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島是一個資源寶地。
不過劉泰也沒明白,就算倭島資源再多也不是十年百年能發掘掉的。所以一切要以長遠考慮,身為天下之主,若劉泰沒有長遠的目光,那也打不下如此龐大的基業了。
同年,四野生平,華夏大地進入高速的發展期,朝廷以北疆大學、工學院、醫學院、技術學院等等學院學子為基礎,派往各地執行北疆的新政。劉泰甚至還將九州商行特有的一些農業、工業技術徹底公開給天下百姓,希望能使得百姓能以各種新奇技術為輔,更好的踏上明天的腳步。
華夏199年,八月中旬劉泰下旨定都華城,來年三月三曰組教大典正式登基稱帝。至於皇後人選,則暫時不定,因為劉泰是皇帝,代表著龍,龍鳳呈祥才是好兆頭,所以劉泰從眾女中選出了公孫丹兒暫作鳳首。
當然,公孫丹兒隻是暫時之選,並不代表未來北漢王朝的第一任皇後就是公孫丹兒。
其實對公孫丹兒,劉泰有一種特俗的感情。畢竟不論怎麽說,劉泰的靈魂都不是在這個時代誕生,而公孫丹兒的容貌以及氣質卻如劉泰前世的初戀女人十分神似,如此情況下,公孫丹兒能不得寵嗎?
可奇怪的是,劉泰即使再寵信公孫丹兒,公孫丹兒都不能為劉泰懷上孩子。或許是因為公孫丹兒本人的原因吧。不過這些卻不被劉泰放在眼中,畢竟如今的劉泰子嗣已經不少了,再多一個也沒什麽實際姓的衝擊,甚至還會導致未來皇子們的奪嫡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煩惱,劉泰又何必嘛?
選公孫丹兒為鳳首,其實很大的原因出自公孫丹兒沒有為劉泰誕下子嗣,若公孫丹兒也有子嗣,或許這個鳳首的位置就輪不到的公孫丹兒了。如今的劉泰可還沒到確認太子的時候,現在皇宮裏的那些小娃娃可都還沒體現出任何成為帝王的資質,劉泰怎會那般輕易定下?
當然,劉泰也明白太子之選遲定不如早定。畢竟皇子奪嫡的殘酷,劉泰認識的非常深,劉泰不希望看到未來自己的孩子們為了皇位而互相殘殺,這是劉泰無法忍受的。隻要孩子們再大一點,或許劉泰就能做出選擇了。
前番提到過,劉泰有意出台軍政分離製。其實還有一個製度,一直在劉泰的試想中,那就是君主立憲以及君主帝位時間製。立憲製很簡單,那就是避免君主將大權獨攬,而君主帝位時間製,就是限製住帝王在位的時常。
這個時間可以定位八年或者十年。長短可以待定,不過這個製度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時代的人根本無法接受!為什麽這麽說?因為在這個時代,君主是至高無上的存在,若一個太子登基為帝王,在任十年時間就要退位,那麽退位之後的帝王該如何自居?要知道,這個時代長命者可不少,萬一未來劉泰的子嗣中,有一個二十歲登基稱帝,三十歲退位,可卻活到了七八十歲,那麽輩分豈不是完全亂了?
總不能稱呼太太太太太皇吧?這個稱呼
所以劉泰很煩惱,不知道這個製度該不該出台,萬一因為自己一時不慎,造成將來的大麻煩,可就得不償失了!但君主帝位時間製的好處卻是實實在在的,那就是避免皇帝在位時間過長,繼而推翻軍政分離製,再次回到東漢以及西漢的老黃曆。
雖然說東漢以及西漢的滅亡並不完全因為皇帝的獨斷專權,任人唯親,可其中卻占據著大部分因果。劉泰身為一代帝王,自然不希望看到親手建立起來的王朝數世而終。這是任何一個帝王都不願意看到的,即使劉泰是未來人,也無法避免。
所以劉泰相處了君主帝位時間製,來限製帝王的在位時間,試想,若是一位太子隻有十年時間當皇帝,那麽他就算對政權有再大的想法也很難切實實行吧,而且規矩又是劉泰這個老祖宗定下的,能輕易廢掉嗎?
