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碧落宮
“屬下易毅見過文師長。”剛剛返回禦林軍第一師師部的二旅旅長易毅行禮道,
“恩,易旅長,今天的長跑訓練,眾將士表現如何。”
“報告師長,全旅將士今曰按時完成該項訓練任務。”
“好,二旅將士大都經過張師長和李大帥的調理,在體能方麵沒有問題,易旅長,原揚州軍除外的其他二旅將士如果完全適應了第一階段的基礎體能訓練,你們二旅可以越過一旅和三旅,獨自提前進入第二階段。”
“是,文師長,屬下估計再有個十天半月就可以了。”易毅知道文璋是原青年衛首領,又是龍虎山傳人,武藝高強,盡管年輕,卻也不敢有絲毫輕視之心,“對了,師長,軍營門口有人找你。”
“找我。”
“是,那人看上去和師長您的年齡差不多,相貌極為不俗,屬下經過門哨時,門衛正欲前來告訴師長,屬下就順便充當傳話者了。”
文璋道:“好,那我去看看,易旅長,你先歇著。”
軍營重地,沒有軍事通行證誰也不能輕易入內,哪怕是來尋訪此處營地中最高指揮官謝道臨的,也需要在門口等候,待哨衛確認後,才會通知相關人員到位於軍營大門附近的會客室接待來訪者,
值班的哨衛都認識年輕的文師長,見文璋前來,行禮道:“文師長,就是這位小兄弟找你。”
文璋在會客室見到一位並不認識的黑衣少年,問道:“請問,你是。”
黑衣少年見文璋似乎比自己還小上一兩歲,反問道:“你就是龍虎山武學傳人文璋文少俠。”
“正是。”文璋一邊說著,一邊仔細打量起眼前這位少年來,隻見其約莫二十來歲,穿著一身普通的黑色衣衫,身形高大魁梧,龜形鶴背,腿長似鶴,耳大垂肩,目圓如炬,大耳方正,雖然衣衫不整,卻難以掩飾其軒昂之器宇,正如易毅所言,此人相貌果真不俗也,文璋師從大師道法,雖然沒有學過龍虎山的相術,但在耳聞目睹之下,也略知一二,此時見這少年相貌奇特,氣質不凡,不禁心生好感,暗自讚道,“好相貌。”
黑衣少年抱拳道:“在下張子衝,字全一,自幼好武,師從碧落宮白雲禪老張雲庵,聽聞少俠乃是武林後起之秀,被譽為年輕一輩中的絕頂高手,是故特來此處,欲與少俠切磋一番。”
“比武。”文璋脫口說道,
黑衣少年點點頭道:“是。”
文璋自幼跟隨道法學武,見多識廣,卻也不知碧落宮何在,更不知道少年所言的白雲禪老張雲庵是何方人士也,自一年多前加入青年衛後,除了和敵人交手之外,文璋便沒有和武林中人比試過,當下笑道:“張兄,恐怕這不能如你所願。”
“何故。”
“張兄,在下乃是大宋軍人,不可違反軍規,請恕文某不能陪你比試武藝了。”
黑衣少年略微皺眉道:“軍規之中真有這麽一條嗎。”
“正是,我朝軍規規定,所有將士不得擅自和民間人士比武較力,除非,,,,,。”
“除非什麽。”
“除非有十足的理由,並經上司批準方可。”
“那你去和你上司說下不就行了。”
“理由呢。”
“我是從龍虎山專程趕來臨安的。”黑衣少年突然笑了起來,從懷裏取出一封信件遞給了文璋道,“令師道法大師在我前來時告訴我,說文少俠你現在投身軍中,恐有諸多不便之處,如果我確實想和你比試,就讓我將此信交給你,並說你看完後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是嗎。”文璋打開信件一看,上麵果然是道法大師親筆所寫,內容極其簡單,隻有寥寥數字:九星之一,呼延公子定感興趣,
文璋看罷,頓時驚訝得“啊。”了一聲,
