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長安城風平浪靜,李傕等人也不是每日都攻城,這一日就是平靜的一日,眾多守軍天亮十分見城外的大軍沒有大動作,心中不由歡喜。反軍攻城一個月,城中死傷無數,近兩萬的兵馬傷亡過半,要是呂布與王允等人極力要求各大士族都將私兵家丁派上城牆的話,這時候長安城隻怕已經淪陷了。反軍在城下猛攻一個月,丟下兩三萬屍首,據說西涼有人要來救朝廷,反軍才放緩了攻城的速度。


    這一日,張遼來不及睡上一會,幾乎與陳林攀談了一夜,天剛剛亮,張遼就拉著陳林出府而去,說是去上朝。陳林來長安的目的就是見獻帝,陳林來藍田的時候已經給獻帝送了一份奏折,說明自己就在長安附近,所以陳林到長安也不算逾越。陳林在張遼的馬車之中,外人是看不到的,在皇宮門口的時候陸陸續續有百官上朝,路過與張遼打招呼,陳林在內聽得清清楚楚。不過到了皇宮門口,陳林就必須下車了,頓時驚起幾個路過的官吏的主意,都不是什麽數人,陳林一一打招呼,便與張遼衝衝而入。被宦官安排在偏廳等候,這時候陳林可不能直接上朝,朝堂之上不是這個州牧可以隨便來的地方,他不是京官。


    大殿那邊,群臣激烈,多是針對現在的情況,互相指責,獻帝坐在寶座之上冷眼而視,董卓死後獻帝本欲大施手腳,不想這幾個月來事事不順。讓這個年輕的孩子不由陰狠起來,朝堂上個個口口聲聲說大汗天下,可是獻帝從來沒有能任意做過什麽事情。尤其是司徒這個老匹夫,更加是總是處處擺著一副忠臣的樣子隻要不按照他的意思辦,就苦苦大喊,實在是不能容忍。


    獻帝心煩,一拍龍案:“好了。”一聲幼稚的尖細的聲音頓時響起:“王司徒,先城外賊子怎麽樣,城中又如何?”王允一抬頭,看了一眼呂布與張遼,現在長安的軍事主要由這兩人負責,隻有這兩個人才鎮得住。王允出列說道:“陛下,軍事方麵可問中郎將呂奉先和張文遠兩位大人。”


    獻帝轉過頭去,呂布一看,搶在張遼麵前:“陛下,如今臣守西門和東門,乃是賊子主攻的方向,賊子連月猛攻,不見消停,隻是今日有聞西涼武威馬壽成將軍與隴右韓文約將軍起兵勤王,西涼反賊才放緩攻勢,這幾日稍微消停些,臣下兩門連同各處武裝人員隻剩七千兵馬。”


    獻帝嘀咕了一聲,望向張遼,張遼出列:“稟陛下,臣還有兩千人,分守兩門,此外城中皇甫將軍居中還有一千人馬策應四門。”獻帝一驚,那麽少,急忙望向京兆尹趙溫,這個趙溫乃是趙謙的弟弟,表字子柔。獻帝說道:“張大人,你身為京兆尹,不知現在長安城中有多少人馬?”


    張溫急忙跪著出列,還以為皇帝是讓他去打仗呢,呼道:“陛下啊,城中連同禁衛軍都不夠一千人啊,還要分布城中維持治安,臣無能。”獻帝一看這摸樣,就大怒,但是趙溫說的也是實情,總不能讓皇宮都沒有人來守把。以前是呂布守皇宮,現在大敵當前,王允也好,呂布也好,都知道厲害,也就不顧不上什麽控製獻帝的事情了,還是打退叛軍再說吧。


    張遼在地下見那麽多大臣個個如此,出列道:“稟陛下,臣有事請奏。”眾臣被吸引而來,隻有那邊呂布眯眼無動於衷,呂布身為長安兩大軍權實力派豈能不知道昨晚的事情,不過這與他似乎沒有什麽關係,也就不關心了。


    “益州牧陳伯至陳大人,昨夜進城來了,此刻就在外間等候陛下召見。”


    一聲驚起無數波浪,陳林來了?怎麽來的?他來幹什麽?傻子?有膽氣,忠臣啊,跟我有什麽關係——張遼的話引得無數思索,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反應。獻帝卻是無限驚訝,這時候還有人回來長安,這時候還有人在乎自己?獻帝震驚了。


    王允卻深有意味的看一眼張遼,陳林來了不找我卻找你,什麽意思,是不是有什麽陰謀。王允居功,自以為自己就是朝中最重要的人,自然應該是什麽事都是自己先知道才是可以的,這時候王允臉色有點不樂。


