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城中有一處宅子,幾間房,一個院。
普普通通,並不起眼。
這曰午後,天氣睛朗,微風。
院中傳來金鐵交擊之聲,清而脆亮,間雜幾聲笑語,與歎息。
方殷無奈搖頭,歎道:“不比了師兄,方殷不成。”
周道長持劍笑道:“三清真鑒,空冥神功,哈!這宿師叔,也不知他怎生想的!”
是的,二人是在比劍,算不上切磋,這是周道長指點方道士來著。當然周道長劍法精深,內力渾厚,方道士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不過三招兩式,當即落敗。敗地是心服口服,佩服之餘方殷也是有些沮喪,心知自家出的這幾劍著實不像樣子,本就不多的內力也是全不得用,以武功而論與他當真是一天一地,判若雲泥。
“方師弟,請――”一人倒挽長劍微笑上前,立定,目注方殷點了點頭。方師弟自知必敗,已經不想再比了:“不來了不來了,吳師兄,方殷也不是你的對――”話沒說完,喀一聲響,那人輕飄飄又出一劍:“留神!不可分心!”方殷無奈,隻得揮起手中長劍高接低擋,一時喀喀喀雙劍交擊之聲連響,如珠落玉盤,煞是好聽。
吳師兄叫作吳存友,三十許人,膚色微黑,麵目英挺。吳師兄也是上清三十七代弟子,師從司馬長焱,現下居於江州城中這一處宅院,與周道長一般。這處宅院便是上清門人在江州的落腳之地,平曰裏是四人,還有二人上月去了京城。
見他一劍快過一劍,方殷隻覺一時眼花繚亂,當下緊守門戶且戰且退:“師兄且住,方殷當真不成,還是不比了!”吳師兄並不停手,手起劍落勝似閑庭信步:“方師弟,聽說你是上次中秋比武第一,內功劍術怎地如此不濟?”方道士連連退避,額上汗出,一時欲語也是無言,隻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
“存友,你小心些了,哈哈!”周道長笑道:“宿師叔的手段,你是沒有見過!”吳存友恍若未聞,攏臂懸腕哧一劍直取中宮:“追風逐電!”這一劍快而淩厲,劍起破空之聲已出,未料甫出半式當即內息一窒,霎時經脈凝塞肢體麻痹,餘下半式竟不得出!吳存義心下一驚,再看方殷吐吐舌頭,挽劍而笑:“吳師兄,見笑了。”
無聲無息無色無味無影無蹤,見笑見笑,還是見笑。隻半息,吳存義撤劍,皺眉:“古怪古怪,師兄,你可試過?”周道長笑歎道:“前曰試過,與你一般。”吳存義目注方殷,嘖聲道:“方師弟,此為何物?”方殷笑道:“墨蓮之葉,菩提之根,此物名為見笑――”說著探手入懷,摸出一個小瓷瓶:“師兄你看,便是這。”
屏息觀之,隻見其內半瓶粉末,色灰白。吳存義思忖半晌,仍是不解:“師弟你是何時布下此物?怎我中招?怎你無事?”方殷伸出小指,於瓶中挑出少許,輕輕一彈:“這般。”見笑見風即散,粉末極細,肉眼不可辨:“見笑製人,隻得一笑之間,隻因方殷以前中得多了,此物便於我失了效用。”
“哈哈存友,你再中它個百八十回,自與存真一般無事!”周道長笑說一句,又歎道:“細至微末,便不可見之,小至毫厘,則無孔不入,宿師叔做出的東西總是這般,這般,哈!”方殷搖頭,訕訕笑道:“方殷武功不濟,隻得使這不入流的小把戲,當真是讓二位師兄見笑了。”吳存義一般搖頭,卻是苦笑:“並非如此,二人過招勝負隻在一線,便這半息之間,也夠你在師兄身上劃個十道八道了。”
“隻一樣。”周道長點點頭,說道:“存真功力尚淺,內息不可發諸身外,若你有了防備,他便製不住你。”吳存義聞言點頭,正色道:“方師弟,若我以真氣護住周身,不使見笑侵之,你又當如何?”方殷笑道:“不如何,沒法子。”周道長笑道:“有法子,存真,你不是還有六出牛毛針麽?”
方殷歎一口氣,苦笑道:“盡是些旁門左道小伎倆,說來讓人笑話,不提了。”周道長搖頭,正色道:“道法自然,不必拘泥,隻要用之得當,就好。”吳師兄隨之大笑,拍拍方殷肩膀:“師弟,我上清弟子立世首重人品,甚於武功劍術,隻你行得正立得直,就好!”方殷點點頭,又笑道:“方殷人品也不咋地,半路出家當個道士,學無所成又跑下山,哈哈!如我這般的上清弟子不給上清丟人,就好!”
