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伐大軍分為五路,侍衛水軍自成一路,由長島水軍大營各寨出動,至於在何處進行奇襲是由樞參和侍衛水軍都指揮司製定,暫不對外公布,而且侍衛水軍一路暫不歸北侍軍節製。第一線主力是由本帥親自督率的長從、長捷、宣毅、常寧、『射』羽、長騎六支侍衛大軍並番騎第二軍,共計十七萬大軍自京東北上,主力偏師為王子華的長征侍衛大軍和宣武第二軍自成一路,由京畿東北上,。殿前司拔隸五軍八萬大軍由高帥節製,自京畿北上沿河朔、河東邊地向北進軍,而保捷侍衛大軍由京西北上歸西侍軍劉帥節製,韓太尉率保捷侍衛大軍與雲騎侍衛大軍、勝捷侍衛大軍沿河東北上,神銳侍衛大軍、屯騎侍衛大軍和宣武侍衛大軍主力並其它各部作為後隊被徐徐北上為後援。北侍軍主力大軍緩緩北上,將和登陸的侍衛水軍互為犄角吸引金軍主力。偏師為主力西側護衛,保護主力側翼不被女真人偷襲,殿前司拔隸五軍切斷兩河金軍聯絡,並隨時聲援北侍軍主力,待西侍軍劉帥攻克飛狐轉兵東進之後,與之在大房山會師,各路大軍再對燕山合圍。。。。。。。。。”
今日的軍事會議是在王澤的私邸內召開的,並沒有使用沙盤,而是用了一張巨大的軍事地形圖,上麵是最新兩個山川州郡圖,嶽飛說完後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神『色』悠閑地品著茶水。本來就是王澤召集的一次非正式的會商,他也沒有過分拘束自己。
王澤並不介意嶽飛的隨意,他的思緒完全放在了北侍軍的作戰部署上,雖然朝廷已經定下了整個戰爭的全盤,但具體實施計劃和兵力調配還是要由北侍軍來完成,尤其是具體的作戰部署他聽的相當認真。在他看來,五路北伐大軍的主力是東路,嶽飛雖然統攬全局但還是具體到了一路的節製,,或者可以說五路北伐實際上是北侍軍、西侍軍、殿前司和侍衛水軍組成的四路主力,隻不過在一定程度上由嶽飛進行戰略節製。
上官雲將親自奔赴長島水軍大營主持水軍征戰,而侍衛水軍幾乎動用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參加北伐,其中就有聲名赫赫的虎翼侍衛大軍,自成一路自然是理所應當。整個河朔地區應該可以看成是由北侍軍為主導的北侍軍和殿前司聯合作戰,在平原上第一線集結了北侍軍和殿前司還有一部分西侍軍的三十餘萬精銳部隊,他們實際上組成了受嶽飛直接節製的河朔進攻部隊,隻不過兵力太龐大,分成了由高平、王德二人和嶽飛自己直屬的三個部分,二線兵馬除了拱聖侍衛大軍外,幾乎都是由嶽飛節製的北侍軍部隊。
實際上戰鬥環境最艱難的當屬西侍軍拔隸各部,雲騎、勝捷、保捷三支侍衛大軍要應付整個金軍右副元帥麾下精銳,而且保捷侍衛大軍隻是配合作戰,穿越河東南北路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更不要說還有廣漠的西京路。他敏銳地判斷嶽飛實際上並沒有寄希望於西侍軍,而是要在河朔獨立突破,當然是在殿前司死戰的基礎上實施突破作戰,西侍軍不過是牽製金軍,隻不過把話說的好聽些罷了。
楊從儀身為新任樞參行軍副使,亦是在鎮統製使幹過多年,又擔任兩年多的行軍司主管行軍房,他立即聽出嶽飛的弦外之音,當即就道:“嶽帥,劉帥所率西侍軍兩支侍衛大軍並保捷侍衛大軍要應付女真三路兵馬,他們的兵力似乎過於單薄,當在增加部分兵力才是。”
