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旁聽晁二這麽一說,心想他們身上倒是帶著銀子,若是出不了城幹脆就找地方住一宿問題也不大,即便是他們回來了,這間房子也容不下他們,再說以時遷現在的身手,即便宵禁了溜出城問題也不到,他所擔心的問題反而是不知道是否真的是趙頊要來,那樣的話看來也就在一半日就到了,
“父親,您這是打算去哪裏暫避。”王旁看著王安石問道,
王安石自己沒回答,轉頭問晁二道:“你覺得我去哪呆幾日比較好。”
晁二撓著頭想了想:“咱周圍這點地兒,您去哪人家也能找到您啊,,這江寧府有誰不知道您老放著鎮南節度使,江寧府的同平章事都不做,偏偏在這弄個土丘寒舍啊,,再說您常去就那幾個地兒,睡覺的,看書的,閑遊的,東南西北哪裏都能找到您啊。”
兩個人同時將目光頭像王旁,王旁笑道:“父親大人因何要避開呢。”
王安石搖頭道:“我也想到了這次如果有人來意欲為何,當年我屢次求皇上解除我的職務,皇上一直不肯,直到熙寧九年皇上見我的辭行十分堅決,才讓我到這裏,到了次年我再次辭去江寧府的官銜,皇上還是不同意,最後我請求用本官領官觀,皇上派江東轉運使孫珪來勸我,我仍然堅持,最後在獲準。”
晁二不解的問道:“什麽是宮觀啊。”
王安石解釋道:“所謂宮觀,就是用來安置退休宰相的無實職的官名,隻是借名食俸,稱作祠祿。”
“爹的意思是不想再為官了,所以避開來尋你的人,。”
“正是,當年我第一次罷相,雖說是出於自願請求,但難免有怨憤之情;但第二次罷相,卻隻有欣喜而無怨憤,這是一種釋去重負的欣喜,得到解脫的欣喜啊,在這幾年,我已經適應了如此閑適的田園生活,每日參禪禮佛心境也有所不同。”
說道這王旁歎息到:“都怪我,若是當年我不出那是,留在爹爹身邊,也許事情就不一樣了。”
王安石反而笑了笑:“也未必,凡是都有定數,我現在也明白了,當年過於急功近利,皇上有變革之心,別人都說皇上變革之心不堅決,倒也未必,不然怎麽會經曆了十年,但是之所以失敗,在於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未到,人和未成,若是把這十年用於對新法的宣傳,慢慢的爭取人心,一點點的找出利弊權衡著去做,那大事可成啊。”
王旁慢慢品著王安石的話,從父親的話中他也似乎聽出,即使王旁沒有消失這十四年,那事情的緊張也未必會一番風順,
“老爺子,您說的真好,您要不做宰相真是冤的很,可您既然看的這麽開了,又何必去避呢,要是皇上派了大官來,您怎麽想就怎麽說,要不然,您真想避開的話,就到城中寒舍暫避幾日,反正我那破房子平時也沒人去。”
晁二這幾句話說的到不算二,王安石指著晁二“晁二,一天就能說出兩句像樣話,今天的算是說完了。”
晁二嘿嘿憨笑了兩聲:“就是,我也想這宵禁了,出入城也不方便了,您要是去城裏住,咱們起碼吃飯能方便啊,您給我留那饃不知讓哪個臭小子偷吃了,我這肚子還咕嚕著呢。”
王安石父子哈哈笑起來來,果然隻有兩句,第三句就開始沒正題了,
笑過了,王旁說道:“咱們再等會兒,一會我的隨從們回來,咱們就離開這,不管您打算去哪我都跟著您。”
王安石點點頭:“晁二說的也不是沒道理,既然我有心向佛,不如就幹脆到定林寺,不管誰來,我表明我的決心就是了。”
“爹,您不是真想出家吧。”王旁驚訝的問道,
“理佛不一定要出家,這就好像當年我們有心變革,不一定要成立三司製止條例司,權利有了責任大了,人員繁複了,人心若不能所向,一切都是空談啊。”
聽到這番話,王旁更加動容,他看的出如今的王安石已經不同當年,
父子有聊了一會,胡鐵嶺等人帶著食物回來了,這下晁二可樂壞了,這不但有吃的而且還都是好吃的,幾個人就看他甩開腮幫子吃,
吃過晚飯趁著王安石收拾東西的功夫,王旁將晁二叫到一邊:“晁二,我問你,你平日裏還有什麽事做。”
“看林,砍柴,偶爾來幫老爺子收拾收拾,公子您問這幹嘛。”
“以後我每個月給是十五貫,你就負責照顧家父。”
“哎呦,那敢情好,平時我做的也無非就是這些,這下還多得了銀子,那得買多少饃啊。”
王旁見父親過的清苦,身邊又沒人照顧,心下實在難過,想接王安石回京城,父親說什麽也不回去,言說要要寄情山水,以後各處走走,王安石的性格可是執拗,王旁深知他一旦打定注意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等到王安石收拾好了東西,幾個順著山丘之間路下了土丘,晁二帶路將眾人帶到謝公墩,
