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由於京西戰事的需要等緣由,王澤將苗傅、李正彥的禁軍北調,使下蔡城的宋軍隻剩下行轅中軍衛隊及駐泊禁軍、壽春各縣廂軍七八千人,除千餘人的中軍衛隊外,下蔡縣境內宋軍戰鬥力都不容樂觀,單靠這支雜牌部隊,哪裏是士氣正盛的金軍虎狼之師的對手。
李墨涵像是想起了什麽,驚呼:“恩師,金軍馬隊行蹤飄渺,若兵蜂直抵鍾離,當如何是好?”
“如文淵所說,行在危矣!”李長秋臉『色』變得煞白,心中大愧不已,他自度千算萬算,怎地就將眼光盯在沿河防線與金軍主力決戰事宜之上,致使淮河防線兵力不斷北調,以至於河防空虛。盡管這是王澤所做出來的決斷,但他李長秋身為處置使行轅幕僚,為王澤拾遺補缺是他份內之事,為何他自己也被京西決戰的前景,京東強大的宋軍防線與行在的江淮天塹蒙蔽了心竅,竟然沒考慮到萬一京東沒有阻斷金軍南下,江淮應布置重兵防守才是。
大江上是有水軍,但一旦金軍深入,是有可能造成宋軍整個江淮防線,乃至京東防線的崩潰,萬一金馬臨江,造成行在危機、江南震恐,他是難辭其咎的。
“還沒有那麽嚴重——”王澤平靜地望了李墨涵一眼,淡淡的一句話後,又陷入了沉思。
李墨涵與李長秋相顧一眼,都有滿腹言語,卻見王澤這般模樣,二人硬生生把到嘴的話咽了回去。但他二人心中都堵了一個問好,金軍來勢如此凶猛,無論是對下蔡還是轉道進攻行在,都是江淮宋軍難以防禦的,為何王澤毫不在意,此時又在想些什麽?
原來完顏宗弼奪下臨濮後,以叛將孔彥舟為前導,數萬大軍轉道濟州,突然越過單州,直撲徐州南下。宋將王善措手不急,不得已倉促應戰,所部數萬人在沛縣被打的幾乎全軍覆沒,王善本人也被『亂』軍所殺,彭城與蕭縣不戰而降,金軍席卷徐州要地,得以進入宿州並迅猛南下。
駐泊亳州衛真縣穀陽鎮的王德正在密切注視京畿方向,金軍的猛烈攻勢使他的萬餘馬步軍根本沒有時間救援宿州,即便是回師援救宿州,也不太可能在淮北平原上阻擋金軍淩厲的攻勢。知宿州軍州事林篪接納了王善的敗軍,對城中禁軍重新編組,率軍民拚死守衛符離縣城,由於符離宋軍實力增強,城池堅固、糧草充足,城內又有數萬百姓參戰。在林篪得當的調度下,金軍幾次攻城不下,反而損失不少兵馬,師老堅城是兵家大忌,金軍也消耗不起,完顏宗弼不得已,留下步軍及部分馬軍監視符離城,自己又率主力馬隊繼續南下向薪縣而來。
行在,行宮崇政殿偏廳內,大宋的幾位宰執正在進行激烈的辯論。
孫傅冷眼看著唐格與張叔業,李綱進行爭辯,秦檜則在一旁麵『色』木納、不言不語。
“太後,洛陽大捷,金虜敗績,元氣大傷,兩河義軍紛紛舉事欲待迎接王師。此正是朝廷北上大好時機,京東京西與陝西數十萬大軍枕戈待旦,隻須朝廷聖旨一下,可複祖宗陵寢。”李綱基於各線對金軍作戰的大好形勢,慷慨陳辭,力請趁機北伐。
朱影坐在玉簾之後,一直沒有說話,誰也看不清她的表情,也揣『摸』不到她的心思。
唐格不滿地斜了一眼李綱,冷冷地道:“李大人此言差矣!粘罕雖是敗績,然其部主力尚在,河東尚有婁室部完好,金軍在京東雖困於堅城之下,但兀術部卻在叛將孔彥舟引導下,進入淮南境內。臣以為金軍雖敗,但並未遭受大創,實力仍在,朝廷仍須以和為主,勸顆農桑,休養生息,萬勿輕啟刀兵。”