嶽飛淡淡地看了看楊從儀,目光中似乎有一抹驚愕,卻並沒有接他的話,反倒是都參軍使徐慶朗聲道:“河東多山不利於大軍運動,西侍軍雖然僅有兩支侍衛大軍,然使副知雜劉太尉所率勝捷侍衛大軍是經過各部編練,擴充滿員的軍司,三個軍司每軍都有近萬之眾,用雲騎、勝捷兩支侍衛大軍數萬名久經戰陣的精銳將吏,難道還打不過女真右副元帥麾下那幾支萬夫隊?何況還有保捷侍衛大軍的三萬大軍支援。楊使副亦是樞參行軍將校,定然會對河東方麵有所解,北帥如此安排亦是有深意,何須多此一問。”
不僅是楊從儀、包括王澤、辛炳和李長秋這些官場老手豈能聽不出其中門道,尤其是辛炳感歎當年西侍軍都參軍司對抗樞參的情形又不可避免地出現,徐慶的狡辯雖然圓滑而且還將了楊從儀一軍,但其中的牽強亦是非常明顯,但無論如何都有些說不過去,但從上下關係來說,樞參是禁軍最高職事衙門,行軍司又是主持全軍作戰指導的衙門,北侍軍都參軍司作為方麵都參,必然要對行軍司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禮讓。就戰場而言,誠然河東二路多山、地形險要不假,但這絕不是減少兵力的好借口,且徐慶言外之意擔負河東主攻任務的僅僅是西侍軍的兩支侍衛大軍,保捷侍衛大軍卻是側翼支援任務,那麽即便是打到了飛狐,西侍軍兩支侍衛大軍也會精疲力竭,這樣一來保捷侍衛大軍就能夠如下山的猴子,悠閑自在地去摘桃子,天下間哪有這樣的便宜啊!
李長秋卻隱隱感到徐慶不過是說了一個方麵,他與王澤的想法幾乎不謀而合,不禁暗罵嶽飛私心太重,竟然拿別人來成就自己功業,難怪王澤在他北上時諄諄告誡他要曲意交好嶽飛。
“徐太尉,下將有一事不明,還望太尉指點一二。。。。。”正當楊從儀憋了一肚子火,卻見行軍司行軍房的行軍參軍姚興高聲道:“河朔方向有北帥的主力大軍,王德王太尉並王坤道太尉的四萬餘將吏還有殿前司八萬精銳,海上更有十萬侍衛水軍精銳,數十萬大軍足以決戰女真區區十餘萬人。下將不明白北帥何須要劉太尉孤軍北進,過飛狐東向合圍燕山?自太原向東豈不是更好。。。。。。。。”
此言既出不禁嶽飛等人大吃一驚,連王澤亦是神情一動,他禁不住多看姚興一眼,心中暗讚這個小小的行軍參軍竟然有如此眼光,一語就道破嶽飛的隱語。即便是姚興說的非常委婉,但言下之意已經非常明確地指出,尤其是最後一句相當的精彩,直接點明嶽飛這是在犧牲西侍軍的利益,為北侍軍贏得輝煌的勝利。不過他對嶽飛還是抱有一線理解的,認為嶽飛的戰略構劃總體來說符合現在的實際情況,也算是對當年太宗皇帝三路北伐的修改。
如今宋朝無論是國力和軍力都已經超過了金國,而且在戰略上取得了相當大的優勢,蒙古草原上的進攻和來自高麗駐泊宋軍的威脅,分散了金軍相當一部分兵力,按嶽飛的戰略意圖,這場戰爭份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收複河山,第二階段是挺進會寧滅亡女真。目前是實現第一階段戰略的時機,既然有蒙古、高麗的牽製,宋軍應該集中主力選擇一處開闊地和金軍決戰,河東顯然不是適合的地點,河朔雖然都是平原,有利於金軍馬隊的奔馳,但宋軍的馬軍也得到相當的發展,實力今非昔比,加上器械精良、訓練有素,又有侍衛水軍的支援,河朔自然是理想的進軍地點。
但是,河東絕不能沒有一支部隊進入,西侍軍的填補正是這種主力集結河朔的後果,這樣做既能牽製金軍河東的兵力,又能夠造成金軍的戰略誤判,使他們意識到宋軍是沿河朔正麵進攻燕山,由河東和海陸夾攻的戰略意圖,從而失去對宋軍主動方向的正確判斷。話又說回來,既然西侍軍相當部分兵力調往河朔作戰,不給於一個相對獨立的戰區有點說不過去,當年曲端亦是在合適的時候給了北侍軍一個『露』臉的機會,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要還人家一個人情,那索『性』把河東讓出去,能夠實現多種戰略意圖,何樂而不為呢?這也算是嶽飛的高明之處吧!
