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封元頓時無語,的確如曲端所言,殺敵一千己傷八百,戰爭中沒有局部的代價,豈能有全局的勝利,既然夏軍打算剪除宋軍左翼、又要趁機襲擊中軍的殿前司主力部隊,那何不將計就計,以左翼兵力死戰拖住夏軍,自己的主力攻擊夏軍薄弱的部分。想想,他禁不住暗歎曲端倒底是久經沙場的宿將,處事老練冷靜,取舍間鎮定自若,幾萬大軍在他眼中不過是一顆棋子而已,頭腦清醒地明白什麽時候應該做什麽事情,來獲取最大的利益。
“不過,待大軍衝擊叛羌時,還望參軍率軍穩定左翼,以支援大軍。”正當封元胡思『亂』想之際,曲端淡淡地說了一句,之後自己不經意地笑了。
就在邵興逐漸與來羅明珠的馬隊接戰之際,宋軍的右翼開始向前方運動。
曲端的帥令到達徐徽言那裏時,徐徽言早已與蕭合達正在商議如何突破夏軍之策,當他看到曲端非常簡練明了的帥令,上麵僅僅是下達殲滅夏軍左翼的指令,就是兩個字:進攻,具體如何打沒有說,當然也不需要說明。
徐徽言心領神會,當即將令符交納後,對身旁的蕭合達笑道:“曲帥好意,你我斷不能辜負,聚殲叛羌左翼,蕭郎君有多少勝算?”
蕭合達臉『色』複雜地一笑,別有意味地道:“太尉合某部,用正奇二兵出擊,太尉當可纏住叛羌左翼,某率本部契丹勇士迂回擊其中軍後方,不論如何,其他就看曲帥用兵了!”
徐徽言斜眼看他而笑,微微頷首道:“那本帥先行一步,蕭郎君保重。”
蕭合達在徐徽言策馬而去之後,臉上的笑容旋即沉了下來,他自言自語道:“我當然要好生保重了。。。。。。”
此時此刻,他蕭合達的心情是複雜的,做為遼朝的後族子弟,當年他做為護送成安公主入夏,被夏主看重留在夏國,是他有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廣漠天地,積功升任夏州都統。原本他抱著即來自則安之的心態,穩穩妥妥地在夏國建功立業,在這片土地上了此殘生,反正有公主的庇護,自己一生都會安享富貴。不想風雲突變,他心目中如此高貴的大遼朝在短短十年間,便被女真人打的落花流水、國破家亡,連皇帝也成了女真人的階下囚,他不甘心地一再請求出兵進攻金軍、支援遼朝殘軍,沒想到竟然得到了李乾順的許可。
當李良輔被金軍打的慘敗,夏軍損失將近十萬人之後,李乾順就轉變國策,積極和女真人修好,以至於坐視遼軍節節敗退,皇帝蒙塵,成安公主絕食而死。他心中暗自憤恨,不滿情緒越發強烈,當他得知完顏拔速離率軍襲擊可敦成,遼朝最後的希望耶律大石戰敗西去後,他的不滿徹底爆發,當即就和契丹部下積極策劃叛『亂』、恢複遼朝的計劃時,意外得到宋朝的一點暗示,經過宋朝職方司西麵使臣和一些身份莫測人的勸說下,讓他急不可耐的心情逐漸平靜下來。多年與宋朝職方司的暗中交通中,他得到了一些暗中的資助和許諾,當宋軍三路伐夏尚未開始時,他竟然得到南朝執政王澤的親筆書信,明確地許諾幫助遼朝複國。他之所以脫離李良輔大軍,趕回夏州起事,很大程度上是不想錯過這次機會,雖然他並不完全相信王澤,但事到如今也隻有這一條路可走,有一絲希望總比沒有半分希望要強。
此戰關乎宋、夏雙方整個戰爭的成敗,他心知肚明,也不止一次地產生過矛盾,在他看來如果能堅守夏州坐觀兩國成敗,再伺機起兵最好。但隨著戰事的發展,有些事不能由他隨意而行,本不想參加此戰,卻找不出理由推脫,當然他也知道如果自己拒絕,徐徽言會毫不猶豫地殲滅他,自他歸順後,王擇仁的長捷侍衛大軍就盤踞在側,這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可能是專門為他量身準備的。
