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印應雷
“學生印應雷參見皇上,草民印應雷見過各位大人。”
“學生。”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印應雷不慌不忙地解釋道:“陛下,學生乃是嘉熙二年(1238年)進士,先帝寶祐二年(1254年)任和州守,目前沒有官職在身,所以草民自稱學生也。”
昨曰朝會時,我並沒有仔細觀看三位候選人的容貌,這時我才仔細端詳起此人,不知為何,我的大腦中突然閃現出一位古人的名字,三國時期人稱鳳雛的龐統龐士元,
所有的讀書人,隻要取得功名後,對上都可以自稱學生,印應雷這般自稱也無可非議,
我淡然道:“印應雷,坐下吧,開始。”
“是,陛下。”印應雷坐下後道,“陛下,各位大人,印某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因此,如果讓印某出任臨安戰區製置使一職,則印某隻會以計臨敵。”
從印應雷的出場來看,似乎比起前麵兩人都要精彩,或許這就是他的姓格所致吧,
“計將安出。”
“陛下,倘若三年後我朝大軍北伐,陛下準備讓臨安戰區的將士從何地進發呢。”
我聽罷心中一樂,這印應雷,難怪宋理宗不喜,這是麵試,應當是我在問他,他倒好,反而問起我來了,看來與傳聞頗為相符,此人思維異於常人,而且膽大,甚至比那呂信的膽子更大,我笑笑道:“印應雷,這有何講究嗎。”
“陛下,選擇進攻路線當然是有說法的。”
對於北伐,我的初步打算是多路進攻,齊頭並進,而通過海軍協助,直撲京津一帶也在構思中,當然,這些都隻是一個模糊的想法而已,
“既然陛下不願明示,那學生便自行猜測了。”印應雷見我不說話,繼續道,“學生猜測陛下是想讓臨安戰區的將士們走水路,從京東東路(今山東青州)以北的某地直接北上。”
我心裏一愣,眼睛瞪著印應雷道:“京東東路。”
“正是,陛下,我朝水師優勢明顯,從京東東路上岸,直接攻擊蒙古人的腹地,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印應雷,僅憑一個臨安戰區的幾萬人馬,你就不怕孤軍深入,被蒙古人殲滅嗎。”
“陛下,學生繼續來猜測下。”印應雷笑道,“以陛下之神,自是不會隻出動一個臨安戰區的,四川,襄樊,兩淮,有可能陛下會四箭齊發,況且學生帶領臨安戰區的將士當然不會和蒙古軍隊硬拚。”
我是有走水路的打算,但至於是否就會派遣臨安戰區,我卻根本沒有考慮過,我的潛意識中是想打造一支類似後世的海軍陸戰隊,
“那你意欲如何。”
“陛下,學生當然怕,不過怕也沒用啊,陛下如果將重任交給學生,那學生也隻能去啊,學生想過,不要不去硬拚,采取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走的方法,還是有一線機會的。”
“聽上去怎麽像遊擊戰。”我暗自驚道,莫非這印應雷和四大製置使有過接觸,
“走,走向何處。”
“陛下,京東東路地勢平坦,適合蒙古騎軍的規模開展,學生自然不會留在那裏,西進,再西進,學生其實也沒有完全想好,隻是有一種直覺,一路西進,千裏轉戰太行山。”
“太行山。”
“是,陛下,太行之地勢突兀,明顯可以牽製住蒙古騎軍的長處,我臨安戰區以步軍為主,可以依托太行之險,占山為王,蒙古人如果想要剿滅我軍,非得以數倍之兵力圍之,依照目前敵我雙方的兵力來看,基本上是旗鼓相當,學生率領臨安戰區的數萬將士至少可以拖住敵人的十萬軍隊,這就減輕了其他幾路北伐軍的壓力,學生隻需要堅持到我朝諸路大軍破敵,然後再從山中殺出,裏應外合,一舉消滅蒙古軍隊的有生力量,如此,大事可成也。”
不論印應雷的方案是否可行,單就是這份計劃的豪氣就足以讓在座之人震驚,就連軍事經驗豐富的史岩之也覺得印應雷之膽大,不免暗自讚道,有氣魄,
要知道,四萬大軍深入敵後,極有可能被全殲,印應雷的計劃有些類似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之壯舉,但是一旦站穩腳跟,的確就像是在敵人的心髒上插上了一把尖刀,
陸秀夫問道:“印先生,如果蒙古大軍不來包圍呢。”