馬忠亦是開口道:“姚參軍所言有理,劉太尉的兵力的確有些太少,恐有不妥!”
李長秋聽的暗自發笑不已,由於嶽飛還不是正式的北侍軍都指揮使,所以北侍軍都指揮司隻有嶽飛和馬忠二人執掌正副。馬忠自己認為他的資曆比嶽飛要深,又是第一批侍衛大軍都指揮使,為何嶽飛執掌北侍軍而他隻能恭陪末座,不平之下引發他的不滿和對抗,嶽飛也不是易與之輩,豈能讓馬忠逞強,多次針鋒相對的明爭暗鬥後,馬忠終究是無法撼動嶽飛,自己還吃了幾次暗虧,這次北伐甚至沒有出戰的機會,而是奉命留守後方謹守各處關防,以防備流竄金軍『騷』擾邊地。這會眼看樞參的參軍們和嶽飛較上了勁,大好機會豈能放過。
“北伐大軍分為五路,侍衛水軍自成一路,由長島水軍大營各寨出動,至於在何處進行奇襲是由樞參和侍衛水軍都指揮司製定,暫不對外公布,而且侍衛水軍一路暫不歸北侍軍節製。第一線主力是由本帥親自督率的長從、長捷、宣毅、常寧、『射』羽、長騎六支侍衛大軍並番騎第二軍,共計十七萬大軍自京東北上,主力偏師為王子華的長征侍衛大軍和宣武第二軍自成一路,由京畿東北上,。殿前司拔隸五軍八萬大軍由高帥節製,自京畿北上沿河朔、河東邊地向北進軍,而保捷侍衛大軍由京西北上歸西侍軍劉帥節製,韓太尉率保捷侍衛大軍與雲騎侍衛大軍、勝捷侍衛大軍沿河東北上,神銳侍衛大軍、屯騎侍衛大軍和宣武侍衛大軍主力並其它各部作為後隊被徐徐北上為後援。北侍軍主力大軍緩緩北上,將和登陸的侍衛水軍互為犄角吸引金軍主力。偏師為主力西側護衛,保護主力側翼不被女真人偷襲,殿前司拔隸五軍切斷兩河金軍聯絡,並隨時聲援北侍軍主力,待西侍軍劉帥攻克飛狐轉兵東進之後,與之在大房山會師,各路大軍再對燕山合圍。。。。。。。。。”
今日的軍事會議是在王澤的私邸內召開的,並沒有使用沙盤,而是用了一張巨大的軍事地形圖,上麵是最新兩個山川州郡圖,嶽飛說完後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神『色』悠閑地品著茶水。本來就是王澤召集的一次非正式的會商,他也沒有過分拘束自己。
王澤並不介意嶽飛的隨意,他的思緒完全放在了北侍軍的作戰部署上,雖然朝廷已經定下了整個戰爭的全盤,但具體實施計劃和兵力調配還是要由北侍軍來完成,尤其是具體的作戰部署他聽的相當認真。在他看來,五路北伐大軍的主力是東路,嶽飛雖然統攬全局但還是具體到了一路的節製,,或者可以說五路北伐實際上是北侍軍、西侍軍、殿前司和侍衛水軍組成的四路主力,隻不過在一定程度上由嶽飛進行戰略節製。