在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他沉沉地歎了口氣,無奈地接受了徐徽言的帥令,在他權衡之下,隻能幫助宋軍擊敗夏軍才符合他的利益。
當驍騎侍衛大軍兩千名甲騎具裝早已列好陣勢,他們通身黑衣黑甲、麵帶青銅麵具,在侍衛大軍帥令下達後,以緩慢沉重地步伐向夏軍方向推進,如同一座漆黑的鐵山,一寸寸向夏軍壓了過去,其氣勢較夏軍鐵鷂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兩翼是各由三千五百馬軍組成的馬隊快速抄掠夏軍左翼兩翼輕裝馬隊,他們沒有兩千重騎兵的精良防護,但也是身披鐵甲或皮甲,身體重要部分有精煉鋼甲保護,很多人手中拿的不是長槍馬刀,而是搭上弩箭的鋼臂弩。驍騎侍衛大軍原本就是禁軍中唯一一支重鎧馬軍部隊,擁有全軍最多的重鎧馬軍部隊,他們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付夏軍的鐵鷂子,沒想到卻用在了這場大戰。
重鎧馬軍之後,便是由數千名鄉軍和驍騎侍衛大軍一部禁軍,他們雖然不如馬軍速度迅猛,但在和馬軍尤其是甲騎具裝依托作戰,卻又相當大的戰鬥力,即可以接重騎兵的保護,免受敵軍騎兵的擊殺,又能與重騎兵形成上下互為犄角之勢,使重騎兵不易被對方從後麵擊落下馬,何況還有數千馬軍的支援。
蕭合達所部上萬名由夏國北疆黨項人組成的馬步軍,亦是分成兩部,一部堅守宋軍右翼陣地,一部五千馬軍在蕭合達的率領下脫離戰場,在戰場的外圍進行大迂回包抄。這支部隊是蕭合達多年來的心血所在,從一開始,他就組建了一支由契丹人構成主體的部隊,不過兵力不多、不太引人注意而已,遼朝滅亡後,很多契丹人西逃進入夏國境內,他把很多人安置在夏州,在積極準備複國的時候,征伐契丹壯士入伍,組成一支效忠於他的契丹族部隊,兵力多達近兩萬人,這也是他唯一可以憑借的資本,複國的期望所在。
而且,他在歸附宋軍的條件中,明確提出不是投降,也不是歸順、而是聯合,為此他固執地在軍中升起了遼軍大旗,軍衣換成了契丹軍人的黑『色』,正是因為如此,才不能令曲端和徐徽言放心,當徐徽言出擊的時候,在宋軍右翼仍然保留一支強大的後備隊。
夏軍在左翼的是黑水軍一萬名馬軍與數千靜州步軍,黑水軍做為夏軍中的主力之一,他們同樣有資格自豪,天都軍雖然號稱擒生軍中的翹楚,但他們黑水軍戰鬥力之強悍亦不在其下,當年跟隨景宗皇帝遠征回鶻,意氣毫發,對於此戰他們抱有必勝的信心。
當宋軍黑壓壓的甲騎具裝撲來後,夏軍的感覺絕對和宋軍麵對鐵鷂子是一樣,但夏軍的主力畢竟是馬軍,他們具有宋軍所沒有的優勢,其前鋒一部在黑水軍都指揮使息玉卓的帥令下,數千馬軍分成四路迎了上去。馬軍之所以犀利的緣由,除了其機動力外,還有的就是衝擊力,來羅明珠之所以在宋軍左翼陷入混戰,就是因為宋軍以上萬步軍緩解了馬軍衝擊力,反而用馬軍進行反突擊。馬軍對馬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迎麵進行衝擊,看誰的爆發力更強悍,誰的意誌更加堅定。勇氣固然是一方麵,但卻不能替代實力的角逐,馬軍和馬軍之間的碰撞不可避免時,誰更能忍受對方的刀槍,誰的戰術運用得當,誰就能占據上風。宋軍進攻的態勢,就是以兩翼馬隊包裹,中間用重鎧馬軍和夏軍馬軍硬碰地方式,力圖以衝擊力傷的優勢一舉擊潰夏軍左翼出戰馬軍,再用兩翼包抄的方式徹底擊潰夏軍左翼萬餘兵馬,至於蕭合達的奇兵,能夠用出來自然再好不過,不能的話宋軍也能夠以現有兵力打一場雖然吃力卻有很大把握的仗。
