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行在大內垂拱殿


    王澤神情奕奕地侍立在殿上,靜靜地聽著宰執會議上孫傅、唐格等人是否要調整賦稅,以補邊軍用度事上的爭辯,仿佛這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這些年他刻意避開外朝政務,平日裏除了按部就班參加朝會、慶典,穩穩當當地在都堂執印當值,對外朝政務基本不發表議論。


    但他在中朝卻『操』縱支賣司事宜,並在宰執們的共商下製定《皇宋支賣製置條例》,確定支賣司做為大宋對東南海外貿易的主導權,確定管理錢莊、借貸等事務,並有權對沿海各州市泊司的督導之權。


    由於王澤的『操』縱,支賣司權力空前上升,除了鹽鐵財權外,隱隱有宋初三司使的權威。隻是他對支賣司嚴格控製,凡事都低調處置,大事則提交都堂、各部,這才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減少不少煩心事。不過隨著支賣司的官商聯合貿易船隊不斷擴大,航行越來越遠,利潤也越來越豐厚,支賣司官吏貼俸超出一般衙門許多,自然而然地引起不少衙門眼紅,都想參合進來分一杯羹。昨日,同知諫院萬俟禼上書彈劾支賣司官吏薪俸過高,令朝廷各衙官吏不能安心於事,要求朝廷裁減支賣司差使錢,竟然引起朝廷清流的共鳴,令他感到哭笑不得。


    韜光養晦、避免功高震主,使得自己避開庶務,潛心思考日後的改良思路的隱諱之法。對王澤本人又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超出他意料的是,由於他的謙讓,在這幾年中朝野中不斷有人為他抱不平,他的清譽在士林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清高。當然也有人說他沽名釣譽、博取清譽,更有些失意之人,暗中傳言他外表恭順謙和,內行王莽之法,每當這種聲音傳出,都遭到士林清流的猛烈回擊,關乎他的去留幾乎成了士林經久不衰的話題。


    孫傅、唐格、張叔夜、李綱等宰執之間在政務上分歧日深,每每爭執不下,大有越演越烈之勢,李綱已經在一年內三次請郡,都被朱影委婉地駁回。王澤的親信秦檜、範宗尹、蔡絳做為他在外朝的代言人,對宰執間的爭執沒有過分介入,隻是盡力維持著朝政的平衡。


    讓王澤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神佑四年貢舉、殿試,有四十二名弟子登龍飛榜,進士出身十八人,同進士出身十九人,同學究出身三名。另外近百名弟子或參加律科、術科或直接進入工部等衙門供職,或留在校中教授孤兒學業。


    自從朝廷詔令各地守臣收容天下棄孤後,十餘萬孩童得到保全,雖有許多不盡意的地方,但畢竟這些孩子活了下來。而且在王澤的推動下,這些孩童得意在官府的安排下,在各地的小學校就學,所須用度全部由支賣局與沿海富商每年撥錢募籌。一些天資聰慧的孩童被他暗派的弟子收攏到‘江右離孤’小學堂中就讀,使得越來越多的孩童,自小就接觸王澤給於他們的思想,還有超越這個時代的‘雜學’。


    萬俟禼的彈劾他不放在心上,但以趙鼎為首的台諫官員彈劾,卻令他頗為狼狽,由於趙鼎曾經供職江浙路支賣局,每每抨擊都恰當好處,令他不勝其煩,但唯一令他惱火的是他寄希望甚大的支賣司,由於當初選人不慎,終於查處了牽連甚廣、交通敵國的回易案。


    “。。。。。金人年年深入河南百裏,朝廷維係沿河、陝西數十萬大軍糧餉、器械用度龐大,然京西京東、陝西負擔沉重役使,以至於百業凋零、民生困苦。臣以為太祖皇帝立國不加田賦之善政至今百餘年,已然是為定製,遽然加賦,必然引起生民怨恨,得失之間朝廷不可不度,李大人所議追加田賦斷不可行。。。。。”


    “唐大人所言,下官亦以為然,太祖善政為立國根本,下官又豈能不知。然沿河連年戰禍,陝西歲歲防秋,朝廷沿邊禁軍已達四五十萬之重,猶不足以用。行在與南麵各路亦有數十萬禁軍,以衛天子、震懾蠻夷,各項花銷何處而來?。。。。。”


    李綱何嚐不知加賦不可取,然內憂外患,朝廷每年用在西、北兩麵的軍費竟達數千萬貫,廣南東西兩路、成都府路諸處時常有土司、酋帥反叛,廂軍多不堪用,禁軍調動兵力不足,僅僅能夠維持,大筆軍費被長年累月的駐軍消耗。朝廷每年預算超支,財政麵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宰執大臣們麵臨各路監司、漕司訴苦的折子絡繹不絕。


    對百姓加賦這也是李綱等最堅決主戰派不可奈何的決定,原意是在東南諸路富庶郡縣加收田賦,卻遭到以唐格、秦檜、蔡絳為首東南籍官員士紳的強烈抵觸,而且秦檜等人有意無意地將加賦向陝西等地延引,最後就是連孫傅及兩河、兩京籍大臣也開始反對李綱的主張。


    李綱每每受挫,想到當年抗金形勢突有轉機,本應一鼓作氣揮師北上,即便不能收複燕山,亦能收束戰線,爭取對金國的主動,以節省開支。若不是王澤力主再次和議,就不會有今日尷尬局麵,他帶氣的瞪了王澤一眼,卻見王澤麵『色』怡然,嘴角掛著那特有的微笑,這一股子氣都怨在他身上。於是道:“王大人以為將如何處置?”


    王澤沒想到李綱會這麽直白地問到他,一時間原先計算好的改良謀劃說辭,一句也想不起來,他瞪著李綱半響,在眾人複雜的目光中,迅速調整自己的思緒,緩緩走上兩步對著年有十五歲,仍顯滿麵幼稚的皇帝趙諶與玉階簾後的朱影道:“陛下,臣以為李大人加賦之議實不可行。”


    秦檜等人聞言,鬆了口氣,李綱臉『色』微變,冷冷地道:“那以王大人之意,如何解決眼下朝廷度支不敷的局麵?”


    王澤淡淡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擴大行路、經營域外,改組軍製、編練新軍,厘新官製、選斂賢能。”


    王澤話聲方落,殿中大臣們不免心頭恍然,這簡單的二十四個字,其中蘊含是整個朝廷內政外事的巨大變革,有心人隱隱感到王澤的這番話,斷非隨意而言,或許好戲才剛剛開始。


    秦檜心中火石般地閃過一個念頭,目光遽然轉向王澤,心中暗呼:‘王德涵三年不鳴,而今一鳴驚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並收藏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