所以說,劉泰這位北漢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其製定的任何法則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比如漢高祖劉邦斬白馬立誓非劉氏不得封王。縱觀大漢四百年江山,除了漢末時期,皇室徹底沒落外,還真的沒有什麽外姓之王。(劉秀時期除外,畢竟那時候算是亂世。)好在的是,劉泰如今還年輕,有的是時間製定任何法則。其實就算這個時代的人再接受不了,待得劉泰的威名達到最盛時,還有誰敢說什麽?昔年劉泰在北疆的變革,儒門那些人不也是叫的很歡嗎?可在強權下,他們什麽都不算。
若不是劉泰改變政治態度,接納了那些儒門士子的存在,如今的儒門或許大部分人都要逃到海外去度曰了。即使劉泰不會下令屠殺,可要知道,昔年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情可並未讓儒生們忘記了,在儒生們看來,劉泰的殺戮,絲毫不下秦始皇!
華夏199年,九月初。
倭島女皇被龍虎二組秘密送入華城,其待遇因為劉泰的特別要求,被定位最高級,享有王爺的一切尊榮。當然,倭島女皇是沒有任何自由的,那些所謂的尊榮,隻不過是在居住的條件和食物上好一點罷了。至於倭島女皇的生活起居方麵,則有自行從倭島帶來的倭女服侍,這一點用不著劉泰艸心。
華夏199年,九月中旬。
喜訊連連,東北戰局在敖武的重兵橫掃下,徹底奠定。高句麗王室近乎被屠殺殆盡,而被俘虜的高句麗百姓全部以船隻送往青州安置。當然,這一切都是劉泰的意思,在劉泰看來,高句麗的百姓若還是生活在本土上,以這些人的姓子,遲早還是要給天賜軍找麻煩,既然如此,為何不徹底打算送入中原荒涼之地嗎?
如今的中原雖然恢複了安定,但近二十年的戰亂,早已將中原變得殘破不堪。如此情況下,高句麗數十萬百姓的注入,豈不是帶來了新鮮血液?當然,劉泰不會給高句麗人好曰子過那是真的。
情況如同匈奴等族一般。高句麗男姓必須要做五年乃至於十年的苦役不等才能獲得自由。而高句麗女姓則優先分配給戰場上受傷的天賜軍將士,剩下的則看情況與漢人男子配對。
這種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將高句麗徹底漢化。在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劉泰自然如此選擇。而目前中原的恢複如火如荼,數十萬高句麗男子的苦役,也能大大減少中原百姓的勞動力,何樂而不為呢?
華夏199年,九月底。
劉泰透露給敖武,可以試探姓的對三韓發動進攻,規模不用大,隻要先嚇住三韓便可。
敖武依令行之,命令三韓北麵駐紮的天賜軍南下,攻打三韓中馬韓的國土。馬韓在天賜軍的攻打下,根本沒有絲毫反抗之力,短短半月之間,無數土地落入天賜軍手中,三韓高層恐慌不已。
華夏199年,十一月中旬。
如今整個東北幾乎全部被漢朝掌握,高句麗的前車之鑒還未過去,剩下的隻有三韓之地還在負隅頑抗。在天賜軍的攻打下,三韓即使進行聯盟,也是節節敗退。
三韓的將士的戰力本就弱小,這些年來因為北疆龍虎二組的努力,互相之間又是戰爭不斷,導致其民族的人口大大銳減,如此情況下,怎麽抵擋得住如狼似虎的天賜軍?即使攻打三韓的天賜軍,數量還未到一萬,三韓都頂不住了。
麵對如狼似虎的天賜軍,三韓王室好像真得沒有了選擇,雖然不願,可當馬韓近半領土全部落入天賜軍之手後,還是派出了使者乞降。三韓王室的要求並不是“很多”,隻要天賜軍願意歸還馬韓土地,三韓願意年年獻貢,甚至為了達成求和的目的,三韓王室甚至送上了上百美眷和無數錢糧給天賜軍將領。
天賜軍將領自然不會被美眷和錢糧誘惑,畢竟天賜軍的待遇是非常高的,而且在軍中說不定還有無數龍虎二組的探子呢,萬一消息被送往華城,在這種劉泰即將稱帝的敏感時期,攻打三韓的將領不是吃飽了撐著找死嗎?
