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無論如何,王澤成功地走出了這一步,做為行在禮賓使的範宗尹,已經南下江寧處置南幸一切事宜,令人頗為耐以尋味的是在王澤寸步不讓的堅持下,徽猷閣侍製、知曹州軍州事蔡絳免知州事,以徽猷閣侍製出知江寧府兼禮賓副使。更令人不解的是與王澤關係親近,甚至外人眼中屬王澤陣營中的侍禦史知雜事趙鼎,當庭彈劾王澤用人不當,而且措辭相當激烈,毫無半分委婉地直指蔡絳。


    但朝中大臣卻響應者聊聊,大家都是明白人,此一時彼一時,蔡絳何許人矣!東南目前形勢複雜,其大父蔡京乃四朝元老,勢力根深蒂固,尤其是福建、江浙是蔡氏的根本之地,勢力更是盤根錯節。趙桓雖然將蔡京貶死,但還是來不及清理蔡京在地方的勢力,東南諸州不少官吏仍與蔡氏有千絲萬縷的瓜葛,當然也不可能將這些官吏一概斥退。


    蔡氏中蔡京的兒子蔡倏義隨上皇赴難,流落北方,可謂忠肝義膽令人讚歎,為士人所誇讚。


    有宋一代,隻要不是謀逆大罪,並沒有家族一支失勢全族沒落的情形,如韓氏、高氏等名門望族,其家族子弟都是各居一方,甚至派別對立,一支倒必有一支榮,整個家族依然活躍在政治舞台上,這是名門望族的立家之本。


    蔡絳是蔡京孫係,本無大惡,何必要做的如此絕情。如今行在設在江寧,用蔡絳正可平衡甚至利用蔡氏在東南的影響力,保證朝廷渡過南遷的脆弱時期。而趙鼎與蔡絳亦是相善,如此不顧往日情誼的彈劾,盡管使他博取‘剛正’的名聲,卻令一些人對他敬而遠之,紛紛論其非善與之輩。


    時下,朝廷各方勢力的角逐已經不在廟堂之上,而是在神佑元年恩科貢舉之中。


    王澤的十五名隨軍勤王弟子,都以軍功舉子身份參加恩科貢舉,這對於王澤來說,不是一般意義的事情。如李綱等明眼人一眼便看穿他的用心,這是培樣繼承自己思想的人才,通過貢舉取士培植自己的政治勢力。


    李綱並不反對學子們憑自己真才實學考取功名,集英殿唱名是每個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瞬間,也是讀書人甘心情願為之付出青春的榮譽。李綱當然不會平白無故地阻擋李墨涵等人的前程,但是他們畢竟是王澤的弟子,深受王澤的潛移默化。以李綱的話說就是:‘王門弟子深習奇技『**』巧之學,不足以與士大夫共輔天子,若入監院將作,倒是物盡其才也!’這也是他看不慣王澤倡導的雜學,認為士大夫沉『迷』那些旁門左道,與聖人教化相違背,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他對王澤懷有深深的戒心。


    在頗有同感的孫傅、唐格等人的支持下,采熙寧前舊製,宇文虛中知貢舉,戶部侍郎呂頤浩、吏部侍郎呂好問同知貢舉,而王澤力陳貢舉詳正官,由為人正直的秘書少監李光擔任。如此人事安排雖然不能如意,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王澤意識到自己在朝廷中層文官中,尚未形成一個廣泛而穩固的人脈,使他堅定了培養一批中下層文官的迫切心情。


    今日,王澤攜這十五名弟子在戰後的汴梁城行走整整一個上午,午膳時來到樊樓,在這裏與眾弟子們飲宴,也算是為即將參加會試的弟子們的壯行!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殷修平低低『吟』誦這這兩句話,憂鬱地說道:“自黃帝以來,天下分分合合,朝代更替換代,弟子不明又何能為天下黎民百姓擺脫這興亡之苦?”


    在王澤的眼中,殷修平個『性』溫雅、心思細膩、遇事優柔有著如小女子般的多情善感,但他看好殷修平,認定隻要循序誘導,殷修平或可是個好人才。


    “德卿說的好啊!”王澤轉過身來,淡淡地看著十五名弟子,慢悠悠地說道:“你們有何感想?說說看吧。”


    由於十五名弟子年齡已過十六七,王澤在前些日子請孫傅、唐格、秦檜等人為他們冠字,以大儒們冠字這是弟子們的榮幸,也是少年學子們一生的得意,並不是每一名讀書人都能幸運的得到當世重臣大儒的冠字。


    當然孫傅等人倒也沒有拒絕王澤的請求,無不欣然應允,王澤並沒有放棄他的權利,李默涵等前四名弟子,由他親自為之冠字。


    “恩師——弟子以為師兄太過小女兒狀,天下紛穰本就是推陳納新,弟子熟讀恩師執教著書,認為社會不斷進步、不斷發展,在此過程中必然會有一部分被犧牲被淘汰。師父常言‘物盡天斂’,弟子深以為然,如傷者必將壞肉去除,進以『藥』石,方能長出新肉得以保命,天下輪回便是如此,隻有不斷撚棄舊物陋俗,不斷接納新事良法,方可不斷發展壯大,不為外族欺淩。”


    盡管片麵卻也切中事要,冷酷之中卻又不乏理『性』,這就是張階,當然他說話中以物盡天斂代替物盡天擇,是為了避開王澤的名諱中的音諱。


    王澤頗為讚賞的看著張階,風淡雲輕地說道:“子升能看到這一層,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啊!”


