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攻勢與守勢


    “龍虎山和碧落宮的武學有不少相似之處,其步伐、拳法均以輕靈為主。”袁棘見文璋和張全一越打越快,知道我看不清楚局麵,便出聲解說道,


    “這倒像是同門師兄弟之間在切磋一般,看起來他們二派之間確有淵源。”


    “恩,公子說得對,這二派武學的基本脈絡並無多大差別。”


    正說間,場上的兩人以快打快,又拆了二十來招,


    鬥得興起,文璋輕喝一聲:“看拳。”隨即隻見文璋右腳略微蹬地,轉腰送肩,上身左傾,右臂由屈到伸,右拳如疾風掃落葉般擊向對方的左臉龐,那張全一不慌不忙,錯步相對,揮拳架擋,也是類似的一拳攻向文璋,


    “好快的拳法。”我暗自讚道,


    “公子,文璋剛才那一拳乃是他們龍虎宗十三路衝天拳之一的‘右衝天’,速度快,力道足,而君寶所施展的拳法似乎和這套衝天拳也頗為接近。”


    我“恩”了一聲,繼續看了起來,


    “先生,這兩人之間的招數開始出現區別了。”方靈邊看便說道,“文璋的招式精細,一招一式之間似乎都顯示出經過千錘百煉之功,而張全一的招式雖說和文璋的路數相似,但卻給我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


    “恩,靈兒不愧是高手,,,,,。”說到這裏,袁棘好像突然想到什麽,思忖了好一會才道,“是了,君寶的路數有些像公子曾經說過的太極拳精要,重意不重形。”


    我和袁棘講過,太極拳的精要之一就是重意不重形,但在武學上的具體體現形式我卻是說不清,道不明,


    文璋的套路棱角分明,輕靈中不失厚重,張全一的招數看上去則顯得有些粗放,甚至有種支離破碎的感覺,“莫非這就是太極拳的雛形。”我一下想道,


    兩人速度依舊很快,轉眼間又鬥了數十招,張全一開始出現守多攻少的情況,從表麵上看,似乎略處下風,不過卻每每在關鍵之處讓文璋無功而返,對於這場比試,因為事先張全一已經拜在袁棘門下,所以我根本不用去考慮誰勝誰負,也無需去擔心會有傷害,僅僅隻是將其當做一場表演賽來欣賞,


    “君寶的實戰經驗畢竟還是少了幾許,再鬥下去便會漸漸不敵。”


    對於袁棘的說法,我和方靈自然都不會懷疑,絲毫不懂武學的蕭天也知道袁棘是這行的宗師,更是十分相信,


    方靈越看越興奮:“小文璋最近進步很快啊。”


    我笑道:“靈兒,你和文璋相比,誰更厲害。”


    “難說,沒有比過,我想勝負之數會在五五之間吧,先生,你說呢。”


    袁棘也笑道:“大差不差,對半開。”


    正如袁棘的判斷,場上本屬兩分的局勢開始出現變化,在兩人鬥到七、八十招之時,文璋忽地將龍虎山迷蹤步伐一下提到極致,雙拳如鬼魅般刁鑽,從不同的方向攻向張全一,


    袁棘繼續講道:“文璋的身法和拳法配合得很好,對於時機的把握更是勝過君寶。”


    這時,文璋突然又變拳為掌,旁敲側擊,一連擊出了九掌,九掌連環,看似迅猛,卻全是虛招,這一下使得戰鬥經驗不足的張全一終於露出了一處破綻,間不容發之際,文璋抓住這一破綻,使出一招“丹鳳朝陽”,但見其右拳上撥,夾住張全一攻來的雙拳,左拳在對方舊力已失,新力未張之時,迅速地擊中對方的右肩,


    當然,這一拳在擊中張全一時,文璋已經收回了全部勁力,


    “好了,到此結束吧。”袁棘站起來說道,


    張全一點點頭,退後一步,抱拳道:“我輸了,文少俠,果然武藝高強,子衝佩服。”


    “子衝,啊,君寶兄,我隻是略占上風,勝負還早著呢。”


    “這隻是一次切磋而已,沒有勝負之說,你們二人隻需從中吸取經驗便可,先生,你來點評下。”


    “是,公子。”袁棘道,“這一場比試是君寶輸了,但並非輸在單純的武技上,而是輸在實戰經驗上,當文璋的連環九掌攻來時,君寶你隻需以不變應萬變即可,如此還可繼續下去,或許你當時認為文璋的這九掌攻得太急,容易露出空門,這才反守為攻吧。”


    張全一點點頭道:“師傅,正是如此。”


    “文璋雖然年輕,但實戰經驗卻是十分豐富,這九式連環虛招的時機拿捏得十分到位,君寶守多攻少,久戰之下,很想快速改變這種局麵,而文璋巧妙地將這機會送給了君寶,這就造成了君寶的破綻出現,同時,文璋又及時抓住了君寶的這一破綻,從而一舉取得勝勢,君寶,守勢並不是劣勢,攻勢也並非優勢,所以說,攻和守都隻是武技中的不同表現方式而已,在剛剛的比試中,文璋將攻勢轉化成優勢,再將優勢轉變為勝勢,這點做得相當不錯。”說到這裏,袁棘拍拍手讚道,“總體而言,你們二位的武學造詣都算是相當不錯,至少老夫在你們這般年紀時還達不到如此境界,好,不愧是名門之後。”


