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仁忠眼看著夏軍進攻受挫,仁多阿寶身負重傷,不禁驚怒交加,一個小小的山寨,兩次進攻失利,不消說損失數千人,單單仁多阿寶重傷,他就交待不過去,更令他在李良輔麵前抬不起頭來。
正當他要率領剩餘大軍全軍壓上,企圖不計傷亡拿下靜寧寨,也好稍存顏麵的時候,壞消息不斷傳來,宋軍步曲侍衛大軍唯一一支馬軍出現在側翼,而且清寧寨的宋軍出動近千人順著山道增援靜寧寨。
“擒生軍的勇士們,隨本王前去迎戰蠻子的馬軍,把他們全部殺死——”李仁忠眼中急的冒火,他明白上千宋軍生力軍的出現,使自己拿下靜寧寨的希望,變的幾乎不可能,隻恨這次出征沒有帶來足夠數量的精銳步跋子,使大量精銳徒勞地消耗在山地,如今隻好把怒火發泄在宋軍馬隊的身上,當然他有絕對的信心戰勝宋軍這支馬隊。
當夏軍擒生軍馬隊撲向宋軍馬隊之時,卻不想宋軍並不與夏軍麵對麵的硬拚,而是在五六百步時隊形突然轉向,整個馬隊分成兩隊,東、西反方向轉向,令夏軍驚愕地進行包抄,但沒有讓夏軍馬軍感到愕然可笑多久,在夏軍馬隊與宋軍相聚二百餘步,宋軍騎兵紛紛舉起小巧的騎兵專用鋼臂弩向夏軍『射』擊。
騎兵專用鋼臂弩比步兵用的鋼臂弩還要小巧許多,力道卻強勁了許多,所以造價比步兵弩高出許多,整個西侍軍裝備並不太多,此戰開始後,曲端撥給步曲侍衛大軍五百張,全部配給了吳璘。宋軍五百張鋼臂弩與其他騎兵弓弩一起發『射』,隻見一道雖不足蔽日卻帶著令人戰栗的箭幕,‘嗤嗤’聲飛向夏軍馬隊。
百餘名夏軍騎兵應聲落馬,有些被『射』倒的戰馬又將後麵來不急閃避的騎兵,絆倒在地,上麵的騎兵被絆倒的戰馬拋了出去,摔的頸斷骨折,有的被後麵奔馳的戰馬活活碾踏而死。
第一個回合夏軍就吃了大虧,饒是擒生軍乃夏軍中的絕對主力,戰鬥力亦是相當強悍,雖說不能與當年元昊時代相比,但畢竟是夏國得以立足西垂的主要助力,戰場上的適應能力很強,在突然遭到宋軍變陣打擊後,立即以小隊分散,避免宋軍再次『射』擊。但數千馬軍在衝鋒之時散陣,不是一時半會可行之事,免不了的相互衝撞,隊形為之散『亂』。
宋軍馬隊在行進中亦是無法裝填弩箭,不過並不妨礙另一些宋軍騎兵的弓箭再次對夏軍展開下一輪的『射』擊,不過是殺傷威力小了許多,但在一定程度上效果是沒有太大差別的。夏軍在短暫的混『亂』中,也開始用他們的弓箭反擊,由於夏軍中擒生軍的箭術比宋軍西軍隻高不低,使宋軍運動中的馬隊也不時地有人慘叫落馬。
在吳璘中軍衛隊號旗下,宋軍兩支隊伍並不與夏軍正麵交鋒,而是盡力避開夏軍,遠距離與之對『射』,尤其是持有鋼臂弩的馬軍,多在其他馬軍的掩護下遠距離上弩『射』擊。
由於宋軍不與夏軍交戰,鋼臂弩可以在夏軍馬弓『射』程之外從容打擊,而且裝有瞄準機械的弩機出奇地準確,使夏軍騎兵不斷被擊殺,反之卻極少能『射』殺宋軍持有鋼臂弩的騎兵。李仁忠眼看手下一個又一個地落馬,禁不住氣的‘哇哇’ 怪叫,不斷高聲指揮夏軍截擊宋軍騎兵,但同樣的是河曲馬,但宋軍軍中河曲馬是名品,都是用豆餅喂養,耐力明顯高於夏軍馬匹,隻能裝備精銳部隊。算是步曲侍衛大軍上方有人,在馬軍鎮中編製了七百匹河曲馬,而五百張鋼臂弩自然是配給擁有良馬的將吏,所以在奔馳轉向中的『射』殺中,夏軍馬軍吃了大虧。