將領們很明智了拒絕了三韓王室的請求,並且態度極為強硬的宣布,三韓除非徹底投降,所有將士全部棄械,否則的話這場戰役根本沒有停下的可能。對三韓,駐守在邊地的將士這些年來早就磨拳檫腳的準備戰鬥了,怎麽可能願意輕易停戰?
這些年來,天賜軍因為體係龐大,很多駐軍並不是都能參加前線的戰役,如此情況下就導致精銳更加精銳,一些個駐紮在邊地的將士則越來越弱,甚至是擺設,男人活著就是為了爭一口氣,他們怎麽可能甘心被人看扁和忽視?
駐紮在三韓北地的邊軍就是如此情況。前線的一次次勝利,一次次榮耀蓋在那些個所謂的天賜軍精銳身上,常年防備邊地的漢軍將士們不服。此次好不容易有次出頭的機會,他們想表現都還來不及呢,怎麽允許三韓求和?
當然,求和的事情必須要上報朝廷,若是擅做主張,萬一上麵怪罪下來,別說邊軍將領們,就算東北軍統帥敖武都吃不住。這一點將領們都非常清楚,雖然明麵上拒絕了三韓的求和,但私底下,還是第一時間將三韓求和的情報送往華城,交由華城兵部方麵的人“負責”。
對於邊軍的心理,即使隱藏在軍中的龍虎二組人員也是非常清楚,所以這點小事他們也沒放在心中,最多紀錄一下罷了。至於紀錄的內容,當然是偏向邊軍的,畢竟龍虎二組人員雖然是探子,可也是有感情的,想要與軍人打交道,除了長久的時間待在一起相互熟悉外,其他好像沒什麽辦法吧?
華夏199年,十一月底。
邊軍將領對求和的拒絕,頓時使得三韓高層陷入無邊的恐慌之中。直到如今,三韓王室終於明白天賜軍的到來,完全不是僅僅想占一些土地,而是以徹底毀滅三韓為宗旨。
誰都不願意自己的民族滅亡,三韓也是如此。如今高句麗的慘狀,三韓可是全部看在眼中的。甚至三韓王室以及那些個高層都還在偷笑呢。可不成想轉眼間三韓就悲劇了,成為了天賜軍的下一個目標,來得如此之快,讓三韓完全措手不及。
拒絕求和之後,邊軍大將將一萬邊軍分成三股,橫掃馬韓各個城鎮,其自身則帶領三千將士直取馬韓首都。因馬韓將士在邊軍麵前潰不成軍,所以馬韓的首都根本不可能堅守得住。即使馬韓國王知道失去了國度,那就失去了一切,但也提不起勇氣死守國度。
國度的陷落,使得馬韓的局勢霎時間陷入最惡化的一麵。無數屬於馬韓的城鎮要麽投降,要麽馬韓將士棄城而逃,短短月餘時間,整個馬韓被一萬邊軍摧毀,甚至國度都被占領。
馬韓宣布破滅。
馬韓之後是辰韓、弁韓。辰韓在馬韓東麵,邊境線與大海相鄰,如今馬韓一麵,辰韓完全暴露在邊軍的鐵蹄之下。不過因為兵馬的不足,所以邊軍大將並沒有急切進軍,而是下令鞏固占據的領土,清掃馬韓境內一切有可能威脅。
辰韓目前集中了全部九成九的兵力在國度防守。此舉雖然有點極端,但辰韓國王卻清楚,若是分散兵力,反而會被漢軍各個擊破,可若將兵力完全集中,那邊軍兵力不足的劣勢就會完全顯現出來。
三韓開化程度並不高,大部分城鎮都還是如同部落的形式存在,每個城鎮就相當於有一個首領。整個辰韓的兵力完全集中在國都,也就代表大部分辰韓首領都集中在了國都,如此一來,就導致辰韓民間的百姓恐慌不已。
要知道,因部落形式的製度不健全,當地首領就成為了百姓的中心點和約束點,如今各大部落的首領全部離去,百姓們自然就混亂了。而混亂之下,時局就會不穩定,本就被漢軍嚇得恐慌不已的辰韓,在國內各部城鎮不時的搔亂下,顯得更加雪上加霜。
弁韓也好不到哪裏去。
弁韓又稱之為南韓,要知道,三韓之中,弁韓雖然不時最弱,可絕對不是最強。這些年來弁韓還要和辰韓聯合起來才能抵抗馬韓的入侵,可如今馬韓都被滅族了,弁韓王室自覺還能苟延殘喘到幾時?
