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反腐措施
隻要是稍稍有些意願,想有作為的皇燕京會提及並倡導反腐,然而反腐這種事情可大可小,從曆史上看,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查來查去,所有大案全都牽涉到朝中重臣或是皇室成員,最後隻能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當然,反對[***],整治營私舞弊在民間是很容易贏得口碑的。
賈似道心裏自然清楚,想到,“這趙禥又在玩什麽花招?”
眾目睽睽之下,身為百官之首的賈似道盡管心中不滿,見我麵帶笑容,但眼神裏卻露出不容置疑之色,隻得說道:“臣無異議。”
我點點頭,笑道:“很好,有師臣和在座各位的支持,朕的信心就更足了。各位愛卿,朕所言之反腐倡廉並非針對你們,而是針對我朝官場的長年陋習。凡是利於我朝中興之事,朕都會慢慢實施,這其中可能會牽涉到不少官員的既得利益,然,為了我朝之中興大業,朕希望大家犧牲小我,一切以大局為重。錢財乃身外之物,到了一定程度後,隻不過是個數字而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各位縱然富甲天下,百年後也不過一捧之地。為官者留名萬世方為正道,倘若隻為貪財,不如棄官從商。反腐倡廉是一項長期的持久戰,在國庫漸漸充足後,朕也會逐年給我朝官員增加俸祿,高薪養廉是我朝曆來的策略方針,但是,高薪做到了,養廉卻始終沒有做到。這一次,朕既然下定了決心,就決不會再姑息一切違法亂紀的官員,不管是什麽級別的高官貴人,隻要違反我朝律法和官員守則者就一律依法處理,朕一定會讓我大宋天下晴朗無雲。”
我稍微停了停,看了看表情不一的大臣,繼續道:“朕與各位愛卿取得共識後,就該著手具體事務了。反腐倡廉不能隻停留在嘴上,為此朕打算成立監察公署,並首先在福建路試行,運行一段時間後便在全國推廣。”
“監察公署?和朝廷監察禦史台一致嗎?”馬廷鸞問道。
“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不完全一致。馬愛卿,按照我朝定製,監察禦史台隻有六名禦史,其作用是監督百官之言行,然我朝一眾官吏成千上萬,禦史台根本無法顧及,而朕所設立的監察公署將會遍及朝廷及地方各路,所以規模將會是禦史台的數倍。”
“陛下,這個監察公署歸於哪個部門?”馬廷鸞繼續問道。
“直接歸屬於皇室,也就是隻向朕負責。”我看著馬廷鸞驚訝的眼神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總不會懷疑朕也會去貪汙吧?關於反腐倡廉一事,朕會親自負責。”
我的意思很清楚,天下財富都是我的,我自然不會貪汙自己的銀兩,如果讓別人來管,我是不會不放心的。
隨後,我把建立監察公署的具體想法一一告訴了在座的朝臣。
“陛下之言頗有道理,隻是其中細節臣還需好好思索消化。”馬廷鸞聽完後道。
我知道這個監察公署的道理很簡單,但要真正落到實處,還是有不少問題:“各位愛卿,監察公署和銀莊等一樣,都是新生事物,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隻要方向正確,即使中途遇到挫折,也會到達我們的目地的。在監察公署成立後,隨之而來的南衙也會重開,南衙隻負責審理官員受賄案件,讀力於刑部和各級官府,同樣也隻對朕負責。其斷案之依據隻是我朝律法和即將出台的官員行事準則。”
賈似道仔細聽著,並不言語,毫無表情的臉龐掩蓋不住內心的忐忑,“趙禥的用心也太露骨了吧,先前的部門分解,如今的監察公署,都是在強化皇權,長久下去,基本上就會變為皇權獨大了。但是,趙禥的行為全打著中興宋朝的幌子,自己也無法反駁,而且從太後的言行可以看出,後權幾乎是無條件地支持趙禥,倘若自己公然反對趙趙禥的變革,很容易被抓住把柄,遭致皇權後權的打擊,畢竟大宋姓趙,而且是強勢的趙禥當家。”
我自然聽不見賈似道的心聲,但是他的猜測的確十分正確,我就是要讓皇權獨大,倒不是因為我喜歡讀才,而是我認為自己多出八百年的見識,一定能夠更好地針對現狀做出正確的決策。更何況掌握相權的賈似道並非賢臣,很可能是阻礙我變革的絆腳石。
說到這裏,我突然問道:“陳文龍,你明白朕設立監察公署的意義了嗎?”