    “多謝師傅教誨。”


    “多謝袁先生指教。”


    “恩,君寶,你和文璋的武功路數從本質上來講,應該是同出一脈,但在細節上又略有不同,令師在教你武功時,有沒有說過什麽。”


    張全一想了想,搖頭道:“家師在傳授弟子武藝時,也沒有說過什麽題外話。”


    文璋問道:“君寶兄,你剛剛施展的這套身法和我所學的身法差不多,名字叫什麽。”


    “叫做蓮花迷蹤步。”


    方靈道:“小文璋,那你們龍虎宗的身法又叫什麽。”


    “就叫迷蹤步。”


    “蓮花迷蹤步、迷蹤步,聽上去就很像的。”


    文璋點點頭道:“有機會定要問問師傅、師伯。”


    我見天色已晚,說道,“今曰時候不早了,下次你們再來比過,對了,全一,如果你不嫌棄,就住在這裏吧。”


    “公子,這,,,,,。”


    袁棘道:“君寶,如果你在臨安沒有什麽親人,就暫且把這裏當做自己的家吧,待曰後有了其它想法,再行商議也不算遲。”


    “是,師傅。”


    “蕭天,你去找下小四,讓他安排好全一的住宿,還有,你通知下鄭虎臣,讓他明天晚上到獅峰。”


    “是,公子。”


    “哥,下次比武我也要參加。”


    “行啊,大家相互取長補短,再經先生複盤講解,我想對你們幾位都是有好處的吧。”


    袁棘道:“公子聖明,這種方式是最能促進年輕武者進步的。”


    “恩,全一,今晚好好休息。”


    “謝公子。”


    “張全一,張三豐。”我離開時暗自想道,“這是個大人物啊,隻是他今後的路會怎麽走呢,會成為曆史上仙風道骨的張三豐,開創武當一派,還是會成為,,,,,。”


    後世之人將賈似道列入南宋四大殲臣之一,雖說賈似道的確算是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絕對不是罪魁禍首,如果一定要評選出南宋期間的四大殲臣,這賈似道也可以位列其中,當然,如果要我說,我隻會評出南宋朝的幾大昏君,


    曆史其實很少能夠全麵地評價一個人,特別是在古代那種人治的封建社會裏,人們總是喜歡將曆史人物簡單地分為好人和壞人,而且是對人不對事,遇到所謂的壞人,則不問是非,均加貶抑,反之,則盡是好評,


    賈似道並非十惡不赦之人,文天祥也不是那種足以安邦定國之才,


    雖然我不是曆史學家,但我卻直接來到了曆史的本來麵目之中,


    客觀而言,賈似道有功有過,但過大於功,其功績主要在於前期守衛兩淮和京湖地區時,在防禦、築城、營田和興修學校等方麵都做出過一定的貢獻,到了賈似道入朝執政後期,其推行的公田法被一致認為是南宋亡國的主因之一,時至今曰,對於這點我卻是已經改變了最早的想法,公田法為南宋朝籌集了大量的軍費,本身是一件利國、利民但不利於統治階層(大地主階層)的事件,在實施過程中,因遭到這些人的強烈反對,導致過程走樣,使得一般百姓也跟著受害,但這點很難成為其罪狀之一,至於賈似道的過就很多了,在他入朝以後,初期之時尚能禁絕宦官幹政和外戚弄權,使內外肅然,然,很快之後,賈似道便犯下獨攬朝政,排斥異己,結黨營私,奢侈腐化等一係列罪行,對加速南宋的滅亡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言其為權相或殲臣都不為過,


    宋朝的敵人,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印象中,賈似道卻是一位難得的能臣,特別是在宋理宗在位的最後幾年內,由於宋理宗不理朝政,賈似道幾乎成了南宋朝廷的代言人,


    在1259年的鄂州之戰中,賈似道指揮宋軍於城內樹柵為夾城,一夜築成,使由地洞入城之蒙軍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以至忽必烈都不得不對賈似道深為歎服,對身邊謀士說:“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在蒙古軍檢討失利的原因時,忽必烈說道:“彼守城者隻一士人賈製置,汝十萬眾不能勝,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豈士人之罪乎。”


    對手的評價往往更為中肯,在宋朝滅亡後,降元的宋將言道:“宋有強臣賈似道擅國柄,每優禮文士,而獨輕武官,臣等積久不平,心離體解,所以望風送款也。”這些降將也隻說賈似道重文士輕武人,沒有其它“誤國欺君”的指責,


    不過,這一切都隻會存在於我所知道的曆史中了,隨著我的到來,以後的曆史一定會被改寫,流傳後世的《元史》勢必不會存在,《宋史》、《蒙古史》也自然會隨之改變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帝王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無心不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無心不活並收藏穿越之帝王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