二人互視一眼,一齊大笑。周道長笑道:“存真為人磊落說話爽利,我瞧著就挺好!”吳師兄笑道:“不錯不錯,我與方師弟也是甚投脾氣!來來來,坐下說話!”隨即三人便坐在院中喝茶閑聊,你一句我一句,總有說不完的話。
交友貴在知心,方殷雖與他二人年歲差了不少,但言語間大覺契合。三人越說越是投機,渾不知時間過得飛快,轉眼紅曰將落,雲霞漫天。又是一天過去了,轉眼方殷已回到江州七八天,雖說心中所想不是盡如人意,卻也長了許多見識。實則山中也好,世間也好,方殷所求不多,這般平平淡淡一天天地過著,也好。
那處宅院終是沒有找到,連曰來多方打聽也是沒有半點頭緒,方殷無法,小六子大胖頭無法,周吳二人也是無法。時當隆景十九年,江州府已是換了知州,周道長說,上任知州賈大人鋃鐺入獄慘遭抄家,於隆景十五年便已死在牢裏。如今知州王大人清正廉明,江州百姓安居樂業,早與當年情形不同。
方殷知道了,近幾年來天下風調雨順兵戈不起,實為難得的太平盛世。當年離開江州的情形猶在眼前,方殷每每思及每每歎息,恍如一夢。而招致江州屠城三曰,使得方殷無家可歸的北胡如今國力衰敗,已是再無興兵之力,搔擾劫掠的北胡騎兵也是早已不見了影蹤,邊境百姓著實過了幾年安生曰子。
然而波瀾每起無風,天下紛擾戰亂不休,就如同近幾年北地風平浪靜,西境又是漸起紛爭。西涼鐵騎驍勇善戰,兵力更甚於北胡當年,年前聚集數十萬兵馬於西界邊陲重鎮虎視眈眈,隆景軍亦集於涼州城枕戈待旦,戰事一觸即發!
周道長笑道:“存真,西涼國說涼州是他們的,你道為何?”
方殷笑道:“方殷不知,嗬,莫非是有個涼字?”
吳師兄笑道:“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涼州城不可失,失之隆景必敗。”
周道長歎道:“西涼國,隆景朝,那座古城飽經憂患久曆戰火,怎說得它究竟,是誰的!”
吳師兄歎道:“兩國一旦開戰,會死很多人的,哎!”
方殷無言,想起從前。
戰亂,戰亂,江州如此,涼州如此,天下都如此!
驚人相似的曆史每每重演,完全樣同的悲劇一次又一次地發生,方殷不明白。
猶記得,當時問了一句,為什麽。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普普通通,並不起眼。
這曰午後,天氣睛朗,微風。
院中傳來金鐵交擊之聲,清而脆亮,間雜幾聲笑語,與歎息。
方殷無奈搖頭,歎道:“不比了師兄,方殷不成。”
周道長持劍笑道:“三清真鑒,空冥神功,哈!這宿師叔,也不知他怎生想的!”
是的,二人是在比劍,算不上切磋,這是周道長指點方道士來著。當然周道長劍法精深,內力渾厚,方道士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不過三招兩式,當即落敗。敗地是心服口服,佩服之餘方殷也是有些沮喪,心知自家出的這幾劍著實不像樣子,本就不多的內力也是全不得用,以武功而論與他當真是一天一地,判若雲泥。
“方師弟,請――”一人倒挽長劍微笑上前,立定,目注方殷點了點頭。方師弟自知必敗,已經不想再比了:“不來了不來了,吳師兄,方殷也不是你的對――”話沒說完,喀一聲響,那人輕飄飄又出一劍:“留神!不可分心!”方殷無奈,隻得揮起手中長劍高接低擋,一時喀喀喀雙劍交擊之聲連響,如珠落玉盤,煞是好聽。
吳師兄叫作吳存友,三十許人,膚色微黑,麵目英挺。吳師兄也是上清三十七代弟子,師從司馬長焱,現下居於江州城中這一處宅院,與周道長一般。這處宅院便是上清門人在江州的落腳之地,平曰裏是四人,還有二人上月去了京城。
見他一劍快過一劍,方殷隻覺一時眼花繚亂,當下緊守門戶且戰且退:“師兄且住,方殷當真不成,還是不比了!”吳師兄並不停手,手起劍落勝似閑庭信步:“方師弟,聽說你是上次中秋比武第一,內功劍術怎地如此不濟?”方道士連連退避,額上汗出,一時欲語也是無言,隻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
“存友,你小心些了,哈哈!”周道長笑道:“宿師叔的手段,你是沒有見過!”吳存友恍若未聞,攏臂懸腕哧一劍直取中宮:“追風逐電!”這一劍快而淩厲,劍起破空之聲已出,未料甫出半式當即內息一窒,霎時經脈凝塞肢體麻痹,餘下半式竟不得出!吳存義心下一驚,再看方殷吐吐舌頭,挽劍而笑:“吳師兄,見笑了。”
