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蒙古參議院
下午未時剛過,我帶著袁棘和小七離開皇宮,來到獅峰商行,這段曰子裏,商行的業務順水順風,一切都走上了正軌,所以,蕭天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紅十字會中,我不在商行之時,方靈也基本上會在紅十字會度過,獅峰商行反而冷清了許多,
在密室中,我帶上麵具,照了照銅鏡,然後說道:“小七,去對麵紅十字會叫上方靈,我們去看看募兵的情況。”
“哥,我們去哪裏玩。”沒過多久,方靈便隨著小七回到了商行,
“靈兒,我們不是去玩,是去看看募兵的情況。”
“募兵,好啊,這就出發。”
正如陸秀夫所言,軍務院和兵部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在臨安城內設置了數十個募兵點,每個募兵點前都有軍人在分發宣傳單,也有人在講解這次募兵的原因,兵種及募兵要求等,
我們挑選了最近的一處募兵點,不時見到三三兩兩的人群出現在募兵點前,有看宣傳單的,有谘詢的,也有在桌子上填表的,不過,似乎前來詢問谘詢之人遠遠多過了實際的報名者,
“哥,報名當兵的人好像不是很多啊。”
“恩,這裏不多,但是整個臨安有好多個點,分散到每個點後自然是不會有很多人的,何況今天才是第一天。”
袁棘看了會道:“募兵處前麵的人流量應該還算是可以的,至少沒有出現斷檔的時候。”
方靈點點頭,問道:“哥,你說朝廷大規模招兵,是不是要打仗了啊。”
“打仗是遲早的事,我估計現在我朝和蒙古都在厲兵秣馬,不出三年,兩國勢必會有一場大戰。”
“哥,你如此聰明,要是投入軍界,必定會是天下無敵的大將軍,就像當年的孟珙元帥一樣。”
“嗬嗬。”我笑笑,“要是哥去從軍了,靈兒不就見不到你哥我了啊。”
“誰說的,你要是去從軍,靈兒也可以和你一起去,不然誰來保護你呢,萬一先生有什麽別的事情要做,靈兒不在你身邊會不放心的。”
我知道方靈一來舍不得離開我,二來也的確不放心我:“如果我上戰場,自然也希望將你這個保鏢帶上,不過,我朝好像沒有女兵啊。”
“怎麽沒有。”方靈急道,“遠的有花木蘭代父從軍,近的呢,本朝就有楊家女子上陣殺敵。”
我知道方靈是真心關心我,微一頜首道:“靈兒放心,如果有一天我從軍要上前線,一定會帶上靈兒的。”
作為皇帝,要帶上方靈上前線,還不就是一句話的事,雖然我不知道道法大師所說的九星拱衛中的九星是指那九人,但方靈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人員之一,
“就是嘛。”方靈甜甜地笑道,“除了先生以外,靈兒的武功還算過得去吧,縱有千軍萬馬,靈兒也會盡力護得哥的安全的。”
“那是自然,靈兒乃是武學上師,武藝之高自可在百萬軍中輕鬆取得上將首級。”
“我才不要取誰的首級呢,除了保護哥外,靈兒才不會殺生的。”
“恩,我倒是忘了,靈兒是信佛的。”
“是啊,信佛者不可輕言殺生,當然,如果有人企圖對哥不利,那靈兒也不會手下留情的。”
我心裏一陣激動,突然將方靈一把攬過,輕輕地撫摸著她的長發,小聲言道:“靈兒真好。”
方靈喃喃的“恩”了一聲,
看了一會後,我道:“這裏也沒有什麽看頭了,我們去招募將領處看看吧。”
招募將領的地點很少,整個臨安城隻有三處,自然,我們也是選擇了最近的一處,邁開步伐,我牽著方靈的小手向同樂樓附近的一處招募點走去,
將領招募的嚴格,絲毫不亞於武舉考試,除了武舉所要進行的弓馬騎射、簡單的策略等考試項目以外,還增加了大量的兩軍對壘時的策論,
這裏的人更加希少,偶爾有人問問,連報名者幾乎都沒有,
“人太少了。”我站在一旁感慨道,
“公子,我朝尚武風氣不濃,軍中武官一直少於文官,何況民間乎。”袁棘道,
“是啊,一將難求啊。”我突然覺得,似乎我從民間招募將軍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
“公子,王安節大人來了。”
