百倍?”劉備帶著疑『惑』的眼神看向孫策。
“哈哈,將軍若真能求得此人,日後即使想一統天下亦無不可!但是將軍必須答應我三件事情,我方能安心告訴將軍。”孫策見劉備如此渴望人才,心中自然一笑,好象早已習慣了劉備的心思。
“先生請說,莫說是三件,就是三十件,三百件,隻要先生開口,備一定照辦!”劉備非常迫切的想知道那個能勝過單福先生的人到底是誰。
“首先,我不希望將軍帳營中有任何人知道有過單福先生出現的事情,就當從來都沒有單某人出現過一般。其次,我推薦之人,將軍必須誠心誠意邀請,不得有半點不尊之意,不管其年齡大小,不得有半點懷疑。第三,將軍不可向他透『露』,乃是由我推薦,若真要說,隻說江東培英書院就可。若此三個條件,將軍可以一一辦到,單某馬上告訴將軍此人是誰,暫居何處,如何聘得,而後單某人將悄悄離開。”孫策見劉備求賢若渴,當下故意想要抹殺自己出現在他麵前的這一段『插』曲,因此設立了三個怪異的條件。
但凡賢能之士總是會有些相對應的怪異脾氣,因此孫策如此這般,確實也讓劉備覺得單福先生果然非一般高人可比。聽完孫策的話後,劉備眼神中突然閃現一股犀利的殺機,但又一閃即逝,隻見他向孫策點頭答應道:“先生的三個條件,劉備完全可以做到,還請先生指點,備如今乃是處於非常時期,希望能有大賢早日幫備,好讓備不辜負皇上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