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恩師,尚書省公函。”李墨涵風風火火地走入州衙公廳,把手中的火漆密封的公文遞到正在伏案辦公的王澤麵前。


    王澤放下筆,習慣『性』地接過公文,就聽李墨涵興奮的聲音:“定然是尚書省下發各路的捷報。”


    “何以見得?”王澤抬首饒有興致地看了看李墨涵,淡淡地笑道:“說說看。”


    李墨涵自然是有點賣弄地道:“不敢欺瞞恩師,這幾日城裏早就傳遍了,嶽太尉與王太尉共取楊幺逆賊,以報捷行在,楊幺正在押解路上。”


    “那就看看再說。”王澤拆開公文,一目十行地看後放下公文,暢快笑道:“與你所言大體不差,沒想到朝廷的公文竟然不如民間傳聞快!”


    李墨涵接過看時,亦是笑道:“原來是嶽太尉獨成全功,恩師慧眼識人,嶽太尉果是大將之才。”


    “平定數路叛『亂』,剿平 楊幺逆首。或許嶽飛真是一員大將!”王澤歎了歎,搖了搖頭。


    李墨涵見王澤對嶽飛破賊似乎並不顯得十分高興,不覺暗自怪異,嶽飛是王澤舉薦,曾言:‘有嶽鵬舉赴剿,朝廷可無憂也。’,嶽飛果然不負王澤所望,為何王澤話有別意。他心中不解,躊躇半響,才道:“弟子愚魯,不知恩師何意?”


    王澤斜看了眼李墨涵,沉『吟』半響,才深深歎道:“獨全奇功,非大將善終之道!”


    李墨涵懵然驚詫,脫口而出道:“數年禍『亂』地方匪患,一朝得解,此乃百姓之幸、朝廷之福,恩師知人善薦,豈能。。。。豈能。。。。。”


    “百姓之幸、朝廷之福不假。” 當李墨涵不解地望著王澤,卻聽王澤苦笑道:“但是為師卻忽視了一個關鍵,嶽飛足智多謀,是一員不可多得的方麵之才。然其為人急躁、不通政略、全大義而不禁小節,恐怕會誤了他。”


    “嶽太尉豪邁,縱有小瑕亦不能遮其亮節,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此更是取功名之道,恩師量才而用,何故說誤了他。”李墨涵以事論事,不偏不倚地評論了一句。


    “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王澤微微蹙眉,道:“嶽飛獨成全功,這就是敗亡之道,古來大將運籌在外,能有幾人獨善其身。文淵可知為師為何不問外朝政務多年後,又要離開朝廷。”


    李墨涵不禁為之愕然,細細想了想,神『色』間似乎有所領悟,諾諾地道:“恩師數度力挽乾坤,再定江山,升無可升、賞無可賞。首倡新政,以秦相公在朝廷、恩師在地方,共擔新政大任,以為朝廷官製鋪墊。”


    “你隻是看到皮『毛』,未曾管窺其內!”王澤頗為讚許地看了李墨涵一眼,語氣中透『露』著些許賞歎。


    “弟子愚魯,請恩師教誨。”


    王澤淡淡一笑,寂寂道:“升無可升、賞無可賞、唯有賜死而已。此古今曆來如此,這點你也明白,自不必說。新政——談何容易、天下事宜,朝廷諸公又豈能不知不變則忘,變則通達的道理。以為師十餘年來的功績、聲望,高居廟堂執掌變法,還是有把握的。然豈有天下好事獨讓一人篡取的道理,如為師不出,新政固然可行,但那時阻力勢必倍增,為師到頭來恐怕要落得商君的下場。”


    李墨涵在朝廷日久,豈又能不明白此中道理,他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是想當年王澤在退去金軍後,隨即退出外朝數年,而今當新政始起之際,他又再次出知杭州,說白了亦是避去許多是非而已。


    “此番征剿逆賊,嶽飛為荊湖北路帥司大將,為何朝廷又以殿前司以客軍入兩湖,其中固然有祖宗禦將之道,但也免不了朝廷中有人借以重振殿前司,加強天子宿衛的用心,此不能不說是用心頗深。嶽飛若能明曉其中道理,稍稍謙恭虛讓,在破楊幺水寨生擒楊幺後,勒兵不進、扼製河道,以王躞的殿前司大軍掃『蕩』殘匪,可成上下俱歡的大喜結局。獨全奇功固然是很榮耀,但殿前司顏麵何存,那些在幕後的人又豈能善罷甘休。”說到這裏,王澤不屑地笑道:“其實,這一切的目的,都是針對於為師而來,有些人到現在對為師還是心存疑慮,隻是為師進退得當未曾激變他們而已,嶽鵬舉是我所舉薦,立下此等奇功卻僅僅正任留後,封縣侯,換做他人或許朝廷不會吝嗇區區節度使。”