陳文龍連忙起身道:“陛下,臣明白。”
“那就好,陳文龍接旨聽封。”
陳文龍離開座位跪下道:“臣陳文龍候旨。”
“陳愛卿,福建路監察公署首任監察使就由你擔任。”
“臣接旨。臣陳文龍謝陛下隆恩。”
監察公署雖然品銜不高,卻是代表皇上,又不受地方轄製,自是強過陳文龍在會稽的職務。
“陳愛卿,你出身福建路,對於那裏的官場情形也該略知一二吧。”
“回陛下,臣有所耳聞。”
“恩,陳愛卿,你曾祖父曾言,人才當以氣節為主,希望你謹記此言,如果你自身不潔,休怪朕之無情,在這裏朕明確告訴你,別人貪汙,按律法處置,你若貪汙,朕會定斬不饒。”我看了陳文龍一眼,語氣緩了緩道,“當然,朕對你的人品略有所聞,所以才將此重任交付與你。至於福建路的詳情和監察公署的權限細則你會後找政務院陸秀夫詢問,官員的行事準則朕已經安排趙順孫在起草,近兩曰你也協助趙愛卿一起擬定吧。”
陳文龍擦了擦頭上的冷汗道:“是,陛下,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好了,起來吧。下麵朕繼續說第二件事。陳宜中陳愛卿,朕記得先帝寶佑年間,你和與黃鏞、劉黻、林則祖、陳宗、曾唯等六人上書抨擊殿中侍禦史丁大全而被削籍除名,謫建昌軍,時稱六君子。有這事吧?”
我在說到六君子上書評擊丁大全時,眼神下意識地瞟了下賈似道,心裏想著,“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句話好像是正確的吧?
陳宜中自豪道:“陛下,確有此事。”
“很好,當年你們六人不畏強權,敢於直言,朕頗為欣賞。朕打算出版一份刊物,專門刊登我朝各部各院之公示,宣傳朝廷的動向以及對部分時事的評價等。簡單而言,其目的有二,一是公示和宣傳,二是輿論造勢及監督。”
陳宜中不明所以,問道:“陛下,公示宣傳好理解,但輿論造勢監督?臣卻不明。”
“所謂監督,就是將有違紀之官員公布於眾,讓百姓都知道其罪行及受到的懲罰,對於這名貪官,以及其周邊之人,是不是都能起到監督警示作用呢?又如當年你們六君子上書朝廷,如果有這樣一份刊物,讓全天下的百姓都能知道丁大全之罪行,也知道你們上書之事,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支持,如此以來,反對丁大全的聲勢就會更加浩大,你們六君子也就不必孤軍奮戰了。各位愛卿,可別小看這種輿論之勢,其作用之大,有時候甚至超過律法的製裁。”
陳宜中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道:“陛下聖明。”
“陳愛卿,你們六人之中,除了你身居要職,其餘五人現在大都在京閑職,你通知他們明曰下午到朕的禦書房,朕打算見見他們,順便也看看他們五人是否能夠擔當此刊物發行的重任。”
“是,陛下,臣領旨。”
在這六君子中,陳宜中因後來拜相名氣最大,但卻因投靠賈似道而有了汙點。黃鏞和劉黻一生頗有好評,基本上沒有留下劣跡,至於其他三人史書上則少有記載。六君子均出自太學,文筆上應該沒有問題,從品行上看,除了陳宜中也應該沒有問題。
禮部尚書馬廷鸞再次問道:“陛下,這刊物又屬朝中何部治下?”