“唐大人,如今韃虜兩路南下,沿河已經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下官實是不明大人所言輕啟刀兵為何意?”在李綱看來,如今人家都打過來了,他唐格還在朝堂上妄談勿起刀兵,當真是可笑之極。
當年唐格與耿南仲同是力主議和,結果搞的國破家亡、二帝蒙塵,他是記憶猶新,深恨任何人提出議和的主張,就是王澤主持的南北議和,雖是萬不得已,但他心中亦是不甘。盡管唐格與耿南仲不同,耿南仲是毫無節『操』的小人,唐格還是在求和的前提下,做出對金人的一些必要『性』的防範,但在他眼中唐格還是主和大臣,以前是現在依然如此。若不是看在唐格曾經身為宰相,又不是如同耿南仲一般的死硬人物,他早就怒目相加了。
唐格毫不退縮地目視李綱道:“天下大『亂』,戰事頻頻,天下黎民久困於戰『亂』,民生疾苦,嗷嗷待哺。金人背盟,王大人請旨北上敗金軍於洛陽,女真人授首萬計,此正是與金人再次定盟大好時機,正可令天下臣民有數年養息。”
張叔夜道:“時不我待,粘罕所率乃女真精銳,洛陽一役,斬首萬計,殺傷不可計。可以說金軍主力已然元氣大傷。婁室,撻懶、兀術三酋所部女真精兵不過三四萬人,其他多是渤海雜種,此不足為懼。婁室徘徊河東,西不能入延鄜,南不能下陝州,撻懶則師老堅城之下,進退不得。唯有兀術一部,區區數萬人,竟敢越境南下直『逼』淮上,此自尋死路爾。朝廷應督促王大人匯集江淮精銳聚殲兀術部,以西軍十萬大軍為犄角,北上大河,會同高平等諸將決勝粘罕、撻懶。”
唐格冷笑道:“此一廂情願也,王大人在下蔡,兵不過萬,淮上諸軍多為水軍,隻可依托堅城擋住兀術大軍,豈能舍棄舟船與金人戰,以己之短攻敵所長。”
李綱針鋒相對地道:“以唐大人之見,再次割地求和,如棄兩河以愉韃虜?”
秦檜嘴角微微一動,毫不遲疑地想到李綱之言另有所指,割讓兩河可是王澤的主張,李綱這個時候提起,在他看來實在是有些影『射』之意。
李剛的話對唐格倒是頗有殺傷力,當年唐格主和的名聲使他被汴梁百姓群爾攻之,以至於罷相歸第,如今在由主戰派大臣組成的宰執中顯的尤為尷尬。但他有自己的政治理念,當年之所以與耿南仲結成政治聯盟,又與之決裂,也是因為這個理念。他的議和是基於大宋藝祖太宗皇帝的國策,而且在議和的前提下是要保障趙宋皇朝的利益,與耿南仲毫無原則有著本質的區別。
孫傅此時感到李綱說的太過分了,不僅影『射』王澤,更使得唐格下不了台,怎麽說唐格還算是一個較為正派的大臣,有與他們同心協力『逼』迫王澤交出兵權的義舉,此時為唐格幫襯,也好出了自己受李綱的惡氣。當下『插』了一句道:“暫割兩河數路,乃時局所迫、諸公公議,實非唐大人一人之見。”
李綱不想孫傅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為唐格說話,委實一驚,他知道孫傅是宰相,在廷議時的向對往往決定整個廷議的方向。幕然間李綱明白了自己方才的這句話是多麽的愚蠢,在他回京之前,由王澤、孫傅、唐格、張叔夜等人做出的割讓兩河的決斷,與他並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他得以沒有任何負擔的優勢。但這種優勢是不能在朝堂上公開提及的,暗中使他們讓步是一回事,公然說出來,甚至提出質疑又是一回事。自己不但使一直搖擺不定的孫傅走到自己的對立麵,而且使支持自己的張叔夜大為尷尬,心生介荑。