謝公墩本是東晉謝安(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的住所,王安石將此處買下修繕,當作自己的另一處宅邸,這裏雖然也算做宅邸,但也不過是個小院而已,但好歹要比半山園看上去像個宅院,剛好也容的下幾人休息,
父子二人關上門說話,似乎話就更多了,但很少再談論政事,
王旁見牆上有首詩寫到: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宅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墩姓尚隨公,想到謝公剛好也是字安石,想不到父親仍有此雅興,難怪留下那麽多詩詞佳句,
父子聊到這詩詞,王旁想起半山園牆上的那提詞,似乎曾經在哪裏見過,便問道:“爹,您那半山園的《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愛閑能有幾人來,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這詞如此意境,我竟然覺得眼熟又是何故。”
王安石見王旁一口氣竟將自己的詞背誦下來,心中大喜:“哈哈,不錯,想不到你小子記性還挺好,竟然一字不錯啊。”
自己的記性是挺好,上下五千年全在腦子裏了,更何況王安石的詩詞小時候早看過唐詩宋詞罷了,王旁笑道:“不是記性好,是父親寫的好。”
“這詞你覺不覺得頭幾一句很熟悉。”
“正是,孩兒想問的就是這事,不過您這麽一說我又想起來幾句,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這可是唐朝劉禹錫所做。”經過王安石提醒,王旁忽然眼前一亮想到這首詩,難怪今天看牆上題詞如此熟悉,
王安石點點頭:“你可知道為父為何在牆上提這浣溪沙之詞。”
“孩兒一時想不到。”
“我看這八司馬,皆天下之奇材也,旁兒為父就考一考你,這詩歌與這詞你能想到什麽。”
王旁可是一點都不笨,唐順宗即位﹐擢任王叔文﹑王伾等﹐謀奪中官兵權﹐實行改革,失敗後﹐舊派官僚與宦官對參予其事者皆予斥逐:貶韋執誼為崖州司馬﹐韓泰為虔州司馬﹐陳諫為台州司馬﹐柳宗元為永州司馬﹐劉禹錫為朗州司馬﹐韓曄為饒州司馬﹐淩準為連州司馬﹐程異為郴州司馬﹐時稱八司馬,
為了確認他有追問到:“爹,難道您是故意在半山園提此浣溪沙。”
見王安石確定的點點頭,王旁微微一笑,這點事怎麽能考的住他呢,“父親,當年劉禹錫就在這個“八司馬”之列,貶遷十年,京都一夢,十年後,劉禹錫回到了長安,寫下了《子劉子自傳》,十四年後他再次被皇帝召回長安時,在這個隻要少許低頭便可改善自己困頓境地的機會麵前,可他看著枯死的桃樹和滿地的野葵燕麥,再一次吟唱道: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花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皇上不高興了,權臣不高興了,他們不願意被諷刺為菜花,於是劉郎這朵桃花就又被遣送他鄉。”
說著劉禹錫的故事,王安石的眼前浮現著確是自己的經曆,而王旁也更加感觸,自己的離開也是十四年,這個時候如果自己也少許低頭,那麽一樣可以改變眼下的困境,父子二人陷入沉思,過了一會王旁開口說道:“爹,你的半山園就是留給外人看的,所以故意寫下延仿劉郎的詞。”
“我兒聰明啊,原來我覺得論運氣,你兄長比不上你,可是論聰明你不及你兄元澤,可現在看來,你比你兄長要聰明,起碼他沒你豁達,若是你兄長有你的豁達,也不至於那樣的結果啊。”
“爹,我哥哥也聰明,但是他一個人聰明架不住他人勾結成奸,哥哥的事您也別難過了。”
“我早不難過了,這對元澤也是解脫,若是他有朝一日真的上位,以他的性格恐怕會比蘇軾更多劫難啊。”
“看來父親已經看開了,看來父親已經想到這半山園早晚會有人來。”
“皇上曾問過江寧知府李壁,我這半山園是什麽樣子,李璧回答皇上其宅院僅能遮蔽風雨,有沒有垣牆,我之所以想避開,也是覺得這半山園沒法接待貴客,而顯得不敬啊。”
“嗬嗬,這麽說父親顯然已經知道是誰要來了。”
