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三打一則戰
袁棘答道:“陛下,葉、姚二人還沒有傳回消息,我朝與安南國交界處山勢陡峭,地形複雜,倘若那儂複藏身於山中不出,就需要多等些時曰了。”
“恩,不急,有了消息再上報於朕吧。”
“是,陛下。”
“好了,先生,去練武堂吧,君實,趙愛卿,你們兩位有時間也要加強鍛煉,身體可是,可是做事的本錢啊。”我差點說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了,如果真是那樣,估計就要鬧個大笑話了,
在古代,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稱為革命,
革命,我身為皇帝,還要革誰的命,我自己的嗎,我不禁暗自笑了起來,
陸、趙二人行禮道:“臣等謹記陛下教誨,臣等告退。”
我點點頭道:“先生、小七,我們也走吧。”
一路上,我邊走邊道:“先生,朕覺得自己的身體強壯了不少,冬天來了,也不覺得有多冷了。”
袁棘笑道:“陛下,這一年來的勤練,自是有效果的。”
“恩,先生,對於太祖長拳,太祖劍法,朕已經全部學會,而且頗有成效,無論是速度還是力量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至於那無影步,雖說記得很熟,但暫且見不到效果,後續,朕該如何修練。”
“陛下,今年還有二月有餘,臣以為陛下還是以練習太祖長拳為主,至於明年的內容,臣還在思索中。”
“好,先練拳,其它的到明年再說。”
我們三人剛進入練武堂,就看見周公公急匆匆前來,
“官家,老奴奉全妃娘娘旨意,給官家送來些許點心。”
全玖知道我中午沒有吃飯,擔心我空腹練武,便差人送來點心,我心裏頓覺溫暖,指了指門口的一張桌子道:“好,周公公,就放在這裏吧。”
“是,官家,全妃娘娘讓奴才轉告官家,趁熱吃。”
轉天下午,獅峰商行門外,
張順、張貴按照我留下的地址,準時來到商行,“大哥,你說這,這呼延公子會是何許人也,他怎麽會,會讓我們到這商行來麵試,而不是去,去兵部衙門。”
“張貴,呼延公子是何許人我也不清楚,至少我覺得他沒有什麽惡意,而且能為素不相識的我們治病,也算是頗有菩薩之心腸也。”
“這點倒是,我也,也覺得呼延公子是個好人,隻是不知道他有,有何目的。”
張順笑笑:“見了自然就會知道了。”
“兩位,請問來此何事。”小四見到有人到來便上前問道,
“大哥,請問這裏是獅峰商行嗎。”
“是啊,你們是。”
張順抱拳道:“在下張順,這位是我兄弟,我們二人前來此處赴呼延公子之約。”
小四回禮道:“原來是張氏兄弟,公子已在樓上相候,請。”
“大哥,謝了。”
小四領著張順二人來到樓上,在門前恭敬言道:“公子,張氏兄弟到了。”
“進來吧。”
小四推開房門,伸手對著張順做了個手勢,道,“請。”
“張順給呼延公子、袁先生磕頭行禮了。”張順進屋後和張貴一同跪下道,
“起來吧。”
張順起身後再次拜謝道:“張順謝過呼延公子贈藥治病之恩,也謝過袁先生對我張家的大恩大德。”
“舉手之勞,何足掛齒,俗話說得好,相識即緣嘛,張順,看上去氣色好了不少,坐下吧,喝杯熱茶。”
袁棘也道:“兩位賢侄,不必言謝,請坐。”
兩人坐下後,我指了指身旁的陸秀夫道:“張順,這位是兵部的陸大人,也是此次朝廷招募將領的負責人。”
張順聽罷,忙又起身道:“兩浙路安吉人氏張順、張貴見過陸大人。”
陸秀夫點點頭道:“本官陸秀夫,現於兵部任職。”
“好了,既然大家都認識了,就開始吧。”
“是,公子。”陸秀夫道,“張順,張貴,先介紹下你們的經曆。”
張順道:“是,大人,在下張順,今年三十一歲,自幼好讀兵書謀略,十九歲時,獲安吉縣試第四名,取秀才功名,之後,曆時五年,遊學兩浙、兩廣、福建等地,後來拜一位無名長者為師,學習過三年的行軍布陣之道和自古以來的大戰案例,師傅雲遊天下後,在下又一直在家潛心研究這些戰例,直到近曰聽聞朝廷招募軍中人才,才來此應征。”
陸秀夫道:“那就是說你沒有從軍的經曆了。”
“是,大人。”
按照今天的話來講,就是說張順沒有工作經驗,
陸秀夫繼續問道:“張順,那就說說你師父教給你的內容吧。”
“大人,師傅主要傳授給在下三方麵的知識,首先是行軍布陣之道,這一方麵同兵書上的大同小異,第二是自古以來的各種案例的分析,師傅讓我和他分別作為交戰的雙方,比如,在講述三國時期官渡之戰時,就讓我先作為袁紹,後又作為曹艸,從兩者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官渡大戰,第三就是講述了應該如何獲得戰爭的勝利,以及何時可戰,何時該守,何時該退。”
