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末(187),陳林再一次過蜀道進入蜀中地區,奇怪的是這一次賈詡沒有跟隨,陳林隻帶著八十騎近衛就大搖大擺的出漢中郡。陳林對外稱是向刺史大人述職,但是陳林進入蜀中後隻到梓潼縣便住下來了,並沒有前去麵見刺史。蜀中名士任安,也就是陳林現在的老師,一直在梓潼與杜微居住,任安大有將杜微培養成最得意門生的意思。而杜微也不辜負任安的期望,學問日益見長年僅二十三的杜微已經名滿蜀中,隱約間成為了蜀中新一代的大儒。這一次陳林的到來,更讓任安容光煥發,雖說陳林不是學成於任安,但名義上好歹也是任安的弟子。一時間任安兩大最為讓他心喜的弟子陪伴在身,讓任安整日笑聲不斷,而陳林對於杜微的成長是目瞪口呆,兩人也是詳談甚歡。天下人都知道陳林乃是以獨特的詩句名傳天下,於是一時間梓潼縣成了蜀中學子相聚的地方,不少人都來向陳林請教詩句,更有人欲一睹任安風采,也有人是衝著杜微來的。總之梓潼縣人滿為患,都是滿腹經綸的儒士儒生,好不熱鬧。


    梓潼大族杜微杜府中,陳林師徒三人正在討論說話,杜微嗬嗬笑道:“如今這梓潼聚集了不少士子,都是仗仰恩師而來啊。”任安捋著胡子嗬嗬笑,陳林也是想不到這一次入蜀會遇到這樣的景象,說道:“嗬嗬,恩師名滿川蜀,如今又有國輔這樣出色的弟子在,隻怕放眼大漢,沒有幾人能有恩師這般的受人尊敬了。”


    任安見兩位得意弟子都誇起自己來,任安嗬嗬大笑,罵道:“汝二人啊,休要學那浮誇之人,為學以靜,豈能追名逐利。”陳林立即反駁道:“恩師所說卻有些不妥,自古學而優則仕,我等學子懸梁刺股,寒窗苦讀十餘載,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得重用,一展所學,以天下蒼生為念。若是我等苦修經綸隻為了自己能夠明通事理,而不顧他人,則為一己之私。恩師所說不追名逐利,卻是底線而已。”


    陳林一說完,杜微見任安麵色有些不喜,急忙說道:“某與恩師在梓潼縣居住日久,卻不見有這麽多人來,如今伯至一入蜀便引來了這番麻煩,伯至當罰啊。”杜微這話卻是玩笑話,任安也嗬嗬笑,說道:“為師與國輔在梓潼,加之伯至遠從漢中而來,蜀中人以為是梓潼將有甚盛事,故而一擁而至。眾人都是遠道而來,為師不忍讓其空手而歸,不若擇日就在這梓潼辦一次講學,也好讓眾人有所收獲,對於教化蜀民也算是一份功勞,望伯至、國輔在旁相助。”


    第二日梓潼就傳來了大賢任安要在梓潼舉辦講學的事情,頓時各郡沸騰,不少不知怎的稀裏糊塗到了梓潼的年輕學子都對同伴說:“看,就說梓潼要有盛事嘛,汝等還不信。”講學的時間很快就到,任安初定為兩天的時間,這一日陳林與杜微陪著任安左右一步步慢慢的走向早命人布置好的講學台。突然一名軍士急衝衝的跑過來,杜微一看卻是杜興的手下,忙問是什麽事這麽慌張。


    那名軍士急忙跪下回報道:“稟老先生,講台前已經圍了有數百學子,還不住的增加,縣尉大人唯恐出亂,急忙令小的回來向老先生和少爺稟報,看如何處理。”陳林三人都是一驚,任安更是雙眼模糊:“老朽何德何能啊。”陳林知道任安原本不過是以為隻有一兩百人,沒想到現在竟然有近千之數,怎能不讓任安感動,這些人可大部都是衝著任安來的啊。杜微乃是此地的主人,於是說:“讓杜興派遣縣兵到現場壓陣,不讓屑小之徒壞了恩師大事,去吧。”那名軍士又急忙跑下去找縣尉杜興去了。


    任安一抹淚花,精神抖擻的對著陳林與杜微說:“走,與為師看看去。”陳林與杜微便左右攙扶著任安前往。來到講學處,隻見人山人海,近千學子簡單的擠坐在草席上,正亂哄哄的各自說著話,等候任安的到來。正中間就是一個方形不過兩三丈的竹台,突然一名學子看到了陳林二人攙扶著出現的任安,大喜叫道:“定祖公來了。”瞬時全場安靜,人人起立,都向任安這邊往來,主動讓開一條通道。任安熱情的與眾年輕的士子們打招呼,可見這位老者的平易近人,陳林二人在任安身側,也受到了不少目光的注視。