兩翼的宋軍輕裝馬隊速度較快,他們在夏軍馬隊出動後,立即以宋軍標準的馬軍臨戰方式,兩翼馬隊各自斜向,手中的鋼臂弩向奔馳而來的夏軍馬隊發出致命的弩箭。這種戰鬥隊形好處就在於,即可以保持整個馬隊的機動『性』與衝擊力的同時,又能充分發揮鋼臂弩遠程打擊的威力,在接戰前盡可能殺傷夏軍。果然,鋼臂弩的威力相當驚人,數千人在兩翼向同心發『射』的箭幕更加令人嘡目結舌,威力強大又幾乎無法閃避的弩箭令夏軍馬隊中的騎兵不斷有人慘叫落馬,更多的是戰馬中箭撲到,整個人被重重地掀翻在地,連爬起來的機會也沒有,就被後麵的戰馬不斷地踐踏,活活的被碾踏成肉泥。
但夏軍也沒給宋軍太多的時間,宋軍輕裝馬隊在第二次發『射』弩箭過後,夏軍馬隊已經兩翼展開,除了一部徑直對宋軍的重鎧馬軍進行攻擊,兩翼的馬軍已經『逼』近宋軍輕裝馬隊,宋軍的機會不多了,當到了鋼臂弩第三次發『射』後,弩箭明顯稀稀落落,而雙方的前隊已經硬碰硬地撞擊到一起。就在兩軍碰撞的瞬間,第一批馬軍半數以上跌落馬下,後麵的人仍然毫不猶豫地,策馬衝向對麵的敵人,馬蹄下碾踏的卻有很多是自己同胞的屍體。
不多時,雙方的將吏逐漸混在一團,雖然在大群混戰中,一些小規模馬隊仍然保持相對的機動『性』,但從整個戰場來看,夏軍左翼以馬軍為主力的戰場,幾乎是靜態的,雙方比的人數多少、器械優劣,甲胄的堅固,還有將吏的意誌。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在混戰中,獨自一人生存一柱香的時間,雙方都在盡最大可能保持最起碼的隊形,哪怕是幾個人聚在一起,生還下來的希望也比一個人要大的多。
封元頓時無語,的確如曲端所言,殺敵一千己傷八百,戰爭中沒有局部的代價,豈能有全局的勝利,既然夏軍打算剪除宋軍左翼、又要趁機襲擊中軍的殿前司主力部隊,那何不將計就計,以左翼兵力死戰拖住夏軍,自己的主力攻擊夏軍薄弱的部分。想想,他禁不住暗歎曲端倒底是久經沙場的宿將,處事老練冷靜,取舍間鎮定自若,幾萬大軍在他眼中不過是一顆棋子而已,頭腦清醒地明白什麽時候應該做什麽事情,來獲取最大的利益。
“不過,待大軍衝擊叛羌時,還望參軍率軍穩定左翼,以支援大軍。”正當封元胡思『亂』想之際,曲端淡淡地說了一句,之後自己不經意地笑了。
就在邵興逐漸與來羅明珠的馬隊接戰之際,宋軍的右翼開始向前方運動。
曲端的帥令到達徐徽言那裏時,徐徽言早已與蕭合達正在商議如何突破夏軍之策,當他看到曲端非常簡練明了的帥令,上麵僅僅是下達殲滅夏軍左翼的指令,就是兩個字:進攻,具體如何打沒有說,當然也不需要說明。
徐徽言心領神會,當即將令符交納後,對身旁的蕭合達笑道:“曲帥好意,你我斷不能辜負,聚殲叛羌左翼,蕭郎君有多少勝算?”
蕭合達臉『色』複雜地一笑,別有意味地道:“太尉合某部,用正奇二兵出擊,太尉當可纏住叛羌左翼,某率本部契丹勇士迂回擊其中軍後方,不論如何,其他就看曲帥用兵了!”