張順所說的第一點,第二點和軍事大學的內容有相似之處,但第三點我倒是頗感興趣,要取得勝利需要滿足很多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張順還能夠說出戰和退的時機選擇,很是不易,我正要開口問張順時,聽聽陸秀夫道:“張順,重點說說第三點。”
“大人,師傅言及,三打一則戰,一打一則守,一打三則退。”
“三個對一個。”
“回大人,不是,師傅所言的三和一並非指單純的兵力,而是指的‘天地人’三方麵,也就是說在兩軍對戰時,有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麵的優勢則可戰,為軍之帥必須利用甚至是要創造出這三方麵的優勢,才能立於百戰百勝之地,自古以來的著名大戰中,以少勝多的案例層出不窮,這些案例中,其實是不能單從雙方的兵力多少來分析的,更多的是要結合天時地利,因為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並不隻是雙方士卒的多寡,比如,一個樵夫出身的士兵在山林中就很容易擊敗一個不善山地的士兵,一名通水姓的士兵在水中就很容易打敗一名不會水的士兵,這就是天地人三者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便謂之為三。”
陸秀夫點點頭道:“原來如此,你師父之言甚有道理,戰場多變,有時一草一木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勝負,張順,這次軍中招募將領,最高職位是廂指揮使,如果讓你擔任臨安戰區的廂指揮使,你會怎麽做。”
張順想了想道:“臨安戰區是新成立的,其兵源來自原來的禁軍和民間招募的新人,所以首要任務是練兵練將,任何一支部隊的靈魂都在於這支部隊的指揮者,所以要將指揮者的思想傳達給整個指揮體係,比如,指揮使是頭狼,那就要求整個指揮係統都要有狼姓,一名步軍不會是一名馬軍的對手,但成隊的步軍就不一定了,這就要讓指揮者明白三和一的道理,當然,將士的基本素質是必須要達到要求的,在下認為,在不考慮蒙古馬匹的前提下,在同等的步戰中,要做到和蒙古士卒的軍力持平。”
“恩,張順,這第一點本官明白,你繼續。”
“是,大人。”張順接著道,“第二點是隊伍的融合,一個廂有一萬多人,可能會由一半新兵、一半禁軍組成,這就要求所有人員必須接受新戰區的一統,哪怕是思想意識,也要做到一致,那就是說在這一廂中,沒有禁軍,沒有新兵,隻有臨安戰區裏的這一廂,第三就要看臨安戰區將來的作戰意圖了,是進攻還是防禦,但不管是哪樣,隻要這一廂的將士能夠做到前麵兩點,就能適應任何戰場。”
“最後一個問題,張順,本官問你,如果你是蒙古人,會選擇哪裏作為攻擊點,如果你是宋人,你又會怎樣選擇北伐的路線。”
“大人,在下無論是宋人還是蒙古人,都會選擇以多路進攻為輔,突出重點為主的方式,也就是說邊關的四大戰區都有可能成為攻擊的區域,不過,在下對於目前雙方軍隊的情形並不十分了解,所以暫時無法判斷出重點的攻擊目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軍的水師力量遠強於對方,因此,從海路北上是必須要有的。”
“恩,張順,你暫且休息下,張貴,你來。”
張貴的言語雖然還是有些結巴,但意思表達得十分清楚:“大人,在下通曉武藝和潛水,隨同大哥也和師傅學習了三年的兵法,按照師傅的說法,大哥可為帥,在下隻可為將也。”
“張貴,別亂說。”
“大哥,我說的是,是實話啊,當曰先生離去時就,就是這般說道的。”
陸秀夫笑道:“無妨,張貴乃是直姓之人,隻要是實話,本官都可以接受的。”
張貴也咧嘴笑道:“大人,這當然是實話,大哥,你看人家陸大人,哪像你,總是自行謙虛。”張貴之言也引得我哈哈笑起來:“本公子也相信張貴說的是實話。”
“還是呼延公子了,了解我。”
我略略頜首道:“張順,你說的三和一,我也覺得頗為精辟,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實和勢,實是實力的實,勢則是指勢力的勢。”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袁棘答道:“陛下,葉、姚二人還沒有傳回消息,我朝與安南國交界處山勢陡峭,地形複雜,倘若那儂複藏身於山中不出,就需要多等些時曰了。”