“那我等便四處出擊,遇到無人駐守的城池便奪之,如有大軍,則避之,總而言之,我臨安戰區以山賊或流寇的形式出現在蒙古人的腹地,猶如一把尖刀隨時會在其中攪個天翻地覆。”
陸秀夫脫口而道:“山賊,流寇,這不就是一場規模浩大的遊擊戰嗎。”
“遊擊戰。”印應雷也露出驚訝之色,“什麽是遊擊戰。”
我笑笑言道:“印應雷,朕來問你,從海邊登陸,要到達太行山一帶遙遙千裏,且不說部隊輜重甚多,就隻是數萬大軍也不是輕易可以轉戰的,你對此有何打算。”
“陛下,因時間匆促,學生並未有全麵詳細的計劃,但是若要轉戰千裏,就隻能化整為零,盡量穿行於人煙罕至的羊腸小道,遇弱則滅之,遇強則繞之,最終集合於太行山下,再化零為整。”
我繼續問道:“即使可行,沿途補給如何做到。”
“陛下,學生剛才講過,進入北方後,我戰區以流寇形式存在,那麽每一處蒙古官府,每一戶蒙古富戶,還有原金國富裕之家,都是我等之糧倉。”
“搶劫啊。”
“沒錯,陛下,這和蒙古軍隊早期的做法一樣,以戰養軍。”
這個印應雷,倒真是塊打遊擊的料,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範文煥驚呼道:“這就與強盜行徑無異啊。”
我點點頭道:“範愛卿,過程並不重要,結果才是朕需要的,強盜也好,正規軍也好,隻要能完成任務就是對的,印應雷,你的計劃中,有兩大難點,一是如何到達太行,一是到達後怎樣在太行山內生存下去,針對這兩點,你給朕一份詳細方案,不管最後任命誰為臨安戰區製置使,也不管朕是否會派臨安戰區從水路進發,朕都會好好研究下你的計劃。”
“是,陛下。”
“好了,印應雷,你還有什麽要說的。”
“陛下,當然還有,剛剛學生說了戰區未來的任務,一旦確定了目標和任務,那就要在事先進行針對訓練了,學生雖然沒有正式在軍中服役,但也知道我朝以步軍為主,在北伐之前,這點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在戰鬥中,必須要讓我朝的將領們清醒地認識到,審時度勢,善用環境,揚長避短,集中優勢力量打殲滅戰,如此一來,才可能做到此消彼長,慢慢就此改變雙方將士的數量,最終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麵,如果學生擔任戰區統帥之職,則學生的主要精力會放在練將之上而非練兵,因為練兵非學生之長。”
陸秀夫問道:“印先生,依你之見,如何才能集中優勢兵力。”
“陸大人,印某所言是集中優勢力量,這並非單指兵力,一旦臨安戰區深入敵人內部後,則隻有在運動戰中才能找到這樣的機會,創造出優勢,一戰定勝負,戰完便撤。”
我讚道:“撤離一個戰場後再次尋找下一次戰機,如此循環反複,不拘於一點一麵。”
“陛下聖明,學生正是此意。”
陸秀夫心念一動,突然說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恩。”印應雷思索片刻後看向陸秀夫,半響後才歎道,“陸大人,精辟,精辟啊,印某不及也,曰後印某定當登門求教,還望陸大人不惜賜教。”
陸秀夫笑笑,也不言語,
印應雷見陸秀夫不回答,有些著急道:“莫非陸大人瞧不起印某。”
“非也,非也。”
“那是何故。”
“印先生,因為說出這句話的並非陸某,曰後若有機會,陸某定會給你引見。”
印應雷抱拳道:“我朝還有如此高人,陸大人費心惦記,印某感激不盡。”
我見有些偏題,便道:“印應雷,還有補充的嗎。”
“有,有的,陛下,還有一點就是學生會訓練一支細作營,雖說北方之地乃是我朝舊地,然畢竟失去了一百多年,當地的百姓大都是在金國或蒙古的統治下成長起來的,因此學生會派出這支細作營,先期返回,摸清當地環境,以圖接應,這點十分重要,更需要得到朝中細作部門的幫助。”
“恩,這點自然沒有問題,印應雷,如果沒有了就先退出吧。”
“等等,陛下,還有最後一點。”
“說吧。”
“陛下,學生對於戰區的士兵,除了按照我朝的正常訓練方式外,還會增加一項野外求生技能的訓練,不然到了太行山後,不被蒙古兵打死,也會被惡劣的環境折磨而死。”
這印應雷就像擠牙膏似地,一會冒出一點,我知道,給他們的準備時間隻有昨天晚上,印應雷的很多想法可能都是在麵試時才臨時想出來的,
“好了,還有什麽想法一並在奏折裏吧,印應雷,退下。”我不再給他機會,直接道,“下一位,範文虎。”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學生印應雷參見皇上,草民印應雷見過各位大人。”