我知道這些新的機構部門都不在原有禮製中,笑道:“這刊物之人員不在朝廷編製內。”
“啊?這個還是直屬皇室嗎?”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隻要是稍稍有些意願,想有作為的皇燕京會提及並倡導反腐,然而反腐這種事情可大可小,從曆史上看,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查來查去,所有大案全都牽涉到朝中重臣或是皇室成員,最後隻能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當然,反對[***],整治營私舞弊在民間是很容易贏得口碑的。
賈似道心裏自然清楚,想到,“這趙禥又在玩什麽花招?”
眾目睽睽之下,身為百官之首的賈似道盡管心中不滿,見我麵帶笑容,但眼神裏卻露出不容置疑之色,隻得說道:“臣無異議。”
我點點頭,笑道:“很好,有師臣和在座各位的支持,朕的信心就更足了。各位愛卿,朕所言之反腐倡廉並非針對你們,而是針對我朝官場的長年陋習。凡是利於我朝中興之事,朕都會慢慢實施,這其中可能會牽涉到不少官員的既得利益,然,為了我朝之中興大業,朕希望大家犧牲小我,一切以大局為重。錢財乃身外之物,到了一定程度後,隻不過是個數字而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各位縱然富甲天下,百年後也不過一捧之地。為官者留名萬世方為正道,倘若隻為貪財,不如棄官從商。反腐倡廉是一項長期的持久戰,在國庫漸漸充足後,朕也會逐年給我朝官員增加俸祿,高薪養廉是我朝曆來的策略方針,但是,高薪做到了,養廉卻始終沒有做到。這一次,朕既然下定了決心,就決不會再姑息一切違法亂紀的官員,不管是什麽級別的高官貴人,隻要違反我朝律法和官員守則者就一律依法處理,朕一定會讓我大宋天下晴朗無雲。”
我稍微停了停,看了看表情不一的大臣,繼續道:“朕與各位愛卿取得共識後,就該著手具體事務了。反腐倡廉不能隻停留在嘴上,為此朕打算成立監察公署,並首先在福建路試行,運行一段時間後便在全國推廣。”
“監察公署?和朝廷監察禦史台一致嗎?”馬廷鸞問道。
“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不完全一致。馬愛卿,按照我朝定製,監察禦史台隻有六名禦史,其作用是監督百官之言行,然我朝一眾官吏成千上萬,禦史台根本無法顧及,而朕所設立的監察公署將會遍及朝廷及地方各路,所以規模將會是禦史台的數倍。”
“陛下,這個監察公署歸於哪個部門?”馬廷鸞繼續問道。
“直接歸屬於皇室,也就是隻向朕負責。”我看著馬廷鸞驚訝的眼神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總不會懷疑朕也會去貪汙吧?關於反腐倡廉一事,朕會親自負責。”
我的意思很清楚,天下財富都是我的,我自然不會貪汙自己的銀兩,如果讓別人來管,我是不會不放心的。
隨後,我把建立監察公署的具體想法一一告訴了在座的朝臣。
“陛下之言頗有道理,隻是其中細節臣還需好好思索消化。”馬廷鸞聽完後道。
我知道這個監察公署的道理很簡單,但要真正落到實處,還是有不少問題:“各位愛卿,監察公署和銀莊等一樣,都是新生事物,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隻要方向正確,即使中途遇到挫折,也會到達我們的目地的。在監察公署成立後,隨之而來的南衙也會重開,南衙隻負責審理官員受賄案件,讀力於刑部和各級官府,同樣也隻對朕負責。其斷案之依據隻是我朝律法和即將出台的官員行事準則。”
賈似道仔細聽著,並不言語,毫無表情的臉龐掩蓋不住內心的忐忑,“趙禥的用心也太露骨了吧,先前的部門分解,如今的監察公署,都是在強化皇權,長久下去,基本上就會變為皇權獨大了。但是,趙禥的行為全打著中興宋朝的幌子,自己也無法反駁,而且從太後的言行可以看出,後權幾乎是無條件地支持趙禥,倘若自己公然反對趙趙禥的變革,很容易被抓住把柄,遭致皇權後權的打擊,畢竟大宋姓趙,而且是強勢的趙禥當家。”
我自然聽不見賈似道的心聲,但是他的猜測的確十分正確,我就是要讓皇權獨大,倒不是因為我喜歡讀才,而是我認為自己多出八百年的見識,一定能夠更好地針對現狀做出正確的決策。更何況掌握相權的賈似道並非賢臣,很可能是阻礙我變革的絆腳石。
說到這裏,我突然問道:“陳文龍,你明白朕設立監察公署的意義了嗎?”