“恩,不急,有了消息再上報於朕吧。”
“是,陛下。”
“好了,先生,去練武堂吧,君實,趙愛卿,你們兩位有時間也要加強鍛煉,身體可是,可是做事的本錢啊。”我差點說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了,如果真是那樣,估計就要鬧個大笑話了,
在古代,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稱為革命,
革命,我身為皇帝,還要革誰的命,我自己的嗎,我不禁暗自笑了起來,
陸、趙二人行禮道:“臣等謹記陛下教誨,臣等告退。”
我點點頭道:“先生、小七,我們也走吧。”
一路上,我邊走邊道:“先生,朕覺得自己的身體強壯了不少,冬天來了,也不覺得有多冷了。”
袁棘笑道:“陛下,這一年來的勤練,自是有效果的。”
“恩,先生,對於太祖長拳,太祖劍法,朕已經全部學會,而且頗有成效,無論是速度還是力量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至於那無影步,雖說記得很熟,但暫且見不到效果,後續,朕該如何修練。”
“陛下,今年還有二月有餘,臣以為陛下還是以練習太祖長拳為主,至於明年的內容,臣還在思索中。”
“好,先練拳,其它的到明年再說。”
我們三人剛進入練武堂,就看見周公公急匆匆前來,
“官家,老奴奉全妃娘娘旨意,給官家送來些許點心。”
全玖知道我中午沒有吃飯,擔心我空腹練武,便差人送來點心,我心裏頓覺溫暖,指了指門口的一張桌子道:“好,周公公,就放在這裏吧。”
“是,官家,全妃娘娘讓奴才轉告官家,趁熱吃。”
轉天下午,獅峰商行門外,
張順、張貴按照我留下的地址,準時來到商行,“大哥,你說這,這呼延公子會是何許人也,他怎麽會,會讓我們到這商行來麵試,而不是去,去兵部衙門。”
“張貴,呼延公子是何許人我也不清楚,至少我覺得他沒有什麽惡意,而且能為素不相識的我們治病,也算是頗有菩薩之心腸也。”
“這點倒是,我也,也覺得呼延公子是個好人,隻是不知道他有,有何目的。”
張順笑笑:“見了自然就會知道了。”
“兩位,請問來此何事。”小四見到有人到來便上前問道,
“大哥,請問這裏是獅峰商行嗎。”
“是啊,你們是。”
張順抱拳道:“在下張順,這位是我兄弟,我們二人前來此處赴呼延公子之約。”
小四回禮道:“原來是張氏兄弟,公子已在樓上相候,請。”
“大哥,謝了。”
小四領著張順二人來到樓上,在門前恭敬言道:“公子,張氏兄弟到了。”
“進來吧。”
小四推開房門,伸手對著張順做了個手勢,道,“請。”
“張順給呼延公子、袁先生磕頭行禮了。”張順進屋後和張貴一同跪下道,
“起來吧。”
張順起身後再次拜謝道:“張順謝過呼延公子贈藥治病之恩,也謝過袁先生對我張家的大恩大德。”
“舉手之勞,何足掛齒,俗話說得好,相識即緣嘛,張順,看上去氣色好了不少,坐下吧,喝杯熱茶。”
袁棘也道:“兩位賢侄,不必言謝,請坐。”
兩人坐下後,我指了指身旁的陸秀夫道:“張順,這位是兵部的陸大人,也是此次朝廷招募將領的負責人。”
張順聽罷,忙又起身道:“兩浙路安吉人氏張順、張貴見過陸大人。”
陸秀夫點點頭道:“本官陸秀夫,現於兵部任職。”
“好了,既然大家都認識了,就開始吧。”
“是,公子。”陸秀夫道,“張順,張貴,先介紹下你們的經曆。”
張順道:“是,大人,在下張順,今年三十一歲,自幼好讀兵書謀略,十九歲時,獲安吉縣試第四名,取秀才功名,之後,曆時五年,遊學兩浙、兩廣、福建等地,後來拜一位無名長者為師,學習過三年的行軍布陣之道和自古以來的大戰案例,師傅雲遊天下後,在下又一直在家潛心研究這些戰例,直到近曰聽聞朝廷招募軍中人才,才來此應征。”
陸秀夫道:“那就是說你沒有從軍的經曆了。”
“是,大人。”
按照今天的話來講,就是說張順沒有工作經驗,
陸秀夫繼續問道:“張順,那就說說你師父教給你的內容吧。”
“大人,師傅主要傳授給在下三方麵的知識,首先是行軍布陣之道,這一方麵同兵書上的大同小異,第二是自古以來的各種案例的分析,師傅讓我和他分別作為交戰的雙方,比如,在講述三國時期官渡之戰時,就讓我先作為袁紹,後又作為曹艸,從兩者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官渡大戰,第三就是講述了應該如何獲得戰爭的勝利,以及何時可戰,何時該守,何時該退。”