    任安不愧是名滿川蜀的大儒,現場近千人聆聽無一出聲,整整三個時辰的講學,博古論今,任安說得眾人如癡如醉。若不是眾人體諒任安年老體力不支,隻怕還不願意放任安下台,陳林在三個時辰中對於任安的學識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陳林覺得若不是靠著阿爺留下詩冊而攢了不少名聲,隻怕陳林連麵見任安的資格都沒有,這才是真正的學問啊。


    在扶著任安下台的時候,突然一人出聲道:“久聞漢中太守陳大人愛民如子,治理有方,不知陳大人以為如何應對川蜀夷人?”這人話一說完,任安就有些不舒服,因為在任安看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學問,這些東西顯得有些俗氣。任安對杜微說:“國輔,既然有人想要與伯至探討,就讓伯至留下吧,為師倦了。”轉而又對陳林說:“伯至,眾人既然有心問教,伯至當盡心與眾人探討,為師先回了。”說完就與杜微緩緩而去。留下陳林為難不已,遠遠的杜微回頭給陳林一個眼色,讓陳林無奈之極。原本是任安的講學,怎麽就牽連到自己了呢。


    陳林見任安似乎不喜,故而也沒有多少心情,冷冷的問那人:“不知先生如何稱呼?”那人談談一笑:“某李權字衡書。”李權一說完,周圍一眾人啊的發出一聲驚歎,陳林不明所以。隻見眾人對這李權都是相當的敬仰一般,同時不少人也是翹首以待,看陳林如何回答李權剛才的問題。


    陳林知道此人定不是一般人,隻怕又是一個蜀中了不得的人物,於是不敢大意,略定心思,說道:“漢夷居安,則無事已。”李權想不到陳林隻是短短幾個字,不懂陳林說的是甚,於是追問。陳林答道:“夷人並沒有爭權奪霸之心,隻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時而擾我漢民,試想若是夷人與漢人一般豐衣足食,誰還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做不法的勾當。就像我漢中郡,如今在褒中縣開設互市,與夷人互通,再加以嚴明官吏,不使夷民受人欺詐,如此夷人需要漢人物品,而漢人也能從夷人交易的貨物上得到利益,皆大歡喜。日久之後,夷人便離不開漢人的支持,到時又生活祥和,又豈會作亂。”


    陳林原本隻想敷衍一下李權,不想見李權卻是一副真心好學的模樣,於是將漢中的策略都說了出來,李權聽完哈哈一聲擊掌叫好:“好,好,我益州就當如此啊,陳大人好計謀。”陳林知道這雖然是一個計謀,卻也不怕夷人聽到,因為這對誰都沒有壞處。陳林見李權竟然不拿那套漢人至上的正統來反駁自己,對李權瞬時好感不少,因為在漢中之時就有不少自喻人上人的漢人說陳林私通外族,總之是一頓批判。這不,現在聽完陳林的話後,就有學子高喊:“數典忘祖。”讓陳林尷尬不已。最後李權一把拉走陳林,說:“大人,走,與某喝上一杯。”想不到這李權也是性情中人,讓陳林好感大升。二人直接就來到了梓潼的客棧,陳林急忙要人回去給任安報信,免得杜微等人擔心,便與李權海闊天空的喝起酒來。


    陳林總算知道為何方才周圍的人對李權那麽敬仰了,原來這李權雖沒有說,但是陳林卻從言語中知道,李權乃是川蜀一大望族,在整個蜀中有著不可輕視的勢力,算得上是蜀中數一數二的豪強士族。加上李權熱情豪爽的性情,讓李權在蜀中留下了不少美名。陳林也喜得結識這樣的蜀中名望,於是與李權無所不談,不知不覺見兩人竟然在客棧中知道次日天明,見雞鳴升起,陳林與李權相視大笑,如同相交多年的至交好友。


    原來這李權昨日之所以問陳林那個關於夷人的問題,乃是因為李權知道益州多蠻夷,大漢多年來都沒有找到一個有效解決夷人的辦法,又聽說漢中郡太守與巴山夷人的關係很是不錯,李權才想著要向陳林請教一番,因為李家現在不少人都在蜀中任職,這對於李家的仕途也好,蜀中百姓的安危也好,都有著莫大的幹係。故而李權整晚幾乎都是在問陳林關於夷人的處理問題,同時陳林也在李權身上得到了不少的,總之兩人一見如故。


    雞鳴升起,陳林急忙站起身來,對李權拱手道:“衡書,某還要陪同恩師上講學呢,今日就到此吧,與衡書交談,令某獲益良多啊。”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汝南陳伯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辣吃不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辣吃不辣並收藏三國之汝南陳伯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