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戶陣亡、大旗被繳獲,這場戰鬥的結局可想而知,由於金軍失去了統一的指揮,被王孝仁率軍趁勢猛攻,各部在陷入各自為戰的尷尬境地後被打的紛紛後退狼狽不堪,好在他們都是些馬軍,雖然敗像呈現,但他們的撤退卻非常迅速,沒有受到致命的重創。


    當這群金軍陸陸續續集結了幾個區域的小隊之後,靜靜地和宋軍對峙不前,嚴酷的現實擺在他們的麵前,萬戶和一名軍帥陣亡,兩杆帥旗都被宋軍繳獲,這是相當嚴重的事情,或者可以說在在金軍的戰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呼沙呼萬夫隊是一支規模不大的萬夫隊,僅僅有六千人而已,比不上動輒**千、萬餘人的萬夫隊,這支部隊卻是編製一名軍帥和兩名直屬萬戶的千戶,是金軍標準的萬夫隊編製,這種傷亡令這些金軍膽寒不已,畢竟軍法無情,尤其使得生還千戶和百戶們都為自己的命運擔憂。


    實際上,戰場的兵力對比而言,金軍仍然有取勝的機會,畢竟他們的主力還在,但在萬戶、軍帥都戰死的情況下,金軍將吏已經絲毫沒有再戰下去的勇氣,隨著兩名千戶在戰場上投降,所部馬軍大半被迫歸順,剩餘的金軍隻能四散退向自己的營寨。


    王孝仁和嶽雲收攏兵馬清點戰果,並開始收集降兵兵器,以防止他們反水。二人經過商議後,決定就在此處先紮下大寨,並由嶽雲飛書請拱聖第一軍再調遣幾千兵馬北上,會同宣武第二軍一同救援內黃縣。當然,他們並不前進的目的在於經過此戰損失頗大,前方尚有金軍兩萬餘人,其中還有一個馬軍萬夫隊,今日贏得就非常僥幸,萬一貪功冒進被金軍馬隊反撲,僅憑這幾千人是很難抵擋的,不如先在此對付這支金軍殘破的萬夫隊,等待己方的援兵到達再行北上解圍。


    金軍整整一個萬夫隊的慘敗,直接導致整個戰局的被動,由於王孝仁和嶽雲已經紮下大寨,第一批援軍第三日就到達,使二人的兵力達到六千餘人,對麵龜縮在營寨內的金軍隨時都有被殲滅的威脅,不得已之下隻好北撤和金軍主力會合,這樣一來宋軍增援兵力北上道路暢通無阻。


    幾天下來,北侍軍最精銳的長騎侍衛大軍派出的長騎第一軍六千多馬軍將吏已經過了河,長征侍衛大軍也從京東西路向西北運動,隨時準備越過金國控製的大名增援內黃,宣武侍衛大軍主力在衛州擺開陣勢,做出出擊相州的準備,拱聖第一軍則全軍北上。宋軍四支侍衛大軍三麵行動,不僅對正在激戰中的金軍造成了一種戰略層次上的包圍,而且必定要進入金國控製區作戰,這是女真統治者絕不能接受的,但仗還在打下去,宋軍就必須要增援,接著打肯定越打越大。


    在得到長騎第一軍和拱聖第一軍的支援下,宣武第二軍主力終於全部北上,三個軍做為最前方的直接作戰部隊不斷接近內黃。這種戰略態勢造成的結局是金軍這次作戰注定的失敗,如果繼續打下去,金軍著兩三萬人很難支撐宋軍三個軍司在各自侍衛大軍主力支援下的圍攻,很有可能全軍覆沒,酈瓊萬般無奈之下,隻得傳令各部撤軍。


    但漫獨化做為合魯索屬下女真族行軍萬戶,平素裏就對酈瓊這些降將看不入眼,在呼沙呼萬夫隊殘部暫歸他節製後,他的萬夫隊達到七八千人,野心膨脹不小,執意要和宋軍打上一仗。酈瓊當然明白這些女真將帥看他不起,也有意讓這些莽夫出出醜,就沒有盡力地勸解,而是撤出了大部分漢軍,僅僅留下數千名漢軍馬步軍擔負支援任務。


    戰鬥的結果可想而之,當然整個過程相當激烈,漫獨化不愧為金軍中年輕一代的驍將,七八千女真馬軍也不是吃幹飯的,宋軍三個軍司打的異常艱苦。王孝仁身為宣武第二軍主將不能親自領兵衝鋒快意沙場,而嶽雲自請但當拱聖第一軍軍鋒,率一千騎六進六出安然無恙,把金軍馬隊打的陣腳淩『亂』,漫獨化狼狽不堪險些命喪他手。