按照原定計劃,臨安戰區的三個廂指揮使要從民間招募,所以印應雷和王安節分頭巡視各將領招募點,作為臨安戰區的兩名最高統帥,自然也是希望能夠招募到能征慣戰之將,
“這位兄弟,請問今曰有多少人前來報名。”
“回大人,至今隻有三人。”
“這麽少。”
“是,大人,就連前來詢問的都不多。”
“哦,兄弟,辛苦了。”王安節轉頭對其隨從道,“我們去禁軍招募點看看,臨安城的三處募將點都差不多,不知道禁軍中是否藏有能人。”
“大人慢走。”負責登記的士卒道,“這位大人還真客氣。”
王安節沒有見過我的麵具,自然不認識站在一旁注視著他們的我,
我搖搖頭道:“走吧。”
“哥,你這段時間總是忙,我們都好久沒有出去走走了。”方靈挽著我的胳膊,邊走邊說道,
“恩,等忙過這一陣吧,到下月可能就會好多了,靈兒,你們紅十字會也是事務繁多吧。”
“是啊,估計也要到下月中,各種事情理順了就會好了。”
“恩,對了,靈兒,第一所希望小學什麽時候可以開學。”
“預計十一月底。”
“好,到時我和你們一起去。”
“恩,說話算數哦。”
“當然,哥可是,,,,,。”
“打住。”方靈樂道,“哥,你後麵的話靈兒都會背了。”
我哈哈訕笑道:“知道就好。”
蒙古,
忽必烈遞給郝經一份資料:“帝師,你看看,這是楊璉真迦傳來的最新南朝情報。”
郝經恭敬地接過,看完後道:“大汗,這宋朝皇帝設置了不少新的機構,連禁軍也在改製中了。”
忽必烈點點頭道:“恩,看來南朝皇帝的野心不小啊。”
“大汗,宋朝禁軍的變動說明了宋朝的皇權已經占據了上風,看來這宋朝皇帝比起其上任要強多了。”
“新帝登基嘛,總是要燒三把火的,當年那南朝老皇帝登基不久,不也弄出個什麽端平中興嗎,後來呢,也就原形畢露了啊。”
郝經微微皺眉道:“大汗,臣覺得這一次沒那麽簡單,從趙禥的經曆來看,此人城府太深,臣擔心此人會對我朝的統一大業不利。”
忽必烈哈哈笑道:“對手越強,才越有意思,才會督促我們自身進步,帝師,我蒙古縱橫天下,靠的是在沙場上無敵的鐵騎,並不是將獲勝的希望放在對手的低能上,不管對手如何,重要的是我朝自身的實力,隻要自己的實力夠強夠大,自可傲視天下各路英雄。”
郝經汗顏道:“大汗英明,大汗之氣魄非臣所及,臣受教也。”
“帝師,本汗當然也不會敝帚自珍,別人的長處,自然應該去好好學習,本汗看過楊璉真迦的情報後,也是仔細思索了一夜,覺得南朝心設立的政務,軍務兩院有一定的可借鑒之處,觀過往之曆史,曆朝曆代,從總體上來講,改革都是利大於弊的,所以,本汗決定成立蒙古參議院。”
“參議院。”
“正是,這院長就由帝師你來擔任,至於院士人數,本汗以為在八到十人之間,無論蒙、漢或是金、藏、回回,隻要有能力者皆可,但是要涵蓋所有的領域。”
“是,大汗,臣遵旨。”郝經問道,“不知大汗所設的參議院有何用處。”
“本汗所設立的參議院,意指參政議事,本汗打算,今後凡是我朝的重大事件,都由參議院做出評估,本汗會將你們的評估結論作為決定事件的主要參考意見,這是其一,其二便是由這參議院提出各種合理化的變革建議或者措施,南朝在改革,本汗也同樣需要。”
“是,臣明白,大汗心中有院士人選了嗎。”
“姚樞,許衡,竇默,張文謙,本汗認為以上四人可入參議院,哦,還有,將主管財政的阿合馬也列入其中,其餘之人帝師有何建議。”
“大汗,此事突然,容臣仔細考慮幾曰。”
“恩。”忽必烈道,“帝師,本汗所說的這幾個人中,帝師大都認識,這姚樞和許衡都是全才,為人正直,所學博廣,在教育、曆法、哲學、政治、文學、醫學、曆史、經濟、數學、民俗等方麵皆有頗深的造詣和卓越的建樹,是我朝的兩大通儒和學術大師,兩人目前掌禮製,掌司農及教育,竇默掌我朝醫學,張文謙則掌曆法,加上掌財政的阿合馬一共五人,其餘的幾人帝師好生思考,報本汗審閱即可。”
“是,臣遵旨。”
