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國營商行


    “阮愛卿。”


    阮登炳見朝會時我第一個點到他,連忙出列道:“臣在。”


    “銀莊開業後的情況如何,我大宋華夏幣的發行是不是遇到了阻礙。”


    阮登炳低著頭道:“回陛下,華夏幣的兌換確實不夠理想。”


    “原因何在。”


    “陛下,臣以為主要是我朝百姓對於紙幣缺乏信心,近幾年來,我朝的紙幣交子會子信譽不佳,連續出現貶值現象,且幅度很大,所以臨安城中的商行有九成以上都不願意接受紙幣,至於小商販們更是隻收銅錢,目前,銀莊的存儲業務倒是漸漸多了起來,而前來兌換華夏幣的客人卻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用會子來換取華夏幣,臣每天都安排人手在銀莊外麵宣傳華夏幣的好處及朝廷的貨幣政策,而且還印製了大量的宣傳單,在繁華的商業街道上向商鋪和行人發放,但至今收效甚微。”


    我的手指不經意地又敲了敲龍椅的邊沿,問道:“各位愛卿,你們有何建議。”


    一陣沉默後,馬廷鸞奏道:“陛下莫急,雖然阮大人所言確有幾分道理,但隻需對百姓多加引導,臣認為百姓會樂於接受的,華夏幣畢竟是我朝的法定貨幣,麵值大小適合,且紙幣攜帶方便,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當年發行交子會子時,人們也是觀望良久,才逐漸認可的。”


    “這個朕也知道,一旦朝廷停止鑄造銅錢,百姓也就隻好使用紙幣了,但那時就十分被動了,朕的意思是找出一種方法能讓百姓盡快接受,目的是恢複百姓對於朝廷公信力的信心。”


    “陛下,臣王應麟有本啟奏。”


    “王愛卿,請講。”


    王應麟是我新提拔的崇政殿說書,曾任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先帝西去後,為馬光祖舉薦,召其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現擢攝禮部郎官兼直學士院,在趙順孫進入政務院後,又得趙順孫和文天祥的推薦,我啟用王應麟替代了趙順孫的部分工作,王應麟大約四十出頭,祖籍河南開封,後遷居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複中博學宏詞科,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曾被放逐,


    曆史上的王應麟學識淵博,著作頗多,南宋滅亡後,堅不仕蒙,隱居二十年,著《玉海》、《困學紀聞》等,後世家喻戶曉的《三字經》便是其著作之一,


    “陛下,臣仔細聽了阮大人所述之原因,這其中的根本有兩點,一是百姓擔心華夏幣同會子般無法保值,二是沒有商鋪願意接受,所以,臣以為應該從這兩點入手來加以解決。”


    我微微頜頭道:“那王愛卿有何方法呢。”


    “陛下,正如馬大人,阮大人所言,我朝的交子會子等紙幣在百姓中的口碑極差,要扭轉這種思想意識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宣傳實為最好的方式,臣以為還應加大宣傳的力度,比如說,在臨安城的所有報紙上大肆宣傳,務必要做到讓所有臨安百姓都知道華夏幣不同於以前的會子,它的發行原則是基於我朝金銀的儲備量,絕對不會隨意多發,濫發的,一旦臨安的百姓認可了,其它各路的百姓就相對易於接受,對於第二點,臣以為首先當嚴令臨安城的大商行,大商鋪,大酒肆等必須無條件接受華夏幣,華夏幣是我朝之法定貨幣,作為我朝之人,你可以不使用,但你卻不能拒絕他人使用;另外就是開辦直屬朝廷的商鋪,供應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糧食,鹽,火燭,布料等,這家直屬朝廷的商鋪可以接收任何我朝法定的貨幣,那麽百姓兌換了華夏幣就有地方可以使用了。”


    “什麽,朝廷怎麽能開商鋪。”


    “這於禮不符啊。”


    “就是,謬也,謬也。”


    雖然大宋朝的商業氣氛濃厚,但在這些朝廷高官眼中,商業的作用,也僅僅隻是讓其增加享樂的去處而已,


    堂堂的朝廷怎麽能做這種事,


    一時之間,王應麟的提議遭到了七成以上官員的反對,


    “王應麟之意不就是要開辦後世的國營商場嗎。”


    我沒有去聽大臣們的反對聲,國營商場在計劃經濟時代數量最多,幾乎占有了商場總量的九成,在一定時期裏起到了穩定物價的作用,也保證了百姓的基本供給,


    “這或許是種可行之法。”我想到,


    殿上的大臣們見我不說話,也就慢慢安靜下來,齊齊地望著我,


    “師臣,你意下如何。”我看著心不在焉的賈似道,


    九月九曰將會是軍改與否的決定曰,賈似道的心思都放在了“九九”會議上,最近幾曰的朝會都顯得無精打采,


    “陛下,老臣讚同王大人的提議,從古到今,雖然沒有朝廷開辦商鋪的先例,但也沒有任何禮製規定不準朝廷開辦商鋪,就像我朝出現的紙幣,在以前的曆朝曆代也沒有誰使用過。”


    賈似道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對此我也不禁點了點頭:“師臣此言甚合朕心,既然師臣也覺可行,那朕就同意了,商業部江萬裏,廖瑩中,銀莊阮登炳,崇政殿說書王應麟。”


    “臣等在。”四人出列道,


    “朕下詔,以商業部之名義,在臨安城主要商業街道及百姓住宅集中區域開設商鋪連鎖,主要經營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此事交與你們四人共同商議,由王愛卿負責,所上奏折朕審閱後便交商業部執行,半月之後,朕要在臨安街上見到第一間商鋪出現。”