    “弟子以為不然。。。。。。”王詠翎麵『色』稍稍不悅,不待王澤發問,說道:“弟子以為大同之世,乃上至天子、下及黎民、共享盛世,卻不是為一己之私而撚棄百姓,視生民如芻狗,隻為世族計。”他頓了頓,看了王澤一眼,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如今『亂』世,奢談大同,卻是有些不合時宜。”


    王澤饒有興致地注視著王詠翎,麵容頗為平靜不語,並不對他的話做出評價,但目光還是閃爍出那抹欣賞,隻是在這欣賞的目光中,參雜著隱隱的戒備。


    眾弟子中也隻有王詠翎敢於公開與王澤頂撞,幾次敢於違逆王澤的意圖行事,但王澤還是能容忍,甚至有點欣賞這種叛逆。沒有絕對的正確、更沒有永遠正確的人,敢於質疑、敢於反抗、王詠翎雖有不盡他意之處,但這至少是他思想的成功體現。


    盡管王詠翎的敢於抗爭是王澤所意願的,但在這個關鍵的曆史路口,需要的是眾人步調的一致,他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雖然認可各種思想有各自存在的價值與必然。但他非常固執的認定,當此『亂』世,散『亂』自由的思想反而會影響正確的決策,幹擾正常的決斷,從而產生不利於穩定的危害。


    “子升師弟說的是,誰有見過大同之世,如夫子再生,麵對韃虜刀槍,又有何耐?”張雲仁可不認同王詠翎的大同願望,他壓根就不相信有什麽大同之世。


    “對,正如恩師書中所言,天下本就充滿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所以時下弟子們要做的就是安心學問,好好地入仕,以備他日成為國之棟梁。”王直在眾弟子中號稱王經濟,對王澤所言經濟方麵多是由衷認同,非常讚同王澤所描繪的社會競爭與國家勢力決定於經濟實力的論斷。卻也不是對王詠翎所說有異議,畢竟他也憧憬大同盛世,隻是他還沒有膽量在王澤麵前暢言自己的想法。


    “弟子不奢望有何大同之世,但願天下百姓人人豐衣足食,這才是我輩讀書人所願,若為天下,我願投筆從戎,何須在乎武人之嫌。”王孝仁的話,說的王澤含笑點頭,好高鷺遠的憂國憂民並不一定是好事,腳踏實地的一件一件來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王孝仁就是這樣的人,而且他已經有誌向投筆從戎。


    歐陽倫笑道:“要是能建立一種合理的製度,或許能避免更替輪回的怪圈,不過或許這不是弟子們能看到的!還是踏踏實實,為天下做些及所能及的事吧!”


    薛立看了看大家,嘴唇動了動,卻沒有說話。他的表情卻被封元看到,封元道:“子正,想說什麽?”


    “沒。。。沒什麽。。。”薛立下意識地搪塞,驚愕地麵容,令王澤與眾弟子都笑了。


    一時間,弟子們各抒己見,當然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言,但其中還是不乏真摯灼見,這也是王澤樂意所見的場麵,他要的就是弟子們論辯,取長補短,以理服人。


    “文淵以為如何?”王澤見李墨涵一直沒有作聲,故而出口相問。


    “弟子亦知盛衰興亡,百姓艱辛,弟子對之無能為力,隻能竭力做好眼前一些事。”


    王澤淡淡一笑,意味深長地說道:“文淵果是幹才,有時候,是要有忍耐寂寞,多做些他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他一直就認為李墨涵是位出『色』的吏治之才,雖然歐陽倫等弟子也是說做好眼前的事,但他卻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隻有李默涵能夠耐下心來,默默無聞地去幹。


    “你們所言各執道理,孰是孰非,還得要你們日後論證,今日為師設宴,為你等師兄弟會試壯行,斷不可以為師擔任執政便是心存僥幸,切記、切記。”王澤說罷,走到桌前,舉杯說道:“來——喝下這杯酒,牢記以天下為己任的目標。”


    弟子們紛紛聚到桌前,拿起各自的杯子,齊齊望著王澤,高聲道:“謹遵恩師教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並收藏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