就在吳璘的馬軍與夏軍遊鬥之際,隻帶有繩索、砍刀和匕首等簡易裝備的宋軍清寧寨援軍已經出現在半山坡上,對山上的夏軍攔腰痛擊,本已經驚慌不已、軍心渙散的夏軍部隊,再也經受不住這一記重擊,在宋軍上下夾攻下,數千夏軍徹底崩潰。既然主帥生死不知,已經沒有人聽從金鼓進退軍令了,很多人拋棄鎧甲兵仗,避開宋軍沿著碎石密布的小道倉皇下山,有些漢軍與回鶻軍幹脆棄兵坐在山道上投降。
吳璘極力避免和李仁忠掙長短,馬隊直接向後方轉移,鋼臂弩與馬弓交替掩護,迫近的夏軍追擊馬軍敢於當愣頭青的人無一不被『射』翻在地,李仁忠不得不幹瞪著眼看著宋軍馬隊從容撤退。而要回援進攻靜寧寨的時候,夏軍已經潰不成軍,再打下去毫無意義。李仁忠又怕被敗兵衝下山來壞了營寨,無奈之下隻有下令一部馬軍就地監視宋軍,他率另一部馬軍趕去彈壓敗兵。
原本一場夏軍誌在必得攻堅戰,反被宋軍區區數千人打的滿地找牙,不僅令黨項人大失顏麵,而且使原本已經不利於夏國的戰局更加惡化。戰果傳開,宋軍上下士氣大振,夏軍將吏無不沮喪,隨後李良輔連續發動兩次對雲澗城的大規模攻勢,每次都在萬人以上的規模,但都在宋軍頑強抵抗下土崩瓦解。
夏軍高層關於戰和的爭論隨著戰事的不利,開始公開化,做為嘉寧軍司都統軍的李良輔認為宋軍西侍軍數十萬大軍雲集邊境,其意不善,夏軍應當速速結束橫山戰事,轉向應付宋軍可能發動的全麵進攻。
靜州都統任敬得與濮王李仁忠卻認為,雖然暫時失利,但夏軍二十萬眾對宋軍仍然有絕對優勢,夏軍困難、宋軍更困難,再堅持一段時間,打下雲澗城,夏國東南邊境便可形成一道完整的防禦體係,能夠更好地防禦宋軍即將展開的大規模攻勢。另一位實力派人物,夏州都統蕭合達卻反對繼續進攻橫山,他認為宋軍大舉入侵在即,應當立即回軍布防,而不應當把二十萬主力集中雲澗城死地。當然他還有另一層打算,隻不過隱晦的較深,連做夢也不曾說出來的秘密,他人無從發覺而已。
當夏軍高層爭論不休,上書李乾順禦覽之時,宋軍三路大軍已經部置完畢,隨時能夠對夏國發動大規模進攻,但西方麵侍軍都指揮司和樞密院都參軍司高層的爭端,使朝廷的西征計劃一拖再拖、不能被付諸實施。
“這不是胡鬧嘛!為了這些虛名,竟然把軍國大事當作兒戲,簡直太過分了,太過分了——”
王澤在接到塘報後勃然大怒,他目光中透『露』出不可言喻地怒火,平日裏閑散淡定地麵容,此刻漲的通紅,少有地將塘報拋到了公案下麵,連罵人的話也當著北侍軍都司和沿河四路宣撫司的臣僚們罵了出來。
李墨涵麵『色』尷尬地俯身拾起塘報,又給輕輕地放在公案上,在坐的王庶、張所、王淵、王彥並汴京留守張邦昌、副留守李邴亦是麵『色』難堪,畢竟王澤的身份不同,口中出言已經非常犀利。張邦昌伸手要過塘報,李墨涵連忙拿起恭敬地遞了過去,他是先朝的宰相,身為汴京留守,地位超然,自然不必他人。
“原來德涵是為曲端與王宣二人不和之事,難怪、難怪!”張邦昌淡淡一笑,把塘報遞給王庶。
待到王淵看後,他卻不悅地道:“這如何使得,數十萬大軍整裝待發,戰機稍縱即逝,樞參副參軍使怎可與西帥不合,這也太過分了!”
李墨涵饒有意味地看了看王淵,他當然聽出其中袒護曲端的味道,這也難怪,同為方麵大將,當然能找到共同之處,試問換了王淵,他能否接受樞參資曆淺薄的軍將,在他身旁指手畫腳。
張所看後卻搖首歎道:“此事非同小可,將帥不和,乃三軍出征之大忌,此事定要得當處置,否則決不可輕易出兵,隻是不知雲澗城還能支撐多久!”