徐徽言斜眼看他而笑,微微頷首道:“那本帥先行一步,蕭郎君保重。”
蕭合達在徐徽言策馬而去之後,臉上的笑容旋即沉了下來,他自言自語道:“我當然要好生保重了。。。。。。”
此時此刻,他蕭合達的心情是複雜的,做為遼朝的後族子弟,當年他做為護送成安公主入夏,被夏主看重留在夏國,是他有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廣漠天地,積功升任夏州都統。原本他抱著即來自則安之的心態,穩穩妥妥地在夏國建功立業,在這片土地上了此殘生,反正有公主的庇護,自己一生都會安享富貴。不想風雲突變,他心目中如此高貴的大遼朝在短短十年間,便被女真人打的落花流水、國破家亡,連皇帝也成了女真人的階下囚,他不甘心地一再請求出兵進攻金軍、支援遼朝殘軍,沒想到竟然得到了李乾順的許可。
當李良輔被金軍打的慘敗,夏軍損失將近十萬人之後,李乾順就轉變國策,積極和女真人修好,以至於坐視遼軍節節敗退,皇帝蒙塵,成安公主絕食而死。他心中暗自憤恨,不滿情緒越發強烈,當他得知完顏拔速離率軍襲擊可敦成,遼朝最後的希望耶律大石戰敗西去後,他的不滿徹底爆發,當即就和契丹部下積極策劃叛『亂』、恢複遼朝的計劃時,意外得到宋朝的一點暗示,經過宋朝職方司西麵使臣和一些身份莫測人的勸說下,讓他急不可耐的心情逐漸平靜下來。多年與宋朝職方司的暗中交通中,他得到了一些暗中的資助和許諾,當宋軍三路伐夏尚未開始時,他竟然得到南朝執政王澤的親筆書信,明確地許諾幫助遼朝複國。他之所以脫離李良輔大軍,趕回夏州起事,很大程度上是不想錯過這次機會,雖然他並不完全相信王澤,但事到如今也隻有這一條路可走,有一絲希望總比沒有半分希望要強。
此戰關乎宋、夏雙方整個戰爭的成敗,他心知肚明,也不止一次地產生過矛盾,在他看來如果能堅守夏州坐觀兩國成敗,再伺機起兵最好。但隨著戰事的發展,有些事不能由他隨意而行,本不想參加此戰,卻找不出理由推脫,當然他也知道如果自己拒絕,徐徽言會毫不猶豫地殲滅他,自他歸順後,王擇仁的長捷侍衛大軍就盤踞在側,這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可能是專門為他量身準備的。
在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他沉沉地歎了口氣,無奈地接受了徐徽言的帥令,在他權衡之下,隻能幫助宋軍擊敗夏軍才符合他的利益。
當驍騎侍衛大軍兩千名甲騎具裝早已列好陣勢,他們通身黑衣黑甲、麵帶青銅麵具,在侍衛大軍帥令下達後,以緩慢沉重地步伐向夏軍方向推進,如同一座漆黑的鐵山,一寸寸向夏軍壓了過去,其氣勢較夏軍鐵鷂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兩翼是各由三千五百馬軍組成的馬隊快速抄掠夏軍左翼兩翼輕裝馬隊,他們沒有兩千重騎兵的精良防護,但也是身披鐵甲或皮甲,身體重要部分有精煉鋼甲保護,很多人手中拿的不是長槍馬刀,而是搭上弩箭的鋼臂弩。驍騎侍衛大軍原本就是禁軍中唯一一支重鎧馬軍部隊,擁有全軍最多的重鎧馬軍部隊,他們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付夏軍的鐵鷂子,沒想到卻用在了這場大戰。
重鎧馬軍之後,便是由數千名鄉軍和驍騎侍衛大軍一部禁軍,他們雖然不如馬軍速度迅猛,但在和馬軍尤其是甲騎具裝依托作戰,卻又相當大的戰鬥力,即可以接重騎兵的保護,免受敵軍騎兵的擊殺,又能與重騎兵形成上下互為犄角之勢,使重騎兵不易被對方從後麵擊落下馬,何況還有數千馬軍的支援。