    我想了想補充道:“商鋪的目的並非要盈利,但也沒有必要虧本,定價原則暫時按照臨安市麵上同種貨物的均價,略低就行,不要去衝擊原有的市場價格體係,貨物的種類由商業部選定,滿足百姓的基本生活即可。”


    “是,臣等遵旨。”


    “請陛下為商鋪賜名。”四人中職位最高的江萬裏道,


    “這名字嘛,朕看就叫做大宋國營商行吧,其首要目的就是配合銀莊發行華夏幣,使得百姓兌換後的華夏幣能夠使用,還有,商鋪的經營也要嚴格遵守我朝的商業法,稅法等。”


    “是,陛下。”四人再度應道,


    “潛說友。”


    “臣在。”


    “臨安府也需派人配合銀莊上街進行宣傳,並嚴查各大型商行酒樓等,嚴禁其拒收華夏幣。”


    “是,臣遵旨。”


    “好,下麵朕再來說說廬州之事,各位愛卿,廬州戰事已經結束,雖然戰爭規模不大,但我軍的勝利也極大地鼓舞了我朝將士的士氣,朕為我朝之勇士感到驕傲,師臣,有關各將士的獎賞事宜,樞密院整理完畢了嗎。”


    “陛下,已經完成,請陛下過目。”賈似道起身,雙手舉著一份奏折道,


    “呈上。”


    小七走下台階,接過了賈似道手中的奏折轉呈於我,


    “今廬州大捷,全賴陛下洪福齊天,我朝將士奮勇殺敵,樞密院及兵部商議後,擬定封賞如下:一,原廬州統製範勝、統領[***]、正將高興、副將孟興在與蒙古阿術所部的交戰中英勇向前,不幸身亡,特追贈統製範勝為輕車都尉,餘者皆追贈為騎都尉,四人之一子進勇副尉,二,淮南西路製置使夏貴指揮有方,建議晉升為護軍,將軍王勝,夏青等晉升為上騎都尉,將軍韓震,史玉琪等晉升為飛騎尉,以上為勳官,三,樞密院及兵部建議,夏貴將軍晉級太中大夫,王勝,夏青等晉級通直郎,韓震,史玉琪等晉級承事郎,以上為散官,四,在本次戰役中表現優異者,王勝升步軍廂都指揮使,夏青升馬軍軍都指揮使,韓震升馬軍軍都指揮使,史玉琪升軍都虞候,士卒中表現優異者張峰升馬軍軍使,李學州升步軍都頭,高康健升步軍都頭,餘者獎賞附錄明細,五,樞密院及兵部建議,獎廬州全體戰士錢十萬。”


    我看完後也沒有能夠全部明白,什麽勳官,散官的,隻知道是各種名譽職位,隻有第四,第五點我基本清楚,都是實實在在的晉升,難怪後世在評論宋朝官職時都覺複雜,看來我這方麵的知識也要補習下了,


    樞密院擬定的方案中,韓震的升遷速度最快,已經和夏青一樣,均為馬軍都指揮使了,不過,從夏貴的戰報及龍牙情報部的消息看,韓震也確實頗有將才,


    “陸愛卿。”


    “臣在。”


    我讓小七將賈似道的奏折遞給陸秀夫,道:“樞密院及軍部所擬之獎賞方案,朕準奏,此方案交軍務部擬旨,隨後通告廬州戰區。”


    陸秀夫接過奏折道:“是,臣遵旨。”


    賈似道心裏極為不快,按照慣列,皇帝批準後,當由樞密院起草擬旨,再經皇帝蓋印簽發,而今卻交給了軍務院,雖然旨意的內容還是按照樞密院的奏折,隻是改變了簽發的形式,但也顯示了軍務院明顯是在分散樞密院和兵部的權力,換而言之,就是皇權在分化賈似道的相權,


    我當然清楚賈似道的心思,我也不去理他繼續道:“文愛卿及政務院各位愛卿,朕於明曰朝會後在偏殿召開行省製改革的會議,你們事先做好準備,另外關於律法司的建立也一並在明曰會上商議,對了,師臣,你和中書省翁愛卿也參加。”


    “是,臣等遵旨。”


    賈似道聽罷,心裏覺得完全不是個味,最後還是壓住心中的不滿道:“老臣遵旨。”


    離開大慶殿,小七道:“官家,顯文閣已經改建完畢。”


    “是嗎,很好,走,現在就去。”


    宋朝皇室有個傳統,每位皇帝死後,繼任者便會在宮裏宮外修建或改建一處樓閣,用來收集整理前朝相關的禦筆及各類皇室秘密文獻,自龍圖閣(始自宋真宗)開始,已經修建了10座,顯文閣是第11座,


    宋朝的殿閣學士很多,其起源便是來自這裏,比如,後世人人皆知的鐵麵包公包大人就擔任過龍圖閣直學士,也就是閣學士(分為學士,直學士,待製,直閣四等)的一種,殿閣學士本來的職責是整理編排前朝皇帝的資料,後來演變為一種名譽學士官職了,


    先帝理宗在宮中的辦公地點有兩處,一是寧乾宮的禦書房,一是旁邊的顯文殿,顯文殿靠近金水池,理宗喜水,所以將顯文殿當做了自己的辦公室之一,


    我登基後,便按照禮製將其改建為顯文閣,作為收藏理宗時期禦筆資料的藏書閣,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帝王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無心不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無心不活並收藏穿越之帝王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