王彥淡淡笑道:“這個王宣,倒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不過就是過於任『性』,難怪與西帥不合。”
王澤看了眾人一眼,說了半天,除了聽出點弦外之音,其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建議,不禁有些急躁地道:“西李二十萬大軍集中橫山,李乾順亦是病入膏肓,此正是朝廷用兵大好時機,不想曲端與王宣竟然如此不顧大局,誠如張大人所言,戰局稍縱即逝,時不我待,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他的確是焦躁萬分,這一仗雖然有轉嫁國內矛盾的意圖,但畢竟是滅國之戰,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小心謹慎。他就是把寶壓在夏軍二十萬在雲澗城被拖住,而且李乾順已經重病纏身,如無意外將不久於人世,夏國在內部矛盾與外部壓力之下,必然有機可乘,或許這是一次難得的機遇。然軍中大帥竟然與樞參不合,二人鬧到官司達到自己這裏來的程度,簡直成了笑話,令他不得不暗罵唐格是隻老狐狸。到了這個時候,他才後悔在戰前沒有換了西侍軍都指揮使,李彥仙、劉惟輔二人甚至吳玠都是上佳的方麵大帥人選,他們中任何一人主持西侍軍大局,雖能力無法與曲端相比,但絕對不會與朝廷樞參大將發生如此激烈的衝突。或者是不實行大軍在外作戰、樞參的高等參軍們分布各部貫徹朝廷作戰意圖,用後世聯合參謀部的體製,明顯不能適用於當代,自己在軍事改革方麵,有的地方跨的步子是有些大了。
如今還能再說什麽,臨陣換將已經不可能了,再後悔也來不及了,王澤在這瞬間閃過千萬般念頭,但還是沒有中意的辦法。如果袒護王宣,或許可以解決一時矛盾,但曲端心胸狹隘,他日必將生出事端,事關軍國大略,他不敢冒這麽大的風險。而若遷就曲端,無疑助長了他的氣焰,不僅使朝廷權威在陝西受到影響,而且必然會使自己為重振宋軍軍威的新軍製受到挑戰,而新軍製的核心之一就是參軍製度。
李仁忠眼看著夏軍進攻受挫,仁多阿寶身負重傷,不禁驚怒交加,一個小小的山寨,兩次進攻失利,不消說損失數千人,單單仁多阿寶重傷,他就交待不過去,更令他在李良輔麵前抬不起頭來。
正當他要率領剩餘大軍全軍壓上,企圖不計傷亡拿下靜寧寨,也好稍存顏麵的時候,壞消息不斷傳來,宋軍步曲侍衛大軍唯一一支馬軍出現在側翼,而且清寧寨的宋軍出動近千人順著山道增援靜寧寨。
“擒生軍的勇士們,隨本王前去迎戰蠻子的馬軍,把他們全部殺死——”李仁忠眼中急的冒火,他明白上千宋軍生力軍的出現,使自己拿下靜寧寨的希望,變的幾乎不可能,隻恨這次出征沒有帶來足夠數量的精銳步跋子,使大量精銳徒勞地消耗在山地,如今隻好把怒火發泄在宋軍馬隊的身上,當然他有絕對的信心戰勝宋軍這支馬隊。
當夏軍擒生軍馬隊撲向宋軍馬隊之時,卻不想宋軍並不與夏軍麵對麵的硬拚,而是在五六百步時隊形突然轉向,整個馬隊分成兩隊,東、西反方向轉向,令夏軍驚愕地進行包抄,但沒有讓夏軍馬軍感到愕然可笑多久,在夏軍馬隊與宋軍相聚二百餘步,宋軍騎兵紛紛舉起小巧的騎兵專用鋼臂弩向夏軍『射』擊。
騎兵專用鋼臂弩比步兵用的鋼臂弩還要小巧許多,力道卻強勁了許多,所以造價比步兵弩高出許多,整個西侍軍裝備並不太多,此戰開始後,曲端撥給步曲侍衛大軍五百張,全部配給了吳璘。宋軍五百張鋼臂弩與其他騎兵弓弩一起發『射』,隻見一道雖不足蔽日卻帶著令人戰栗的箭幕,‘嗤嗤’聲飛向夏軍馬隊。