    太尉皇甫嵩卻是一片激動,大漢的臣子啊,這才是大漢的臣子啊。


    司空楊彪,就是楊賜的兒子,楊賜可是陳林的師傅,但是自從楊賜死後,楊彪與陳林並沒有任何聯係,但是耐不住這層關係是眾所周知的。楊彪此時十分的尷尬,董卓霸權之時,楊彪去巴結董卓,被士人不齒,但是偏偏董卓還不是很信任他,楊彪真是成了兩頭不吃好的人。幸好後來慢慢的遠離了董卓,還有就是楊家現在門生故吏還是有的,沒有被王允算賬,要不然弄得跟蔡邕一樣就麻煩了。楊彪在朝中幾乎是孤立無援,除了幾家自己的弟子門生還算可以,其他人都不怎麽鳥楊彪了。


    “宣,宣進來。”


    陳林不能抬頭,隻能低頭看著宦官的後腳跟,一步步的小跑著過去,直到小宦官低聲說道:“進去吧。”陳林就見一個巨大的門框,知道這是大殿,依舊是低著頭,以百分百的臣子之禮上前,重重的跪著:“臣,益州牧陳伯至拜見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中規中矩沒有絲毫的逾越,也沒有什麽浮誇的地方。


    獻帝見陳林如此虔誠,十分的滿意:“愛卿抬頭起來說話。”


    陳林這才敢抬頭來看,透著餘光隻見文武百官個個看猴子一樣看自己,陳林不由尷尬。這時候王允首先受不了陳林竟然讓所有人都關注他。王允厲聲喝道:“陳大人,不好好在益州,一個外臣來長安隻怕不妥吧。”


    陳林一驚,聽出王允語氣的敵意,陳林很是疑惑,以前跟王允也有接觸,好像對自己還算可以,自己也沒有甚地方得罪他啊。陳林不理王允,而是對獻帝一拜:“稟陛下,臣來此也是想盡一份臣子忠心,望陛下恕罪。”


    王允見陳林看都不看自己一眼,更加惱火,那邊張遼眼中不屑,王允額所作所為已經徹底讓張遼失望透了。獻帝聽陳林這麽說,可不理會王允怎麽樣,獻帝卻是高興不已,急問道:“愛卿有何妙計?”


    陳林:“遷都。”


    “大膽”


    “放肆”


    “朝廷大事豈是你一個外臣所能議論的,真不知好歹。”——


    無數的大喝高喊當即響起,將陳林嚇了一跳,這是朝堂嗎,這城外的馬市吧。陳林不知道這些人為什麽這麽大反應。


    不過陳林這兩個字一出,皇甫嵩與張遼二人首先一愣,繼而點點頭,因為這個兩人之前也有說過,隻不過,情況跟現在差不多。還有就是獻帝,獻帝與董承不由對視一眼,獻帝心中其實早在皇甫嵩說過之後就覺得現在遷都似乎是最妥當的,奈何王允等大臣不同意。


    王允見百官無不是對陳林指責,冷笑一聲:“哼,可笑,豈不知遷都乃是天大的事情,豈是三言兩語就能決定,此乃我朝興亡大事,豈可亂來。”


    陳林知道了,這王允純就是給自己添堵的,臉色也不好起來。陳林好歹也是一方大臣,在益州什麽時候不是陳林說了算,什麽時候受過這樣的冷嘲熱諷,當即就回身笑道:“哦,不知道王司徒安的是什麽心,陛下在長安可是最為安全的?王司徒倒是說上一說。”


    獻帝原本還想勸解一兩句,見陳林被王允惹惱了,也不出聲了,看著兩人爭辯。


    王允一愣,冷笑不止說道:“小小反賊豈能威脅陛下,隻怕是有些人想趁機撈取功勞吧。”


    陳林不怒了,現在他已經十分的清楚了,跟這樣的人爭,最後一定沒有什麽結果,他是來為朝廷辦事的。於是陳林哈哈大笑三聲,對王允除董的欽佩消失不存一絲。回頭對獻帝說道:“陛下,如今臣與河南伊劉玄德大人已經擊敗段忠明,劉大人在華陰,臣在藍田,一左一右短期之內可保遷都東行隻安全,隻要陛下下令突圍,臣必定盡發藍田之軍與長安大軍為陛下殺出一條血路。”


    陳林全然不顧身後大臣的謾罵:“臣還有第二計,如今西涼北部名將之後馬壽成將軍與韓文約將軍亦出兵勤王,可以牽製一部分叛軍。陛下若無心遷都,不妨死守長安,同時下詔招安河東境內首陽山的白波賊,可得數萬大軍,河東與長安一河之隔,幾日就能來到長安,那時勝敗猶可說。


    這時候王允瘋了似地大喊:“閉嘴,堂堂大漢,豈能與賊子議和。”


    陳林隻是回頭冷冷的盯著王允還有一眾吵翻天的人,一字一字的說道:“陛下麵前,大喊大叫,忠臣啊。董仲穎舊部為何謀反來攻長安,王司徒還不知道嗎,忠臣啊。”陳林聲音不大,毫無感情,卻滿朝皆驚。


    陳林看著此處肥頭大腦的一群,心中失望透頂,這就是大漢朝啊。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汝南陳伯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辣吃不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辣吃不辣並收藏三國之汝南陳伯至最新章節