“下官實非此意,不過是以事論事而已。” 李綱倔強的『性』格致使他嘴上仍不相讓。
“李大人,王大人正在淮南指揮前方將吏正在浴血奮戰,兀術即將飲馬淮上,大戰將即。以下官看來,李大人應當以時局為重,驅金人於河外,其他事宜應從長計議才是。”秦檜見李綱一言不慎觸動眾人心思,連張叔夜的臉『色』也變的不甚自然,逐向李綱發難。
正如王澤臨行所言,金軍南侵,諸般事宜權且放下,舉國上下全力抗金。在洛陽之戰後,主戰派中的激進大臣要求進軍兩河收複失地的呼聲日甚,秦檜的中允之言,在多少大臣看來無疑是現實而又中肯的,這是以王澤為代表的實力派所提倡的觀點。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何謂從長計議,兩河不複,沿河、陝西數千裏關防,耗師糜響,天下黎民何堪重負?”李綱憤憤地道。
秦檜淡淡一笑道:“李大人憂國憂民之心,下官甚是欽佩。誠如大人所言,兩河不複,中原腹地時時有警,關隴熙河處處不寧,關防值戍非得數十萬禁軍不可。然數年間,戰事頻頻,天下黎民民生困苦,夫子雲國有九年之糧,家有水旱之備。若乘之以羈絏,則所廢多矣,一夫從役,舉家失業。天子南幸,李大人伴駕途中所見所聞,處處餓殍遍野,征人不決於道,此聖人之道否。沿河戰事,各路常平上書告急,朝廷已經是庫空糧盡,朝廷維係此戰以勉強至此。大人口口聲聲收複兩河,試問何以支撐數十萬大軍經年累月用度,朝廷何來十萬鐵騎與金馬逐鹿兩河?”
秦檜所言,如同千金之頂壓在在場宰執們的心頭,誰都明白僅僅這場戰爭,已經用盡京東京西四路與兩淮常平倉,以及朝廷的大半賦稅。如果戰爭繼續下去,朝廷的財政即將麵臨破產的窘境,要各路自籌用度,勢必權力下放,有違朝廷立國根本。牽連朝廷國策事宜,誰也不敢過分說辭,畢竟討論收複兩河是可以的,可如何解決糧餉問題,這可連帶著如何變革的**問題,就是連李綱也得三思而行。
到了這個時候,李綱、張叔夜也無話可說,秦檜之言並沒有說放棄兩河,而是說出了大家都不敢麵對,而又實實在在存在的情況,不解決財賦問題,收複失地隻能是癡人說夢。
孫傅在眾人默不作聲時,認為是自己拿個論調的時候了,於是道:“秦大人言之甚善,洛陽一役金人遭創,但其仍在京東決意南下,今朝廷當以眼下形勢為重。”
李綱感到孫傅也在是否收複失地的問題上與他相勃,張叔夜已經不如先前那般主張北伐,沒想到自己一腔報國熱血,竟落得孤家寡人境地,不禁心下淒涼。他不是不明白當前朝廷的困境,也明白秦檜等人所言乃是正理,但偏安一偶,實非長久之計,東南的繁華,很容易消磨士大夫們喪權辱國的恥辱與他們進取的誌向,最終使得收複山河的誌向淪為一句泛泛的口號。
史冊昭然,東晉便是一例,李綱憂慮正在於此。
廷議的重心由於秦檜的一句話,將是否北伐變為朝廷財力如何支撐對金軍的防禦。這無疑是解決朝廷中最燙手問題的最好手段。