姚樞,許衡,竇默等人都是元初傑出的大臣,忽必烈曾對侍臣說過一句肺腑之言,“如竇漢卿(即竇默)之心,姚公茂(即姚樞)之才,合而為一,斯可謂全人矣。”由此可見,這幾位漢人在忽必烈心中的地位之高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下午未時剛過,我帶著袁棘和小七離開皇宮,來到獅峰商行,這段曰子裏,商行的業務順水順風,一切都走上了正軌,所以,蕭天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紅十字會中,我不在商行之時,方靈也基本上會在紅十字會度過,獅峰商行反而冷清了許多,
在密室中,我帶上麵具,照了照銅鏡,然後說道:“小七,去對麵紅十字會叫上方靈,我們去看看募兵的情況。”
“哥,我們去哪裏玩。”沒過多久,方靈便隨著小七回到了商行,
“靈兒,我們不是去玩,是去看看募兵的情況。”
“募兵,好啊,這就出發。”
正如陸秀夫所言,軍務院和兵部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在臨安城內設置了數十個募兵點,每個募兵點前都有軍人在分發宣傳單,也有人在講解這次募兵的原因,兵種及募兵要求等,
我們挑選了最近的一處募兵點,不時見到三三兩兩的人群出現在募兵點前,有看宣傳單的,有谘詢的,也有在桌子上填表的,不過,似乎前來詢問谘詢之人遠遠多過了實際的報名者,
“哥,報名當兵的人好像不是很多啊。”
“恩,這裏不多,但是整個臨安有好多個點,分散到每個點後自然是不會有很多人的,何況今天才是第一天。”
袁棘看了會道:“募兵處前麵的人流量應該還算是可以的,至少沒有出現斷檔的時候。”
方靈點點頭,問道:“哥,你說朝廷大規模招兵,是不是要打仗了啊。”
“打仗是遲早的事,我估計現在我朝和蒙古都在厲兵秣馬,不出三年,兩國勢必會有一場大戰。”
“哥,你如此聰明,要是投入軍界,必定會是天下無敵的大將軍,就像當年的孟珙元帥一樣。”
“嗬嗬。”我笑笑,“要是哥去從軍了,靈兒不就見不到你哥我了啊。”
“誰說的,你要是去從軍,靈兒也可以和你一起去,不然誰來保護你呢,萬一先生有什麽別的事情要做,靈兒不在你身邊會不放心的。”
我知道方靈一來舍不得離開我,二來也的確不放心我:“如果我上戰場,自然也希望將你這個保鏢帶上,不過,我朝好像沒有女兵啊。”
“怎麽沒有。”方靈急道,“遠的有花木蘭代父從軍,近的呢,本朝就有楊家女子上陣殺敵。”
我知道方靈是真心關心我,微一頜首道:“靈兒放心,如果有一天我從軍要上前線,一定會帶上靈兒的。”
作為皇帝,要帶上方靈上前線,還不就是一句話的事,雖然我不知道道法大師所說的九星拱衛中的九星是指那九人,但方靈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人員之一,
“就是嘛。”方靈甜甜地笑道,“除了先生以外,靈兒的武功還算過得去吧,縱有千軍萬馬,靈兒也會盡力護得哥的安全的。”
“那是自然,靈兒乃是武學上師,武藝之高自可在百萬軍中輕鬆取得上將首級。”
“我才不要取誰的首級呢,除了保護哥外,靈兒才不會殺生的。”
“恩,我倒是忘了,靈兒是信佛的。”
“是啊,信佛者不可輕言殺生,當然,如果有人企圖對哥不利,那靈兒也不會手下留情的。”
我心裏一陣激動,突然將方靈一把攬過,輕輕地撫摸著她的長發,小聲言道:“靈兒真好。”
方靈喃喃的“恩”了一聲,
看了一會後,我道:“這裏也沒有什麽看頭了,我們去招募將領處看看吧。”
招募將領的地點很少,整個臨安城隻有三處,自然,我們也是選擇了最近的一處,邁開步伐,我牽著方靈的小手向同樂樓附近的一處招募點走去,
將領招募的嚴格,絲毫不亞於武舉考試,除了武舉所要進行的弓馬騎射、簡單的策略等考試項目以外,還增加了大量的兩軍對壘時的策論,
這裏的人更加希少,偶爾有人問問,連報名者幾乎都沒有,
“人太少了。”我站在一旁感慨道,
“公子,我朝尚武風氣不濃,軍中武官一直少於文官,何況民間乎。”袁棘道,
“是啊,一將難求啊。”我突然覺得,似乎我從民間招募將軍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
“公子,王安節大人來了。”
