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爭自從上次在他圖書管裏認識了海因茨?威廉?古德裏安之後,韓爭漸漸的去圖書館的次數也越發的多了起來,他們彼此之間也越來越熟悉。


    在德國這個陌生的國度裏,古德裏安算是韓爭真心結交的第一個外國朋友了。


    而在沒多久之前,韓爭在找到一個機會後,韓爭又把王閑等人介紹給了古德裏安認識,但顯然的是古德裏安對此事不是太熱衷,雖然他已經轉變了觀念,對他們也沒有任何歧視,但長期在腦海中的德國人的驕傲並不是一時之間能夠消去的。


    古德裏安能和韓爭交朋友是因為古德裏安感覺和韓爭之間有共同語言,把韓爭當成知己相待,自然對於王閑等人這些沒有共同語言的,不願意有太多的交集,因此,對於他來說,即使和幾人算是相識了,卻也沒有和王閑他們幾個有太多的交談內容。


    估計要不是因為與韓爭之間的關係,估計古德裏安連與王閑等人之間點頭之交都稱不上。


    而就因為這一點,卻是產生了令韓爭都沒有想到的事情,正因為有了古德裏安的這件事情,卻是讓王閑等人這一些留學生對韓爭越加佩服起韓爭來。


    對於王閑等人來說,一個能和古板的德國人交起了朋友的人,並能讓對方把自己當成知己來對待,他們自認是無法做到的,在以前他們甚至想都沒想過會有這樣的事。


    也因此,韓爭漸漸成為了這些留學生之間的核心人物。


    韓爭雖然德語能說出一些基本的常用短語,但和古德裏安交流學習時,一旦涉及到一些專業的名詞和一些專用的術語,雙方之間的溝通必然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所以,兩人剛開始隻能用英語為中介,磕磕絆絆的互相學習著對方的語言,古德裏安也就擔任起了教韓爭德語的責任來,而與此同時,韓爭同時也擔任起了古德裏安的中文學習責任。


    就這樣,他們之間友誼在互相學習與交流中變得更加深厚起來,每當談及自己的祖國――中國時,韓爭都是既感到自豪又感到悲憤。


    對於這種事情,古德裏安在心裏倒也隻能表示同情,在國際社會中就是這樣的現實,誰的拳頭大,誰說的就是道理,而現在的他們雙方還隻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罷了。


    時間如流水,時光如穿梭。


    很快半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包括韓爭在內的所有留學生們都是收獲良多,這裏的生活對於他們來說是既充實又充滿意義。


    隨著半年的學習,現在的韓爭也能用德語和古德裏安之間比較流利的交流了,語言障礙越來越少,交流起來也是越發的順暢了。


    但是古德裏安用漢語交流就仍然是比較困難了,並不是說古德裏安的漢語有如此水平是因為他不去用心的學習漢語,而是漢語對於外國人學起來太難了,無論古今都如是。


    半年下來古德裏安平時也隻能是用一些最常用的漢語和韓爭打招呼罷了,對於此他可是抱怨好多次漢語難學了,不過對中國的曆史卻是知道的越發多了起來,也開始喜歡上了那個自己隻是聽說過的國度,那悠久的文明史每一次都是令他砰然心動,神往不已。


    “雖然,我喜歡中國的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神秘的曆史,我也承認漢語言的優美,但對於我來說,漢語還真是個很可怕的東西。”


    古德裏安直到許多年後想起這段時光,他對於漢語的學習方麵依然還是這麽認為。


    而與此同時的是,在古德裏安的歇盡全力的幫助下,韓爭接觸到的西方文化也越來越多,閱讀的領域範圍越來越廣泛,不僅包括德國的軍事和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史,也包括了法、英、意大利等國的與此相關的著作,對這些國家的了解不再是像前世的自己那般的膚淺和粗陋了。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於韓爭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古德裏安也是越發的吃驚起來。


    他發現和韓爭接觸的越多,越能了解這位東方朋友對於知識的渴求之甚。


    這個東方人朋友給他的驚奇也越來越多,在他的身上,一點看不出來是從那個已經墮落沉淪的國家出來的人物,和別人口中的中國人一點都不一樣,甚至於同是從遙遠的東方和韓爭一起來的留學生和對方也不一樣,韓爭的身上是渾身充滿了活力和自信,就像即將噴發而出的新日般強烈而又讓人震撼。


    。。。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從中國國內留學道德國的的所有學員們,在柏林陸軍軍官學校的生活也慢慢的適應了下來,他們在柏林的生活漸漸走入了正軌。


    而這批留德生是由於蔣校長的堅持,他們其中的每一個人能夠來到這裏的都不是甘於平凡的人和平庸之輩,都是依靠真正的實力來到的這裏,再加上最初受到外國人的歧視,因此這都促使著他們在學習中積極主動。


