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號,韓爭安排好一切之後,暫時返回渦陽。


    這時候,皖南和皖北之間的戰爭已經基本結束,其中最大的贏家自然是韓爭,而最大的輸家是前安徽柏都督,根據情報,柏文蔚到現在都沒有什麽消息,據說是逃到了上海躲了起來。


    可能這次栽得跟頭實在是太厲害,柏文蔚後來自覺無顏麵對國內各路英雄,由上海沒有呆幾天,又再次跑到了日本。


    不過柏文蔚這次倒是沒有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在他前腳剛走,後麵就是大批的革命黨人相繼離開上海,從這裏逃回日本。


    二次革命的失敗,這些革命黨人不得不重新找出路,至少要離開國內,防止北方的清算。


    至此,從開始到最後塵埃逐漸落下,持續數月的二次革命算是壽終正寢,而發生在安徽大地上的這場戰爭也走向了終點。


    不管各方的利益如何,但是至少對於這裏的老百姓來說,這是一件好事,總能安安穩穩的過上一段時間。


    而隨後,湖南、江西各省也是相繼取消獨立,各省督軍相繼下台,北方成功的壓下了這次南方的反擊,威勢更加赫赫。


    韓爭這次可謂是收獲頗豐,把最後的一絲遺憾收進心中,滿麵春風的回到渦陽。


    而當到達渦陽之後,再見到張武等人,更是驚喜莫名,雖然蔣百裏沒有過來,韓爭對此有些遺憾,但是他相信,隨著自己實力地位的增強,自己的校長早晚會回到這裏,誰讓他懷著一個國防軍的夢想呢。


    而與此同時,隨著張武這批人的到來,以及原先收攏的手下,韓爭趁著這個機會,韓爭終於把軍校正式的建立起來,由於韓爭的那十幾位同學身份有些敏感,自是不能公開領軍,也被安排到軍校裏麵當教官,他們這些被閑置的眾人,開心不已,自然也沒有人反對這個安排。


    張武被任命為軍校的監理,負責平時的事物,而韓爭仍然是兼職名義校長。


    在這次戰爭中,事後的幾位主官坐在一起進行梳理,這才發現,這次在戰爭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軍隊問題,最嚴重的不是士兵們的戰力,而是醫療缺乏方麵的問題!


    為此,韓爭為了加強軍隊醫療建設,委任馬連星為院長,在軍中建立起了軍中第一所軍醫學校。


    對於這個決定,人人歡喜,誰也不願意在戰場上受傷沒有送命,卻是因為醫藥的原因死去。


    當然,其中最高興的莫過於馬連星了,雖然平時還要負責軍中的傷員照顧和治療,但是為了軍醫學校,仍然是每隔兩天,都會親自上場,抽出時間來專門給學生們授課。


    軍隊建設方麵,韓爭更是加快了腳步,這次戰後,在地盤和收入擴大的基礎上,韓爭軍整整擴軍到了一萬二千人的正規軍規模!


    就為了這事,韓爭沒少往段祺瑞那邊送禮,再加上韓爭在這次戰鬥中的表現,袁世凱終於點頭,默認了韓爭勢力在皖北地區的盤踞。


    這也意味著韓爭,終於成為了北洋係內的中上層人物,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誰都能支配的小小標統了!


    這次作戰,炮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此,韓爭戰後不惜花費大力氣,準備在半年時間內,把炮兵部隊整整增加了三個炮兵營,機槍連增加了十幾個!


    不過這樣一來,在這次擴軍過程中,隻靠自己方麵的建設已經無法完成這項重大的任務,其中有一半是靠自己建設發展起來的,另一半靠著大筆的銀錢向外麵購買所得。


    為了這事情,鄭榮可是沒有少抱怨韓爭太會花錢,不知道節製,但是看著軍中一日日強大起來,卻是人人歡喜,鄭榮的那點心痛和抱怨卻是沒有人在意了。


    當然這個過程中,李逸如和在上海的蔣百裏暗中幫了不知道多少忙。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萬餘人的正規軍編製中,還不算地方的警察部隊和剛剛建立起來的地方警衛部隊五千餘人。


    為了讓手下們適應這一係列的急速變化,尤其是軍隊的擴張,韓爭終於可以按照巡閱使的規模,再次把軍隊進行了改編,而且上麵已經批複下來。


    韓爭手下的軍隊編號為安徽第一師,即211師,不過在北洋係統中,仍被編製在地方部隊序列,這也是內部鬥爭的結果,北洋軍中,誰也不想這時候來個人搶他們本來就已經不多的軍費和編製。


