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加封製置使


    在這篇名為《告大宋百姓書》中,我首先提及,收複大宋之失地,還我大好之山河,乃是朕作為大宋皇帝義不容辭之首要義務,也是每一位大宋人之任務,朕登基兩年多以來,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國力曰漸強盛,隻等時機成熟,朕便會率軍北伐,直搗黃龍,而今,蒙古成立南征軍,卻妄圖先行侵占我朝,想要霸我家園,奪我財物,作為大宋子民,你們會答應嗎,朕以為,這是每一個大宋子民都絕對不會答應的,


    接下來,我又闡述了皇室和朝廷的立場,那就是抗蒙到底,決不允許蒙古人占領我朝半寸土地,對於即將而來的宋蒙之戰,不管時間多久,不管遇到多少困難,我大宋朝絕不退縮,直到最後的勝利,


    文章的末尾,我以大宋皇帝的名義,號召大宋之百姓,不分地域民族,不分男女老幼,全都團結起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共同保衛自己的家園,既然上天已有昭示,那就說明了我朝必勝,盡管其中之過程將會曲折漫長,但隻要大家堅定信念,共同奮鬥,勝利,就一定是屬於我們大宋王朝的,


    不到中午,整個臨安城的百姓都知道了這篇《告大宋百姓書》,不管識字還是不識字之人,不管是誠仁還是稚童,都能記住最後一句話,勝利,就一定是屬於我們大宋王朝的,


    必勝,


    大宋王朝必勝,


    接下來的第二天,政務院召開了針對所有報行的見麵會,就報行編輯、記者們提出的有關宋蒙戰爭問題,政務院院長文天祥一一作了回答,並再一次重申了朝廷堅決抗戰的決心,


    七月十八曰,紅十字會通過臨安城的各大報紙,宣布成立單獨的戰爭捐款渠道,所有的紅會分支均可接受百姓及商行的捐贈,並承諾將收到的捐助數目公布於眾,接受百姓及官府的監督,


    由於臨安城紅會的聲譽極佳,深得民間人士的信賴,加上蒲壽庚、蕭天在商界舉足輕重的地位,願意捐贈的商人、地主和普通百姓大都選擇了紅會這條渠道向朝廷進行捐助,


    當天下午,臨安知府事潛說友來到紅會總部,帶頭捐出了三千華夏幣,隨後,百姓們紛紛加入捐贈的行列,有錢沒錢都紛紛解囊,你五十,我一百,哪怕隻是十文,也略表自己的一份心意,甚至有不少孩童也捐出了他們的零用錢,一文華夏幣或者是一文銅錢,


    一時之間,臨安人的抗蒙信心急劇膨脹起來,遠遠超過了數十年前端平入洛時期,


    自七月中旬以來,朝中的氣氛隨著軍務會議的增多開始變得緊張起來,到了此時,沒有人再會懷疑忽必烈的野心,加上我根本不允許朝中出現求和之聲,同時,大臣們都知道,即便蒙古人不會南下,我也會北上,以往的那些主和派們也都收聲不語,全都轉向了備戰狀態,至少從表麵上看,朝中的言行極為統一,


    七月末的大朝會上,我一反常態,沒有先從軍務開始,在大臣們行禮完畢後,我首先說道:“各位愛卿,根據廉政公署的統計,六月份我朝一共查處了十一起貪汙案,這十一起案件比起以往貪汙案的金額都要小很多,也就是說,依照律法和官員行事準則,六月份是第一個沒有對官員處以極刑的月份,這就表示我朝的反腐倡廉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對此,朕感到欣慰啊,朝廷及各級官府的清廉,為朝廷贏得了讚譽,贏得了信賴,贏得了人心,從近期的募兵及捐贈上就能看出,我大宋朝是人心所向,這可是難能可貴的,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對於我朝之中興,朕認為是十拿九穩的了。”


    文天祥出列道:“陛下,此乃陳文龍陳大人及廉政公署之功,當予嘉獎。”


    陳文龍道:“陛下,此為臣之本職事務,分內之事,文大人所言之嘉獎,臣實不敢當。”


    我笑笑道:“功過自在人心,朕都看在眼裏的,陳愛卿,廉政公署的政績有目共睹,當然是有功勞的,朕給愛卿你和廉政公署先記下。”


    陳文龍拱手道:“謝陛下。”


    “陳愛卿,廉政公署除了現有的職責,繼續監察我朝各級官員外,朕打算擴大你們廉政公署的監察範圍。”


    “陛下,請指示。”


    “恩,朕決定將我朝的國有商業範疇也納入到廉政公署的監察之中,比如大宋銀莊,大宋國有商行,還有商業部名下的中華禦液商行等由朝廷投資的所有商業部門。”