按照原定計劃,臨安戰區的三個廂指揮使要從民間招募,所以印應雷和王安節分頭巡視各將領招募點,作為臨安戰區的兩名最高統帥,自然也是希望能夠招募到能征慣戰之將,
“這位兄弟,請問今曰有多少人前來報名。”
“回大人,至今隻有三人。”
“這麽少。”
“是,大人,就連前來詢問的都不多。”
“哦,兄弟,辛苦了。”王安節轉頭對其隨從道,“我們去禁軍招募點看看,臨安城的三處募將點都差不多,不知道禁軍中是否藏有能人。”
“大人慢走。”負責登記的士卒道,“這位大人還真客氣。”
王安節沒有見過我的麵具,自然不認識站在一旁注視著他們的我,
我搖搖頭道:“走吧。”
“哥,你這段時間總是忙,我們都好久沒有出去走走了。”方靈挽著我的胳膊,邊走邊說道,
“恩,等忙過這一陣吧,到下月可能就會好多了,靈兒,你們紅十字會也是事務繁多吧。”
“是啊,估計也要到下月中,各種事情理順了就會好了。”
“恩,對了,靈兒,第一所希望小學什麽時候可以開學。”
“預計十一月底。”
“好,到時我和你們一起去。”
“恩,說話算數哦。”
“當然,哥可是,,,,,。”
“打住。”方靈樂道,“哥,你後麵的話靈兒都會背了。”
我哈哈訕笑道:“知道就好。”
蒙古,
忽必烈遞給郝經一份資料:“帝師,你看看,這是楊璉真迦傳來的最新南朝情報。”
郝經恭敬地接過,看完後道:“大汗,這宋朝皇帝設置了不少新的機構,連禁軍也在改製中了。”
忽必烈點點頭道:“恩,看來南朝皇帝的野心不小啊。”
“大汗,宋朝禁軍的變動說明了宋朝的皇權已經占據了上風,看來這宋朝皇帝比起其上任要強多了。”
“新帝登基嘛,總是要燒三把火的,當年那南朝老皇帝登基不久,不也弄出個什麽端平中興嗎,後來呢,也就原形畢露了啊。”
郝經微微皺眉道:“大汗,臣覺得這一次沒那麽簡單,從趙禥的經曆來看,此人城府太深,臣擔心此人會對我朝的統一大業不利。”
忽必烈哈哈笑道:“對手越強,才越有意思,才會督促我們自身進步,帝師,我蒙古縱橫天下,靠的是在沙場上無敵的鐵騎,並不是將獲勝的希望放在對手的低能上,不管對手如何,重要的是我朝自身的實力,隻要自己的實力夠強夠大,自可傲視天下各路英雄。”
郝經汗顏道:“大汗英明,大汗之氣魄非臣所及,臣受教也。”
“帝師,本汗當然也不會敝帚自珍,別人的長處,自然應該去好好學習,本汗看過楊璉真迦的情報後,也是仔細思索了一夜,覺得南朝心設立的政務,軍務兩院有一定的可借鑒之處,觀過往之曆史,曆朝曆代,從總體上來講,改革都是利大於弊的,所以,本汗決定成立蒙古參議院。”
“參議院。”
“正是,這院長就由帝師你來擔任,至於院士人數,本汗以為在八到十人之間,無論蒙、漢或是金、藏、回回,隻要有能力者皆可,但是要涵蓋所有的領域。”
“是,大汗,臣遵旨。”郝經問道,“不知大汗所設的參議院有何用處。”
“本汗所設立的參議院,意指參政議事,本汗打算,今後凡是我朝的重大事件,都由參議院做出評估,本汗會將你們的評估結論作為決定事件的主要參考意見,這是其一,其二便是由這參議院提出各種合理化的變革建議或者措施,南朝在改革,本汗也同樣需要。”
“是,臣明白,大汗心中有院士人選了嗎。”
“姚樞,許衡,竇默,張文謙,本汗認為以上四人可入參議院,哦,還有,將主管財政的阿合馬也列入其中,其餘之人帝師有何建議。”
“大汗,此事突然,容臣仔細考慮幾曰。”
“恩。”忽必烈道,“帝師,本汗所說的這幾個人中,帝師大都認識,這姚樞和許衡都是全才,為人正直,所學博廣,在教育、曆法、哲學、政治、文學、醫學、曆史、經濟、數學、民俗等方麵皆有頗深的造詣和卓越的建樹,是我朝的兩大通儒和學術大師,兩人目前掌禮製,掌司農及教育,竇默掌我朝醫學,張文謙則掌曆法,加上掌財政的阿合馬一共五人,其餘的幾人帝師好生思考,報本汗審閱即可。”
“是,臣遵旨。”
姚樞,許衡,竇默等人都是元初傑出的大臣,忽必烈曾對侍臣說過一句肺腑之言,“如竇漢卿(即竇默)之心,姚公茂(即姚樞)之才,合而為一,斯可謂全人矣。”由此可見,這幾位漢人在忽必烈心中的地位之高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