唐格順勢道:“一場大戰下來,所費數百萬貫,屠殺耕牛數萬頭,如今戶部、太府錢財所剩無幾,戰事拖後,隻恐怕不向百姓加稅,朝廷連百官俸祿錢也拿不出來了。”
秦檜道:“唐大人所言甚是,如今朝廷應當竭力在最有利的時機停止戰事,此正是王大人臨行團結各路將帥意圖,隻要王大人在淮河阻擋住兀術,戰事有望可止。”
朱影聽的暗自心驚不已,她知道金峰參加南侵,但萬萬沒有想到他竟然突破韓世忠的阻攔,向淮河北岸殺了過來,韓世忠在她的印象裏可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連韓世忠也擋不住金峰?在這個節骨眼上,王澤又偏偏在下蔡,兩人在戰場上交鋒,生死難料,一想到這裏,朱影禁不住有些失神。
“王大人身在下蔡,身邊兵不滿萬,豈能抵擋這股虎狼之師。”張叔夜擔憂起王澤起來。
李綱卻道:“有沿淮水軍阻攔,劉太尉的四萬精銳駐泊泗州,王德亦可回軍南下,料王大人定然會依托淮水,化險為夷。”
秦檜若有所失地看了看李綱,似乎想說些什麽,嘴角動了一動,神情間有些恍惚,終究沒有開口,又恢複了木納的神態。
“附近難道就沒有將帥可以趕去赴援?”朱影的話聲中透出隱約的急切。
孫傅忙道:“太後,李大人說的是,下蔡有淮水為憑,攻雖不足,守則有餘。”
張叔夜接著說道:“王大人的處置使行轅中軍衛隊數千之眾,均為禁軍勇悍,下蔡萬餘戶百姓,金軍縱有數萬馬軍,千裏奔襲,缺少攻城器械,一時半會料也無妨。臣擔心兀術詐功下蔡,實取濠州。”
在場的孫傅、唐格、李綱、秦檜等人栗然失『色』,他們在聽到濠州後,旋即明白張叔夜所指。濠州在壽春府與泗州之間,州治鍾離縣,是淮北通往江寧的交通要道,而且這一路沒有山脈險關阻擋,也沒有寬大的河流阻隔。金軍馬隊一旦從濠州方向突破淮河防線,幾天之內便可越過滁州進入南京地界,這對於殿前司禁軍大多北調的行在來說,無疑是一次噩夢般的事實。盡管有上官雲、邵青的水軍橫列在長江天塹,但金馬南飲長江,對大宋士氣的打擊是無法估計的。
“王大人無法援助濠州,可令劉太尉火速派遣大軍扼守濠州渡口。”唐格雖是這麽說,但他自己也明白淮河防線乃宋軍防禦內線,此戰是要在黃河沿線布置重兵對金軍實施打擊,並沒有著意強化淮河防務,以至於朝廷在黃河沿岸各路集結數十萬大軍,而在淮河隻有區區數萬人馬。其精銳又被陸續北調京西與京畿,或可說沿淮已無可與金軍馬隊陸戰之兵。懵然間,他心頭閃過;‘這是王澤的失策’的念頭。
李綱沉聲道:“時下傳旨恐怕為時已晚,金軍若是轉兵濠州,如今恐怕是已然渡過淮水。當務之急,應當調集水軍嚴密巡防江麵,沿江駐泊禁軍、諸州廂軍做好迎戰準備。還要以北事為名,簽發各州丁壯,遣發沿江各塞以備萬一。”
“一旦如此,行在百姓將民心變動,李大人。。。。。。”孫傅不無擔憂地提醒李綱,他此時沒了主意,李綱與張叔夜二人畢竟擔任過一方統帥,一旦行在臨戰,孫傅還得依靠他二人。
李綱目光異樣地看著孫傅道:“如若金軍進入滁州,行在必然有警,現今先調動禁軍與廂軍加強江防,在江南各州縣簽發精壯,火速集結行在,觀其行蹤,再做定論。”說罷話鋒一轉,似笑非笑地道:“孫大人,一旦金馬臨江,朝廷還能顧及民心變動否?”
