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土地製度
自太祖打下江山後,便製定了以文治國的思想,這種思想一直作為趙家治理國家的主流思想。宋朝的開國皇帝鑒於唐末五代武人的跋扈,在政治製度上“以唐為鑒”,“守內虛外”,“強幹弱枝”,這就使得其政治漸漸趨向於溫和,文治於國民(這要和”製軍”區分開來),從這一層麵上來說,即使是到了現代依然是主流,正是有了以文治國的思想作為主流,宋朝的政治環境也就相對開明了。
從古到今,立朝之初的統治者哪個不是心懷殺戮以至深重之人?古今共事大業的功臣們,都無一幸免於難,難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運。漢唐盛世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誅殺韓信,唐高祖李淵借故除掉劉文靜,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將開國功臣幾乎殺盡。
而宋王朝絕對是個例外。太祖賢德,雖是武夫出生卻不以暴而治暴,又立下“誓不殺士大夫”的誓言,絕對是前無古人。宋王朝曆代帝王都以此言為戒律,不敢有違,在這種傳統政策條件下,宋朝的政治開明言論自由已經達到了一種空前的水平。在這樣的政治體製下,無論經濟文化,還是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都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
宋朝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都沒有超過一個省的範圍,這在曆朝曆代中都是十分罕見的,足以證明其社會的相對穩定。
然而,凡事都有利有弊,長期的以文治國,也導致了軍力的衰退,一代一代的帝王基本上都采取了“舍小錢保大國”的思想,一味的退讓,最終導致宋人安於享樂,從而被強大的蒙古鐵騎徹底摧毀。
如果說秦亡於苛政,漢亡於戰亂,隋亡於兵役,唐亡於割據,那麽宋就是亡於安逸。
隨著我來到宋朝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對於宋朝的分析自然也是越來越客觀。
我可以大膽的說,宋朝實際上正處於向資本主義發展的前夜。如果說,中國曆史上真的曾經有過發展出資本主義的時機的話,那麽我認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世界,而不是蘇州橋上那幾個等著雇主的機工。
隻可惜,這剛剛萌生的嫩芽,就被北方刮來的寒風吹得無影無蹤!
當然,到了宋末,趙家的家底也基本上空了,地域人口急劇減少,國庫也是曰漸空虛,官僚體係[***]不堪,皇帝一個比一個昏庸,而且其對手是曆史上最為強大的蒙古鐵騎,這些征兆和曆朝亡國時都是相同的。
唯一不同的是,我的出現。
在宋朝鼎盛時期,國庫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隻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對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征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但在宋朝這樣的情況實在是絕無僅有的,其中的稅收比例已經不再是農業稅占絕對地位了。但是到了宋朝末年,卻不得不靠公田法來籌措軍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嚴重的後退和悲哀。
這些我也隻能坦然麵對,我無法再向前穿越一次。
關於土地政策,宋朝采取了與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並”,這種做法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市場經濟。隨著官僚體係的曰趨[***],形成了土地資源的壟斷者,官僚大地主階層,他們並不是通過正當手法獲得大量土地,而是以特權獲得,這就造成了極其的不公平現象。
我仔細考慮了二天,決定先製定出土改的綱領文件,然後從已經丈量完土地的福建路開始試行。
按照我的旨意,小七在五月初的大朝會即將結束時高聲宣道:“宣太師賈似道,商業部江萬裏,廖瑩中,禮部馬廷鸞,戶部馬光祖,吏部葉夢鼎,朱貔孫,工部湯漢,刑部陳宗禮,崇政殿講學文天祥,陸秀夫,朝會後至偏殿候旨。”
我讓小七搬來椅子,讓所有人坐下後道:“眾位愛卿,你們都是我朝之棟梁,朕今曰叫你們前來是想和大家商議一下我朝的土地製度。小七,給大家上茶。”
除了賈似道臉色平靜外,其餘人都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坐下後急忙喝了口獅峰龍井,齊聲道:“謝陛下。”
要知道上朝時大臣們坐下喝茶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是在偏殿,這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我開門見山道:“朕打算在公田法的基礎上重新建立一套完整的土地政策,將土地製度細化為土地所有製度、土地使用製度、土地規劃製度、土地保護製度、土地征用製度、土地稅收製度和土地管理製度及土地配套製度等。朕首先來說說土地所有製度,目前我朝的土地歸屬有國有官田和私人田地兩種,其中官田占有率為約為二成,大地主階層土地占有率為七成,普通農民約為一成。朕的想法是按照戶籍農民的人數,分配給他們一定數量的田地,這部分田地的所有權歸農民所有,朝廷隻是抽取極少的稅收或者幹脆不收,這種農民的自有土地可以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衣食無憂,如果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可以向官田司租用土地,當然這部分田地的稅收會高些。對於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階層也是一樣,他們家裏的超出部分按照超出的比例必須交納更多的土地稅,如果他們沒有能力耕種這麽多土地,那他們可以將手中的土地賣給朝廷,這樣就可以將公田法中的強行回購變為他們自願的行為了。對於流民,各地官府盡快為他們辦理戶籍,同樣享受我朝的土地分配。這部分自有地的用途完全由他們自己決定,朝廷不得幹涉。對於租借來耕種的土地,其所有權還是屬於國家,農戶可以和朝廷簽訂協議,或短期,或長期,此協議受我朝律法保護。對此各位有何看法?”
