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說西夏李諒祚發兵,都覺得很奇怪,王旁上次去西夏談通商不是已經立了商榷的協議,為邊境平安互通商榷不起戰事了嗎,
陸慎言緊張的說道:“這可麻煩了,延州等地還有二公子的茶場,這萬一打起仗來,生意都沒法做了。”
趙仲針攔住他的話:“陸管家就知道你家二公子的生意,我倒是覺得要是不打仗你家茶場反而未必能做生意,西夏李諒祚這次發兵,就是惱怒我大宋通商之事毫無進展,而且朝廷派人接管邊境茶場,去的人提高了西夏進宋國物品的稅金,還提高了售茶的價格,這下把李諒祚弄火了,這才發兵攻打宋國。”
“該。”陸慎言恨恨的說了這個字,忽然看大夥都看著自己,知道說錯話了,忙改口道:“你們別誤會我的意思,我說‘該’是因為該追究那接管人的責任,有個交代自然就邊境太平了,大公子,您說我說的對不對啊。”
王雱點點頭,他心裏明白,這事兒起因都在宋英宗趙曙,可是當著仲針,就是再有怨氣也沒辦法說什麽,更何況大夥也都知道,趙仲針在對王旁的這件事上也已經盡力了,
王韶歎氣說道:“可惜王侍郎不在,要不就不用這麽周折了。”
趙仲針看了看王韶,他覺得王韶似乎有很重要的發現:“子純,你剛說王侍郎委托你什麽,可與和西夏作戰有關麽。”
王韶點點頭說道:“是啊,取西夏必先複河湟,使夏人腹背受敵,這是我這些年走遍河湟等地,觀察地形,調查西夏和河湟附近吐蕃等族關係得出的結果,還有,王侍郎囑我寫一份《平戎策》,我這次回京城,就是想好好靜下來,整理資料和王侍郎一起來做這事。”
趙仲針聽了心中一動,王韶是人才,他的論述如果被父皇采納,取下西夏,邊境也可無憂,“子純你盡管專心來寫,對了,你回京城住在哪裏。”
王韶回道:“目前住在邸店之中,等我定下具體住處便通知各位,也好和各位常聯係。”
趙仲針聽王韶這麽說,便提議道:“子純即是我若無兄的朋友,也便是我們大家的朋友,如果不嫌棄的話,可否請子純先住到我府上,我們平時也可多交流平戎之策。”
王韶隻是知道眼前這位是位郡王,但見趙仲針年紀輕輕,卻舉止談吐不俗,心中覺得王旁的好友自然沒有太差勁的,“這,會不會太叨擾了。”
仲針擺擺手:“不叨擾,我那諾大的府宅,平日也沒有什麽伴兒,還盼著大夥常來常往。”
元澤忙和王韶說道:“快謝謝郡王美意。”
王韶謝過趙仲針,他光想著剛剛樓下說的,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小,在京城蒙蔭做王的官後代也是正常,但他此刻還不知道,邀請他前去府上的少年,是當今皇上的皇子,未來的大宋國君,
王韶說的一點都沒錯,西夏向北有大遼,向東有大宋,而河湟與青海一帶不僅物產豐富,而且如果吐蕃和大宋聯手,勢必讓西夏置於腹背受敵之勢,這點不但王韶看到了,西夏皇上李諒祚也意識到了,
這段時間李諒祚一點都沒閑著,李諒祚帶領西夏大將對吐蕃開展多次戰事,占領河湟與青海一帶,並招撫了西域城(今甘肅定西縣)吐蕃首領禹藏花麻,李諒祚一邊鞏固戰果,一邊滿懷希望的積極進行著和宋國通商的事,但仁宗駕崩,英宗登基發瘋整個商榷的事就懸在半截,
李諒祚派人打探王旁的消息,知道王旁出使遼國給太後歲賀壽去了,本以為很快王旁就可以回宋國安心的經營西夏和宋國的榷場,卻得到了讓他很生氣的消息,英宗不讓王旁回宋國,
接著他又聽說邊境榷場根本不是他想要的平等的交易,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文的不行就來武的,出兵給我打,
西夏這邊剛剛點齊兵馬,還沒打呢,宋英宗就讓步了,一切按照當初商議的來做,宋英宗可是有點慫,他沒法不慫,他心裏知道這仗沒法打,自己剛剛上台要兵沒兵,要將沒將,國庫還有那麽多虧空,放著可以通商賺錢的事不做,勞民傷財打仗又沒有勝算,英宗不讓步也沒有別的辦法,