孫傅臉麵微熱,對於李綱的諷刺,若在平時他早就勃然大怒,但如今形勢危急,李綱所言亦是應變之舉,他縱然是怒火焚心也不得不忍了下去,暗道又被李綱羞辱了一次。
“書生鬥氣、書生鬥氣!”朱影透過玉簾,無奈地看著階下的宰執大臣們。
由於京西戰事的需要等緣由,王澤將苗傅、李正彥的禁軍北調,使下蔡城的宋軍隻剩下行轅中軍衛隊及駐泊禁軍、壽春各縣廂軍七八千人,除千餘人的中軍衛隊外,下蔡縣境內宋軍戰鬥力都不容樂觀,單靠這支雜牌部隊,哪裏是士氣正盛的金軍虎狼之師的對手。
李墨涵像是想起了什麽,驚呼:“恩師,金軍馬隊行蹤飄渺,若兵蜂直抵鍾離,當如何是好?”
“如文淵所說,行在危矣!”李長秋臉『色』變得煞白,心中大愧不已,他自度千算萬算,怎地就將眼光盯在沿河防線與金軍主力決戰事宜之上,致使淮河防線兵力不斷北調,以至於河防空虛。盡管這是王澤所做出來的決斷,但他李長秋身為處置使行轅幕僚,為王澤拾遺補缺是他份內之事,為何他自己也被京西決戰的前景,京東強大的宋軍防線與行在的江淮天塹蒙蔽了心竅,竟然沒考慮到萬一京東沒有阻斷金軍南下,江淮應布置重兵防守才是。
大江上是有水軍,但一旦金軍深入,是有可能造成宋軍整個江淮防線,乃至京東防線的崩潰,萬一金馬臨江,造成行在危機、江南震恐,他是難辭其咎的。
“還沒有那麽嚴重——”王澤平靜地望了李墨涵一眼,淡淡的一句話後,又陷入了沉思。
李墨涵與李長秋相顧一眼,都有滿腹言語,卻見王澤這般模樣,二人硬生生把到嘴的話咽了回去。但他二人心中都堵了一個問好,金軍來勢如此凶猛,無論是對下蔡還是轉道進攻行在,都是江淮宋軍難以防禦的,為何王澤毫不在意,此時又在想些什麽?
原來完顏宗弼奪下臨濮後,以叛將孔彥舟為前導,數萬大軍轉道濟州,突然越過單州,直撲徐州南下。宋將王善措手不急,不得已倉促應戰,所部數萬人在沛縣被打的幾乎全軍覆沒,王善本人也被『亂』軍所殺,彭城與蕭縣不戰而降,金軍席卷徐州要地,得以進入宿州並迅猛南下。
駐泊亳州衛真縣穀陽鎮的王德正在密切注視京畿方向,金軍的猛烈攻勢使他的萬餘馬步軍根本沒有時間救援宿州,即便是回師援救宿州,也不太可能在淮北平原上阻擋金軍淩厲的攻勢。知宿州軍州事林篪接納了王善的敗軍,對城中禁軍重新編組,率軍民拚死守衛符離縣城,由於符離宋軍實力增強,城池堅固、糧草充足,城內又有數萬百姓參戰。在林篪得當的調度下,金軍幾次攻城不下,反而損失不少兵馬,師老堅城是兵家大忌,金軍也消耗不起,完顏宗弼不得已,留下步軍及部分馬軍監視符離城,自己又率主力馬隊繼續南下向薪縣而來。
行在,行宮崇政殿偏廳內,大宋的幾位宰執正在進行激烈的辯論。
孫傅冷眼看著唐格與張叔業,李綱進行爭辯,秦檜則在一旁麵『色』木納、不言不語。
“太後,洛陽大捷,金虜敗績,元氣大傷,兩河義軍紛紛舉事欲待迎接王師。此正是朝廷北上大好時機,京東京西與陝西數十萬大軍枕戈待旦,隻須朝廷聖旨一下,可複祖宗陵寢。”李綱基於各線對金軍作戰的大好形勢,慷慨陳辭,力請趁機北伐。
朱影坐在玉簾之後,一直沒有說話,誰也看不清她的表情,也揣『摸』不到她的心思。
唐格不滿地斜了一眼李綱,冷冷地道:“李大人此言差矣!粘罕雖是敗績,然其部主力尚在,河東尚有婁室部完好,金軍在京東雖困於堅城之下,但兀術部卻在叛將孔彥舟引導下,進入淮南境內。臣以為金軍雖敗,但並未遭受大創,實力仍在,朝廷仍須以和為主,勸顆農桑,休養生息,萬勿輕啟刀兵。”