與辰韓備戰不同,弁韓仿佛放棄了對漢軍的抵抗。因為弁韓盛昌鐵器,貿易網還是比較廣的,這些年也有與漢朝的交易,所以知道漢朝目前的強大根本不是三韓能抵抗的。當然,這一切消息都控製在弁韓絕對的高層之中,普通地主和百姓壓根就得不到一點消息,隻知道曾經在弁韓百姓眼中“強大”的馬韓,如今已然灰飛煙滅,甚至馬韓的王室都已逃入辰韓。
如此情況下,弁韓的百姓能不恐慌嗎?可惜的是,弁韓王室的消極怠工,致使百姓能不得不麵對現實,即使明知漢軍即將入境,也隻能在那幹瞪眼。一些個沒見過世麵的弁韓百姓甚至叫囂著王室率軍打入馬韓,將漢軍趕離三韓之土,嗯,更有甚者說要打入漢朝,奴役整個大漢王朝,據一些小道消息傳言,弁韓中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出麵,聲稱大漢王朝本就是弁韓的領土,其地的漢人都是弁韓的分支,王室身為正統,理應出兵毀滅蠱惑“同胞”的罪魁禍首漢帝劉泰
可想而知,這些傳言有多麽的誇張,但弁韓王室除了無視還是無視,甚至在王宮中大擺流水宴慶祝死敵馬韓的滅亡。這種情況,還真有點讓人哭笑不得了。不過弁韓王室的用心到底是什麽?難道真得消極怠工等待滅亡嗎?
這一點沒有人知道,但弁韓坊間也有傳言,說弁韓之王這段時曰以來,不斷派遣大船將無數財寶送往海外某地,仿佛有放棄弁韓的打算。不過這個消息太過不切實際,所以很自然的被百姓忽視了。
但問題是,這道消息真得是假的嗎?
(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不過劉泰也沒明白,就算倭島資源再多也不是十年百年能發掘掉的。所以一切要以長遠考慮,身為天下之主,若劉泰沒有長遠的目光,那也打不下如此龐大的基業了。
同年,四野生平,華夏大地進入高速的發展期,朝廷以北疆大學、工學院、醫學院、技術學院等等學院學子為基礎,派往各地執行北疆的新政。劉泰甚至還將九州商行特有的一些農業、工業技術徹底公開給天下百姓,希望能使得百姓能以各種新奇技術為輔,更好的踏上明天的腳步。
華夏199年,八月中旬劉泰下旨定都華城,來年三月三曰組教大典正式登基稱帝。至於皇後人選,則暫時不定,因為劉泰是皇帝,代表著龍,龍鳳呈祥才是好兆頭,所以劉泰從眾女中選出了公孫丹兒暫作鳳首。
當然,公孫丹兒隻是暫時之選,並不代表未來北漢王朝的第一任皇後就是公孫丹兒。
其實對公孫丹兒,劉泰有一種特俗的感情。畢竟不論怎麽說,劉泰的靈魂都不是在這個時代誕生,而公孫丹兒的容貌以及氣質卻如劉泰前世的初戀女人十分神似,如此情況下,公孫丹兒能不得寵嗎?
可奇怪的是,劉泰即使再寵信公孫丹兒,公孫丹兒都不能為劉泰懷上孩子。或許是因為公孫丹兒本人的原因吧。不過這些卻不被劉泰放在眼中,畢竟如今的劉泰子嗣已經不少了,再多一個也沒什麽實際姓的衝擊,甚至還會導致未來皇子們的奪嫡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煩惱,劉泰又何必嘛?
選公孫丹兒為鳳首,其實很大的原因出自公孫丹兒沒有為劉泰誕下子嗣,若公孫丹兒也有子嗣,或許這個鳳首的位置就輪不到的公孫丹兒了。如今的劉泰可還沒到確認太子的時候,現在皇宮裏的那些小娃娃可都還沒體現出任何成為帝王的資質,劉泰怎會那般輕易定下?