出自龍虎宗的道法大師有言在先,皇上中興之路上會有九星拱衛,這事除了當今皇帝外,就隻有推演此言者道法大師和其親傳弟子文璋二人知道了,
九星代表著九個人,至於這九人是誰,道法大師也無法一窺全豹,道法大師告訴過文璋,說文璋也是其中之一,隻是文璋並不知道九星中的另外八星是指哪八人,但無論是八人中的哪一位,想必都是萬裏挑一的當世俊才,
一年了,終於知道九星中的另外一位出現,文璋自也感歎萬分,
“張兄,在下即刻去辦理相關手續,這手續是一定可以辦下來的,隻是時間暫且未定,張兄,我帶你先去營地門前的軍屬客棧內稍事休息,呆會再來找你。”
黑衣少年張字衝點點頭道:“也好。”
文璋親自將黑衣少年帶到客棧,軍屬客棧不大,通常隻接待前來探親的軍屬,所以叫做軍屬客棧,裏麵的服務生全是由軍中士卒輪流擔任,同後世的汽車、火車相比,宋代的交通遠遠沒有那般發達,因此探親之人也是很少的,文璋吩咐客棧裏麵值班的士卒打來熱水和飯菜,並叮囑這些士卒道,此人乃是自己的師兄,小心侍候,
禦林軍將士沒有不知道文璋的,不到二十歲的年輕師長,武藝之高據說僅次於原禦前侍衛統製謝副軍長,眼前這位客人是師長大人的師兄,哪敢不小心照顧的,這些服務生們一個個畢恭畢敬,倒讓張子衝覺得很是過意不去,
離開軍屬客棧,文璋急忙來到軍部,將張子衝來此找自己比武之事簡單地告訴了謝道臨,不過隱去了九星這一節,
文璋最後說道:“謝副軍長,這人乃是屬下恩師道法大師推薦給皇上的,因此屬下要立即進宮麵見皇上,轉呈恩師的一封信函,請謝副軍長批準。”
謝道臨道:“好,文璋,那你立即啟程,這時陛下應該正在宮中朝會。”
“是,副軍長。”
告別謝道臨後,文璋跨上駿馬,向皇宮方向飛馳而去,
朝會剛剛結束,當值的禦前侍衛副統製沈墨來報:“陛下,文璋將軍在宮外求見。”
“哦,文璋來了,宣。”
大慶殿的偏殿中,
“參見陛下。”
“免禮,文璋,軍中有事。”
“陛下,不是軍中之事。”文璋將道法大師的書信交給我道,“陛下,這是家師的一封信,陛下請看。”
“九星之一。”我看罷驚訝道,
“是,陛下。”文璋將黑衣少年前來比武,並出示道法信函之事情的經過告訴了我,
“碧落宮。”一旁的袁棘突然說道,
文璋道:“正是,先生莫非知道碧落宮。”
袁棘想了想道:“老夫聽說過碧落宮,但究竟在何處卻也並不知曉,但你所說的白雲禪老張雲庵老夫卻是知道的。”
我也頗感興趣,這似乎又是一個好聽的故事,笑道:“先生說來聽聽,這碧落宮聽上去倒像是某位仙人居住的洞府。”
“說起來應該還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袁棘講述道,“當時的北方有四位最出名的方外之人,被稱為兩僧兩道,兩名高僧分別是遊方僧侶禪僧海雲大師和太原府仙岩寺的休林大師,這海雲禪僧自幼出家,但卻不知落發何處,少年時便深得蒙古成吉思汗的器重,後來一直行走於大漠及西域一帶,當今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也多次召見海雲,據說忽必烈之子,現任蒙古中書令的燕王真金之名就是海雲禪僧所取,至於休林大師,陛下可能並不知道,但其弟子福裕大師卻是鼎鼎大名的,陛下所知的少林寺,其現任主持就是福裕大師。”
“少林主持。”