李諒祚看到宋英宗讓步了,很是高興,當下傳旨在宮中擺下酒宴,和群臣慶祝,不過他心裏還有些遺憾,皇後梁珞瑤悄悄的問道:“皇上如今打了幾個勝仗,對宋國沒出征就達到目的,怎麽聖上還悶悶不樂的。”
李諒祚指著殿中的官員:“他們不知道我心裏怎麽想的,皇後你還不知道嗎。”
梁珞瑤輕聲說道:“我怎麽會不知道呢,皇上一定想念那個王侍郎了,是不是,難得皇上有談的來的人,現在他家人被宋國皇上控製,不得已出使高麗,這事怕是天下人都知道。”
李諒祚喝了一口酒,鬱悶的說道:“是啊,全天下人都知道,我還知道遼國都借給我這兄長的兵,可我身為他義弟卻什麽事都做不了。”
義弟,梁珞瑤聽這話一愣:“皇上什麽時候成了他的義弟了。”
“上次攻打角廝羅,王侍郎救了我一命,皇後你也知道,若是他人知道我非要拜王旁做兄長,我也沒麵子,況且,現在宋國的皇上這麽小氣,他若知道王旁做了我義兄不更要找理由整我兄長。”
梁珞瑤聽了反而一笑,這個王旁對自己不冷不熱,對李諒祚倒是有點情義,不過既然他們結拜了,不怕王旁以後不來西夏,早晚得是自己的菜,梁珞瑤就不信,自己喜歡的會得不到手,
見皇上還是不開心,梁珞瑤心生一計,她歎口氣說道:“是啊,皇上也說了,連大遼都借兵給王旁了,咱們不能不為義兄做點什麽事。”
李諒祚看看梁珞瑤,隻見梁珞瑤風髻露鬢,淡掃娥眉眼含春,這麽溫柔可人善解人意的皇後,這麽體諒自己的心情,心中感動問道:“皇後,你說,我們能為義兄做點什麽呢。”
梁珞瑤歪著頭想了想說道:“皇上,我也聽說宋國國君,用王旁妻兒相要挾,不管王旁勝負與否,你侄子的安危可都是懸念,不如我們把王侍郎之子接到西夏,好好照顧,也和咱們的皇子做伴,你看如何。”
李諒祚一聽,嗬嗬一笑:“皇後開玩笑呢吧,這怎麽接,宋國也不肯放人啊,。”
梁珞瑤擺了擺手,輕聲說道:“皇上要接,為了你義兄的安全,也不可以讓別人知道啊。”
李諒祚看著梁珞瑤,不明白梁珞瑤的想法,梁珞瑤一笑說道:“皇上,您記不記得咱西夏有位叫冷青的高人,曾為沒藏家族效力,沒藏家族被皇上滅掉之後,皇上愛惜此人武功,特別赦免此人之罪,如今皇上可召他來,讓他到宋國將王旁之子悄悄‘接’來。”
李諒祚皺著眉頭猶豫道:“這樣,好嗎,。”
梁珞瑤柔聲說道:“有什麽不好,天下人誰不知道,宋國皇上容不下王侍郎,君要臣死臣哪敢不死,要是你這義兄之子真有三長兩短,你這義弟豈不是白當了,再說,有天王侍郎若是知道你為他想的如此周到,肯定會感激的。”
“好,那就讓冷青想辦法將我義兄老婆孩子接來,我派人去通知我義兄,也省的他受那瘋子皇上的挾製,若是哪天不想在宋國當官了,就來咱們西夏一家團聚。”李諒祚終於露出笑容,
梁珞瑤心中暗笑:傻小子,你以為這是為了王旁好,你怎麽知道,王旁父母兄弟還有他的根基都在宋國,若是宋國皇上知道此事,能輕易放過王旁的家人嗎,姑奶奶這麽做,也無非是找機會挾製此人而已,
李諒祚當下傳旨冷青,命他馬上去宋國,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把王旁的妻兒“接”到西夏,
冷青,這個人已經銷聲匿跡很多年了,當年沒藏訛龐蓄謀篡位被識破,遭滅滿門,冷青身為沒藏家族的人,卻因為尋到白石神不但沒罪,反而有功被李諒祚赦免,
說起來這人與月下王旁可謂淵源甚深,現在這人要重走當年路,帶回的卻不是當年的白石神化身梁月下,而是要帶回王旁的夫人和孩子,冷青領旨頗覺得無奈,怎麽繞來繞去,自己就這點事沒完沒了的了,身為西夏的高手,一次又一次的從宋國捉人,而且每次還都捉同一個人,
好在這次是“接”而不是捉,盡管如此,他也知道這個秘密的“接”人和前兩次也沒什麽區別,他要怎麽能把月下母子“接”來,而不被人知道呢,
王旁如果知道在大宋的汴京,在西夏的興慶府,發生了這麽多事,他還能安心嗎,此時的王旁正指揮四路大軍,一路直攻北海道;一路直攻九州島;一路在高麗與倭奴的海峽準備堵截回逃的倭奴;王旁親帥一路從平壤向高麗的東京出兵,驅逐倭奴,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陸慎言緊張的說道:“這可麻煩了,延州等地還有二公子的茶場,這萬一打起仗來,生意都沒法做了。”