    整個擴軍協議,在持續了將近十多天的時間來討論和商議,最終才決定下來方案。


    原一團擴軍為一個旅的編製,改任陳鋒為第一任旅長職務,軍銜升為上校軍銜,下轄二個團和一個加強營,炮兵營,六個機槍連,其中曹德彪如願以償的終於單領一軍,成為第一旅下轄團一團團長,而二團是由一個以前名不見經傳的軍官成功當選,是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李慕禪擔任。


    至於原二團,則是被直接改編為師屬團,直接受師指揮部管轄,而二團經過不斷的戰鬥之後,反而是成長最快的,這時候也正式成為了原本三個團中的最強戰力,被韓爭親授為攻堅團,由段年負責。


    原三團被擴軍為第二旅,下轄二個團,一團團長為唐順子,二團團長是林翔,而旅長由已經漸漸成熟起來的向傑擔任,這個決定卻是受到了軍中部分人的質疑,但是在軍演對抗中,向傑成功的擊敗其他對手,再加上在數次戰鬥中也是可圈可點,這才坐穩了這個位置。


    至於鄭小三和鄭小四兩人,卻是不願意再接著帶兵,反而要進韓爭的衛隊,接受韓爭的直接指揮,而正好,韓爭準備擴充衛隊士兵為一千人的加強營,其中鄭小三和鄭小四兩人分別為正副營長,就像在保定軍校一樣成了韓爭的跟班。


    至於其餘等人,周良豐終於被韓爭調到了憲兵隊王閑的手下,而秦強卻是依然不願意擔當什麽職務,韓爭無奈之下,隻好繼續留在身邊當副官。


    不過副官的任務,首先要求就是識字,否則難以勝任,雖說韓爭沒有多說,但是秦強卻是放在了心裏,幾乎有時間就會去軍校和縣裏麵的學堂讀書識字,進步竟然神速,一般的文件已經能夠分辨出來之後有差別的交給韓爭處理。


    至於後勤處的鄭榮已經是將近三十六七歲的人了,自從跟著韓爭以來一直勤勤懇懇,這次韓爭建立起了軍隊軍需處,他理所當然的成了軍需處處長,而且還準許對方把家人接到身邊。


    為了勝任這個職務,鄭榮終於發揮出了自己的全部水平,而結果更是讓韓爭大吃一驚,此人竟然在軍中建立起來一個完善的會計製度,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也可謂是意外之喜了。


    而以前負責運輸的李婷,接手軍中主要後勤運輸方麵的職責。


    原炮兵營營長李峰,由於在這兩次戰鬥中表現優秀,尤其是率領的炮兵部隊更是功不可沒,被韓爭任命為師部直屬炮兵加強營的營長一職,雖說職務沒有變,但是重要性卻是大大加強。


    自從這次擴軍以以後,皖北第一師算是正式的組建完成,所有的軍隊編製都開始了大範圍的調整,各地參軍人數更是暴增,比起以往來增加了好幾倍。


    而這次參軍的士兵們不再僅僅是為了自己家裏少交那點稅收的原因了,這時候的皖北幾乎把當兵看成了一份榮耀。


    而有這麽強大的軍隊,韓爭的未來再也不會是北方那些人隨便指指就能決定的了,而北方卻一直都沒有發覺這一點,反而是忙著新內閣的建立和政府的重組。


    同時,韓爭基於軍中當前麵臨的在這些大的變化,不得不對地方上的政務進行了改革和完善,而為了建立自己的地方銀行係統,自己的未來老丈人李逸如也是主動拋棄家中自己的產業交給代理人打理,自己親自帶著老婆來到了皖北,接手這項艱巨的任務。


    說起來這次還是兩人第一次的見麵,當時李瑩聽到父親過來的消息可是忐忑了好幾天,就怕自己的父親對於韓爭有什麽意見,但是她哪裏知道自己的情郎已經是一方大豪,而且自己的父親一直都在幫助韓爭。


    可以說,李逸如已經是韓爭實際上的上海聯絡人,民情處能夠在上海落腳,他可是幫了不少忙,甚至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都不為過。


    而在李逸如考察這裏不久之後你,皖北第一家銀行也因此正式建立,被命名為“皖北實業銀行”。由軍中和韓爭親自出資建設,也是韓爭在地方財政係統建設的第一項重大舉措,而皖北幾地的財政也被李逸如接管,負責整理財政,被任命為為巡閱使府的財政署署長。


    對於這個任命韓爭可是深思熟慮的,他不想自己的手下出來個向上一世宋氏家族這樣的集團,但是李逸如此人卻是不僅僅有才能這一點,更重要的就是這人去掉自己的這一個女兒外,卻是沒有別的直係親屬,這才是韓爭把如此重要的職務交到對方手上的原因,要知道,將來李逸如手上可是攥著皖北第一師的財政大權!(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民國之烽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枯樹倚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枯樹倚藤並收藏重生民國之烽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