上官雲將親自奔赴長島水軍大營主持水軍征戰,而侍衛水軍幾乎動用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參加北伐,其中就有聲名赫赫的虎翼侍衛大軍,自成一路自然是理所應當。整個河朔地區應該可以看成是由北侍軍為主導的北侍軍和殿前司聯合作戰,在平原上第一線集結了北侍軍和殿前司還有一部分西侍軍的三十餘萬精銳部隊,他們實際上組成了受嶽飛直接節製的河朔進攻部隊,隻不過兵力太龐大,分成了由高平、王德二人和嶽飛自己直屬的三個部分,二線兵馬除了拱聖侍衛大軍外,幾乎都是由嶽飛節製的北侍軍部隊。
實際上戰鬥環境最艱難的當屬西侍軍拔隸各部,雲騎、勝捷、保捷三支侍衛大軍要應付整個金軍右副元帥麾下精銳,而且保捷侍衛大軍隻是配合作戰,穿越河東南北路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更不要說還有廣漠的西京路。他敏銳地判斷嶽飛實際上並沒有寄希望於西侍軍,而是要在河朔獨立突破,當然是在殿前司死戰的基礎上實施突破作戰,西侍軍不過是牽製金軍,隻不過把話說的好聽些罷了。
楊從儀身為新任樞參行軍副使,亦是在鎮統製使幹過多年,又擔任兩年多的行軍司主管行軍房,他立即聽出嶽飛的弦外之音,當即就道:“嶽帥,劉帥所率西侍軍兩支侍衛大軍並保捷侍衛大軍要應付女真三路兵馬,他們的兵力似乎過於單薄,當在增加部分兵力才是。”
嶽飛淡淡地看了看楊從儀,目光中似乎有一抹驚愕,卻並沒有接他的話,反倒是都參軍使徐慶朗聲道:“河東多山不利於大軍運動,西侍軍雖然僅有兩支侍衛大軍,然使副知雜劉太尉所率勝捷侍衛大軍是經過各部編練,擴充滿員的軍司,三個軍司每軍都有近萬之眾,用雲騎、勝捷兩支侍衛大軍數萬名久經戰陣的精銳將吏,難道還打不過女真右副元帥麾下那幾支萬夫隊?何況還有保捷侍衛大軍的三萬大軍支援。楊使副亦是樞參行軍將校,定然會對河東方麵有所解,北帥如此安排亦是有深意,何須多此一問。”
不僅是楊從儀、包括王澤、辛炳和李長秋這些官場老手豈能聽不出其中門道,尤其是辛炳感歎當年西侍軍都參軍司對抗樞參的情形又不可避免地出現,徐慶的狡辯雖然圓滑而且還將了楊從儀一軍,但其中的牽強亦是非常明顯,但無論如何都有些說不過去,但從上下關係來說,樞參是禁軍最高職事衙門,行軍司又是主持全軍作戰指導的衙門,北侍軍都參軍司作為方麵都參,必然要對行軍司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禮讓。就戰場而言,誠然河東二路多山、地形險要不假,但這絕不是減少兵力的好借口,且徐慶言外之意擔負河東主攻任務的僅僅是西侍軍的兩支侍衛大軍,保捷侍衛大軍卻是側翼支援任務,那麽即便是打到了飛狐,西侍軍兩支侍衛大軍也會精疲力竭,這樣一來保捷侍衛大軍就能夠如下山的猴子,悠閑自在地去摘桃子,天下間哪有這樣的便宜啊!