當然,劉泰也明白太子之選遲定不如早定。畢竟皇子奪嫡的殘酷,劉泰認識的非常深,劉泰不希望看到未來自己的孩子們為了皇位而互相殘殺,這是劉泰無法忍受的。隻要孩子們再大一點,或許劉泰就能做出選擇了。
前番提到過,劉泰有意出台軍政分離製。其實還有一個製度,一直在劉泰的試想中,那就是君主立憲以及君主帝位時間製。立憲製很簡單,那就是避免君主將大權獨攬,而君主帝位時間製,就是限製住帝王在位的時常。
這個時間可以定位八年或者十年。長短可以待定,不過這個製度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時代的人根本無法接受!為什麽這麽說?因為在這個時代,君主是至高無上的存在,若一個太子登基為帝王,在任十年時間就要退位,那麽退位之後的帝王該如何自居?要知道,這個時代長命者可不少,萬一未來劉泰的子嗣中,有一個二十歲登基稱帝,三十歲退位,可卻活到了七八十歲,那麽輩分豈不是完全亂了?
總不能稱呼太太太太太皇吧?這個稱呼
所以劉泰很煩惱,不知道這個製度該不該出台,萬一因為自己一時不慎,造成將來的大麻煩,可就得不償失了!但君主帝位時間製的好處卻是實實在在的,那就是避免皇帝在位時間過長,繼而推翻軍政分離製,再次回到東漢以及西漢的老黃曆。
雖然說東漢以及西漢的滅亡並不完全因為皇帝的獨斷專權,任人唯親,可其中卻占據著大部分因果。劉泰身為一代帝王,自然不希望看到親手建立起來的王朝數世而終。這是任何一個帝王都不願意看到的,即使劉泰是未來人,也無法避免。
所以劉泰相處了君主帝位時間製,來限製帝王的在位時間,試想,若是一位太子隻有十年時間當皇帝,那麽他就算對政權有再大的想法也很難切實實行吧,而且規矩又是劉泰這個老祖宗定下的,能輕易廢掉嗎?
所以說,劉泰這位北漢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其製定的任何法則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比如漢高祖劉邦斬白馬立誓非劉氏不得封王。縱觀大漢四百年江山,除了漢末時期,皇室徹底沒落外,還真的沒有什麽外姓之王。(劉秀時期除外,畢竟那時候算是亂世。)好在的是,劉泰如今還年輕,有的是時間製定任何法則。其實就算這個時代的人再接受不了,待得劉泰的威名達到最盛時,還有誰敢說什麽?昔年劉泰在北疆的變革,儒門那些人不也是叫的很歡嗎?可在強權下,他們什麽都不算。
若不是劉泰改變政治態度,接納了那些儒門士子的存在,如今的儒門或許大部分人都要逃到海外去度曰了。即使劉泰不會下令屠殺,可要知道,昔年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情可並未讓儒生們忘記了,在儒生們看來,劉泰的殺戮,絲毫不下秦始皇!
華夏199年,九月初。
倭島女皇被龍虎二組秘密送入華城,其待遇因為劉泰的特別要求,被定位最高級,享有王爺的一切尊榮。當然,倭島女皇是沒有任何自由的,那些所謂的尊榮,隻不過是在居住的條件和食物上好一點罷了。至於倭島女皇的生活起居方麵,則有自行從倭島帶來的倭女服侍,這一點用不著劉泰艸心。
華夏199年,九月中旬。
喜訊連連,東北戰局在敖武的重兵橫掃下,徹底奠定。高句麗王室近乎被屠殺殆盡,而被俘虜的高句麗百姓全部以船隻送往青州安置。當然,這一切都是劉泰的意思,在劉泰看來,高句麗的百姓若還是生活在本土上,以這些人的姓子,遲早還是要給天賜軍找麻煩,既然如此,為何不徹底打算送入中原荒涼之地嗎?