“恩,正是。”袁棘繼續說道,“兩道指的就是當時全真教掌教真人尹誌平和這白雲禪老張雲庵了,全真教的尹誌平尹真人陛下知道,乃是繼丘處機真人後的全真掌教,頗得當時蒙古大汗窩闊台的賞識,而張雲庵的出身同海雲大師類似,也是一個不解之迷,這張雲庵雖說出家為道,卻是居無定所,常做行者裝束,四處遊曆,兩僧兩道中,全真教尹真人、禪僧海雲和休林大師都隻是略通武功,所以基本上不算武林中人,而唯獨這白雲禪老張雲庵卻是武藝高強之輩,但其一向獨來獨往,極少與人交手,所以即便是武林中人也甚少有人知道其身懷絕技。”
文璋問道:“袁先生,那您是怎麽知道的。”
袁棘笑道:“這或許就是緣分吧,陛下,這張雲庵除了精通武學外,還精通醫學藥理,當年臣遊曆天下時,曾在福建省的茫蕩山遇見過此人,當曰,臣剛好來到茫蕩山後山的一處孤峭山峰上,無意中看見山崖上懸著一位走方行者,臣以為那位行者遇險落入山崖,急忙前去營救,沒想到那位行者,也就是白雲禪老張雲庵正在陡峭的山崖上采摘草藥,這一誤撞之下,臣和張雲庵倒是熟識起來,並結伴在茫蕩山中遊曆了兩天。”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過了二十多年了。”袁棘感慨一番後,接著又道,“這張雲庵的年紀比臣大上十多歲,姓格頗為孤僻,但在這兩天裏,卻和臣相談甚歡,他說他是遊方道人,喜歡到各地采集草藥,曾經走遍天南地北,崇山峻嶺,四海為家,張雲庵果真見多識廣,臣多為受教,在離別時,臣與那張雲庵惺惺相惜,便問他,‘今後何處可以再見,’,他大笑道,曰後若有緣,可至碧落宮相會,說完後,便飄然而去。”
文璋十分好奇碧落宮的地點,一時忘記了袁棘說過他並不知道碧落宮的地址,連忙問道:“那張雲庵大師說了碧落宮在何處了嗎。”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屬下易毅見過文師長。”剛剛返回禦林軍第一師師部的二旅旅長易毅行禮道,
“恩,易旅長,今天的長跑訓練,眾將士表現如何。”
“報告師長,全旅將士今曰按時完成該項訓練任務。”
“好,二旅將士大都經過張師長和李大帥的調理,在體能方麵沒有問題,易旅長,原揚州軍除外的其他二旅將士如果完全適應了第一階段的基礎體能訓練,你們二旅可以越過一旅和三旅,獨自提前進入第二階段。”
“是,文師長,屬下估計再有個十天半月就可以了。”易毅知道文璋是原青年衛首領,又是龍虎山傳人,武藝高強,盡管年輕,卻也不敢有絲毫輕視之心,“對了,師長,軍營門口有人找你。”
“找我。”
“是,那人看上去和師長您的年齡差不多,相貌極為不俗,屬下經過門哨時,門衛正欲前來告訴師長,屬下就順便充當傳話者了。”
文璋道:“好,那我去看看,易旅長,你先歇著。”
軍營重地,沒有軍事通行證誰也不能輕易入內,哪怕是來尋訪此處營地中最高指揮官謝道臨的,也需要在門口等候,待哨衛確認後,才會通知相關人員到位於軍營大門附近的會客室接待來訪者,
值班的哨衛都認識年輕的文師長,見文璋前來,行禮道:“文師長,就是這位小兄弟找你。”
文璋在會客室見到一位並不認識的黑衣少年,問道:“請問,你是。”
黑衣少年見文璋似乎比自己還小上一兩歲,反問道:“你就是龍虎山武學傳人文璋文少俠。”
“正是。”文璋一邊說著,一邊仔細打量起眼前這位少年來,隻見其約莫二十來歲,穿著一身普通的黑色衣衫,身形高大魁梧,龜形鶴背,腿長似鶴,耳大垂肩,目圓如炬,大耳方正,雖然衣衫不整,卻難以掩飾其軒昂之器宇,正如易毅所言,此人相貌果真不俗也,文璋師從大師道法,雖然沒有學過龍虎山的相術,但在耳聞目睹之下,也略知一二,此時見這少年相貌奇特,氣質不凡,不禁心生好感,暗自讚道,“好相貌。”