    李墨涵心下驚悸,暗自顫栗不止,他雖然有所領悟,卻根本沒有想到過嶽飛風光的背後隱藏的危機,而這一切又都與王澤有關。朝廷風雲詭秘,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王澤能走到今日實屬不易,他感到許多年來自以為自己學的很多,在官廳之中看是遊刃有餘,其實還差的很遠,想想心下不禁赫然無味。


    “可惜我能知嶽飛之長卻不料嶽飛之短,爭一時快意功業,卻不知有時候走的太快了、登的太高了,反而不是件好事。為師也很後悔,當初為何。。。。。唉—,不提也罷、不提也罷!”王澤內心深處後悔自己當初為何不在議和成功後,趕在人們疑慮之前自解兵權,反倒在大臣雲集京城後才交出兵權。為何要首倡南遷、引完顏宗弼南下壓迫朝廷南遷,其實以當時情形,有識之士已經明白南遷勢在必行,不過是時間問題。還有的就是舉薦嶽飛之事,當他建議用嶽飛平定江南各處匪患的時候,的確是忽略了這位令他敬仰大將的『性』格,深感若是不加節製,嶽飛很有可能躲不過他曆史的宿命,盡管物是人非,但人的命運卻有與曆史著驚人的一致,他不能不深以為憂。


    “弟子明白,自公文上遣嶽飛正領鎮南軍節度觀察留後、封爵位加食邑,便可看出朝廷的不滿。”


    王澤笑道:“對——你能明白很難得,往下說說看。”


    李墨涵臉麵微熱,畢竟是事後諸葛。“以嶽飛之功,剿滅江南西路、福建路幾股流串軍匪,朝廷不吝賞賜,嶽飛得以位列都校,剿滅楊幺,穩定沿河後方,大功一件,就是給個節度使、開國郡公亦不為過。為何朝廷此番如此吝嗇,而又為申斥王躞等殿前司諸將久戰無功,這不是明明有人對嶽飛不明朝廷意圖的不滿嗎?”


    王澤再次拿起都堂的公文,又看了看,重重地扔到桌麵上,輕蔑地笑道:“有些人想的就是太多了,弱用於治國待人,真是朝廷之大幸,唉——!可惜,可惜呀。”他說著以指尖輕輕彈著桌麵,若有所思地道:“三年內絕不能讓嶽飛出任侍衛大軍都指揮使,王躞也不可以,他二人都不可以,文淵擬草奏折,請朝廷調嶽飛入江浙平息匪患。”


    “江浙並無大的匪『亂』。。。。”李墨涵一怔,正要往下說去,卻在瞬間明白王澤用意,現在力抬嶽飛出任都指揮使,隻能使嶽飛遭到更多人的嫉恨,而王躞暫不出任大軍都指揮使,卻是自然而然,也可以說是受了嶽飛的連累。王澤是要將嶽飛調到身邊,可以說是在保護嶽飛,不知嶽飛能不能領受王澤的這片成全之心。


    “不談這些了。”王澤又拿起桌上的一份塘報,翻開細細看了一遍,斜眼看了看李墨涵,又道:“水軍獨立成軍後,上官龍雲做的不錯,各支侍衛大軍相繼成立,不知在長島設立水師大營事宜進度如何?”


    李墨涵這才想起來昨日自己從上官雲那裏回來,原本是要向王澤稟報侍衛水軍都指揮司在萊州長島建立獨立直屬都司的‘玄旗’軍事宜。於是道:“上官太尉五日後親自奔赴萊州,長島上水軍碼頭與各水寨正在如期營建,恩師的燒製紅磚、水泥的法子一並用上。不過上官太尉說,雙道鐵軌糜費太甚,水軍恐怕無力承擔。”


    王澤笑道:“難為他了——不過,碼頭向船上運貨可以考慮以齒輪、鋼繩、鐵軌來完成,這樣會節省人力、物力,還有上貨的時間。”


    原來王澤在水軍獨立成軍後,利用自己對水軍的絕對影響,讓上官雲派高繁林在萊州沙門刀營建水軍大營,並該沙門為長島,意圖以水軍船隊可以在沿海隨意登陸,襲擊河北兩路及燕雲的優勢,在海上牽製金軍,使之在沿河不敢展開過大的行動,造成後方空虛,被宋軍水軍所乘。水泥、紅磚等都是用於建造碼頭、城寨、道路所用,至於雙道鐵軌也是王澤試行,以馬拉大車,在鐵軌上運輸將吏、物資,成功後再建議朝廷向全國推廣。但鐵的產量不高,糜費實是過大,入上官雲等人也看不到速度與時間所帶來的費效比,更重要的是王澤暫時還沒有太好的增加鐵礦產量與提高鐵質的方法,這還在他弟子們與冶鐵工匠的研究之中,所以王澤沒有刻意促辦水軍的雙道鐵軌。


    “弟子明白,明日弟子就趕赴明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並收藏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