“唐大人,如今韃虜兩路南下,沿河已經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下官實是不明大人所言輕啟刀兵為何意?”在李綱看來,如今人家都打過來了,他唐格還在朝堂上妄談勿起刀兵,當真是可笑之極。
當年唐格與耿南仲同是力主議和,結果搞的國破家亡、二帝蒙塵,他是記憶猶新,深恨任何人提出議和的主張,就是王澤主持的南北議和,雖是萬不得已,但他心中亦是不甘。盡管唐格與耿南仲不同,耿南仲是毫無節『操』的小人,唐格還是在求和的前提下,做出對金人的一些必要『性』的防範,但在他眼中唐格還是主和大臣,以前是現在依然如此。若不是看在唐格曾經身為宰相,又不是如同耿南仲一般的死硬人物,他早就怒目相加了。
唐格毫不退縮地目視李綱道:“天下大『亂』,戰事頻頻,天下黎民久困於戰『亂』,民生疾苦,嗷嗷待哺。金人背盟,王大人請旨北上敗金軍於洛陽,女真人授首萬計,此正是與金人再次定盟大好時機,正可令天下臣民有數年養息。”
張叔夜道:“時不我待,粘罕所率乃女真精銳,洛陽一役,斬首萬計,殺傷不可計。可以說金軍主力已然元氣大傷。婁室,撻懶、兀術三酋所部女真精兵不過三四萬人,其他多是渤海雜種,此不足為懼。婁室徘徊河東,西不能入延鄜,南不能下陝州,撻懶則師老堅城之下,進退不得。唯有兀術一部,區區數萬人,竟敢越境南下直『逼』淮上,此自尋死路爾。朝廷應督促王大人匯集江淮精銳聚殲兀術部,以西軍十萬大軍為犄角,北上大河,會同高平等諸將決勝粘罕、撻懶。”
唐格冷笑道:“此一廂情願也,王大人在下蔡,兵不過萬,淮上諸軍多為水軍,隻可依托堅城擋住兀術大軍,豈能舍棄舟船與金人戰,以己之短攻敵所長。”
李綱針鋒相對地道:“以唐大人之見,再次割地求和,如棄兩河以愉韃虜?”
秦檜嘴角微微一動,毫不遲疑地想到李綱之言另有所指,割讓兩河可是王澤的主張,李綱這個時候提起,在他看來實在是有些影『射』之意。
李剛的話對唐格倒是頗有殺傷力,當年唐格主和的名聲使他被汴梁百姓群爾攻之,以至於罷相歸第,如今在由主戰派大臣組成的宰執中顯的尤為尷尬。但他有自己的政治理念,當年之所以與耿南仲結成政治聯盟,又與之決裂,也是因為這個理念。他的議和是基於大宋藝祖太宗皇帝的國策,而且在議和的前提下是要保障趙宋皇朝的利益,與耿南仲毫無原則有著本質的區別。
孫傅此時感到李綱說的太過分了,不僅影『射』王澤,更使得唐格下不了台,怎麽說唐格還算是一個較為正派的大臣,有與他們同心協力『逼』迫王澤交出兵權的義舉,此時為唐格幫襯,也好出了自己受李綱的惡氣。當下『插』了一句道:“暫割兩河數路,乃時局所迫、諸公公議,實非唐大人一人之見。”
李綱不想孫傅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為唐格說話,委實一驚,他知道孫傅是宰相,在廷議時的向對往往決定整個廷議的方向。幕然間李綱明白了自己方才的這句話是多麽的愚蠢,在他回京之前,由王澤、孫傅、唐格、張叔夜等人做出的割讓兩河的決斷,與他並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他得以沒有任何負擔的優勢。但這種優勢是不能在朝堂上公開提及的,暗中使他們讓步是一回事,公然說出來,甚至提出質疑又是一回事。自己不但使一直搖擺不定的孫傅走到自己的對立麵,而且使支持自己的張叔夜大為尷尬,心生介荑。