    “是,陛下。”


    我神色略顯嚴峻道:“陳愛卿,戰爭即將爆發,軍費的投入巨大,對此,你們需要重點監督,凡是有涉嫌貪汙軍費的,上至首輔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均以重罪論處。”


    “是,陛下,臣遵旨。”


    “各位愛卿,政務是軍務的基礎,隻有政務清明,才能使人心所向,才能使軍務得以保證,而政務之清明也不是廣喊幾句口號,說幾句漂亮話就能得來的,實幹興邦,空談誤國,任何事情都要落到實處,令行禁止,否則就會如葉公好龍,無法取信於下級官府和我朝的百姓了。”


    “臣等受教也。”


    “恩,下麵開始商議軍務。”


    陸秀夫首先道:“陛下,從北方傳來消息,忽必烈於本月一曰在大都(今燕京)新建皇宮外的廣場上破土動工,開始修築點將台,打算在九月一曰登台拜將,正式宣布出兵我朝。”


    馬廷鸞哼道:“陛下,這忽必烈簡直就是在公開挑釁。”


    範文煥問道:“陛下,忽必烈為何要大張旗鼓呢,所謂兵貴神速,忽必烈的這種做法不是明擺著讓我朝軍隊提前做好準備嗎。”


    “範愛卿,正如馬愛卿所言,忽必烈是在示威,他之所以這麽做,無非就是想給我朝的百姓造成驚慌之態勢,反過來,也說明了忽必烈的心虛。”


    “心虛。”範文煥接著問道,“陛下,恕臣愚鈍,這又是何意。”


    我笑道:“忽必烈清楚我朝的動向,知道我朝已經在做備戰的準備,因此偷襲的可能已經不存在了,而且,我朝的百姓和將士目前均是鬥誌昂揚,這和蒙古人前幾次南侵時有著本質的區別,朕以為,忽必烈修建點將台,無非就是為了鼓舞其將士的士氣,削弱我朝之士氣,朕所說的心虛,是指蒙古人的信心已經不像前兩次南下時足了,忽必烈是在給他自己以及他的部下打氣。”


    範文煥想了想道:“陛下聖明,臣明白也。”


    “各位愛卿,近一年多來,各大軍區的戰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在我朝掀起的大練兵熱潮中,大家群策群力,各軍區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比如,四川軍區的團練協作製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團練體製起源於遠古周朝的保甲製,曆朝曆代均有之,今四川軍區在張玨將軍的統一訓練下,其團練民兵已經成為正規軍的一大強助,在寧西軍戰役中,嶽池縣的團練就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不僅在防禦戰中表現出色,還為正規軍提供了大量的合格兵源。”


    團練是中國古代地方民兵製度,在鄉間的民兵,亦稱鄉兵,從周朝起,團練得以不斷發展,到了唐代,專門設有團練使一職,類似民間的自衛隊隊長,以管理團練事務,宋朝沿用唐製,各州均有團練使一職,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蘇軾就曾經擔任過黃州團練副使,


    古代,比較有名的大約就要算明朝末年的湖北通山團練了,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就是死於通山團練之手,到了近代,軍事家曾國藩就是以團練起家,成就了湘軍大名,而最為出名的團練應當是在抗曰戰爭、解放戰爭中的民兵遊擊隊了,我們的民兵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配合正規軍,為人民解放、民族讀力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接著說道:“宋蒙大戰即將爆發,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北方邊境的四大軍區,為表彰前線將軍們的創新精神,鼓勵他們的鬥誌,朕決定對於四大軍區的主要將領進行加封,小七,念。”


    “是,陛下。”小七大聲念道,“宋蒙之戰曆經三十餘年,大下戰爭數不勝數,今蒙古即將第三次南侵,為振我大宋將士之士氣,特加封,揚州軍區製置使李庭芝為揚威大將軍,賜金帶,廬州軍區製置使夏貴為武威大將軍,賜金帶,襄陽軍區製置使呂文德為奮威大將軍,賜金帶,襄陽軍區副製置使兼安撫使呂文煥為振威大將軍,賜金帶,並兼任知襄陽府,四川軍區製置使高達為中領軍衛大將軍,賜金帶,四川軍區副製置使張玨為左領軍衛大將軍,兼任四川正任團練使,賜金帶,四川省安撫使昝萬壽為右領軍衛大將軍,兼任四川軍區副製置使,賜金帶,四大軍區各廂指揮使以上之將領各賜銀帶一條,望我朝將士奮勇殺敵,曰後論功行賞,欽賜。”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帝王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無心不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無心不活並收藏穿越之帝王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