黑衣少年抱拳道:“在下張子衝,字全一,自幼好武,師從碧落宮白雲禪老張雲庵,聽聞少俠乃是武林後起之秀,被譽為年輕一輩中的絕頂高手,是故特來此處,欲與少俠切磋一番。”
“比武。”文璋脫口說道,
黑衣少年點點頭道:“是。”
文璋自幼跟隨道法學武,見多識廣,卻也不知碧落宮何在,更不知道少年所言的白雲禪老張雲庵是何方人士也,自一年多前加入青年衛後,除了和敵人交手之外,文璋便沒有和武林中人比試過,當下笑道:“張兄,恐怕這不能如你所願。”
“何故。”
“張兄,在下乃是大宋軍人,不可違反軍規,請恕文某不能陪你比試武藝了。”
黑衣少年略微皺眉道:“軍規之中真有這麽一條嗎。”
“正是,我朝軍規規定,所有將士不得擅自和民間人士比武較力,除非,,,,,。”
“除非什麽。”
“除非有十足的理由,並經上司批準方可。”
“那你去和你上司說下不就行了。”
“理由呢。”
“我是從龍虎山專程趕來臨安的。”黑衣少年突然笑了起來,從懷裏取出一封信件遞給了文璋道,“令師道法大師在我前來時告訴我,說文少俠你現在投身軍中,恐有諸多不便之處,如果我確實想和你比試,就讓我將此信交給你,並說你看完後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是嗎。”文璋打開信件一看,上麵果然是道法大師親筆所寫,內容極其簡單,隻有寥寥數字:九星之一,呼延公子定感興趣,
文璋看罷,頓時驚訝得“啊。”了一聲,
出自龍虎宗的道法大師有言在先,皇上中興之路上會有九星拱衛,這事除了當今皇帝外,就隻有推演此言者道法大師和其親傳弟子文璋二人知道了,
九星代表著九個人,至於這九人是誰,道法大師也無法一窺全豹,道法大師告訴過文璋,說文璋也是其中之一,隻是文璋並不知道九星中的另外八星是指哪八人,但無論是八人中的哪一位,想必都是萬裏挑一的當世俊才,
一年了,終於知道九星中的另外一位出現,文璋自也感歎萬分,
“張兄,在下即刻去辦理相關手續,這手續是一定可以辦下來的,隻是時間暫且未定,張兄,我帶你先去營地門前的軍屬客棧內稍事休息,呆會再來找你。”
黑衣少年張字衝點點頭道:“也好。”
文璋親自將黑衣少年帶到客棧,軍屬客棧不大,通常隻接待前來探親的軍屬,所以叫做軍屬客棧,裏麵的服務生全是由軍中士卒輪流擔任,同後世的汽車、火車相比,宋代的交通遠遠沒有那般發達,因此探親之人也是很少的,文璋吩咐客棧裏麵值班的士卒打來熱水和飯菜,並叮囑這些士卒道,此人乃是自己的師兄,小心侍候,
禦林軍將士沒有不知道文璋的,不到二十歲的年輕師長,武藝之高據說僅次於原禦前侍衛統製謝副軍長,眼前這位客人是師長大人的師兄,哪敢不小心照顧的,這些服務生們一個個畢恭畢敬,倒讓張子衝覺得很是過意不去,
離開軍屬客棧,文璋急忙來到軍部,將張子衝來此找自己比武之事簡單地告訴了謝道臨,不過隱去了九星這一節,
文璋最後說道:“謝副軍長,這人乃是屬下恩師道法大師推薦給皇上的,因此屬下要立即進宮麵見皇上,轉呈恩師的一封信函,請謝副軍長批準。”
謝道臨道:“好,文璋,那你立即啟程,這時陛下應該正在宮中朝會。”
“是,副軍長。”
告別謝道臨後,文璋跨上駿馬,向皇宮方向飛馳而去,
朝會剛剛結束,當值的禦前侍衛副統製沈墨來報:“陛下,文璋將軍在宮外求見。”