趙仲針攔住他的話:“陸管家就知道你家二公子的生意,我倒是覺得要是不打仗你家茶場反而未必能做生意,西夏李諒祚這次發兵,就是惱怒我大宋通商之事毫無進展,而且朝廷派人接管邊境茶場,去的人提高了西夏進宋國物品的稅金,還提高了售茶的價格,這下把李諒祚弄火了,這才發兵攻打宋國。”
“該。”陸慎言恨恨的說了這個字,忽然看大夥都看著自己,知道說錯話了,忙改口道:“你們別誤會我的意思,我說‘該’是因為該追究那接管人的責任,有個交代自然就邊境太平了,大公子,您說我說的對不對啊。”
王雱點點頭,他心裏明白,這事兒起因都在宋英宗趙曙,可是當著仲針,就是再有怨氣也沒辦法說什麽,更何況大夥也都知道,趙仲針在對王旁的這件事上也已經盡力了,
王韶歎氣說道:“可惜王侍郎不在,要不就不用這麽周折了。”
趙仲針看了看王韶,他覺得王韶似乎有很重要的發現:“子純,你剛說王侍郎委托你什麽,可與和西夏作戰有關麽。”
王韶點點頭說道:“是啊,取西夏必先複河湟,使夏人腹背受敵,這是我這些年走遍河湟等地,觀察地形,調查西夏和河湟附近吐蕃等族關係得出的結果,還有,王侍郎囑我寫一份《平戎策》,我這次回京城,就是想好好靜下來,整理資料和王侍郎一起來做這事。”
趙仲針聽了心中一動,王韶是人才,他的論述如果被父皇采納,取下西夏,邊境也可無憂,“子純你盡管專心來寫,對了,你回京城住在哪裏。”
王韶回道:“目前住在邸店之中,等我定下具體住處便通知各位,也好和各位常聯係。”
趙仲針聽王韶這麽說,便提議道:“子純即是我若無兄的朋友,也便是我們大家的朋友,如果不嫌棄的話,可否請子純先住到我府上,我們平時也可多交流平戎之策。”
王韶隻是知道眼前這位是位郡王,但見趙仲針年紀輕輕,卻舉止談吐不俗,心中覺得王旁的好友自然沒有太差勁的,“這,會不會太叨擾了。”
仲針擺擺手:“不叨擾,我那諾大的府宅,平日也沒有什麽伴兒,還盼著大夥常來常往。”
元澤忙和王韶說道:“快謝謝郡王美意。”
王韶謝過趙仲針,他光想著剛剛樓下說的,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小,在京城蒙蔭做王的官後代也是正常,但他此刻還不知道,邀請他前去府上的少年,是當今皇上的皇子,未來的大宋國君,
王韶說的一點都沒錯,西夏向北有大遼,向東有大宋,而河湟與青海一帶不僅物產豐富,而且如果吐蕃和大宋聯手,勢必讓西夏置於腹背受敵之勢,這點不但王韶看到了,西夏皇上李諒祚也意識到了,
這段時間李諒祚一點都沒閑著,李諒祚帶領西夏大將對吐蕃開展多次戰事,占領河湟與青海一帶,並招撫了西域城(今甘肅定西縣)吐蕃首領禹藏花麻,李諒祚一邊鞏固戰果,一邊滿懷希望的積極進行著和宋國通商的事,但仁宗駕崩,英宗登基發瘋整個商榷的事就懸在半截,
李諒祚派人打探王旁的消息,知道王旁出使遼國給太後歲賀壽去了,本以為很快王旁就可以回宋國安心的經營西夏和宋國的榷場,卻得到了讓他很生氣的消息,英宗不讓王旁回宋國,
接著他又聽說邊境榷場根本不是他想要的平等的交易,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文的不行就來武的,出兵給我打,
西夏這邊剛剛點齊兵馬,還沒打呢,宋英宗就讓步了,一切按照當初商議的來做,宋英宗可是有點慫,他沒法不慫,他心裏知道這仗沒法打,自己剛剛上台要兵沒兵,要將沒將,國庫還有那麽多虧空,放著可以通商賺錢的事不做,勞民傷財打仗又沒有勝算,英宗不讓步也沒有別的辦法,
李諒祚看到宋英宗讓步了,很是高興,當下傳旨在宮中擺下酒宴,和群臣慶祝,不過他心裏還有些遺憾,皇後梁珞瑤悄悄的問道:“皇上如今打了幾個勝仗,對宋國沒出征就達到目的,怎麽聖上還悶悶不樂的。”
