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王澤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暗自興奮,但麵上卻流『露』出為難之『色』,又歎道:“可惜十三萬大軍隻有七八萬人,除去家眷等,可戰之士不出三四萬人,豈能同粘罕十萬韃子對抗。如今三更已過,已經來不及在河口布防,不如連夜將各寨後撤三十裏與李相公的馬軍會合,再共謀出擊,不知諸公意下如何?”


    兩河眾將原也是有些畏懼金軍,大軍隻剩七八萬人,委實不能與金軍對陣。宋軍乃是募兵製,大軍征戰,家眷隨軍而行,平時號稱十萬大軍,其實可戰將吏,多不過三四萬人,有時會更少。而折彥質的這支隊伍多是潰兵編練而成,很多人失去了家眷或是隨軍親人不全,在編可戰將吏要比平時多出不少。


    盡管有人不以為然,尤其是京西幾位將帥,但事已至此,諸軍分道揚鑣,軍心不穩之際,何堪大戰,看來隻能按照王澤所言行事了。


    待王澤分派帥令後,眾將各自回營前去準備,他吩咐以何春的京西北路第三將為中軍大營,軍令一概由第三將營寨中傳發,並立即與自己的中軍衛隊,連同京西諸將一同前往第三將營寨,傳令京西兵馬迅速歸攏,上官雲的部隊也在京西兵馬之側集結待命。


    對付李回這個文官比折彥質容易得多,數萬大軍齊齊開拔,在李回的營寨旁列陣。王澤親自入見李回,向其陳訴厲害,言宋軍發生內江,十餘萬大軍四分五裂,河口已不可守,金人一旦殺過,李回的這些馬軍恐怕走脫不了。


    李回當即就嚇呆了,連忙向王澤問計,王澤請李回速速返回汴梁。請京城做好防禦準備,這一萬馬軍可由他暫時代為收攏。


    李回卻不願棄部而去,王澤以大軍裂開陣勢,急切之間怎能須叟整裝回京,而且此間數萬大軍尚須馬軍以為支持,馬軍一去,萬一金軍殺到,數萬步軍中僅有數千馬軍,豈是金軍的對手。


    李回想想也是,隻得答應王澤將馬軍交由王澤權領,待事後再將部隊歸建。


    就這樣,王澤輕而易舉的得到李回的馬軍,這可是一支絕對有實力的隊伍,馬軍征戰,家眷跟在軍隊後麵,一萬馬軍就是一萬馬軍,盡管有很多人沒有馬,但畢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王澤又是借口兵馬分散,金軍過河之勢以不可當,認為大軍向東南退去,一麵調集京西各處兵馬前來匯集,一麵向汴京方向靠攏,準備等候詔旨勤王。


    奉召勤王的吸引力對眾將來說。明顯要強於在京西以孤軍節節抵抗,王澤的策略,得到眾將的一致擁護,士氣亦是隨之高漲。


    於是,王澤以馬軍斷後,步軍立即拔寨南退,天『色』方亮之際,在北岸金軍隆隆的擂鼓聲中,宋軍十餘萬大軍分向不同的方向開拔,向南去的便是王澤的大軍,由於有馬軍護衛,大軍按陣法徐徐行進,完顏宗翰內中已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趕緊過河,趕在東路軍之前抵達汴梁。


    金軍西路軍沒有了宋軍的阻攔,一路勢如破竹,完顏宗翰再也不提三鎮了,遣人來說:要全得兩河地方,劃河為界。


    東路軍前鋒完顏宗弼部數萬大軍繞過重兵防禦的北京大名府,業已渡過大河,轉兵西向,直撲汴京而來。


    到了這時,趙桓對堅持和議還是報有一線僥幸,接連不斷的遣使求和。


    完顏宗望乃遣楊天吉、王汭,持了趙桓從前與耶律餘睹的原書,入見趙桓,抗聲問道:“陛下不肯割讓三鎮,倒也罷了。為什麽還要恢複契丹呢?”


    趙桓做為天朝之君,被蠻邦使臣當殿質問,大失顏麵,但金軍勢大,不得不囁嚅道:“這乃『奸』人所為,朕並未聞知。”


    王汭冷笑道:“中朝素尚信義,奈何無信若此,現在隻有速割三鎮。並上我主徽號,獻納金帛車輅儀物,還和言和。”


    趙桓遲疑半晌道:“且與大臣商議。”


    王汭不耐煩地道:“商議商議,我軍已渡河了。”


    言罷欲行,趙桓尚要挽留。


    王汭又毫不客氣地道:“可命親王往我軍陳請,我等無暇久留了。”遂揚長而去。


    李回隨著葛浩、苗鬆二人的部隊逃回京城,由於路上將吏驚厥,葛浩、苗鬆的二萬人馬散去大半,進入京城者不過數千人。


    三人向趙桓添油加醋的稟報了王澤斬殺折彥質奪取兵權的事由,李回當然不敢說自己受騙之事,極力上言王澤武力奪取他的一萬馬軍。


    趙桓聽罷十分惶急!真是內憂外患疊疊而來,想要追究王澤之罪,朱影卻來勸諫。言明王澤已經擁有十萬大軍,又是京西重臣,急切間隻可撫而不可圖,何況王澤並沒有叛『亂』。


    朱影認為王澤是用心尚可,其法不佳。趙桓豈不明白其中厲害,在這個節骨眼上,要是真將王澤『逼』急了,萬一全軍反叛,阻斷西軍東援之路,那京城之西可就全然是金人天下了。 趙桓無奈之下,隻好按照朱影的意思,以金軍過河,須得一大臣節製京畿外軍,宣詔設立京西南北路宣撫司,封王澤為京西二路宣撫使,節製京西兩路兵馬勤王。


    當天趙桓又在朱影的堅持下,下詔徽四方兵勤王,但同時趙桓答應王汭之言,以割地,須兩府二人從親王前往,令各自陳願使者。


    陳過庭以主憂臣辱,首請自行,唐恪、曹輔等皆依違不對。


    耿南仲驚恐不安,恐為金人扣留,故以老辭,聶昌憤趙桓朝夕令改,故以親辭。


    趙桓到此算是看穿了耿南仲的為人,真是氣憂交加,馬上禦批曰‘''過庭忠誼可嘉,特免。可差辭免人耿南仲使斡離不河北, 聶昌使粘罕河東。’


    趙桓恨極這般原本自己以為宏骨大臣們在危難之時的懦弱不堪,在朱影的再次激將之下之下,賭氣似地下詔設立京西京東四路宣撫司,著王澤以原官除四路宣撫使,權樞密直學士,持節節製京東、京西西諸路勤王軍,權勢淩駕於四道總管之上。


    當天傍晚,康王趙構與耿南仲、聶昌赴金軍軍中。


    次日,金軍十餘萬眾,在汴京會師,隨軍阿裏喜多是掠兩河百姓充數,為了盡快攻城,金軍四處擄略城外百姓,運石伐木,造攻城之具。


    完顏宗望劄寨劉家寺,完顏宗翰劄寨南郊壇的青城,四壁諸城皆臨河紥小寨,圍閉周密,不以數計,旗幟人物,公然往來郊野間。


    自此,趙桓召募益急,唐恪隨趙桓巡城。京內百姓遭到金軍再次圍城,都痛恨主和之人,見了唐恪過來,攔馬就打,幸而唐恪逃走得快,飛馬跑歸,但是磚石『亂』下,已是受驚不小。


    唐恪旋即閉門家居,懇請罷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並收藏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