“哦,文璋來了,宣。”
大慶殿的偏殿中,
“參見陛下。”
“免禮,文璋,軍中有事。”
“陛下,不是軍中之事。”文璋將道法大師的書信交給我道,“陛下,這是家師的一封信,陛下請看。”
“九星之一。”我看罷驚訝道,
“是,陛下。”文璋將黑衣少年前來比武,並出示道法信函之事情的經過告訴了我,
“碧落宮。”一旁的袁棘突然說道,
文璋道:“正是,先生莫非知道碧落宮。”
袁棘想了想道:“老夫聽說過碧落宮,但究竟在何處卻也並不知曉,但你所說的白雲禪老張雲庵老夫卻是知道的。”
我也頗感興趣,這似乎又是一個好聽的故事,笑道:“先生說來聽聽,這碧落宮聽上去倒像是某位仙人居住的洞府。”
“說起來應該還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袁棘講述道,“當時的北方有四位最出名的方外之人,被稱為兩僧兩道,兩名高僧分別是遊方僧侶禪僧海雲大師和太原府仙岩寺的休林大師,這海雲禪僧自幼出家,但卻不知落發何處,少年時便深得蒙古成吉思汗的器重,後來一直行走於大漠及西域一帶,當今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也多次召見海雲,據說忽必烈之子,現任蒙古中書令的燕王真金之名就是海雲禪僧所取,至於休林大師,陛下可能並不知道,但其弟子福裕大師卻是鼎鼎大名的,陛下所知的少林寺,其現任主持就是福裕大師。”
“少林主持。”
“恩,正是。”袁棘繼續說道,“兩道指的就是當時全真教掌教真人尹誌平和這白雲禪老張雲庵了,全真教的尹誌平尹真人陛下知道,乃是繼丘處機真人後的全真掌教,頗得當時蒙古大汗窩闊台的賞識,而張雲庵的出身同海雲大師類似,也是一個不解之迷,這張雲庵雖說出家為道,卻是居無定所,常做行者裝束,四處遊曆,兩僧兩道中,全真教尹真人、禪僧海雲和休林大師都隻是略通武功,所以基本上不算武林中人,而唯獨這白雲禪老張雲庵卻是武藝高強之輩,但其一向獨來獨往,極少與人交手,所以即便是武林中人也甚少有人知道其身懷絕技。”
文璋問道:“袁先生,那您是怎麽知道的。”
袁棘笑道:“這或許就是緣分吧,陛下,這張雲庵除了精通武學外,還精通醫學藥理,當年臣遊曆天下時,曾在福建省的茫蕩山遇見過此人,當曰,臣剛好來到茫蕩山後山的一處孤峭山峰上,無意中看見山崖上懸著一位走方行者,臣以為那位行者遇險落入山崖,急忙前去營救,沒想到那位行者,也就是白雲禪老張雲庵正在陡峭的山崖上采摘草藥,這一誤撞之下,臣和張雲庵倒是熟識起來,並結伴在茫蕩山中遊曆了兩天。”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過了二十多年了。”袁棘感慨一番後,接著又道,“這張雲庵的年紀比臣大上十多歲,姓格頗為孤僻,但在這兩天裏,卻和臣相談甚歡,他說他是遊方道人,喜歡到各地采集草藥,曾經走遍天南地北,崇山峻嶺,四海為家,張雲庵果真見多識廣,臣多為受教,在離別時,臣與那張雲庵惺惺相惜,便問他,‘今後何處可以再見,’,他大笑道,曰後若有緣,可至碧落宮相會,說完後,便飄然而去。”
文璋十分好奇碧落宮的地點,一時忘記了袁棘說過他並不知道碧落宮的地址,連忙問道:“那張雲庵大師說了碧落宮在何處了嗎。”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