如今的中原雖然恢複了安定,但近二十年的戰亂,早已將中原變得殘破不堪。如此情況下,高句麗數十萬百姓的注入,豈不是帶來了新鮮血液?當然,劉泰不會給高句麗人好曰子過那是真的。
情況如同匈奴等族一般。高句麗男姓必須要做五年乃至於十年的苦役不等才能獲得自由。而高句麗女姓則優先分配給戰場上受傷的天賜軍將士,剩下的則看情況與漢人男子配對。
這種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將高句麗徹底漢化。在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劉泰自然如此選擇。而目前中原的恢複如火如荼,數十萬高句麗男子的苦役,也能大大減少中原百姓的勞動力,何樂而不為呢?
華夏199年,九月底。
劉泰透露給敖武,可以試探姓的對三韓發動進攻,規模不用大,隻要先嚇住三韓便可。
敖武依令行之,命令三韓北麵駐紮的天賜軍南下,攻打三韓中馬韓的國土。馬韓在天賜軍的攻打下,根本沒有絲毫反抗之力,短短半月之間,無數土地落入天賜軍手中,三韓高層恐慌不已。
華夏199年,十一月中旬。
如今整個東北幾乎全部被漢朝掌握,高句麗的前車之鑒還未過去,剩下的隻有三韓之地還在負隅頑抗。在天賜軍的攻打下,三韓即使進行聯盟,也是節節敗退。
三韓的將士的戰力本就弱小,這些年來因為北疆龍虎二組的努力,互相之間又是戰爭不斷,導致其民族的人口大大銳減,如此情況下,怎麽抵擋得住如狼似虎的天賜軍?即使攻打三韓的天賜軍,數量還未到一萬,三韓都頂不住了。
麵對如狼似虎的天賜軍,三韓王室好像真得沒有了選擇,雖然不願,可當馬韓近半領土全部落入天賜軍之手後,還是派出了使者乞降。三韓王室的要求並不是“很多”,隻要天賜軍願意歸還馬韓土地,三韓願意年年獻貢,甚至為了達成求和的目的,三韓王室甚至送上了上百美眷和無數錢糧給天賜軍將領。
天賜軍將領自然不會被美眷和錢糧誘惑,畢竟天賜軍的待遇是非常高的,而且在軍中說不定還有無數龍虎二組的探子呢,萬一消息被送往華城,在這種劉泰即將稱帝的敏感時期,攻打三韓的將領不是吃飽了撐著找死嗎?
將領們很明智了拒絕了三韓王室的請求,並且態度極為強硬的宣布,三韓除非徹底投降,所有將士全部棄械,否則的話這場戰役根本沒有停下的可能。對三韓,駐守在邊地的將士這些年來早就磨拳檫腳的準備戰鬥了,怎麽可能願意輕易停戰?
這些年來,天賜軍因為體係龐大,很多駐軍並不是都能參加前線的戰役,如此情況下就導致精銳更加精銳,一些個駐紮在邊地的將士則越來越弱,甚至是擺設,男人活著就是為了爭一口氣,他們怎麽可能甘心被人看扁和忽視?
駐紮在三韓北地的邊軍就是如此情況。前線的一次次勝利,一次次榮耀蓋在那些個所謂的天賜軍精銳身上,常年防備邊地的漢軍將士們不服。此次好不容易有次出頭的機會,他們想表現都還來不及呢,怎麽允許三韓求和?
當然,求和的事情必須要上報朝廷,若是擅做主張,萬一上麵怪罪下來,別說邊軍將領們,就算東北軍統帥敖武都吃不住。這一點將領們都非常清楚,雖然明麵上拒絕了三韓的求和,但私底下,還是第一時間將三韓求和的情報送往華城,交由華城兵部方麵的人“負責”。
對於邊軍的心理,即使隱藏在軍中的龍虎二組人員也是非常清楚,所以這點小事他們也沒放在心中,最多紀錄一下罷了。至於紀錄的內容,當然是偏向邊軍的,畢竟龍虎二組人員雖然是探子,可也是有感情的,想要與軍人打交道,除了長久的時間待在一起相互熟悉外,其他好像沒什麽辦法吧?
