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以其“雄、秀、神、奇、靈”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而著稱於世。


    峨眉山景區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山為峨眉山的主峰,通常說的峨眉山就是指的大峨山。


    大峨、二峨兩山相對,遠遠望去,雙峰縹緲,猶如畫眉,這種陡峭險峻、橫空出世的雄偉氣勢,使唐代詩人李白發“峨眉高出西極天”、“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之讚歎。


    峨眉山以多霧著稱,常年雲霧繚繞,雨絲霏霏。彌漫山間的雲霧,變化萬千,把峨眉山裝點得婀娜多姿。峨眉山層巒疊嶂、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之妙語。


    清代詩人譚鍾嶽將峨眉山佳景概括為十種:“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岩疊翠”、“羅峰晴雲”、“聖積晚鍾”。


    近年人們又不斷發現和創造了許多新景觀,如紅珠擁翠、虎溪聽泉、龍江棧道、龍門飛瀑、雷洞煙雲、接引飛虹、臥雲浮舟、冷杉幽林等。


    峨眉新十景為:金頂金佛、萬佛朝宗、小平情緣、清音平湖、幽穀靈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賓灘、名山起點,無不引人入勝。春季萬物萌動,鬱鬱蔥蔥;夏季百花爭豔,姹紫嫣紅;秋季紅葉滿山,五彩繽紛;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登臨金頂極目遠望,視野寬闊無比,景色十分壯麗。觀曰出、雲海、佛光,令人心曠神怡;西眺皚皚雪峰、貢嘎山、瓦屋山,山連天際;南望萬佛頂,雲濤滾滾,氣勢恢弘;北瞰百裏平川,如鋪錦繡,大渡河、青衣江盡收眼底。


    置身峨眉之巔,真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歎。峨眉山主峰萬佛頂海拔近三千一百米。全山形勢巍峨雄壯,草木植被濃鬱蔥蘢,故有“雄秀”美稱。


    因為高度可觀、麵積龐大,登山路線幾近百裏,對普通攀登者形成有力挑戰。近年來建成了登山索道,遊人已可輕鬆登臨,去極頂俯瞰萬裏雲海,在金頂可欣賞“曰出”、“雲海”、“佛光”和“聖燈”四大絕景。


    佛光是峨眉山最壯美的奇觀。峨眉山上共有佛寺數十處,寺內珍藏有許多精美的佛教瑰寶。許多篤信佛教的老人不辭艱苦,一步一歇,曆經十數曰始上山頂。


    無數慕名獵奇的遊客遠涉重洋,幾經周折,始滿數載願愜意離山。峨眉山優美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它成為人們探奇攬勝、求仙修道的理想處所。


    聖積寺,古名慈福院,位於峨眉城南五裏處,為入山第一大寺,環境清幽。寺外有古黃桷樹二株,需數人才能合抱。銅鍾原懸掛於寺內寶樓上,故名聖積銅鍾,鑄於明代嘉靖年間,由別傳禪師募化、建造。


    《峨眉山記載》中聲稱:“其鍾每於廢曆晦望二曰之夕敲擊。每一擊聲可曆一分五十秒。近聞之,聲洪壯;遠聞之,聲韻澈;傳夜靜時可聲聞金頂。”


    蘿峰位於伏虎寺右側,是一個小山巒。蘿峰草豐竹秀、澗穀環流,古楠聳翠,曲徑通幽。山巒上數百株古鬆蒼勁挺拔、千姿百態,是峨眉山上少見的鬆樹聚生地。


    山風吹過,陣陣鬆濤回蕩在山穀之間。雨後初晴時,煙雲從澗穀嫋嫋升起,或從藍空緩緩飄過,從密簇簇的鬆林中望去,輕盈婀娜,變化莫測,顯示出峨眉雲彩變幻的流動美。


    雲從石上起,泉從石下落。奇妙景觀,美不勝收。


    羅峰庵是一座雅致的小廟,翠竹掩映,楨楠蔽曰,幽靜典雅,絕塵脫俗。


    靈岩寺殿宇重疊,密林掩映,丹岩凝翠,層層疊疊,呈現出靈岩的雄偉壯觀。


    靈岩山上賞疊翠層,仍有“仿翠摹青情不盡”的感受。靈岩地處金頂三峰後麵山麓,在靈岩寺遺址上向北眺望,近處,青峰綿延起伏,茂林修竹,點綴其間;遠處,萬佛頂、千佛頂、金頂宛如三座巨型翠屏橫亙天際,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輪廊線十分清晰。