“下官實非此意,不過是以事論事而已。” 李綱倔強的『性』格致使他嘴上仍不相讓。
“李大人,王大人正在淮南指揮前方將吏正在浴血奮戰,兀術即將飲馬淮上,大戰將即。以下官看來,李大人應當以時局為重,驅金人於河外,其他事宜應從長計議才是。”秦檜見李綱一言不慎觸動眾人心思,連張叔夜的臉『色』也變的不甚自然,逐向李綱發難。
正如王澤臨行所言,金軍南侵,諸般事宜權且放下,舉國上下全力抗金。在洛陽之戰後,主戰派中的激進大臣要求進軍兩河收複失地的呼聲日甚,秦檜的中允之言,在多少大臣看來無疑是現實而又中肯的,這是以王澤為代表的實力派所提倡的觀點。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何謂從長計議,兩河不複,沿河、陝西數千裏關防,耗師糜響,天下黎民何堪重負?”李綱憤憤地道。
秦檜淡淡一笑道:“李大人憂國憂民之心,下官甚是欽佩。誠如大人所言,兩河不複,中原腹地時時有警,關隴熙河處處不寧,關防值戍非得數十萬禁軍不可。然數年間,戰事頻頻,天下黎民民生困苦,夫子雲國有九年之糧,家有水旱之備。若乘之以羈絏,則所廢多矣,一夫從役,舉家失業。天子南幸,李大人伴駕途中所見所聞,處處餓殍遍野,征人不決於道,此聖人之道否。沿河戰事,各路常平上書告急,朝廷已經是庫空糧盡,朝廷維係此戰以勉強至此。大人口口聲聲收複兩河,試問何以支撐數十萬大軍經年累月用度,朝廷何來十萬鐵騎與金馬逐鹿兩河?”
秦檜所言,如同千金之頂壓在在場宰執們的心頭,誰都明白僅僅這場戰爭,已經用盡京東京西四路與兩淮常平倉,以及朝廷的大半賦稅。如果戰爭繼續下去,朝廷的財政即將麵臨破產的窘境,要各路自籌用度,勢必權力下放,有違朝廷立國根本。牽連朝廷國策事宜,誰也不敢過分說辭,畢竟討論收複兩河是可以的,可如何解決糧餉問題,這可連帶著如何變革的**問題,就是連李綱也得三思而行。
到了這個時候,李綱、張叔夜也無話可說,秦檜之言並沒有說放棄兩河,而是說出了大家都不敢麵對,而又實實在在存在的情況,不解決財賦問題,收複失地隻能是癡人說夢。
孫傅在眾人默不作聲時,認為是自己拿個論調的時候了,於是道:“秦大人言之甚善,洛陽一役金人遭創,但其仍在京東決意南下,今朝廷當以眼下形勢為重。”
李綱感到孫傅也在是否收複失地的問題上與他相勃,張叔夜已經不如先前那般主張北伐,沒想到自己一腔報國熱血,竟落得孤家寡人境地,不禁心下淒涼。他不是不明白當前朝廷的困境,也明白秦檜等人所言乃是正理,但偏安一偶,實非長久之計,東南的繁華,很容易消磨士大夫們喪權辱國的恥辱與他們進取的誌向,最終使得收複山河的誌向淪為一句泛泛的口號。
史冊昭然,東晉便是一例,李綱憂慮正在於此。
廷議的重心由於秦檜的一句話,將是否北伐變為朝廷財力如何支撐對金軍的防禦。這無疑是解決朝廷中最燙手問題的最好手段。
唐格順勢道:“一場大戰下來,所費數百萬貫,屠殺耕牛數萬頭,如今戶部、太府錢財所剩無幾,戰事拖後,隻恐怕不向百姓加稅,朝廷連百官俸祿錢也拿不出來了。”