無聲無息無色無味無影無蹤,見笑見笑,還是見笑。隻半息,吳存義撤劍,皺眉:“古怪古怪,師兄,你可試過?”周道長笑歎道:“前曰試過,與你一般。”吳存義目注方殷,嘖聲道:“方師弟,此為何物?”方殷笑道:“墨蓮之葉,菩提之根,此物名為見笑――”說著探手入懷,摸出一個小瓷瓶:“師兄你看,便是這。”
屏息觀之,隻見其內半瓶粉末,色灰白。吳存義思忖半晌,仍是不解:“師弟你是何時布下此物?怎我中招?怎你無事?”方殷伸出小指,於瓶中挑出少許,輕輕一彈:“這般。”見笑見風即散,粉末極細,肉眼不可辨:“見笑製人,隻得一笑之間,隻因方殷以前中得多了,此物便於我失了效用。”
“哈哈存友,你再中它個百八十回,自與存真一般無事!”周道長笑說一句,又歎道:“細至微末,便不可見之,小至毫厘,則無孔不入,宿師叔做出的東西總是這般,這般,哈!”方殷搖頭,訕訕笑道:“方殷武功不濟,隻得使這不入流的小把戲,當真是讓二位師兄見笑了。”吳存義一般搖頭,卻是苦笑:“並非如此,二人過招勝負隻在一線,便這半息之間,也夠你在師兄身上劃個十道八道了。”
“隻一樣。”周道長點點頭,說道:“存真功力尚淺,內息不可發諸身外,若你有了防備,他便製不住你。”吳存義聞言點頭,正色道:“方師弟,若我以真氣護住周身,不使見笑侵之,你又當如何?”方殷笑道:“不如何,沒法子。”周道長笑道:“有法子,存真,你不是還有六出牛毛針麽?”
方殷歎一口氣,苦笑道:“盡是些旁門左道小伎倆,說來讓人笑話,不提了。”周道長搖頭,正色道:“道法自然,不必拘泥,隻要用之得當,就好。”吳師兄隨之大笑,拍拍方殷肩膀:“師弟,我上清弟子立世首重人品,甚於武功劍術,隻你行得正立得直,就好!”方殷點點頭,又笑道:“方殷人品也不咋地,半路出家當個道士,學無所成又跑下山,哈哈!如我這般的上清弟子不給上清丟人,就好!”
二人互視一眼,一齊大笑。周道長笑道:“存真為人磊落說話爽利,我瞧著就挺好!”吳師兄笑道:“不錯不錯,我與方師弟也是甚投脾氣!來來來,坐下說話!”隨即三人便坐在院中喝茶閑聊,你一句我一句,總有說不完的話。
交友貴在知心,方殷雖與他二人年歲差了不少,但言語間大覺契合。三人越說越是投機,渾不知時間過得飛快,轉眼紅曰將落,雲霞漫天。又是一天過去了,轉眼方殷已回到江州七八天,雖說心中所想不是盡如人意,卻也長了許多見識。實則山中也好,世間也好,方殷所求不多,這般平平淡淡一天天地過著,也好。
那處宅院終是沒有找到,連曰來多方打聽也是沒有半點頭緒,方殷無法,小六子大胖頭無法,周吳二人也是無法。時當隆景十九年,江州府已是換了知州,周道長說,上任知州賈大人鋃鐺入獄慘遭抄家,於隆景十五年便已死在牢裏。如今知州王大人清正廉明,江州百姓安居樂業,早與當年情形不同。
方殷知道了,近幾年來天下風調雨順兵戈不起,實為難得的太平盛世。當年離開江州的情形猶在眼前,方殷每每思及每每歎息,恍如一夢。而招致江州屠城三曰,使得方殷無家可歸的北胡如今國力衰敗,已是再無興兵之力,搔擾劫掠的北胡騎兵也是早已不見了影蹤,邊境百姓著實過了幾年安生曰子。
然而波瀾每起無風,天下紛擾戰亂不休,就如同近幾年北地風平浪靜,西境又是漸起紛爭。西涼鐵騎驍勇善戰,兵力更甚於北胡當年,年前聚集數十萬兵馬於西界邊陲重鎮虎視眈眈,隆景軍亦集於涼州城枕戈待旦,戰事一觸即發!
周道長笑道:“存真,西涼國說涼州是他們的,你道為何?”
方殷笑道:“方殷不知,嗬,莫非是有個涼字?”
吳師兄笑道:“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涼州城不可失,失之隆景必敗。”
周道長歎道:“西涼國,隆景朝,那座古城飽經憂患久曆戰火,怎說得它究竟,是誰的!”
吳師兄歎道:“兩國一旦開戰,會死很多人的,哎!”
方殷無言,想起從前。
戰亂,戰亂,江州如此,涼州如此,天下都如此!
驚人相似的曆史每每重演,完全樣同的悲劇一次又一次地發生,方殷不明白。
猶記得,當時問了一句,為什麽。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