李長秋卻隱隱感到徐慶不過是說了一個方麵,他與王澤的想法幾乎不謀而合,不禁暗罵嶽飛私心太重,竟然拿別人來成就自己功業,難怪王澤在他北上時諄諄告誡他要曲意交好嶽飛。
“徐太尉,下將有一事不明,還望太尉指點一二。。。。。”正當楊從儀憋了一肚子火,卻見行軍司行軍房的行軍參軍姚興高聲道:“河朔方向有北帥的主力大軍,王德王太尉並王坤道太尉的四萬餘將吏還有殿前司八萬精銳,海上更有十萬侍衛水軍精銳,數十萬大軍足以決戰女真區區十餘萬人。下將不明白北帥何須要劉太尉孤軍北進,過飛狐東向合圍燕山?自太原向東豈不是更好。。。。。。。。”
此言既出不禁嶽飛等人大吃一驚,連王澤亦是神情一動,他禁不住多看姚興一眼,心中暗讚這個小小的行軍參軍竟然有如此眼光,一語就道破嶽飛的隱語。即便是姚興說的非常委婉,但言下之意已經非常明確地指出,尤其是最後一句相當的精彩,直接點明嶽飛這是在犧牲西侍軍的利益,為北侍軍贏得輝煌的勝利。不過他對嶽飛還是抱有一線理解的,認為嶽飛的戰略構劃總體來說符合現在的實際情況,也算是對當年太宗皇帝三路北伐的修改。
如今宋朝無論是國力和軍力都已經超過了金國,而且在戰略上取得了相當大的優勢,蒙古草原上的進攻和來自高麗駐泊宋軍的威脅,分散了金軍相當一部分兵力,按嶽飛的戰略意圖,這場戰爭份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收複河山,第二階段是挺進會寧滅亡女真。目前是實現第一階段戰略的時機,既然有蒙古、高麗的牽製,宋軍應該集中主力選擇一處開闊地和金軍決戰,河東顯然不是適合的地點,河朔雖然都是平原,有利於金軍馬隊的奔馳,但宋軍的馬軍也得到相當的發展,實力今非昔比,加上器械精良、訓練有素,又有侍衛水軍的支援,河朔自然是理想的進軍地點。
但是,河東絕不能沒有一支部隊進入,西侍軍的填補正是這種主力集結河朔的後果,這樣做既能牽製金軍河東的兵力,又能夠造成金軍的戰略誤判,使他們意識到宋軍是沿河朔正麵進攻燕山,由河東和海陸夾攻的戰略意圖,從而失去對宋軍主動方向的正確判斷。話又說回來,既然西侍軍相當部分兵力調往河朔作戰,不給於一個相對獨立的戰區有點說不過去,當年曲端亦是在合適的時候給了北侍軍一個『露』臉的機會,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要還人家一個人情,那索『性』把河東讓出去,能夠實現多種戰略意圖,何樂而不為呢?這也算是嶽飛的高明之處吧!
馬忠亦是開口道:“姚參軍所言有理,劉太尉的兵力的確有些太少,恐有不妥!”
李長秋聽的暗自發笑不已,由於嶽飛還不是正式的北侍軍都指揮使,所以北侍軍都指揮司隻有嶽飛和馬忠二人執掌正副。馬忠自己認為他的資曆比嶽飛要深,又是第一批侍衛大軍都指揮使,為何嶽飛執掌北侍軍而他隻能恭陪末座,不平之下引發他的不滿和對抗,嶽飛也不是易與之輩,豈能讓馬忠逞強,多次針鋒相對的明爭暗鬥後,馬忠終究是無法撼動嶽飛,自己還吃了幾次暗虧,這次北伐甚至沒有出戰的機會,而是奉命留守後方謹守各處關防,以防備流竄金軍『騷』擾邊地。這會眼看樞參的參軍們和嶽飛較上了勁,大好機會豈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