“學生。”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印應雷不慌不忙地解釋道:“陛下,學生乃是嘉熙二年(1238年)進士,先帝寶祐二年(1254年)任和州守,目前沒有官職在身,所以草民自稱學生也。”
昨曰朝會時,我並沒有仔細觀看三位候選人的容貌,這時我才仔細端詳起此人,不知為何,我的大腦中突然閃現出一位古人的名字,三國時期人稱鳳雛的龐統龐士元,
所有的讀書人,隻要取得功名後,對上都可以自稱學生,印應雷這般自稱也無可非議,
我淡然道:“印應雷,坐下吧,開始。”
“是,陛下。”印應雷坐下後道,“陛下,各位大人,印某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因此,如果讓印某出任臨安戰區製置使一職,則印某隻會以計臨敵。”
從印應雷的出場來看,似乎比起前麵兩人都要精彩,或許這就是他的姓格所致吧,
“計將安出。”
“陛下,倘若三年後我朝大軍北伐,陛下準備讓臨安戰區的將士從何地進發呢。”
我聽罷心中一樂,這印應雷,難怪宋理宗不喜,這是麵試,應當是我在問他,他倒好,反而問起我來了,看來與傳聞頗為相符,此人思維異於常人,而且膽大,甚至比那呂信的膽子更大,我笑笑道:“印應雷,這有何講究嗎。”
“陛下,選擇進攻路線當然是有說法的。”
對於北伐,我的初步打算是多路進攻,齊頭並進,而通過海軍協助,直撲京津一帶也在構思中,當然,這些都隻是一個模糊的想法而已,
“既然陛下不願明示,那學生便自行猜測了。”印應雷見我不說話,繼續道,“學生猜測陛下是想讓臨安戰區的將士們走水路,從京東東路(今山東青州)以北的某地直接北上。”
我心裏一愣,眼睛瞪著印應雷道:“京東東路。”
“正是,陛下,我朝水師優勢明顯,從京東東路上岸,直接攻擊蒙古人的腹地,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印應雷,僅憑一個臨安戰區的幾萬人馬,你就不怕孤軍深入,被蒙古人殲滅嗎。”
“陛下,學生繼續來猜測下。”印應雷笑道,“以陛下之神,自是不會隻出動一個臨安戰區的,四川,襄樊,兩淮,有可能陛下會四箭齊發,況且學生帶領臨安戰區的將士當然不會和蒙古軍隊硬拚。”
我是有走水路的打算,但至於是否就會派遣臨安戰區,我卻根本沒有考慮過,我的潛意識中是想打造一支類似後世的海軍陸戰隊,
“那你意欲如何。”
“陛下,學生當然怕,不過怕也沒用啊,陛下如果將重任交給學生,那學生也隻能去啊,學生想過,不要不去硬拚,采取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走的方法,還是有一線機會的。”
“聽上去怎麽像遊擊戰。”我暗自驚道,莫非這印應雷和四大製置使有過接觸,
“走,走向何處。”
“陛下,京東東路地勢平坦,適合蒙古騎軍的規模開展,學生自然不會留在那裏,西進,再西進,學生其實也沒有完全想好,隻是有一種直覺,一路西進,千裏轉戰太行山。”
“太行山。”
“是,陛下,太行之地勢突兀,明顯可以牽製住蒙古騎軍的長處,我臨安戰區以步軍為主,可以依托太行之險,占山為王,蒙古人如果想要剿滅我軍,非得以數倍之兵力圍之,依照目前敵我雙方的兵力來看,基本上是旗鼓相當,學生率領臨安戰區的數萬將士至少可以拖住敵人的十萬軍隊,這就減輕了其他幾路北伐軍的壓力,學生隻需要堅持到我朝諸路大軍破敵,然後再從山中殺出,裏應外合,一舉消滅蒙古軍隊的有生力量,如此,大事可成也。”
不論印應雷的方案是否可行,單就是這份計劃的豪氣就足以讓在座之人震驚,就連軍事經驗豐富的史岩之也覺得印應雷之膽大,不免暗自讚道,有氣魄,
要知道,四萬大軍深入敵後,極有可能被全殲,印應雷的計劃有些類似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之壯舉,但是一旦站穩腳跟,的確就像是在敵人的心髒上插上了一把尖刀,
陸秀夫問道:“印先生,如果蒙古大軍不來包圍呢。”
“那我等便四處出擊,遇到無人駐守的城池便奪之,如有大軍,則避之,總而言之,我臨安戰區以山賊或流寇的形式出現在蒙古人的腹地,猶如一把尖刀隨時會在其中攪個天翻地覆。”