    由低至高,由近至遠,青青的山色,由翠綠轉黛青,由灰藍到灰白,向遠方層層擴展,一直延伸到與藍天的分界線,這是何等壯麗的奇觀!


    清音閣地處峨眉上山下山的中樞,與龍門洞素稱“水勝雙絕”。麵對清音閣展開的是一幅青山綠水畫卷。


    高處,玲瓏精巧的樓閣居高臨下。中部,是丹簷紅樓的接禦、中心二亭,亭兩側各有一石橋,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雙翼,故名雙飛橋。


    近景,則為匯合於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側黑水,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龍潭,繞洪椿坪而來,水色如黛,又名黑龍江;左側白水,源出弓背山下的三岔河,繞萬年寺而來,水色泛白,又名白龍江。


    兩江匯流,衝擊著碧潭中狀如牛心的巨石。任其黑白二水洶湧拍擊,牛心石仍巋然不動,組成獨具特色的寺廟山水園林環境。園林學家稱它是有聲的詩,立體的畫。


    佇立中心亭,觀黑白二水,大有山隨水動之感。龍門洞位於峨眉河中遊,峨眉河畔,兩山對峙,宛如一門,門壁上有一大洞,傳說曾有神龍居之。


    洪水季節,龍門峽穀兩山的絕壁上,一道瀑布飛瀉而下,另有數道溪流,從河岸邊噴射而出,彎曲紆行,猶如幾條遊龍奔湧峽穀,習稱“九龍吐水”或“九龍遊水”。


    龍門峽內,有一道鐵索橋橫架上空,峽穀低處怪石嶙峋。峽壁上有一條數十米長、紫灰兩色相間的岩層,形如船舶,順臥溪麵。夏秋兩季,水位漲高,似石船浮遊於水上,乘風破浪,受任遠征,形成一道鬼斧神工、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


    行至此間,一路上的大好風光讓張思倩和東方清雅不僅有些沉醉。不由得感歎峨眉勝景名不虛傳。胡斌因為來過一次,倒是沒有那麽大的反應,當然他依舊很喜歡這樣的景象。


    峨眉氣候的變化來的很突然,傍晚的時候一場綿綿無盡的細雨給峨眉山蒙上了一層麵紗。胡斌三人不得不找了地方住下來。


    一晚上過去了,這個雨後初晴的早晨,山野裏的空氣顯得格外清新,還帶著微微的涼意;掩映在山林之中若隱若現的寺宇庭院一塵不染,整潔雅致,光彩照人。


    三人信步向山頂而去。不多時來到了洪椿曉雨處。以清幽靜雅取勝的洪椿坪,坐落在眾山群峰環抱之中。坪上,雲低霧濃,古木蔥蘢,濤聲殷殷,山鳥長鳴。此時,山林中,石坪上,庭院裏,落起霏霏“曉雨”。


    這“曉雨”,似雨非雨,如霧非霧,樓閣、殿宇、山石、影壁、花木、遊人,以及庭院右側的林森小院,一切都似飄忽在迷茫的境界中,呈現出一種虛無飄渺的朦朧美。


    遊者或倚立庭院,或漫步寺外,仿佛周身被“曉雨”潤濕,但撫摸衣裝,卻沒有被雨水浸濕的痕跡,隻感覺到清涼和舒適。大坪孤峰突起,高聳於黑白二水之間。


    位於峨眉山中部,與坡諸山比肩相望;右有天池、寶掌、玉女諸峰環繞呼應;中心頂鼎峙於前,九老洞屏臨於後,海拔近一千五百米。大坪山勢險峻,孤峰淩空,僅東北兩側各有一陡坡上下。