王安石點點頭:“為父知道,旁兒你更知道了,你問了為父這麽多,無非就是想看看為父的心意,我老了,也看開了,旁兒你想怎麽做都行,能再見到你為父已經很知足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父親,您這是打算去哪裏暫避。”王旁看著王安石問道,
王安石自己沒回答,轉頭問晁二道:“你覺得我去哪呆幾日比較好。”
晁二撓著頭想了想:“咱周圍這點地兒,您去哪人家也能找到您啊,,這江寧府有誰不知道您老放著鎮南節度使,江寧府的同平章事都不做,偏偏在這弄個土丘寒舍啊,,再說您常去就那幾個地兒,睡覺的,看書的,閑遊的,東南西北哪裏都能找到您啊。”
兩個人同時將目光頭像王旁,王旁笑道:“父親大人因何要避開呢。”
王安石搖頭道:“我也想到了這次如果有人來意欲為何,當年我屢次求皇上解除我的職務,皇上一直不肯,直到熙寧九年皇上見我的辭行十分堅決,才讓我到這裏,到了次年我再次辭去江寧府的官銜,皇上還是不同意,最後我請求用本官領官觀,皇上派江東轉運使孫珪來勸我,我仍然堅持,最後在獲準。”
晁二不解的問道:“什麽是宮觀啊。”
王安石解釋道:“所謂宮觀,就是用來安置退休宰相的無實職的官名,隻是借名食俸,稱作祠祿。”
“爹的意思是不想再為官了,所以避開來尋你的人,。”
“正是,當年我第一次罷相,雖說是出於自願請求,但難免有怨憤之情;但第二次罷相,卻隻有欣喜而無怨憤,這是一種釋去重負的欣喜,得到解脫的欣喜啊,在這幾年,我已經適應了如此閑適的田園生活,每日參禪禮佛心境也有所不同。”
說道這王旁歎息到:“都怪我,若是當年我不出那是,留在爹爹身邊,也許事情就不一樣了。”
王安石反而笑了笑:“也未必,凡是都有定數,我現在也明白了,當年過於急功近利,皇上有變革之心,別人都說皇上變革之心不堅決,倒也未必,不然怎麽會經曆了十年,但是之所以失敗,在於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未到,人和未成,若是把這十年用於對新法的宣傳,慢慢的爭取人心,一點點的找出利弊權衡著去做,那大事可成啊。”
王旁慢慢品著王安石的話,從父親的話中他也似乎聽出,即使王旁沒有消失這十四年,那事情的緊張也未必會一番風順,
“老爺子,您說的真好,您要不做宰相真是冤的很,可您既然看的這麽開了,又何必去避呢,要是皇上派了大官來,您怎麽想就怎麽說,要不然,您真想避開的話,就到城中寒舍暫避幾日,反正我那破房子平時也沒人去。”
晁二這幾句話說的到不算二,王安石指著晁二“晁二,一天就能說出兩句像樣話,今天的算是說完了。”
晁二嘿嘿憨笑了兩聲:“就是,我也想這宵禁了,出入城也不方便了,您要是去城裏住,咱們起碼吃飯能方便啊,您給我留那饃不知讓哪個臭小子偷吃了,我這肚子還咕嚕著呢。”
王安石父子哈哈笑起來來,果然隻有兩句,第三句就開始沒正題了,
笑過了,王旁說道:“咱們再等會兒,一會我的隨從們回來,咱們就離開這,不管您打算去哪我都跟著您。”
王安石點點頭:“晁二說的也不是沒道理,既然我有心向佛,不如就幹脆到定林寺,不管誰來,我表明我的決心就是了。”
“爹,您不是真想出家吧。”王旁驚訝的問道,
“理佛不一定要出家,這就好像當年我們有心變革,不一定要成立三司製止條例司,權利有了責任大了,人員繁複了,人心若不能所向,一切都是空談啊。”
聽到這番話,王旁更加動容,他看的出如今的王安石已經不同當年,
父子有聊了一會,胡鐵嶺等人帶著食物回來了,這下晁二可樂壞了,這不但有吃的而且還都是好吃的,幾個人就看他甩開腮幫子吃,
吃過晚飯趁著王安石收拾東西的功夫,王旁將晁二叫到一邊:“晁二,我問你,你平日裏還有什麽事做。”
“看林,砍柴,偶爾來幫老爺子收拾收拾,公子您問這幹嘛。”
“以後我每個月給是十五貫,你就負責照顧家父。”
“哎呦,那敢情好,平時我做的也無非就是這些,這下還多得了銀子,那得買多少饃啊。”
王旁見父親過的清苦,身邊又沒人照顧,心下實在難過,想接王安石回京城,父親說什麽也不回去,言說要要寄情山水,以後各處走走,王安石的性格可是執拗,王旁深知他一旦打定注意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等到王安石收拾好了東西,幾個順著山丘之間路下了土丘,晁二帶路將眾人帶到謝公墩,