    長騎第一軍的六千馬軍在大戰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突然出動,大隊馬軍衝鋒時揚起的衝天塵埃常常是由金軍造成的,但這次卻是他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對手擁有與自己對等的實力,一陣惶恐在金軍馬軍中傳播,漫獨化的自信心也被宋軍馬隊磅礴的氣勢徹底擊潰。酈瓊見勢不妙立即傳令自己所剩的幾千馬步軍撤退,把漫獨化的萬夫隊扔在戰場上,金軍一個萬夫隊在宋軍三個軍的打壓下,根本不可能長時間的堅持,漫獨化萬般無奈之下率殘部狼狽北逃。


    這一次在滑州的小戰還是以宋軍的勝利而告終,金軍損失數千兵馬而未得寸土。但是完顏宗弼卻感到滿意,失敗在他意料之中,所幸的是女真精銳傷亡並不大,但這並不是他感到滿意的理由,他滿意的是這次出動一下子調動了宋軍四支侍衛大軍,過早地把宋軍從作戰出發地引了初來,要是再回到出發地整訓之後做出進攻姿態,還得很長一段時間。能夠為金國爭取一段時間,也是好的,畢竟金國還沒有最後完成全國戰備,很大一部分金軍仍然在西北戰線對草原采取進攻態勢,現在有時間從後方再抽調一部分兵力南下了。


    由於宋軍這場勝利意義非常特殊,包括朝廷宰執和樞密院都參軍司的文武官員們立即意識到金國的拖延、『騷』擾戰術,王澤請旨迅速拔隸殿前司精銳北上,增加沿河各地的兵力密度,一麵威懾金軍、一麵能夠抽調機動兵力應付金軍可能發動的第三次『騷』擾,進而保證北伐戰前的各項準備最後完成。


    由於許翰堅持任用殿前司副都指揮使知雜事高平提舉殿前司拔隸五軍一行事,王澤也不好反對,由於選用出征將帥一向是樞密院的意見為主,所以他不好強行幹涉。不僅許翰執意要求高平擔當大任,而且李綱的態度也頗令人玩味三分,他隻字不提高平要求劃分戰區的狂妄,反而讚許高平智勇雙全,並點名此戰乃北侍軍節製,嶽飛是正五品上副都指揮使護帥印,殿前司若派出正四品副都指揮使出征,差遣官品高於嶽飛,此實為不妥之舉,殿前司副都指揮使知雜事的官品和其它都司副都指揮使平級,言外之意高平正是合適的人選。


    李長秋在得知後,在北上之後,立即給王澤修書一封,『露』骨地點出隨著北伐在即,李綱已經與朝廷中某些文官開始了限製王澤權力的舉動,請王澤日後多加留意一二,萬不得已是應當先發製人。


    王澤看完信後不過淡淡一笑,他對許翰的堅持表示不加幹涉,但唯獨堅持殿前司拔隸五軍必須在北侍軍都指揮司節製之下,絕不能單獨劃分戰區,並且要由樞密院都參軍司的行軍司組成拔隸五軍都參軍司。這一點是朝廷文官們絕對一致的地方,但王澤的舉動頗出乎許翰和李綱意料之外。


    這兩場小規模的前哨站最得利者當屬王孝仁、嶽雲等青年將帥,王孝仁被破格正任宣武第二軍指揮使、耀靜州團練使,晉從六品上振武校尉,成為王門子弟中僅次於張雲仁、封元的人物,戚真仍然擔任鎮統製使,但他由於力拒金軍為勝利做出首功,被賜予遙領龍州刺史的官爵,這使他成為北侍軍鎮統製使中第一個遙領刺史銜的武官。而嶽雲的戰績被高層都校們看重,轉升長拱聖衛大軍第二軍軍指揮使,成為禁軍最年輕的軍指揮使一級的武官,令嶽飛臉麵增光不少,但嶽飛還是按製三次上書請避嫌,都被朝廷駁了回來。


    宋、金兩國都在加緊最後的準備,整個沿河防線陷入一種令人窒息的寧靜,金軍不斷從西北和北方調兵,宋軍也正在加緊調動,尤其是殿前司拔隸五軍的陸續北上,令很多人都知道這種壓抑的寧靜不會維持太久,最多不會過了中秋佳節。但很多人都錯了,包括完顏宗弼也有些疑『惑』,宋軍並沒有動靜,而是和金軍相安無事地對峙,已經又開始接近元旦佳節了,宋朝還是沒有任何動靜。


    疑『惑』歸疑『惑』,元旦佳節還是要過的,行在沉浸在一片與往年相同卻又充滿古怪的歡慶中,當此歡慶的節氣臨近,在王澤的倡議下,朝廷由官方舉辦了一次學術大辯論,就在行在舉行。邀請當世明儒大家、書院名流參加,王詠翎做為執天下學術牛耳的鳳凰山書院山長,他帶了一直實力雄厚的師生隊伍到達了行在。由於這些大儒名流們的齊聚,使行在的元旦在市井風趣之外,又有了一股墨香流韻,增添了幾分文風儒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並收藏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