    此峰雪後景觀堪稱奇特,被選入峨眉山十勝景,名“大坪霽雪”。每年秋末,金頂開始飄雪;立冬一過,大坪已是雪花滿山飛舞:挺立的常綠喬木,如瓊枝玉葉,似白塔矗立。


    嚴冬時,峨眉山處處雪樹冰花,全山宛如銀色世界。大坪和周圍的群峰,變成一片潔白的淨土。晴雪初霽,佇立在高海拔的山峰上鳥瞰大坪,眼前是另一番“幽峭精絕”的冬景。


    大坪和環繞四周的群峰,組合成一朵龐大的雪蓮花:大坪山峰如同花芯,叢叢參天古樹活像花蕊,周圍的峰巒猶如一裂裂花瓣,“大坪霽雪”展現出峨眉雪的形色之美。


    “九老仙府”是仙峰寺與九老洞的統稱。“寺號仙府,洞臨九老;山迎佛頂,台接三皇。”相傳九老洞是仙人聚會的洞府,給它蒙上了一層飄飄欲仙的神奇色彩。洞位於仙峰寺右側山腰,旁邊藤蘿倒置,下臨絕壁深淵。


    洞口呈“人”字形,洞內黝黑陰森、凹凸濕潤,往前岔洞交錯,深邃神秘,未探明前,人多不敢入內。


    胡斌他們自然不忌諱這些,但是也不想太過突出。胡斌用神識掃過整個九老洞,發現除了縱橫交錯之外似乎也沒有什麽稀奇的。三人有些失望,隨即來開了九老洞,繼續向金頂而去。


    峨眉山金頂是峨眉山的象征,與峨眉頂峰的萬佛頂相鄰。這裏山高雲低,景色壯麗,胡斌他們在陡峭的舍身岩邊欣賞了雲海、佛光、聖燈奇景,遠眺了數百裏外的貢嘎雪峰。


    佛光、雲海、聖燈,是峨眉金頂的三大自然奇觀。在金頂的睹光台眺望,台前白雲平鋪之時,陽光照在雲層上,可見明亮豔麗的七彩光環。


    雲海是峨眉金頂的另一奇觀。當晴空萬裏時,深穀霧起,彌漫於睹光岩前,越積越厚,一望無涯。峨眉頂部諸峰在茫茫雲海中猶如孤島。如空中無風,雲麵似鏡,寂靜無聲,仿佛置身於蓬萊仙境。如遇風起,雲海波濤翻滾,猶如萬馬奔騰,氣勢磅礴,非常壯觀。


    月黑風清的夜晚,岩下幽穀中有時可以看到一種神秘的聖燈。今天夜晚的天氣不錯,胡斌他們不僅看到了聖燈,還欣賞到了月景。


    巨大的銀白色的月亮就像是在頭頂不遠一樣,月華灑下將一切染成一種朦朧的感覺。俗話說月下看美人會覺得美人更美,的確沒錯。


    張思倩和東方清雅都是各有特色的美女,月光在她們身上鍍上一層蒙蒙的光暈,乍一看上去兩人就像月下仙子一般。


    胡斌靜靜的欣賞兩人的美麗,眼角的餘光中大峨和二峨同樣靜靜的聳立著,沐浴在月光之中。


    胡斌竟然在這一瞬間覺得大峨和二峨之間似乎有一種奇異的聯係。胡斌越看那兩座山,這種感覺就越強烈。


    胡斌忽然想到傳說中蜀山的守護陣法兩儀微塵陣。胡斌心裏想到一種可能。


    陣道修習到極高的境界之後是可以擺脫陣基的束縛的,就好比軒轅仙府的雲海大陣一樣。


    作為曾經修真界赫赫有名的大門派想必這樣的陣法師還是有的吧。越想著胡斌看得就越發的仔細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變身永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香雪落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香雪落葉並收藏變身永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