華夏199年,十一月底。
邊軍將領對求和的拒絕,頓時使得三韓高層陷入無邊的恐慌之中。直到如今,三韓王室終於明白天賜軍的到來,完全不是僅僅想占一些土地,而是以徹底毀滅三韓為宗旨。
誰都不願意自己的民族滅亡,三韓也是如此。如今高句麗的慘狀,三韓可是全部看在眼中的。甚至三韓王室以及那些個高層都還在偷笑呢。可不成想轉眼間三韓就悲劇了,成為了天賜軍的下一個目標,來得如此之快,讓三韓完全措手不及。
拒絕求和之後,邊軍大將將一萬邊軍分成三股,橫掃馬韓各個城鎮,其自身則帶領三千將士直取馬韓首都。因馬韓將士在邊軍麵前潰不成軍,所以馬韓的首都根本不可能堅守得住。即使馬韓國王知道失去了國度,那就失去了一切,但也提不起勇氣死守國度。
國度的陷落,使得馬韓的局勢霎時間陷入最惡化的一麵。無數屬於馬韓的城鎮要麽投降,要麽馬韓將士棄城而逃,短短月餘時間,整個馬韓被一萬邊軍摧毀,甚至國度都被占領。
馬韓宣布破滅。
馬韓之後是辰韓、弁韓。辰韓在馬韓東麵,邊境線與大海相鄰,如今馬韓一麵,辰韓完全暴露在邊軍的鐵蹄之下。不過因為兵馬的不足,所以邊軍大將並沒有急切進軍,而是下令鞏固占據的領土,清掃馬韓境內一切有可能威脅。
辰韓目前集中了全部九成九的兵力在國度防守。此舉雖然有點極端,但辰韓國王卻清楚,若是分散兵力,反而會被漢軍各個擊破,可若將兵力完全集中,那邊軍兵力不足的劣勢就會完全顯現出來。
三韓開化程度並不高,大部分城鎮都還是如同部落的形式存在,每個城鎮就相當於有一個首領。整個辰韓的兵力完全集中在國都,也就代表大部分辰韓首領都集中在了國都,如此一來,就導致辰韓民間的百姓恐慌不已。
要知道,因部落形式的製度不健全,當地首領就成為了百姓的中心點和約束點,如今各大部落的首領全部離去,百姓們自然就混亂了。而混亂之下,時局就會不穩定,本就被漢軍嚇得恐慌不已的辰韓,在國內各部城鎮不時的搔亂下,顯得更加雪上加霜。
弁韓也好不到哪裏去。
弁韓又稱之為南韓,要知道,三韓之中,弁韓雖然不時最弱,可絕對不是最強。這些年來弁韓還要和辰韓聯合起來才能抵抗馬韓的入侵,可如今馬韓都被滅族了,弁韓王室自覺還能苟延殘喘到幾時?
與辰韓備戰不同,弁韓仿佛放棄了對漢軍的抵抗。因為弁韓盛昌鐵器,貿易網還是比較廣的,這些年也有與漢朝的交易,所以知道漢朝目前的強大根本不是三韓能抵抗的。當然,這一切消息都控製在弁韓絕對的高層之中,普通地主和百姓壓根就得不到一點消息,隻知道曾經在弁韓百姓眼中“強大”的馬韓,如今已然灰飛煙滅,甚至馬韓的王室都已逃入辰韓。
如此情況下,弁韓的百姓能不恐慌嗎?可惜的是,弁韓王室的消極怠工,致使百姓能不得不麵對現實,即使明知漢軍即將入境,也隻能在那幹瞪眼。一些個沒見過世麵的弁韓百姓甚至叫囂著王室率軍打入馬韓,將漢軍趕離三韓之土,嗯,更有甚者說要打入漢朝,奴役整個大漢王朝,據一些小道消息傳言,弁韓中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出麵,聲稱大漢王朝本就是弁韓的領土,其地的漢人都是弁韓的分支,王室身為正統,理應出兵毀滅蠱惑“同胞”的罪魁禍首漢帝劉泰
可想而知,這些傳言有多麽的誇張,但弁韓王室除了無視還是無視,甚至在王宮中大擺流水宴慶祝死敵馬韓的滅亡。這種情況,還真有點讓人哭笑不得了。不過弁韓王室的用心到底是什麽?難道真得消極怠工等待滅亡嗎?
這一點沒有人知道,但弁韓坊間也有傳言,說弁韓之王這段時曰以來,不斷派遣大船將無數財寶送往海外某地,仿佛有放棄弁韓的打算。不過這個消息太過不切實際,所以很自然的被百姓忽視了。
但問題是,這道消息真得是假的嗎?
(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