百餘名夏軍騎兵應聲落馬,有些被『射』倒的戰馬又將後麵來不急閃避的騎兵,絆倒在地,上麵的騎兵被絆倒的戰馬拋了出去,摔的頸斷骨折,有的被後麵奔馳的戰馬活活碾踏而死。
第一個回合夏軍就吃了大虧,饒是擒生軍乃夏軍中的絕對主力,戰鬥力亦是相當強悍,雖說不能與當年元昊時代相比,但畢竟是夏國得以立足西垂的主要助力,戰場上的適應能力很強,在突然遭到宋軍變陣打擊後,立即以小隊分散,避免宋軍再次『射』擊。但數千馬軍在衝鋒之時散陣,不是一時半會可行之事,免不了的相互衝撞,隊形為之散『亂』。
宋軍馬隊在行進中亦是無法裝填弩箭,不過並不妨礙另一些宋軍騎兵的弓箭再次對夏軍展開下一輪的『射』擊,不過是殺傷威力小了許多,但在一定程度上效果是沒有太大差別的。夏軍在短暫的混『亂』中,也開始用他們的弓箭反擊,由於夏軍中擒生軍的箭術比宋軍西軍隻高不低,使宋軍運動中的馬隊也不時地有人慘叫落馬。
在吳璘中軍衛隊號旗下,宋軍兩支隊伍並不與夏軍正麵交鋒,而是盡力避開夏軍,遠距離與之對『射』,尤其是持有鋼臂弩的馬軍,多在其他馬軍的掩護下遠距離上弩『射』擊。
由於宋軍不與夏軍交戰,鋼臂弩可以在夏軍馬弓『射』程之外從容打擊,而且裝有瞄準機械的弩機出奇地準確,使夏軍騎兵不斷被擊殺,反之卻極少能『射』殺宋軍持有鋼臂弩的騎兵。李仁忠眼看手下一個又一個地落馬,禁不住氣的‘哇哇’ 怪叫,不斷高聲指揮夏軍截擊宋軍騎兵,但同樣的是河曲馬,但宋軍軍中河曲馬是名品,都是用豆餅喂養,耐力明顯高於夏軍馬匹,隻能裝備精銳部隊。算是步曲侍衛大軍上方有人,在馬軍鎮中編製了七百匹河曲馬,而五百張鋼臂弩自然是配給擁有良馬的將吏,所以在奔馳轉向中的『射』殺中,夏軍馬軍吃了大虧。
就在吳璘的馬軍與夏軍遊鬥之際,隻帶有繩索、砍刀和匕首等簡易裝備的宋軍清寧寨援軍已經出現在半山坡上,對山上的夏軍攔腰痛擊,本已經驚慌不已、軍心渙散的夏軍部隊,再也經受不住這一記重擊,在宋軍上下夾攻下,數千夏軍徹底崩潰。既然主帥生死不知,已經沒有人聽從金鼓進退軍令了,很多人拋棄鎧甲兵仗,避開宋軍沿著碎石密布的小道倉皇下山,有些漢軍與回鶻軍幹脆棄兵坐在山道上投降。
吳璘極力避免和李仁忠掙長短,馬隊直接向後方轉移,鋼臂弩與馬弓交替掩護,迫近的夏軍追擊馬軍敢於當愣頭青的人無一不被『射』翻在地,李仁忠不得不幹瞪著眼看著宋軍馬隊從容撤退。而要回援進攻靜寧寨的時候,夏軍已經潰不成軍,再打下去毫無意義。李仁忠又怕被敗兵衝下山來壞了營寨,無奈之下隻有下令一部馬軍就地監視宋軍,他率另一部馬軍趕去彈壓敗兵。
原本一場夏軍誌在必得攻堅戰,反被宋軍區區數千人打的滿地找牙,不僅令黨項人大失顏麵,而且使原本已經不利於夏國的戰局更加惡化。戰果傳開,宋軍上下士氣大振,夏軍將吏無不沮喪,隨後李良輔連續發動兩次對雲澗城的大規模攻勢,每次都在萬人以上的規模,但都在宋軍頑強抵抗下土崩瓦解。
夏軍高層關於戰和的爭論隨著戰事的不利,開始公開化,做為嘉寧軍司都統軍的李良輔認為宋軍西侍軍數十萬大軍雲集邊境,其意不善,夏軍應當速速結束橫山戰事,轉向應付宋軍可能發動的全麵進攻。
靜州都統任敬得與濮王李仁忠卻認為,雖然暫時失利,但夏軍二十萬眾對宋軍仍然有絕對優勢,夏軍困難、宋軍更困難,再堅持一段時間,打下雲澗城,夏國東南邊境便可形成一道完整的防禦體係,能夠更好地防禦宋軍即將展開的大規模攻勢。另一位實力派人物,夏州都統蕭合達卻反對繼續進攻橫山,他認為宋軍大舉入侵在即,應當立即回軍布防,而不應當把二十萬主力集中雲澗城死地。當然他還有另一層打算,隻不過隱晦的較深,連做夢也不曾說出來的秘密,他人無從發覺而已。