李諒祚指著殿中的官員:“他們不知道我心裏怎麽想的,皇後你還不知道嗎。”
梁珞瑤輕聲說道:“我怎麽會不知道呢,皇上一定想念那個王侍郎了,是不是,難得皇上有談的來的人,現在他家人被宋國皇上控製,不得已出使高麗,這事怕是天下人都知道。”
李諒祚喝了一口酒,鬱悶的說道:“是啊,全天下人都知道,我還知道遼國都借給我這兄長的兵,可我身為他義弟卻什麽事都做不了。”
義弟,梁珞瑤聽這話一愣:“皇上什麽時候成了他的義弟了。”
“上次攻打角廝羅,王侍郎救了我一命,皇後你也知道,若是他人知道我非要拜王旁做兄長,我也沒麵子,況且,現在宋國的皇上這麽小氣,他若知道王旁做了我義兄不更要找理由整我兄長。”
梁珞瑤聽了反而一笑,這個王旁對自己不冷不熱,對李諒祚倒是有點情義,不過既然他們結拜了,不怕王旁以後不來西夏,早晚得是自己的菜,梁珞瑤就不信,自己喜歡的會得不到手,
見皇上還是不開心,梁珞瑤心生一計,她歎口氣說道:“是啊,皇上也說了,連大遼都借兵給王旁了,咱們不能不為義兄做點什麽事。”
李諒祚看看梁珞瑤,隻見梁珞瑤風髻露鬢,淡掃娥眉眼含春,這麽溫柔可人善解人意的皇後,這麽體諒自己的心情,心中感動問道:“皇後,你說,我們能為義兄做點什麽呢。”
梁珞瑤歪著頭想了想說道:“皇上,我也聽說宋國國君,用王旁妻兒相要挾,不管王旁勝負與否,你侄子的安危可都是懸念,不如我們把王侍郎之子接到西夏,好好照顧,也和咱們的皇子做伴,你看如何。”
李諒祚一聽,嗬嗬一笑:“皇後開玩笑呢吧,這怎麽接,宋國也不肯放人啊,。”
梁珞瑤擺了擺手,輕聲說道:“皇上要接,為了你義兄的安全,也不可以讓別人知道啊。”
李諒祚看著梁珞瑤,不明白梁珞瑤的想法,梁珞瑤一笑說道:“皇上,您記不記得咱西夏有位叫冷青的高人,曾為沒藏家族效力,沒藏家族被皇上滅掉之後,皇上愛惜此人武功,特別赦免此人之罪,如今皇上可召他來,讓他到宋國將王旁之子悄悄‘接’來。”
李諒祚皺著眉頭猶豫道:“這樣,好嗎,。”
梁珞瑤柔聲說道:“有什麽不好,天下人誰不知道,宋國皇上容不下王侍郎,君要臣死臣哪敢不死,要是你這義兄之子真有三長兩短,你這義弟豈不是白當了,再說,有天王侍郎若是知道你為他想的如此周到,肯定會感激的。”
“好,那就讓冷青想辦法將我義兄老婆孩子接來,我派人去通知我義兄,也省的他受那瘋子皇上的挾製,若是哪天不想在宋國當官了,就來咱們西夏一家團聚。”李諒祚終於露出笑容,
梁珞瑤心中暗笑:傻小子,你以為這是為了王旁好,你怎麽知道,王旁父母兄弟還有他的根基都在宋國,若是宋國皇上知道此事,能輕易放過王旁的家人嗎,姑奶奶這麽做,也無非是找機會挾製此人而已,
李諒祚當下傳旨冷青,命他馬上去宋國,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把王旁的妻兒“接”到西夏,
冷青,這個人已經銷聲匿跡很多年了,當年沒藏訛龐蓄謀篡位被識破,遭滅滿門,冷青身為沒藏家族的人,卻因為尋到白石神不但沒罪,反而有功被李諒祚赦免,
說起來這人與月下王旁可謂淵源甚深,現在這人要重走當年路,帶回的卻不是當年的白石神化身梁月下,而是要帶回王旁的夫人和孩子,冷青領旨頗覺得無奈,怎麽繞來繞去,自己就這點事沒完沒了的了,身為西夏的高手,一次又一次的從宋國捉人,而且每次還都捉同一個人,
好在這次是“接”而不是捉,盡管如此,他也知道這個秘密的“接”人和前兩次也沒什麽區別,他要怎麽能把月下母子“接”來,而不被人知道呢,
王旁如果知道在大宋的汴京,在西夏的興慶府,發生了這麽多事,他還能安心嗎,此時的王旁正指揮四路大軍,一路直攻北海道;一路直攻九州島;一路在高麗與倭奴的海峽準備堵截回逃的倭奴;王旁親帥一路從平壤向高麗的東京出兵,驅逐倭奴,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