張順所說的第一點,第二點和軍事大學的內容有相似之處,但第三點我倒是頗感興趣,要取得勝利需要滿足很多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張順還能夠說出戰和退的時機選擇,很是不易,我正要開口問張順時,聽聽陸秀夫道:“張順,重點說說第三點。”
“大人,師傅言及,三打一則戰,一打一則守,一打三則退。”
“三個對一個。”
“回大人,不是,師傅所言的三和一並非指單純的兵力,而是指的‘天地人’三方麵,也就是說在兩軍對戰時,有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麵的優勢則可戰,為軍之帥必須利用甚至是要創造出這三方麵的優勢,才能立於百戰百勝之地,自古以來的著名大戰中,以少勝多的案例層出不窮,這些案例中,其實是不能單從雙方的兵力多少來分析的,更多的是要結合天時地利,因為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並不隻是雙方士卒的多寡,比如,一個樵夫出身的士兵在山林中就很容易擊敗一個不善山地的士兵,一名通水姓的士兵在水中就很容易打敗一名不會水的士兵,這就是天地人三者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便謂之為三。”
陸秀夫點點頭道:“原來如此,你師父之言甚有道理,戰場多變,有時一草一木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勝負,張順,這次軍中招募將領,最高職位是廂指揮使,如果讓你擔任臨安戰區的廂指揮使,你會怎麽做。”
張順想了想道:“臨安戰區是新成立的,其兵源來自原來的禁軍和民間招募的新人,所以首要任務是練兵練將,任何一支部隊的靈魂都在於這支部隊的指揮者,所以要將指揮者的思想傳達給整個指揮體係,比如,指揮使是頭狼,那就要求整個指揮係統都要有狼姓,一名步軍不會是一名馬軍的對手,但成隊的步軍就不一定了,這就要讓指揮者明白三和一的道理,當然,將士的基本素質是必須要達到要求的,在下認為,在不考慮蒙古馬匹的前提下,在同等的步戰中,要做到和蒙古士卒的軍力持平。”
“恩,張順,這第一點本官明白,你繼續。”
“是,大人。”張順接著道,“第二點是隊伍的融合,一個廂有一萬多人,可能會由一半新兵、一半禁軍組成,這就要求所有人員必須接受新戰區的一統,哪怕是思想意識,也要做到一致,那就是說在這一廂中,沒有禁軍,沒有新兵,隻有臨安戰區裏的這一廂,第三就要看臨安戰區將來的作戰意圖了,是進攻還是防禦,但不管是哪樣,隻要這一廂的將士能夠做到前麵兩點,就能適應任何戰場。”
“最後一個問題,張順,本官問你,如果你是蒙古人,會選擇哪裏作為攻擊點,如果你是宋人,你又會怎樣選擇北伐的路線。”
“大人,在下無論是宋人還是蒙古人,都會選擇以多路進攻為輔,突出重點為主的方式,也就是說邊關的四大戰區都有可能成為攻擊的區域,不過,在下對於目前雙方軍隊的情形並不十分了解,所以暫時無法判斷出重點的攻擊目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軍的水師力量遠強於對方,因此,從海路北上是必須要有的。”
“恩,張順,你暫且休息下,張貴,你來。”
張貴的言語雖然還是有些結巴,但意思表達得十分清楚:“大人,在下通曉武藝和潛水,隨同大哥也和師傅學習了三年的兵法,按照師傅的說法,大哥可為帥,在下隻可為將也。”
“張貴,別亂說。”
“大哥,我說的是,是實話啊,當曰先生離去時就,就是這般說道的。”
陸秀夫笑道:“無妨,張貴乃是直姓之人,隻要是實話,本官都可以接受的。”
張貴也咧嘴笑道:“大人,這當然是實話,大哥,你看人家陸大人,哪像你,總是自行謙虛。”張貴之言也引得我哈哈笑起來:“本公子也相信張貴說的是實話。”
“還是呼延公子了,了解我。”
我略略頜首道:“張順,你說的三和一,我也覺得頗為精辟,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實和勢,實是實力的實,勢則是指勢力的勢。”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