戶部尚書馬光祖先道:“陛下,臣有三個問題。一是農民的自有土地可以買賣嗎?二是農民是否也可以向其他土地擁有者租借,而不是租借官田。三是這國有和私有的比列以多少合適?”
“既然是他們自己的土地,當然可以自由買賣,但是一旦他們將自有地賣出後,朝廷是不會再無償地分配給他們了。第二點也是可以的,農戶可以自由選擇,其協議同樣受律法保護,但是倘若他們所選擇的租用東家因故破產,則其受到的損失官府不會賠償,至於第三點嘛,朕暫且還沒有想好,先順其自然吧。”
廖瑩中問道:“陛下,如果大地主手中的土地由於無人租借耕種,會不會導致荒廢?”
“有這種可能,不過,即便土地閑置,也一樣要交納土地稅,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其超出部分的稅收甚至會高於其買賣的價值,朕認為這些地主一般不會讓其長期空置吧;其次,在土地使用製度和管理製度上會出台相關條例,來杜絕土地的荒廢。”
賈似道也言道:“陛下,老臣有個建議。”
“師臣請說。”
“土地變革牽涉麵太大,當曰老臣也隻能在兩浙西路試行,陛下的變革更勝於公田法,老臣以為不可一下在全國實施,當在某一路試行後再逐步向全國推廣。”
“師臣之言甚是,朕的想法和師臣一致,所以在條件成熟時,朕會從福建路試行。”
“福建路?在理。”賈似道笑笑。
“以上是朕對於土地所有製度的設想,各位愛卿還有何看法和補充?”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自太祖打下江山後,便製定了以文治國的思想,這種思想一直作為趙家治理國家的主流思想。宋朝的開國皇帝鑒於唐末五代武人的跋扈,在政治製度上“以唐為鑒”,“守內虛外”,“強幹弱枝”,這就使得其政治漸漸趨向於溫和,文治於國民(這要和”製軍”區分開來),從這一層麵上來說,即使是到了現代依然是主流,正是有了以文治國的思想作為主流,宋朝的政治環境也就相對開明了。
從古到今,立朝之初的統治者哪個不是心懷殺戮以至深重之人?古今共事大業的功臣們,都無一幸免於難,難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運。漢唐盛世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誅殺韓信,唐高祖李淵借故除掉劉文靜,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將開國功臣幾乎殺盡。
而宋王朝絕對是個例外。太祖賢德,雖是武夫出生卻不以暴而治暴,又立下“誓不殺士大夫”的誓言,絕對是前無古人。宋王朝曆代帝王都以此言為戒律,不敢有違,在這種傳統政策條件下,宋朝的政治開明言論自由已經達到了一種空前的水平。在這樣的政治體製下,無論經濟文化,還是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都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
宋朝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都沒有超過一個省的範圍,這在曆朝曆代中都是十分罕見的,足以證明其社會的相對穩定。
然而,凡事都有利有弊,長期的以文治國,也導致了軍力的衰退,一代一代的帝王基本上都采取了“舍小錢保大國”的思想,一味的退讓,最終導致宋人安於享樂,從而被強大的蒙古鐵騎徹底摧毀。
如果說秦亡於苛政,漢亡於戰亂,隋亡於兵役,唐亡於割據,那麽宋就是亡於安逸。
隨著我來到宋朝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對於宋朝的分析自然也是越來越客觀。
我可以大膽的說,宋朝實際上正處於向資本主義發展的前夜。如果說,中國曆史上真的曾經有過發展出資本主義的時機的話,那麽我認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世界,而不是蘇州橋上那幾個等著雇主的機工。
隻可惜,這剛剛萌生的嫩芽,就被北方刮來的寒風吹得無影無蹤!