    他們在平時訓練中能夠吃苦耐勞,每人每天都有新的變化,充分發揮著東方人的優良品質,而正是這些東方學員們身上的品質也讓所有的德國學員和教官越發的刮目相看起來,使他們逐漸的改變了對中國學員們的輕視,心裏慢慢的由最開始的鄙視到後來逐漸接受,直到現在的在心裏發自內心的暗暗的尊重。


    韓爭等人終究是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尊重,盡管這種尊重是無關國家,隻關個人。


    除去韓爭之外的所有學員之中,尤其是王閑的進步最大,每當他看到和想到以前的老對手,現在的好友的韓爭是如此的優秀之時,這都讓他心生佩服與敬意,而同時,更是讓他充滿了動力。


    韓爭的優秀並沒有能夠讓他沮喪和頹廢,在他心裏即使永遠的也趕不上對方的高度,但卻是要牢牢的站在他的身後,他不懈的堅持與努力著。


    不包括韓爭在內的其他所有的留學生們此時不知道的是現在的中國國內已經是風起雲湧,局勢愈發緊張起來了。


    。。。。。。


    在這個音信難傳的時代,對於他們這些遠離家國的年輕學子們來說,隨著距離的拉大,盡管努力的搜集著有關國內的一切信息,但是這種距離仍然是讓他們距離祖國顯得是那麽的遙遠。


    一九一零年是中國傳統的庚戌年(狗年),同時也是清帝的宣統二年,這時的中國已經處在真正的水深火熱之中,列強在中國燈紅酒綠的租借地裏花天酒地,欺壓中國人,中國老百姓生活十分艱難、痛苦。


    同時坐在火藥桶上的清政府迫於國內的統治壓力不得不把立憲這件事逐漸的提上議程。


    在國內政治之中,一九一零年的一月,中國十六省代表趕赴北京請願欲要當廷實行立憲製,開設議院,但遭到清政府的嚴厲的拒絕,南方部分地區開始發生起義。


    先是二月川南嘉定發生起義,但是失敗後不久,就發生廣州新軍於同月又再次發生起義,同年七月,國內又發生數萬農民爆發動亂,雖然相繼都以失敗告終,但卻也是也掀起了中國起義的開端。


    越來越多的有誌之士開始對清廷越發的不滿,革命思想開始廣泛傳播開來,為來年的起義創造了更加好的起義條件。


    一九一零年的三月,回國不久的清廷海軍大臣載洵於二月二十七日在視察海軍的路上,遭到革命黨人的暗殺,未成,熊成基等人被捕遭到殺害,四月,汪精衛等人刺殺載灃未遂被捕,此事轟動全國,清廷大員人人人自危,頗有朝不保夕之感,國內矛盾日趨尖銳。


    從一月開始直到年底的十二月整整的一年時間裏,立憲派各省的請願代表總共發起過三次大型的請願活動,均遭到清廷的壓迫,但卻是持續了下去,並有愈演愈烈之勢,人們對清廷愈發的失望而又痛恨。


    而在國際上,這時的中國與日俄矛盾激化。


    一九一零年的五月八日,延吉六道溝日本的憲兵公然開槍傷斃中國救火警察數人,七月四日,日俄兩國撇開中國,獨自簽訂第二次《日俄協定》,進一步聯手侵奪瓜分“滿洲”利益,在其他列強默許的情況下,清廷無力幹預兩國,被迫默認其在中國掠奪的非法利益。


    而此時為了平息國內的呼聲,再次加大了對國內民眾的壓製。


    日本入侵中國野心開始顯現,與此同時,在經濟方麵,一九一一年十一月,美、英、德、法組成銀行團,兩次向清廷提供貸款一千六百萬英鎊。


    中國遭到的經濟剝削更一步加劇,清政府為還其貸款對國內傳統農業和民族工商業的稅收越來越重,初步發展起來的民族工業舉步維艱,在全國範圍內要求革命的呼聲清廷卻是再也壓製不住了。


    清朝政府統治岌岌可危,清廷統治由此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而對現在的韓爭來說,國內的一切是遙遠而又期待的,他在認認真真學習的同時卻是靜靜的等待著回國的機遇,在別人誰也看不見的內心最深處裏,和平凡的麵孔下那雙時刻都是死死的睜開著的自己眼睛,跨過重洋和千山萬水看著自己祖國方向,他這個寄居在國外漂泊的學子,時刻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時刻不忘提醒著自己要耐心等待著,等待著一九一一年,大革命時代的到來。


    他自己都不知道這是令人瘋狂的野心還是自己內心深處的穿越的情節作祟,他隻知道他要在即將到來的大時代的潮流中抓住一切能抓住的能夠掌握住自己的命運的機會,實現自己內心最深處的野心抑或理想的機遇,哪怕是為那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奉獻自己的一切――那麽到死去的時候,也應該是是含笑而終的。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民國之烽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枯樹倚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枯樹倚藤並收藏重生民國之烽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