秦檜道:“唐大人所言甚是,如今朝廷應當竭力在最有利的時機停止戰事,此正是王大人臨行團結各路將帥意圖,隻要王大人在淮河阻擋住兀術,戰事有望可止。”
朱影聽的暗自心驚不已,她知道金峰參加南侵,但萬萬沒有想到他竟然突破韓世忠的阻攔,向淮河北岸殺了過來,韓世忠在她的印象裏可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連韓世忠也擋不住金峰?在這個節骨眼上,王澤又偏偏在下蔡,兩人在戰場上交鋒,生死難料,一想到這裏,朱影禁不住有些失神。
“王大人身在下蔡,身邊兵不滿萬,豈能抵擋這股虎狼之師。”張叔夜擔憂起王澤起來。
李綱卻道:“有沿淮水軍阻攔,劉太尉的四萬精銳駐泊泗州,王德亦可回軍南下,料王大人定然會依托淮水,化險為夷。”
秦檜若有所失地看了看李綱,似乎想說些什麽,嘴角動了一動,神情間有些恍惚,終究沒有開口,又恢複了木納的神態。
“附近難道就沒有將帥可以趕去赴援?”朱影的話聲中透出隱約的急切。
孫傅忙道:“太後,李大人說的是,下蔡有淮水為憑,攻雖不足,守則有餘。”
張叔夜接著說道:“王大人的處置使行轅中軍衛隊數千之眾,均為禁軍勇悍,下蔡萬餘戶百姓,金軍縱有數萬馬軍,千裏奔襲,缺少攻城器械,一時半會料也無妨。臣擔心兀術詐功下蔡,實取濠州。”
在場的孫傅、唐格、李綱、秦檜等人栗然失『色』,他們在聽到濠州後,旋即明白張叔夜所指。濠州在壽春府與泗州之間,州治鍾離縣,是淮北通往江寧的交通要道,而且這一路沒有山脈險關阻擋,也沒有寬大的河流阻隔。金軍馬隊一旦從濠州方向突破淮河防線,幾天之內便可越過滁州進入南京地界,這對於殿前司禁軍大多北調的行在來說,無疑是一次噩夢般的事實。盡管有上官雲、邵青的水軍橫列在長江天塹,但金馬南飲長江,對大宋士氣的打擊是無法估計的。
“王大人無法援助濠州,可令劉太尉火速派遣大軍扼守濠州渡口。”唐格雖是這麽說,但他自己也明白淮河防線乃宋軍防禦內線,此戰是要在黃河沿線布置重兵對金軍實施打擊,並沒有著意強化淮河防務,以至於朝廷在黃河沿岸各路集結數十萬大軍,而在淮河隻有區區數萬人馬。其精銳又被陸續北調京西與京畿,或可說沿淮已無可與金軍馬隊陸戰之兵。懵然間,他心頭閃過;‘這是王澤的失策’的念頭。
李綱沉聲道:“時下傳旨恐怕為時已晚,金軍若是轉兵濠州,如今恐怕是已然渡過淮水。當務之急,應當調集水軍嚴密巡防江麵,沿江駐泊禁軍、諸州廂軍做好迎戰準備。還要以北事為名,簽發各州丁壯,遣發沿江各塞以備萬一。”
“一旦如此,行在百姓將民心變動,李大人。。。。。。”孫傅不無擔憂地提醒李綱,他此時沒了主意,李綱與張叔夜二人畢竟擔任過一方統帥,一旦行在臨戰,孫傅還得依靠他二人。
李綱目光異樣地看著孫傅道:“如若金軍進入滁州,行在必然有警,現今先調動禁軍與廂軍加強江防,在江南各州縣簽發精壯,火速集結行在,觀其行蹤,再做定論。”說罷話鋒一轉,似笑非笑地道:“孫大人,一旦金馬臨江,朝廷還能顧及民心變動否?”
孫傅臉麵微熱,對於李綱的諷刺,若在平時他早就勃然大怒,但如今形勢危急,李綱所言亦是應變之舉,他縱然是怒火焚心也不得不忍了下去,暗道又被李綱羞辱了一次。
“書生鬥氣、書生鬥氣!”朱影透過玉簾,無奈地看著階下的宰執大臣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