謝公墩本是東晉謝安(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的住所,王安石將此處買下修繕,當作自己的另一處宅邸,這裏雖然也算做宅邸,但也不過是個小院而已,但好歹要比半山園看上去像個宅院,剛好也容的下幾人休息,
父子二人關上門說話,似乎話就更多了,但很少再談論政事,
王旁見牆上有首詩寫到: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宅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墩姓尚隨公,想到謝公剛好也是字安石,想不到父親仍有此雅興,難怪留下那麽多詩詞佳句,
父子聊到這詩詞,王旁想起半山園牆上的那提詞,似乎曾經在哪裏見過,便問道:“爹,您那半山園的《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愛閑能有幾人來,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這詞如此意境,我竟然覺得眼熟又是何故。”
王安石見王旁一口氣竟將自己的詞背誦下來,心中大喜:“哈哈,不錯,想不到你小子記性還挺好,竟然一字不錯啊。”
自己的記性是挺好,上下五千年全在腦子裏了,更何況王安石的詩詞小時候早看過唐詩宋詞罷了,王旁笑道:“不是記性好,是父親寫的好。”
“這詞你覺不覺得頭幾一句很熟悉。”
“正是,孩兒想問的就是這事,不過您這麽一說我又想起來幾句,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這可是唐朝劉禹錫所做。”經過王安石提醒,王旁忽然眼前一亮想到這首詩,難怪今天看牆上題詞如此熟悉,
王安石點點頭:“你可知道為父為何在牆上提這浣溪沙之詞。”
“孩兒一時想不到。”
“我看這八司馬,皆天下之奇材也,旁兒為父就考一考你,這詩歌與這詞你能想到什麽。”
王旁可是一點都不笨,唐順宗即位﹐擢任王叔文﹑王伾等﹐謀奪中官兵權﹐實行改革,失敗後﹐舊派官僚與宦官對參予其事者皆予斥逐:貶韋執誼為崖州司馬﹐韓泰為虔州司馬﹐陳諫為台州司馬﹐柳宗元為永州司馬﹐劉禹錫為朗州司馬﹐韓曄為饒州司馬﹐淩準為連州司馬﹐程異為郴州司馬﹐時稱八司馬,
為了確認他有追問到:“爹,難道您是故意在半山園提此浣溪沙。”
見王安石確定的點點頭,王旁微微一笑,這點事怎麽能考的住他呢,“父親,當年劉禹錫就在這個“八司馬”之列,貶遷十年,京都一夢,十年後,劉禹錫回到了長安,寫下了《子劉子自傳》,十四年後他再次被皇帝召回長安時,在這個隻要少許低頭便可改善自己困頓境地的機會麵前,可他看著枯死的桃樹和滿地的野葵燕麥,再一次吟唱道: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花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皇上不高興了,權臣不高興了,他們不願意被諷刺為菜花,於是劉郎這朵桃花就又被遣送他鄉。”
說著劉禹錫的故事,王安石的眼前浮現著確是自己的經曆,而王旁也更加感觸,自己的離開也是十四年,這個時候如果自己也少許低頭,那麽一樣可以改變眼下的困境,父子二人陷入沉思,過了一會王旁開口說道:“爹,你的半山園就是留給外人看的,所以故意寫下延仿劉郎的詞。”
“我兒聰明啊,原來我覺得論運氣,你兄長比不上你,可是論聰明你不及你兄元澤,可現在看來,你比你兄長要聰明,起碼他沒你豁達,若是你兄長有你的豁達,也不至於那樣的結果啊。”
“爹,我哥哥也聰明,但是他一個人聰明架不住他人勾結成奸,哥哥的事您也別難過了。”
“我早不難過了,這對元澤也是解脫,若是他有朝一日真的上位,以他的性格恐怕會比蘇軾更多劫難啊。”
“看來父親已經看開了,看來父親已經想到這半山園早晚會有人來。”
“皇上曾問過江寧知府李壁,我這半山園是什麽樣子,李璧回答皇上其宅院僅能遮蔽風雨,有沒有垣牆,我之所以想避開,也是覺得這半山園沒法接待貴客,而顯得不敬啊。”
“嗬嗬,這麽說父親顯然已經知道是誰要來了。”
王安石點點頭:“為父知道,旁兒你更知道了,你問了為父這麽多,無非就是想看看為父的心意,我老了,也看開了,旁兒你想怎麽做都行,能再見到你為父已經很知足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