當夏軍高層爭論不休,上書李乾順禦覽之時,宋軍三路大軍已經部置完畢,隨時能夠對夏國發動大規模進攻,但西方麵侍軍都指揮司和樞密院都參軍司高層的爭端,使朝廷的西征計劃一拖再拖、不能被付諸實施。
“這不是胡鬧嘛!為了這些虛名,竟然把軍國大事當作兒戲,簡直太過分了,太過分了——”
王澤在接到塘報後勃然大怒,他目光中透『露』出不可言喻地怒火,平日裏閑散淡定地麵容,此刻漲的通紅,少有地將塘報拋到了公案下麵,連罵人的話也當著北侍軍都司和沿河四路宣撫司的臣僚們罵了出來。
李墨涵麵『色』尷尬地俯身拾起塘報,又給輕輕地放在公案上,在坐的王庶、張所、王淵、王彥並汴京留守張邦昌、副留守李邴亦是麵『色』難堪,畢竟王澤的身份不同,口中出言已經非常犀利。張邦昌伸手要過塘報,李墨涵連忙拿起恭敬地遞了過去,他是先朝的宰相,身為汴京留守,地位超然,自然不必他人。
“原來德涵是為曲端與王宣二人不和之事,難怪、難怪!”張邦昌淡淡一笑,把塘報遞給王庶。
待到王淵看後,他卻不悅地道:“這如何使得,數十萬大軍整裝待發,戰機稍縱即逝,樞參副參軍使怎可與西帥不合,這也太過分了!”
李墨涵饒有意味地看了看王淵,他當然聽出其中袒護曲端的味道,這也難怪,同為方麵大將,當然能找到共同之處,試問換了王淵,他能否接受樞參資曆淺薄的軍將,在他身旁指手畫腳。
張所看後卻搖首歎道:“此事非同小可,將帥不和,乃三軍出征之大忌,此事定要得當處置,否則決不可輕易出兵,隻是不知雲澗城還能支撐多久!”
王彥淡淡笑道:“這個王宣,倒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不過就是過於任『性』,難怪與西帥不合。”
王澤看了眾人一眼,說了半天,除了聽出點弦外之音,其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建議,不禁有些急躁地道:“西李二十萬大軍集中橫山,李乾順亦是病入膏肓,此正是朝廷用兵大好時機,不想曲端與王宣竟然如此不顧大局,誠如張大人所言,戰局稍縱即逝,時不我待,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他的確是焦躁萬分,這一仗雖然有轉嫁國內矛盾的意圖,但畢竟是滅國之戰,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小心謹慎。他就是把寶壓在夏軍二十萬在雲澗城被拖住,而且李乾順已經重病纏身,如無意外將不久於人世,夏國在內部矛盾與外部壓力之下,必然有機可乘,或許這是一次難得的機遇。然軍中大帥竟然與樞參不合,二人鬧到官司達到自己這裏來的程度,簡直成了笑話,令他不得不暗罵唐格是隻老狐狸。到了這個時候,他才後悔在戰前沒有換了西侍軍都指揮使,李彥仙、劉惟輔二人甚至吳玠都是上佳的方麵大帥人選,他們中任何一人主持西侍軍大局,雖能力無法與曲端相比,但絕對不會與朝廷樞參大將發生如此激烈的衝突。或者是不實行大軍在外作戰、樞參的高等參軍們分布各部貫徹朝廷作戰意圖,用後世聯合參謀部的體製,明顯不能適用於當代,自己在軍事改革方麵,有的地方跨的步子是有些大了。
如今還能再說什麽,臨陣換將已經不可能了,再後悔也來不及了,王澤在這瞬間閃過千萬般念頭,但還是沒有中意的辦法。如果袒護王宣,或許可以解決一時矛盾,但曲端心胸狹隘,他日必將生出事端,事關軍國大略,他不敢冒這麽大的風險。而若遷就曲端,無疑助長了他的氣焰,不僅使朝廷權威在陝西受到影響,而且必然會使自己為重振宋軍軍威的新軍製受到挑戰,而新軍製的核心之一就是參軍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