蕭合達所部上萬名由夏國北疆黨項人組成的馬步軍,亦是分成兩部,一部堅守宋軍右翼陣地,一部五千馬軍在蕭合達的率領下脫離戰場,在戰場的外圍進行大迂回包抄。這支部隊是蕭合達多年來的心血所在,從一開始,他就組建了一支由契丹人構成主體的部隊,不過兵力不多、不太引人注意而已,遼朝滅亡後,很多契丹人西逃進入夏國境內,他把很多人安置在夏州,在積極準備複國的時候,征伐契丹壯士入伍,組成一支效忠於他的契丹族部隊,兵力多達近兩萬人,這也是他唯一可以憑借的資本,複國的期望所在。
而且,他在歸附宋軍的條件中,明確提出不是投降,也不是歸順、而是聯合,為此他固執地在軍中升起了遼軍大旗,軍衣換成了契丹軍人的黑『色』,正是因為如此,才不能令曲端和徐徽言放心,當徐徽言出擊的時候,在宋軍右翼仍然保留一支強大的後備隊。
夏軍在左翼的是黑水軍一萬名馬軍與數千靜州步軍,黑水軍做為夏軍中的主力之一,他們同樣有資格自豪,天都軍雖然號稱擒生軍中的翹楚,但他們黑水軍戰鬥力之強悍亦不在其下,當年跟隨景宗皇帝遠征回鶻,意氣毫發,對於此戰他們抱有必勝的信心。
當宋軍黑壓壓的甲騎具裝撲來後,夏軍的感覺絕對和宋軍麵對鐵鷂子是一樣,但夏軍的主力畢竟是馬軍,他們具有宋軍所沒有的優勢,其前鋒一部在黑水軍都指揮使息玉卓的帥令下,數千馬軍分成四路迎了上去。馬軍之所以犀利的緣由,除了其機動力外,還有的就是衝擊力,來羅明珠之所以在宋軍左翼陷入混戰,就是因為宋軍以上萬步軍緩解了馬軍衝擊力,反而用馬軍進行反突擊。馬軍對馬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迎麵進行衝擊,看誰的爆發力更強悍,誰的意誌更加堅定。勇氣固然是一方麵,但卻不能替代實力的角逐,馬軍和馬軍之間的碰撞不可避免時,誰更能忍受對方的刀槍,誰的戰術運用得當,誰就能占據上風。宋軍進攻的態勢,就是以兩翼馬隊包裹,中間用重鎧馬軍和夏軍馬軍硬碰地方式,力圖以衝擊力傷的優勢一舉擊潰夏軍左翼出戰馬軍,再用兩翼包抄的方式徹底擊潰夏軍左翼萬餘兵馬,至於蕭合達的奇兵,能夠用出來自然再好不過,不能的話宋軍也能夠以現有兵力打一場雖然吃力卻有很大把握的仗。
兩翼的宋軍輕裝馬隊速度較快,他們在夏軍馬隊出動後,立即以宋軍標準的馬軍臨戰方式,兩翼馬隊各自斜向,手中的鋼臂弩向奔馳而來的夏軍馬隊發出致命的弩箭。這種戰鬥隊形好處就在於,即可以保持整個馬隊的機動『性』與衝擊力的同時,又能充分發揮鋼臂弩遠程打擊的威力,在接戰前盡可能殺傷夏軍。果然,鋼臂弩的威力相當驚人,數千人在兩翼向同心發『射』的箭幕更加令人嘡目結舌,威力強大又幾乎無法閃避的弩箭令夏軍馬隊中的騎兵不斷有人慘叫落馬,更多的是戰馬中箭撲到,整個人被重重地掀翻在地,連爬起來的機會也沒有,就被後麵的戰馬不斷地踐踏,活活的被碾踏成肉泥。
但夏軍也沒給宋軍太多的時間,宋軍輕裝馬隊在第二次發『射』弩箭過後,夏軍馬隊已經兩翼展開,除了一部徑直對宋軍的重鎧馬軍進行攻擊,兩翼的馬軍已經『逼』近宋軍輕裝馬隊,宋軍的機會不多了,當到了鋼臂弩第三次發『射』後,弩箭明顯稀稀落落,而雙方的前隊已經硬碰硬地撞擊到一起。就在兩軍碰撞的瞬間,第一批馬軍半數以上跌落馬下,後麵的人仍然毫不猶豫地,策馬衝向對麵的敵人,馬蹄下碾踏的卻有很多是自己同胞的屍體。
不多時,雙方的將吏逐漸混在一團,雖然在大群混戰中,一些小規模馬隊仍然保持相對的機動『性』,但從整個戰場來看,夏軍左翼以馬軍為主力的戰場,幾乎是靜態的,雙方比的人數多少、器械優劣,甲胄的堅固,還有將吏的意誌。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在混戰中,獨自一人生存一柱香的時間,雙方都在盡最大可能保持最起碼的隊形,哪怕是幾個人聚在一起,生還下來的希望也比一個人要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