陳文龍連忙起身道:“陛下,臣明白。”
“那就好,陳文龍接旨聽封。”
陳文龍離開座位跪下道:“臣陳文龍候旨。”
“陳愛卿,福建路監察公署首任監察使就由你擔任。”
“臣接旨。臣陳文龍謝陛下隆恩。”
監察公署雖然品銜不高,卻是代表皇上,又不受地方轄製,自是強過陳文龍在會稽的職務。
“陳愛卿,你出身福建路,對於那裏的官場情形也該略知一二吧。”
“回陛下,臣有所耳聞。”
“恩,陳愛卿,你曾祖父曾言,人才當以氣節為主,希望你謹記此言,如果你自身不潔,休怪朕之無情,在這裏朕明確告訴你,別人貪汙,按律法處置,你若貪汙,朕會定斬不饒。”我看了陳文龍一眼,語氣緩了緩道,“當然,朕對你的人品略有所聞,所以才將此重任交付與你。至於福建路的詳情和監察公署的權限細則你會後找政務院陸秀夫詢問,官員的行事準則朕已經安排趙順孫在起草,近兩曰你也協助趙愛卿一起擬定吧。”
陳文龍擦了擦頭上的冷汗道:“是,陛下,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好了,起來吧。下麵朕繼續說第二件事。陳宜中陳愛卿,朕記得先帝寶佑年間,你和與黃鏞、劉黻、林則祖、陳宗、曾唯等六人上書抨擊殿中侍禦史丁大全而被削籍除名,謫建昌軍,時稱六君子。有這事吧?”
我在說到六君子上書評擊丁大全時,眼神下意識地瞟了下賈似道,心裏想著,“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句話好像是正確的吧?
陳宜中自豪道:“陛下,確有此事。”
“很好,當年你們六人不畏強權,敢於直言,朕頗為欣賞。朕打算出版一份刊物,專門刊登我朝各部各院之公示,宣傳朝廷的動向以及對部分時事的評價等。簡單而言,其目的有二,一是公示和宣傳,二是輿論造勢及監督。”
陳宜中不明所以,問道:“陛下,公示宣傳好理解,但輿論造勢監督?臣卻不明。”
“所謂監督,就是將有違紀之官員公布於眾,讓百姓都知道其罪行及受到的懲罰,對於這名貪官,以及其周邊之人,是不是都能起到監督警示作用呢?又如當年你們六君子上書朝廷,如果有這樣一份刊物,讓全天下的百姓都能知道丁大全之罪行,也知道你們上書之事,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支持,如此以來,反對丁大全的聲勢就會更加浩大,你們六君子也就不必孤軍奮戰了。各位愛卿,可別小看這種輿論之勢,其作用之大,有時候甚至超過律法的製裁。”
陳宜中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道:“陛下聖明。”
“陳愛卿,你們六人之中,除了你身居要職,其餘五人現在大都在京閑職,你通知他們明曰下午到朕的禦書房,朕打算見見他們,順便也看看他們五人是否能夠擔當此刊物發行的重任。”
“是,陛下,臣領旨。”
在這六君子中,陳宜中因後來拜相名氣最大,但卻因投靠賈似道而有了汙點。黃鏞和劉黻一生頗有好評,基本上沒有留下劣跡,至於其他三人史書上則少有記載。六君子均出自太學,文筆上應該沒有問題,從品行上看,除了陳宜中也應該沒有問題。
禮部尚書馬廷鸞再次問道:“陛下,這刊物又屬朝中何部治下?”
我知道這些新的機構部門都不在原有禮製中,笑道:“這刊物之人員不在朝廷編製內。”
“啊?這個還是直屬皇室嗎?”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