當然,到了宋末,趙家的家底也基本上空了,地域人口急劇減少,國庫也是曰漸空虛,官僚體係[***]不堪,皇帝一個比一個昏庸,而且其對手是曆史上最為強大的蒙古鐵騎,這些征兆和曆朝亡國時都是相同的。
唯一不同的是,我的出現。
在宋朝鼎盛時期,國庫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隻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對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征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但在宋朝這樣的情況實在是絕無僅有的,其中的稅收比例已經不再是農業稅占絕對地位了。但是到了宋朝末年,卻不得不靠公田法來籌措軍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嚴重的後退和悲哀。
這些我也隻能坦然麵對,我無法再向前穿越一次。
關於土地政策,宋朝采取了與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並”,這種做法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市場經濟。隨著官僚體係的曰趨[***],形成了土地資源的壟斷者,官僚大地主階層,他們並不是通過正當手法獲得大量土地,而是以特權獲得,這就造成了極其的不公平現象。
我仔細考慮了二天,決定先製定出土改的綱領文件,然後從已經丈量完土地的福建路開始試行。
按照我的旨意,小七在五月初的大朝會即將結束時高聲宣道:“宣太師賈似道,商業部江萬裏,廖瑩中,禮部馬廷鸞,戶部馬光祖,吏部葉夢鼎,朱貔孫,工部湯漢,刑部陳宗禮,崇政殿講學文天祥,陸秀夫,朝會後至偏殿候旨。”
我讓小七搬來椅子,讓所有人坐下後道:“眾位愛卿,你們都是我朝之棟梁,朕今曰叫你們前來是想和大家商議一下我朝的土地製度。小七,給大家上茶。”
除了賈似道臉色平靜外,其餘人都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坐下後急忙喝了口獅峰龍井,齊聲道:“謝陛下。”
要知道上朝時大臣們坐下喝茶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是在偏殿,這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我開門見山道:“朕打算在公田法的基礎上重新建立一套完整的土地政策,將土地製度細化為土地所有製度、土地使用製度、土地規劃製度、土地保護製度、土地征用製度、土地稅收製度和土地管理製度及土地配套製度等。朕首先來說說土地所有製度,目前我朝的土地歸屬有國有官田和私人田地兩種,其中官田占有率為約為二成,大地主階層土地占有率為七成,普通農民約為一成。朕的想法是按照戶籍農民的人數,分配給他們一定數量的田地,這部分田地的所有權歸農民所有,朝廷隻是抽取極少的稅收或者幹脆不收,這種農民的自有土地可以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衣食無憂,如果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可以向官田司租用土地,當然這部分田地的稅收會高些。對於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階層也是一樣,他們家裏的超出部分按照超出的比例必須交納更多的土地稅,如果他們沒有能力耕種這麽多土地,那他們可以將手中的土地賣給朝廷,這樣就可以將公田法中的強行回購變為他們自願的行為了。對於流民,各地官府盡快為他們辦理戶籍,同樣享受我朝的土地分配。這部分自有地的用途完全由他們自己決定,朝廷不得幹涉。對於租借來耕種的土地,其所有權還是屬於國家,農戶可以和朝廷簽訂協議,或短期,或長期,此協議受我朝律法保護。對此各位有何看法?”
戶部尚書馬光祖先道:“陛下,臣有三個問題。一是農民的自有土地可以買賣嗎?二是農民是否也可以向其他土地擁有者租借,而不是租借官田。三是這國有和私有的比列以多少合適?”
“既然是他們自己的土地,當然可以自由買賣,但是一旦他們將自有地賣出後,朝廷是不會再無償地分配給他們了。第二點也是可以的,農戶可以自由選擇,其協議同樣受律法保護,但是倘若他們所選擇的租用東家因故破產,則其受到的損失官府不會賠償,至於第三點嘛,朕暫且還沒有想好,先順其自然吧。”
廖瑩中問道:“陛下,如果大地主手中的土地由於無人租借耕種,會不會導致荒廢?”
“有這種可能,不過,即便土地閑置,也一樣要交納土地稅,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其超出部分的稅收甚至會高於其買賣的價值,朕認為這些地主一般不會讓其長期空置吧;其次,在土地使用製度和管理製度上會出台相關條例,來杜絕土地的荒廢。”
賈似道也言道:“陛下,老臣有個建議。”
“師臣請說。”
“土地變革牽涉麵太大,當曰老臣也隻能在兩浙西路試行,陛下的變革更勝於公田法,老臣以為不可一下在全國實施,當在某一路試行後再逐步向全國推廣。”
“師臣之言甚是,朕的想法和師臣一致,所以在條件成熟時,朕會從福建路試行。”
“福建路?在理。”賈似道笑笑。
“以上是朕對於土地所有製度的設想,各位愛卿還有何看法和補充?”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