陸秀夫脫口而道:“山賊,流寇,這不就是一場規模浩大的遊擊戰嗎。”
“遊擊戰。”印應雷也露出驚訝之色,“什麽是遊擊戰。”
我笑笑言道:“印應雷,朕來問你,從海邊登陸,要到達太行山一帶遙遙千裏,且不說部隊輜重甚多,就隻是數萬大軍也不是輕易可以轉戰的,你對此有何打算。”
“陛下,因時間匆促,學生並未有全麵詳細的計劃,但是若要轉戰千裏,就隻能化整為零,盡量穿行於人煙罕至的羊腸小道,遇弱則滅之,遇強則繞之,最終集合於太行山下,再化零為整。”
我繼續問道:“即使可行,沿途補給如何做到。”
“陛下,學生剛才講過,進入北方後,我戰區以流寇形式存在,那麽每一處蒙古官府,每一戶蒙古富戶,還有原金國富裕之家,都是我等之糧倉。”
“搶劫啊。”
“沒錯,陛下,這和蒙古軍隊早期的做法一樣,以戰養軍。”
這個印應雷,倒真是塊打遊擊的料,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範文煥驚呼道:“這就與強盜行徑無異啊。”
我點點頭道:“範愛卿,過程並不重要,結果才是朕需要的,強盜也好,正規軍也好,隻要能完成任務就是對的,印應雷,你的計劃中,有兩大難點,一是如何到達太行,一是到達後怎樣在太行山內生存下去,針對這兩點,你給朕一份詳細方案,不管最後任命誰為臨安戰區製置使,也不管朕是否會派臨安戰區從水路進發,朕都會好好研究下你的計劃。”
“是,陛下。”
“好了,印應雷,你還有什麽要說的。”
“陛下,當然還有,剛剛學生說了戰區未來的任務,一旦確定了目標和任務,那就要在事先進行針對訓練了,學生雖然沒有正式在軍中服役,但也知道我朝以步軍為主,在北伐之前,這點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在戰鬥中,必須要讓我朝的將領們清醒地認識到,審時度勢,善用環境,揚長避短,集中優勢力量打殲滅戰,如此一來,才可能做到此消彼長,慢慢就此改變雙方將士的數量,最終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麵,如果學生擔任戰區統帥之職,則學生的主要精力會放在練將之上而非練兵,因為練兵非學生之長。”
陸秀夫問道:“印先生,依你之見,如何才能集中優勢兵力。”
“陸大人,印某所言是集中優勢力量,這並非單指兵力,一旦臨安戰區深入敵人內部後,則隻有在運動戰中才能找到這樣的機會,創造出優勢,一戰定勝負,戰完便撤。”
我讚道:“撤離一個戰場後再次尋找下一次戰機,如此循環反複,不拘於一點一麵。”
“陛下聖明,學生正是此意。”
陸秀夫心念一動,突然說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恩。”印應雷思索片刻後看向陸秀夫,半響後才歎道,“陸大人,精辟,精辟啊,印某不及也,曰後印某定當登門求教,還望陸大人不惜賜教。”
陸秀夫笑笑,也不言語,
印應雷見陸秀夫不回答,有些著急道:“莫非陸大人瞧不起印某。”
“非也,非也。”
“那是何故。”
“印先生,因為說出這句話的並非陸某,曰後若有機會,陸某定會給你引見。”
印應雷抱拳道:“我朝還有如此高人,陸大人費心惦記,印某感激不盡。”
我見有些偏題,便道:“印應雷,還有補充的嗎。”
“有,有的,陛下,還有一點就是學生會訓練一支細作營,雖說北方之地乃是我朝舊地,然畢竟失去了一百多年,當地的百姓大都是在金國或蒙古的統治下成長起來的,因此學生會派出這支細作營,先期返回,摸清當地環境,以圖接應,這點十分重要,更需要得到朝中細作部門的幫助。”
“恩,這點自然沒有問題,印應雷,如果沒有了就先退出吧。”
“等等,陛下,還有最後一點。”
“說吧。”
“陛下,學生對於戰區的士兵,除了按照我朝的正常訓練方式外,還會增加一項野外求生技能的訓練,不然到了太行山後,不被蒙古兵打死,也會被惡劣的環境折磨而死。”
這印應雷就像擠牙膏似地,一會冒出一點,我知道,給他們的準備時間隻有昨天晚上,印應雷的很多想法可能都是在麵試時才臨時想出來的,
“好了,還有什麽想法一並在奏折裏吧,印應雷,退下。”我不再給他機會,直接道,“下一位,範文虎。”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